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9 15:0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畎亩(quǎn) 米粟(sù) 箕畚(běn) 穷匮(kuì)
B. 冀州(jì) 荷担(hé) 智叟(sǒu) 始龀(chèn)
C. 介胄(zhòu) 嗟乎(jiē) 曩者(nǎng) 诏令(zhào)
D. 按辔(pèi) 簪子(zān) 燕脂(yān) 作揖(yī)
2.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
D.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改容式车 B.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C.甚矣,汝之不惠 D.军士吏被甲
4.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 沿溯阻绝(沿着)/良多趣味(很,实在)/晓雾将歇(消失)/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B. 怀民亦未寝(睡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与民由之(理由)/空乏其身(财资缺乏)
C. 毕力平险(尽,全)/上自劳军(慰问)/惧其不已(停止)/天子为动(被感动)
D. 长河落日圆(长长的河)/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四时俱备(四季)/夕日欲颓(坠落)
5.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必先苦其心志
A.人恒过,然后能改 B.吾与汝毕力平险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饿其体肤
6. 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A. 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B. 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是妻子好丈夫!
C. 富贵了不能骄奢淫逸,贫贱了不能改移节操,在威武面前不能屈服意志。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D. 富贵不能使我荒淫无度,贫贱不能使我动摇心志,威武不能使我屈膝投降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愚公移山》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 尽心上》,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
C.《周亚夫军细柳》运用对比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着重刻画了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D.《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曲名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
8.默写。
(1)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2)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3)中原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时收?(朱敦儒《相见欢》)
(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借用典故来表达自己誓死报效国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算是大丈夫,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9.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成下列两项任务。
任务一:赏析选文,体会特点。
内容呈现 问题探究
①连续三夜,红军把部队分成西、南两个纵队。第四天晚上他们出其不意地进发了,几乎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线。他们攻克了这些碉堡,敌军惊惶奔逃。红军猛攻不停,一直到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锁网,这就给他们打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红军的先锋部队就开始了他们轰动一时的长征。 ②据红军告诉我,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他们说,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董乐山译) (1)任选一项作答。 A.结合“内容呈现”中加点的部分,简析纪实作品的特点。 B.结合“内容呈现”的第①段,写出作者隐含的立场或态度。
任务二:表达观点,感受精神。
(2)《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10.近期,班级举办以“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周末,班级准备实地考察位于沙河岸边的枣阳古城墙,小组也做了具体分工。现在请你协助班长把考察中的注意事项列清楚,以取得预期效果。
考察前:了解古城墙的背景资料,准备好采访工具等。
考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考察后:整理所搜集的资料,并做好分类,讨论古城墙在当今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2)请仿照活动一,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活动一:调查古城墙的损坏情况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给下面这则在活动中了解到的消息拟一个标题。
地名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记忆,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为保护和弘扬枣阳地名文化遗产,助推“文化枣阳”的建设,枣阳市在地名管理过程中不断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如在城区地名命名工作中,老地名、历史地名原址重建或附近新建的道路、桥梁,在命名的过程中优先考虑恢复使用老地名。
阅读理解
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角声满天”写鼓角齐鸣、杀声干云的战争场面,给人以低沉哀戚之感。
B.“半卷红旗”写将士们乘夜奔袭之状。夜寒霜重,战鼓擂不响的细节,更突出悲壮的气氛。
C.最后两句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含蓄地点出了诗作的主旨。
D.此诗用三个画面,涵盖了将士们在不足一昼夜的战争中的主要活动,反映了战争的艰苦性
12、请自选角度赏析划线诗句。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魏武侯浮①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而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伐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曰:“善。”
(选自《说苑》,有删改)
【注释】①浮:乘船。
13. 解释下列加点词。
(1)委而去之 ( )
(2)亲戚畔之 ( )
(3)顾谓吴起曰 ( )
14.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环而攻之而不胜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 以天下之所顺 不以物喜
C. 夏桀之居 已而之细柳军
D. 伊阙在其南 其如土石何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
16. 【甲】【乙】两文阐述了一个共同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文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说理方法,【乙】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说理方法。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间说①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秦以为然,卒使就渠。
渠就,用注填阏②之水,溉泽卤③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选自《史记·河渠书》,有删改)
【注释】①说(shuì):劝说。②填阏(è):淤泥。③泽卤:地低洼而多盐碱。
1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韩闻秦之好兴事( )
(2)毋令东伐( )
(3)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 )
(4)秦以为然( )
18.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乃”与“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中“乃”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蒙乃始就学 B. 屠乃奔倚其下
C. 陈胜、吴广乃谋曰 D. 家祭无忘告乃翁
19.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
(2)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20. 郑国有没有完成韩国交给他的使命?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看法。
(四)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咖啡背着不少误解
①当第一粒咖啡豆被采摘、烘焙、研磨,冲泡出醇香飘逸的热咖啡时,这个被誉为最浪漫的发明开始在全世界蔓延。但中国人对它的热情始终不高,每年人均只喝掉5杯左右,还有很多人一提起“咖啡因”就如临大敌。咖啡对健康究竟有利还是有害?
