【学霸笔记:同步精讲】模块综合测评 (含答案)高中生物 浙科版必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模块综合测评 (含答案)高中生物 浙科版必修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19 09:32:37

文档简介

模块综合测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植物吸收Mg2+用于合成(  )
A.叶黄素 B.胡萝卜素
C.叶绿素 D.叶绿素a
2.下列关于水在生物体内的主要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是细胞内化学反应的介质
B.水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C.水使细胞内温度的变化比较缓和
D.水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
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B.酶的活性只受温度和pH影响
C.不同温度下酶的活性不同
D.不同的酶最适的pH范围宽窄可能不同
4.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核膜解体成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B.中期是观察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最佳时期
C.后期着丝粒断裂导致染色单体数目加倍
D.末期囊泡聚集成的细胞板形成新的细胞膜
5.下列有关物质鉴定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加有植物油和苏丹Ⅲ染液的试管会出现橙黄色
B.加有淀粉溶液和碘-碘化钾溶液的试管会出现蓝色
C.加有蛋白质、蛋白酶和双缩脲试剂的试管会出现紫色
D.加有葡萄糖溶液和本尼迪特试剂的试管振荡后会出现红黄色
6.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液泡能储存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
B.叶绿体的主要功能是贮存脂质和淀粉
C.高尔基体将分拣的蛋白质都送到细胞外
D.粗面内质网内的蛋白质会送到高尔基体及细胞其他部位
7.图甲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乙、丙两曲线图的横坐标代表时间,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A.水分子由半透膜外进入半透膜内的速率变化可用曲线乙表示
B.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可用曲线丙表示
C.半透膜内外浓度差的变化可用曲线乙表示
D.半透膜内溶液A的浓度变化可用曲线丙表示
8.下列关于光合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素不吸收绿光从而呈绿色
B.吸收光谱的纵坐标为光的波长
C.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只有黄色
D.类胡萝卜素可存在于叶片外的器官中
9.某种病毒侵入人体时,骨髓中有106个成熟的B淋巴细胞有机会与之接触。但只有很少一部分带有相应受体的B淋巴细胞会被致敏,其余细胞会很快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致敏细胞含有与未致敏细胞不同的基因
B.未致敏细胞的凋亡有利于对抗病毒入侵
C.未致敏细胞凋亡时各基因的表达均减弱
D.未致敏细胞凋亡时各类酶的活性均降低
10.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稀盐酸解离可使细胞松散
B.用水漂洗可洗去碱性染料以便于观察
C.常用苏丹Ⅲ染液使染色体着色以利于观察
D.可用高倍镜观察植物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
11.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
B.哺乳动物的横纹肌细胞含有多个细胞核
C.核孔的存在使核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解体和重建的现象
12.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衰老细胞的核膜不断向内折叠
B.细胞膜是由两层单位膜构成的
C.某些膜蛋白能够识别细胞内外的化学信号
D.胆固醇使具有一定流动性的脂双层比较坚实
13.真核细胞存在多种具有膜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体内基粒的存在,利于分布更多光合色素
B.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利于分布更多糖酵解的酶
C.高尔基体由扁平的小囊和小泡组成,有利于物质运输
D.内质网与核膜、细胞膜相连形成复杂的膜系统
14.下列关于植物叶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高度分化的叶肉细胞不具有全能性
B.类囊体膜上的色素易溶于95%的酒精中
C.叶片在秋天呈黄色,是因为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增多
D.光合作用碳反应产物三碳糖大部分在叶绿体内转变成蔗糖
15.生活在干旱地区的景天科植物具有特殊的CO2固定方式。这类植物晚上气孔打开吸收CO2,吸收的CO2通过生成苹果酸贮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储存的苹果酸脱羧释放的CO2可用于光合作用。下列关于这类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干旱条件下,景天科植物白天进行光反应,夜晚进行碳反应
B.这类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源于苹果酸脱羧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C.给这类植物提供标记的CO2,14C会依次出现在苹果酸→C5→(CH2O)中
D.白天突然降低外界的CO2浓度,这类植物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在短时间内会降低
