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4)
1 2 3 4 5 7 8 9 11 12 13 14
D D C A A A C A D A C A
6.(1)相同点:都有细胞核、细胞膜和细胞质;不同点:衣藻具有细胞壁,体内有叶绿体 (2)单细胞植物因为有细胞壁,体内还有叶绿体
10.(1)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2)生理盐水 保持细胞的原有形态 (3)④ 遮光器 ⑤ 反光镜 (4)⑦ 细准焦螺旋 左下方
1.19世纪30年代,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大意是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有的细胞必定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恩格斯把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故选D。
2.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A正确;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具有自己的生命,B正确;细胞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C正确;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是细胞的命名者和发现者,D错误。
3.幽门螺杆菌为原核生物,有细胞膜,但有细胞膜不是其被认定为原核生物的理由,因为真核细胞也有细胞膜,A错误;幽门螺杆菌有细胞壁,但有细胞壁不是其被认定为原核生物的理由,因为真核细胞中的植物细胞和真菌细胞也含有细胞壁,B错误;原核生物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由于幽门螺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被认定为原核生物,C正确;幽门螺杆菌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有些真核细胞也不含叶绿体和线粒体,因此这不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D错误。
4.植物体内只有绿色细胞才含有叶绿素,非绿色细胞不含叶绿素,A错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如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B正确;真原核细胞都有相似的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等,C正确;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在种类上基本相同,具有统一性,D正确。
5.细菌、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具有核膜,A正确;玉米和棉花属于高等植物,具有核膜,B错误;鱼和鲸属于动物,是真核生物,具有核膜,C错误;蘑菇、木耳和酵母菌属于真菌,具有核膜,D错误。
6.(1)衣藻与草履虫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核、细胞膜和细胞质;不同点:衣藻具有细胞壁、体内有叶绿体。(2)衣藻是单细胞植物,因为有细胞壁、体内还有叶绿体。
7.在高倍镜下,由于放大倍数变大,实际看到的面积变小,故细胞体积变大,视野变暗,故A符合题意。
8.由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需要先将目标移动到视野中央,图B中观察的气孔结构在图A中位于左下角,所以为了将其调整到视野中央需要⑥将装片向左下角移动,然后③转动转换器,此时视野可能会变得模糊,需要②调节反光镜增大亮度,最后④调节细准焦螺旋使视野变清晰,C正确,ABD错误。
9.更换物镜应转动转换器,A正确;对光时应该先将低倍镜正对通光孔,B错误;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C错误;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和反光镜可以调节光线进入的多少,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在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因此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视野较暗,要想看到明亮的视野,此时应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选用大光圈和凹面镜,D错误。
10.(1)动物和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动物细胞没有而植物细胞具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因此图1是动物细胞,叶肉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2)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由于0.9%生理盐水的浓度与人的组织细胞液的浓度一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原有形态,不至于细胞因吸水膨胀,也不至于因失水而皱缩。
(3)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是通过遮光器上的光圈和反光镜完成的,大光圈和凹面镜可使视野变亮,小光圈和平面镜可使视野变暗。所以如果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过暗,应调节[④]遮光器用较大的光圈和[⑤]反光镜上的凹面镜。(4)若要使视野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⑦]细准焦螺旋。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在视野左下方,为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11.水华主要是由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钾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赤潮是海水长期被污染后,蓝细菌、绿藻、硅藻等藻类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群,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呈现蓝色或绿色的一种现象,故选D。
12.病毒只有寄生在宿主活细胞内才能进行代谢,由此在进化顺序上,细胞在前,病毒在后,A正确;因为细胞或者病毒都具有遗传物质,所以根据遗传物质无法区分先后,B错误;若根据“病毒的化学组成简单”“病毒是目前发现的最简单的生物”这些观点,应该支持病毒在前,细胞在后的进化顺序,C、D错误。
13.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因此b条件下比c条件下看到的细胞数少,A错误;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因此a条件下视野的亮度比d条件下小,B错误;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而高倍镜下观察到的是低倍镜视野中央的一小部分,因此a条件下可能观察不到细胞,C正确;由d条件转变为c条件下观察时,应先将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乙图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因此要想将其移到视野的中央,还应向右上方移动,D错误。