②很多人认为喝咖啡是种罪恶的“享受”,理由之一是咖啡中含有大量咖啡因,喝多了易导致心率加快、睡眠紊乱、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等不适症状,还可能引起中毒。对此,符长明解释说,咖啡因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前提是“过量”。咖啡中含有200多种物质,除了咖啡因,还有蛋白质、脂肪、烟碱酸、单宁酸、生物碱、钾、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因此,把咖啡和咖啡因划等号,就冤枉咖啡了。咖啡因含量还与咖啡豆的品种有密切关系。目前世界上有两大咖啡树种,分别是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咖啡豆,前者品质最优、种植最广,咖啡因含量约为1%~1.7%,比后者低近一半,而市场上销售的速溶咖啡大多使用罗布斯塔豆。
③咖啡受争议的另一个焦点是“上瘾”。英国研究发现,对中枢神经系统来说,咖啡因是一种刺激物,经常喝咖啡,身体可能产生轻度依赖,如果突然不喝,会出现头疼、疲劳、焦虑和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症状。但这些症状持续几天就会消失,不会像其他药物一样有成瘾危险,不会对身体和精神健康造成伤害。  
④咖啡被冠以的另一个罪名是“高热量”,这其实是速溶咖啡捣得乱。“严格来说,速溶咖啡基本不是咖啡,其咖啡含量低、添加物多,17克速溶咖啡中只有2克咖啡粉。最差的咖啡豆才用来做速溶咖啡,成本很低,业内人士很少喝。”符长明说。记者翻看某品牌速溶咖啡的成分表发现,其中有植脂末、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而植脂末中含有反式脂肪酸,对健康不利。
⑤“我们通常所说的咖啡是指纯咖啡,就是不添加任何其他物质的咖啡。”符长明说,它热量很低,还含有多种营养物质,适量饮用对健康有好处。  
⑥降低癌症风险。发表在美国《临床肠胃病学与肝脏病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喝咖啡可使患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一种肝癌)的风险降低40%。还有研究称,经常喝咖啡可降低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  
⑦增强记忆力。美国纽约西奈山医院高级营养师杰克林 伦敦博士表示,适量摄入咖啡因对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都有好处,有助于防止认知能力下降。   
⑧保护心血管。韩国科研人员通过对2.5万受试者研究后发现,每天喝3~5杯(每杯约200毫升)咖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低。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研究称,每天喝1杯咖啡的人比不喝咖啡的人因脑卒中死亡的风险低。  
⑨预防糖尿病。美国哈佛大学一项针对12.6万人进行的研究显示,常喝咖啡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低。  
⑩有助于长寿。美国印第安纳医药大学儿科教授发表的学术论文显示,坚持喝咖啡的人死亡率比普通人低。符长明也介绍说,海南长寿之乡澄迈县盛产咖啡,人均预期寿命为77.79岁,比全国平均寿命长6.59岁,这里的长寿老人都有喝纯咖啡的习惯。
另外,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与流行病学教授弗兰克 胡博士在对咖啡的研究中还发现,喝咖啡可降低患脂肪肝的风险,使自杀风险降低50%,同时还有促进消化、预防便秘等效果。
2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2.文章是从哪两方面来说明咖啡对健康的影响的?