16.下列关于人体厌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肌细胞的厌氧呼吸是一种克服暂时缺氧的应急措施
B.厌氧呼吸释放出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C.厌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发生在细胞溶胶中
D.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或酒精可以运至肝细胞继续代谢
17.如图为ATP—ADP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分解产生的能量①可用于光反应
B.能量②可以使得肌肉中的能量增加
C.该循环速度很快可以合成大量ATP
D.ATP的合成不会产生水分子
18.以下对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膜的脂双层
B.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细胞重叠在一起是由于解离不充分或没有压片
C.在叶绿体色素分离实验中,扩散速度最快的是叶黄素
D.在鉴定油脂时可用50%盐酸洗去多余的染料
19.红细胞膜中的Na+/K+-ATPase(ATP水解酶)的功能是水解ATP吸收K+ ,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红细胞细胞质置换成高浓度的K+溶液,并将其置于极高浓度Na+的环境中,就发生了如图所示的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中,Na+、K+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转运
B.Na+/ K+-ATPase既有催化功能,又有运输功能
C.发生图示过程中,红细胞内外的渗透压不相等
D.该实验中ATP的合成不需要能量
20.在玻璃温室中,研究小组分别用三种单色光对某种绿叶蔬菜进行补充光源(补光)试验,结果如图所示。补光的光强度为 150 μ mol·m-2·s-1,补光时间为上午 7:00~10:00,温度适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光合速率随着补光的光强度增强而加快
B.450 nm补光组的光饱和点小于对照组
C.若580 nm补光组在9:00时突然停止补光,三碳酸的含量会瞬时减少
D.对照组在8:00到11:00时从温室吸收的CO2总量大于450 nm补光组在补光时间内吸收的CO2总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15分)细胞具有精巧的结构,是一个既有分工又高度统一的整体。请回答下列与细胞结构有关的问题。
(1)细胞种类很多,不同细胞差别______(填“大”或“小”)。
(2)真核细胞的核糖体数目多达数万,其中一部分连接在________________上。
(3)液泡中的色素具有________(填“脂溶性”或“水溶性”)。
(4)线粒体的两层膜之间以及嵴的周围具有________。
(5)对保证细胞结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
22.(15分)法囊藻是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域的多细胞绿藻,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对法囊藻细胞内外部分离子浓度分析的结果。已知部分离子会影响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法囊藻细胞对离子吸收的差异很可能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种类有关。
(2)K+和Cl-进入细胞的转运方式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Na+和Ca2+进入细胞最可能采用的转运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3)狐面鱼食用法囊藻后需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分泌消化酶进而消化食物。
(4)在人工生态环境下培养法囊藻,培养液的pH逐渐降低,对此现象的最可能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0分)为研究酵母菌发酵的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①号、②号试管中均加入3 mL蒸馏水和少许0.1%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溶液,直至溶液呈蓝绿色时为止(当环境偏酸性时,BTB溶液呈黄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1)在实验过程中,①号试管中溶液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哪条曲线能正确表示玻璃管释放气泡速率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证明释放的气泡是酵母菌所产生的,就需要设置一个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可在原设计的实验基础上如何改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使用的干酵母菌需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开,葡萄糖溶液_____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煮沸后冷却再使用。
24.(10分)芦荟具有一种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CO2转化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如图一);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分解释放CO2参与光合作用(如图二)。而植物常见的CO2利用过程如图三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白天,影响芦荟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无________________。