14.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若在50×的视野中均匀分布有大小一致的20个细胞,则换用100×后,放大倍数增加2倍,面积增大4倍,因此,此时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是5个,A正确;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错误;显微镜所成的是倒像,“p”在显微镜下应该是“d”,C错误;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选择暗视野,减弱光照强度,选择小光圈,D错误。
3/3课时分层作业(4) 细胞是生命的单位
题组一 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
1.建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 )
A.孟德尔 B.摩尔根
C.沃森和克里克 D.施莱登和施旺
2.在“细胞学说”最初创立时,其主要内容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具有自己的生命
C.细胞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D.英国科学家列文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题组二 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3.幽门螺杆菌是目前已知能够在人体胃中生存的唯一的微生物种类,其呈螺旋形,可使人患胃炎、消化道溃疡等疾病。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细胞结构,可以确定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幽门螺杆菌( )
A.有细胞膜
B.有细胞壁
C.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等
4.下列关于细胞统一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植物所有的细胞都含有叶绿素
B.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
C.细胞都有相似的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等
D.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在种类上具有统一性
5.下列生物的细胞中,均不具有核膜的是( )
A.细菌、蓝细菌
B.玉米和棉花
C.鱼和鲸
D.蘑菇、木耳和酵母菌
6.看到这些资料,明明对衣藻的结构产生了兴趣,便从池塘中采集了单细胞衣藻,拿到实验室,制成临时玻片标本,如图是他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衣藻结构:
(1)衣藻与草履虫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衣藻应该是单细胞植物还是单细胞动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组三 显微镜的使用
7.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一个视野内( )
A.细胞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B.细胞体积变小,视野变暗
C.细胞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D.细胞体积变大,视野变亮
8.下面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要把显微镜视野下的标本从下图中的A转为B,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 B
①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②调节光圈使视野明亮 ③转动转换器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 ⑤调节粗准焦螺旋 ⑥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⑥
C.⑥③②④ D.⑥③⑤④
9.在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操作正确的是( )
A.更换物镜应转动转换器
B.对光时应该先将高倍镜正对通光孔
C.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目镜
D.要使视野变明亮,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
10.图1、图2分别是细胞的部分生命活动和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叶肉细胞与图中所示细胞相比,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结构。
(2)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图中所示细胞时,需要滴加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
(3)如果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过暗,应调节[ ]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
(4)若要使视野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 ]__________________。若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为便于观察,应将装片向________________移动至视野中央。
11.水华和赤潮分别是淡水和海水长期被污染,使水体富营养化而产生的,给水产养殖业造成极大的损失。下列生物中与产生这种现象关系密切的是( )
A.黑藻 B.苔藓类
C.草履虫 D.蓝细菌
12.有关病毒的起源,目前最能被接受的是“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下列观点能支持病毒的产生是在细胞之后的是( )
A.所有病毒都是寄生的,病毒离开细胞不能进行新陈代谢
B.病毒具有遗传物质
C.病毒的化学组成简单
D.病毒是目前发现的最简单的生物
13.用显微镜的1个目镜分别与4个物镜组合来观察某一细胞装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图甲中d条件下观察到的视野,如果不改变载玻片位置、光圈及反光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b条件下比c条件下看到的细胞数多
B.a条件下视野的亮度比d条件下大
C.a条件下可能观察不到细胞
D.由d条件下转变为c条件下观察时,应先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易错点 对显微镜的原理和操作不清晰
14.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若在50×的视野中均匀分布有大小一致的20个细胞,则换用100×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是5个
B.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我们会发现原核细胞比真核细胞结构简单,但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显微镜所成的是倒像,“p”在显微镜下应该是“b”
D.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增强光照,用较大的光圈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