23.请从说明文的准确性这一角度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作用。
前者品质最优、种植最广,咖啡因含量约为1%~1.7%,比后者低近一半,而市场上销售的速溶咖啡大多使用罗布斯塔豆。
2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咖啡因是一种刺激物,经常喝咖啡可能会产生轻度依赖,但是这种依懒性持续时间不长,也不会对身体和精神造成伤害。
B.文中提到咖啡因过量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其实是速溶咖啡捣的乱,只要选择纯咖啡,就不会出现上述现象了。
C.第⑩段画线句运用举列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常喝咖啡有助于长寿。
D.本文语言科学严谨,既用大量的例子和数据为咖啡对人体有害平了反,又列举了大量研究报告说明了适量饮用咖啡对人体的诸多好处。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新生
林斤澜
这天晚上,诊所里接到一张条子,告诉他们难产的事。这位姑娘准备睡觉,可是掸掸床单,想着产妇躺在那里挣扎呢!拍拍枕头,仿佛看见了产妇一头大汗!猛地转身,拾起药箱,冲到街上。街上漆黑。道怎么走?河怎么过?山怎么爬?那手术独自又怎么拿得下?可是,难产一定要去抢救,这个念头压倒了一切。姑娘跌跌撞撞一直往前走,忽听见背后鞭子响,过来一辆黑糊糊的大车,打个招呼,爬上车子,原来满当当地装着沙于呢。姑娘在沙子上坐定,着见拉车的,是两条驴,摆着细水长流的神气,一步一步地挪。
车把式坐在车头,佝偻着腰身,看不清眉目,只见半脸乱蓬蓬的胡子。姑娘焦躁,跳下车来,自言自语地小声说:
“还是自己走吧,这得什么时候走到山里去呀?去晚了耽误两条性命呀……”
车把式听见,挺直了腰身,那半脸胡子仿佛都一根根立了起来。叫一声“等一下”,把车赶到道边,跳下来就卸驴。
姑娘狠狠心往驴背上爬。还没有坐稳,听见背后飕地一鞭,那驴吃一下好打,直往前窜。姑娘觉出胡子手里的鞭子,管得前后两头驴服服帖帖,跑得快,走得好,直跑得两耳里塞满了哗哗的流水声。胡子一声吆喝,驴站住脚,姑娘定睛一看,已来到河边。两人下了驴,胡子说声找个会水的去。
胡子引着一个人来了。那人好像走着上操的步子,径直走到姑娘面前。那是一个端端正正、干干净净的小伙子。小伙子打垂了好妹一部,就顺下眼睛,去打量河水。然后向后特,蹲下,柔柔和和地说:“来吧,背你过去。”