(2)芦荟在夜晚不能合成三碳糖,原因是缺少碳反应必需的____________________。白天芦荟进行光合作用利用的CO2来源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在上午10:00时,若突然降低环境中CO2的浓度,短时间内芦荟中3-磷酸甘油酸含量的变化和常见植物细胞中3-磷酸甘油酸含量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0分)某植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6 对,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为 20 小时,各时期所占比例如图 1 所示;图 2 表示处于某分裂时期的根尖细胞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图3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 DNA 的数目,请回答:
图1      图2
图3
(1)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通过________(填结构)进入细胞核。
(2)下列生命活动中,发生在 G1 期的是__________。
A.染色质丝螺旋缠绕变成染色体
B.合成 DNA 复制需要的酶
C.核膜解体
D.合成组装纺锤体的蛋白质
(3)据图1分析,若将该植株刚进入分裂期的细胞放入培养液中培养 15 小时后,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有________条。
(4)若细胞内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的程度时,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________期。植物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壁的形成与______(细胞器)有关。
(5)图2细胞所处时期对应图3的______(填罗马数字)阶段,图3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与高等植物细胞不同,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8模块综合测评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D B D D D D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B B B D B B B C
21.(每空3分)(1)大 (2)粗面内质网 (3)水溶性 (4)基质 (5)溶酶体
22.(每空3分)(1)载体蛋白 (2)主动转运 易化扩散 (3)胞吐 (4)细胞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使培养液的H+浓度增高
23.(除注明外,每空2分)(1)由蓝绿色变为黄色 有生成使溶液呈酸性 (2)B (3)不加酵母菌 (4)温水(1分) 需要(1分)
24.(除注明外,每空2分)(1)CO2(1分) (2)ATP、NADPH 苹果酸分解释放 细胞呼吸产生 (3)基本不变 下降(1分)
25.(除注明外,每空1分)(1)核孔 (2)B (3)12 (4)中 高尔基体 (5)Ⅲ 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两条染色体(2分) (6)由中心体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2分)
1.叶黄素组成元素为C、H、O,不含Mg元素,A错误;胡萝卜素组成元素为C、H,不含Mg元素,B错误;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Mg,故植物吸收Mg2+用于合成叶绿素,C正确;植物吸收Mg2+用于合成叶绿素a和叶绿素b,D错误。
2.细胞中的水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其中自由水是细胞内化学反应的介质,A正确;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而不是水,B错误;水使细胞内温度的变化比较缓和,C正确;水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D正确。
3.核酶的本质是RNA,A错误;酶的活性受温度、pH、重金属等因素的影响,B错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因此不同温度下酶的活性可能相同,C错误;不同的酶最适的pH范围宽窄可能不同,D正确。
4.前期核膜开始解体成碎片,而不是解体成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A错误;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B正确;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而染色单体消失,C错误;有丝分裂末期,囊泡聚集成的细胞板形成新的细胞壁,D错误。
5.植物油中的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橙黄色,A正确;淀粉遇碘变蓝,B正确;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成多肽,多肽和蛋白酶中都含有肽键,都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C正确;在含还原糖的组织样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需要水浴加热,试管内液体才会呈现红黄色,D错误。
6.液泡具有储藏功能,但是不能储存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一般会被溶酶体酶水解掉,A错误;叶绿体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高尔基体将分拣的蛋白质有的分泌到细胞外,有的留在细胞内,C错误;粗面内质网内的蛋白质会送到高尔基体及细胞其他部位,D正确。