姑娘伏在小伙子背上,才下水,岸就看不见了,什么也看不见了,只有那起伏的黑浪,没头没脑地拥挤过来,只有那哗哗的水响,塞满了天上地下。姑娘闭上眼睛,闭紧嘴,水淹了脚,淹了腿,只是不看不作声。不多会儿,心定下来,才在水响里,听见那小伙子呼哧呼哧的喘气声,睁开眼来,觉着没有什么好害怕的。
上了岸,小伙子领着姑娘左拐右鸾,来到一间小屋门前,叫了声什么,推门进去,只见一位白发红颜的老爷子,在划火点灯。
小伙子说明了来意,老爷子挥着手说:
“去吧,你去吧,我送大夫上山。”
姑娘这才看清楚,他那身上湿漉漉的,是一身草绿军装。
心想:一个复员军人吧。不错,这个周到的小伙子,军人那样跟老爷子点了个头,跟姑娘点了个头,向左转,开步走,端端正正走了出去。
老人从门背后摸出一根棍子,自己拿住一头,把另一头塞在姑娘手里,说:
“大夫,当一回瞎子吧。”
老人在前,姑娘在后,牵着上了山。走不多远,老爷子站住脚,朗朗念道:
“天上红彩霞。”
姑娘抬头望天,只见那一片黑,比地上的黑要淡些,可是哪里有什么红霞呢?老爷子使棍子指指地,地上暗中透亮,那是一洼水。老人朗朗念道:
“地下绿水洼。”
念着,牵着姑娘绕过洼子。一边上坡,一边说这是抬轿子的报路的行话。遇见上坡下坎,过桥跨沟,抬前边的,就比划山川日月,编成一句话,暗指给抬后边的。后边的留神了脚下要注意的情况,也编一句来回答。
“南山飞过九头鸟。”
“北沟架着独木桥。”
“明月蹲山头。”
姑娘叫了声好,想想这蹲字有点意思,不觉忘了脚底下有一步高坎,“咕咚”,险些儿跌个嘴啃泥。老爷子叫道:
“大夫,白给你报路了。”
“忘了底下了。”
“大夫,平地起高楼。”
这九岭十八弯,这么走起来,第一岭平常,第二岭稀松。
眼前仿佛全是青山绿水,花香鸟语。翻过一道小梁,看见了村坊。
这时,姑娘一脚跨进门,奔到产妇床前。当断定必须使钳子钳时,心倒抽紧了,从来没有独自动过这个手术呀,那去取钳子的手,颤颤地有些哆嗦了。忽听得背后好像有人笑了一声,这时候,还有谁发笑呀?刚一回头,姑娘的小手,叫一双大手握住了。不紧不松,握在厚敦敦的手心里,且不放开。姑娘抬头一看,却是一位中年妇女,嗓音厚重。可是她说些什么,姑娘心乱,都没有听真。只觉着那意思是:
“别怕,别怕。你行,你行。”
姑娘军身平添了许多把握,把小人儿巧巧地轴了出朵,母子平安。石头房子里,新生命吹号一般,亮亮地哭出声来。新媳妇的男人跳到鸡窝跟前,探手抓出一只母鸡,不容分说,连刀本顾不得拿,拧断了鸡脖子,随手扔在姑娘大夫脚边,叫道;
“你有一百条规矩,也吃了这只鸡走。”
侯到晌午时分,姑娘大夫勉强吃了一只鸡腿,眼见母子平安,就告辞下山。
山下有一块湖光的青石头,姑娘坐了下朵,就摸出纸和笔。空山人静。笔在纸上沙沙走着,小声说者体己话。说了些什么呢?