7.图甲中漏斗A内30%的蔗糖溶液,浓度大于B处蒸馏水的浓度,水分从总体上表现为由B处运输到A处直至平衡。水分运输的速度与A、B两处浓度差呈正相关,随着水分不断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导致漏斗内蔗糖溶液的浓度与漏斗外的浓度差减小,水分子由半透膜外进入半透膜内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可用曲线乙表示,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水分子进入半透膜,则玻璃管内的液面越来越高直至平衡,其液面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以用图丙表示,B正确;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随水分子进入漏斗,半透膜内溶液A的浓度越来越低,所以半透膜内外浓度差越来越小,故半透膜内外浓度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用曲线乙表示,C正确;图甲中漏斗内蔗糖溶液浓度大于蒸馏水,所以水分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则半透膜内溶液A的浓度越来越低,直至平衡,可用曲线乙表示,D错误。
8.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几乎不吸收绿光(不能说完全不吸收),绿光被反射回来,从而使叶片呈现绿色,A错误;吸收光谱的横坐标为光的波长,B错误;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颜色分别是橙色和黄色,C错误;类胡萝卜素可存在于叶片外的器官中,如胡萝卜的根部细胞,D正确。
9.致敏细胞含有与未致敏细胞相同的基因,因为它们都是由同一受精卵细胞分裂、分化得到的,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但只有很少一部分带有相应受体的B淋巴细胞会被致敏,其余细胞会很快凋亡”,说明未致敏细胞的凋亡有利于对抗病毒入侵,B正确;未致敏细胞凋亡时绝大多数基因的表达减弱,但与凋亡有关的基因表达增强,C错误;未致敏细胞凋亡时绝大多数酶的活性降低,但与凋亡有关的酶活性增强,D错误。
10.用稀盐酸解离的目的是使植物细胞之间的果胶质层松散,A正确;染色之前要通过漂洗洗去解离液,而解离液是酸性的,B错误;染色体用龙胆紫染液等碱性染料进行染色,而苏丹Ⅲ染液是用来鉴定脂肪的,C错误;解离过程细胞已失去活性,不能观察植物细胞连续的分裂过程,D错误。
11.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而横纹肌细胞含有多个细胞核,B正确;核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核孔能控制某些生物大分子如RNA聚合酶等出入细胞核,C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和核仁在前期解体,在末期重现,D正确。
12.衰老细胞的细胞核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A正确;细胞膜是由一层单位膜构成的,含有两层磷脂分子,B错误;某些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能识别来自细胞内部或外部的化学信号,C正确;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在脂双层中所占比例较大,存在于动物细胞膜的脂双层内部的胆固醇,可以防止磷脂的碳氢链相互接触或结晶,因而可使膜的流动性不致在温度降低时降低,从而使细胞膜比较坚实,D正确。
13.叶绿体内基粒是由单层膜的类囊体薄膜堆叠而成的,增大了光合色素分布的面积,A正确;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利于分布更多柠檬酸循环的酶,而糖酵解的酶分布于细胞溶胶中,B错误;高尔基体由扁平的小囊和小泡组成,有利于物质运输,C正确;内质网与核膜、细胞膜相连形成复杂的膜系统,D正确。
14.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所以高度分化的叶肉细胞仍具有全能性,A错误;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所以可以在叶片被磨碎以后用95%的酒精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B正确;叶片在秋天呈黄色,是因为叶绿素被分解,显现出类胡萝卜素的颜色,C错误;光合作用碳反应产物三碳糖大部分运输到叶绿体外,并且转变成蔗糖,D错误。
15.CO2参与碳反应,由题可知白天CO2可用于光合作用,说明白天会进行碳反应,A错误;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源于自身呼吸作用释放和外界环境,此类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源于苹果酸脱羧就是从外界环境吸收CO2生成苹果酸,再脱羧释放,B正确;碳反应阶段中CO2与C5固定成C3,故14C出现在C3中,而不是C5中,C错误;由于这类植物白天气孔关闭,碳反应所需的CO2是由苹果酸脱羧释放提供,故白天降低外界CO2浓度,对这类植物叶肉细胞碳反应基本无影响,D错误。
16.肌细胞正常进行需氧呼吸,其厌氧呼吸是一种克服暂时缺氧的应急措施,A正确;厌氧呼吸释放出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合成ATP,B正确;厌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发生在细胞溶胶中,C正确;人体厌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酒精,D错误。
17.光反应需要的能量来源于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A错误;能量②来源于ATP水解过程,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因此ATP水解可以使得肌肉中的能量增加,B正确;ATP在生物体内可以迅速合成和分解,不会存在大量ATP,C错误;ATP的合成会产生水分子,D错误。
18.细胞膜的脂双层属于亚显微结构,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A错误;解离和压片都可以使得细胞分散成单层,便于观察,因此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细胞重叠在一起是由于解离不充分或没有压片,B正确;在叶绿体色素分离实验中,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最快,位于滤纸条的最上方,C错误;在鉴定油脂时可用50%酒精洗去多余的染料,D错误。
19.据图可知K+和Na+均顺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且此过程没有ATP的水解,只有ATP的合成,因此该过程没有消耗能量,不属于主动转运,A错误;红细胞膜中的K+/Na+-ATPase(ATP水解酶)可水解ATP吸收K+,在实验所示环境下可以催化ATP的合成,B正确;图示过程只表示了细胞内外不同离子浓度不等,但不代表细胞内外渗透压不等,C错误;该实验中ATP的合成需要能量,由离子浓度差提供,D错误。
20.根据题图分析可知,植物的光合速率随着补光的波长不同而加快或降低,A错误;图示补光组的曲线只到10:00,且都没有达到平衡点,因此无法比较450 nm补光组的光饱和点与对照组的大小关系,B错误;580 nm补光组在9:00时突然停止补光,三碳酸的来源减少,短时间内其去路不变,最终导致三碳酸含量减少,C正确;据图分析,对照组在8:00到11:00时,从温室吸收的CO2总量小于450 nm补光组在补光时间内吸收的CO2总量,D错误。
21.(1)细胞的种类很多,不同的细胞差异较大。(2)细胞中的核糖体一部分游离在细胞溶胶中,一部分吸附在粗面内质网上。(3)液泡中的色素是水溶性的。(4)线粒体的两层膜之间以及嵴的周围的液体是基质。(5)溶酶体含有大量的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对保证细胞结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22.(1)据图分析,K+和Cl-在细胞内含量高,而Ca2+和Mg2+在细胞内含量较低,说明细胞的生命活动对不同离子的需求不同,这一事实表明细胞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很可能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种类有关。(2)K+和Cl-在细胞内的浓度大于海水,K+和Cl-进入细胞的运转方向是逆浓度梯度由海水向细胞中运输,属于主动转运;Na+和Ca2+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的浓度,因此Na+和Ca2+进入细胞内的方式最可能是易化扩散。(3)狐面鱼分泌消化酶的方式是胞吐。(4)在人工生态环境下培养法囊藻,培养液的pH逐渐降低,可能是因为细胞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使培养液的H+浓度增高。
23.(1)酵母菌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使得溶液呈酸性,所以①号试管中溶液由蓝绿色变为黄色。(2)分析气泡(二氧化碳)释放的速率时,不仅要考虑酵母菌的呼吸过程,还要考虑呼吸底物的量的变化,开始底物充足,气泡释放的速率逐渐增加;当底物被大量消耗后,气泡释放的速率逐渐减慢,甚至停止,故选B。(3)因为锥形瓶中是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不能排除葡萄糖溶液本身等因素有产生气泡的可能,所以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中除了不加酵母菌外,其他操作和图中实验一致。(4)实验中使用的干酵母菌需要使用温水化开,使其恢复活性;葡萄糖溶液需要煮沸(杀死葡萄糖溶液中原有的微生物)后冷却再使用,以免烫死酵母菌。
24.(1)根据题干分析已知,芦荟白天虽然气孔关闭,但是储存在液泡中的苹果酸可以释放二氧化碳供光合作用利用,因此影响芦荟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最可能是温度、光照强度等,而无CO2。(2)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了NADPH、ATP,夜晚无光不能进行光反应,碳反应因缺少NADPH、ATP而不能进行,所以芦荟在夜晚不能合成三碳糖;分析题图可知,白天芦荟光合作用利用的二氧化碳来自苹果酸分解释放和细胞呼吸产生。(3)在上午10:00时,若突然降低环境中CO2的浓度,由于白天芦荟的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不能进入叶肉细胞,芦荟细胞内3-磷酸甘油酸的含量不受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基本不变;而常见植物的光合作用因为二氧化碳的减少而下降,所以3-磷酸甘油酸含量下降。
25.(1)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之后经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与DNA结合。
(2)有丝分裂G1期为S期DNA的复制做准备,所以负责合成DNA复制需要的酶。
(3)将该植株刚进入分裂期即处于G2期和M期交界处的细胞放入培养液中培养15小时后该处于有丝分裂G2期,该时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一致,所以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有12条。
(4)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的程度时,细胞正处于分裂中期,在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多糖纤维素的合成有关,所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5)图2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对应图3中Ⅲ阶段,cd过程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由2变成1,产生的原因是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两条染色体。
(6)与高等植物细胞不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产生纺锤体的方式为:动物细胞通过中心体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