说的不是自己过河上山,救下人家的性命。说的是,自己在工作上,遇见了困难,可是一路得到考助:驮上地,背起她,牵了她,握住她,仿佛她的一堆困难,都叫不知姓名的人们抢着分走了。这不是谦虚一番,姑娘心里,确实是这样想的。她觉得这样充实的生活,这样幸福,是什么也比不了的。
这比个人的无论什么“幸福”,要高得多,美得多。或者根本是两种东西。
(《人民文学》1960年12月号,有删改)
2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写车把式先是“佝偻着腰身”,后来“挺直了”,前后变化中,突出了人物急人所难的仗义和热情。
B.小伙子“好像走着上操的步子”,直到临别才确定其复员军人的身份,这样写增加了悬念,也使情节前后照应。
C.通过新媳妇的男人的语言和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这个山里人直率真诚的感激之情。
D.“驮上她,背起她,牵了她,握住她”,既回应了第一段四个问题,又对小说的主要情节作了高度概括。
2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连续使用感叹、疑问等句式,凸显了夜间进山的困难,营造了紧张的气氛。
B.全文以姑娘大夫的视角展开,使人物出场转换自然巧妙,塑造出淳朴友善的群体形象,
C.小说中对中年妇女的描写,未见其人,先闻其“笑”,传达出她为人爽快泼辣的特点。
D.作者有意淡化惊险的情节及过程,真实而不完全写实,体现出对小说诗意美的追求。
27.小说中“报路行话”的情节用墨较多,请分析其作用。
结合全文,请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丰富意蕴。
三、写作
2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如登山。或许因为太在意登上山顶,我们往往没有慎重选择路径就匆匆出发。于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进小路,有人奔向捷径,有人闯入险途。有的路,平坦而通畅,带给你的是安稳或者平庸;有的路,崎岖而险峻,带给你的是精彩或者伤害。选择的路合适,你会顺利登上山顶;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的通向山顶的那条路。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
答案
1、B 2.B 3.B 4.C 5.D 6.A 7.B 8.(1)欲辨已忘言 (2)学诗谩有惊人句(3)簪缨散 (4)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5)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9.(1)A.说明信息的来源是真实可靠的,体现了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B.用“惊惶奔逃”形容敌军,“猛攻不停”形容红军,一贬一褒,表达了作者对敌军的嘲笑,对红军的赞扬。
(2)“人”的角度
示例:我认为红军是人,是平常人,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平常人的爱好。如有的红军战士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唱歌,有的特别爱马。
“疯子”的角度
示例:我认为红军是“疯子”,他们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有时采取异乎寻常的甚至极端的方式,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如在“飞夺泸定桥”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军的机枪阵地,没人会想到红军竟然在这样雄县的情形下过桥。
“神”的角度
示例:我认为红军是神,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们翻越数座大雪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最终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真是神奇!
10.(1)示例:详细记录观察所得,访问权威人士,深入了解古城墙的独特价值。
(2)示例:了解古城墙的建造过程 探究古城墙的保护策略
(3)枣阳市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11、A
12、示例一: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写出将士们严阵以待的情形,表现了他们的英雄气概。
示例二: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表现战争风云(描绘悲壮的战斗场面),勾画了奇特、瑰丽的意境,赞扬了将士们临危不惧、誓死杀敌的英雄气概。
13. (1)放弃 (2)同“叛”,背叛(3)回头,回头看
14. A
15. (1)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2)多么壮美啊,河山这样的险固,这是魏国的宝贝!
16. 君主要以德治国、施行仁政 举例论证
17.(1)听说 (2)进攻,征伐 (3)向东 (4)正确,对
18.D
19.(1)当初我是以间谍的身份前来的,可是渠修成后也对秦国有利。
(2)秦国因此富强起来,最终兼并了诸侯各国。
20.示例一:我认为郑国没有完成韩国交给他的使命。韩国本来派他劝说秦王修建水利工程,消耗秦国国力,来阻止其向东扩张。可是郑国渠的建成反而让秦国变得富强,韩国最终被吞并。
示例二:我认为郑国完成了韩国交给他的使命。韩国给他的使命是劝说秦王修建水利工程,他作为一名水工,历尽艰险完成了水利工程的修建。
21.(1)通过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对咖啡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进行介绍;
(2)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咖啡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2.(1)解释说明了咖啡背负的几点误解(或者说反驳了咖啡背负的罪名);
(2)说明了正确饮用咖啡对健康的好处。
23. “大多”指大部分,说明市场上销售的速溶咖啡大部分使用含咖 啡因较高的罗布斯塔豆,但是并非全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4.B 
25.B 26.C
27.表现老大爷富有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巧妙交待了一路行程;调节了小说的叙事节奏,使小说张弛有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增强了小说感染力。
28.姑娘大夫克服困难成功接生,体验了职业幸福感:一路上以及接生过程中,车把式等人的大力帮助,使姑娘认识到真情可贵,正是这种互助互爱才能成就人生美好和社会和谐;前者是个人的幸福体验,后者是超越个人的更高更美的幸福体验。
2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