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5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四种判定方法:1) SSS;2) SAS;3) ASA;4)AAS;
2. 探索与验证能力 :通过尺规作图验证 SSS、 SAS、 ASA的确定性;能区分“SSA”不能作为普适判定条件的原因;
3.运用判定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并利用全等性质求未知边或角;
4.体会分类讨论(如判定方法的选择)和转化思想(复杂图形分解为基本模型);发展逻辑推理与空间想象能力。
TOC \o "1-4" \h \z \u 模块1:知识梳理 2
模块2:核心考点 3
TOC \o "1-4" \h \z \u 考点1.利用“SSS”证明三角形全等 3
考点2.利用“SAS”证明三角形全等 5
考点3.利用“ASA”证明三角形全等 8
考点4.利用“AAS”证明三角形全等 10
考点5.添加条件使三角形全等 12
考点6.全等三角形中的尺规作图 15
考点7.全等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18
考点8.网格中点的三角形全等 22
考点9.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综合 24
考点10.全等三角形中的探究问题-角度关系 29
考点11.全等三角形中的探究问题-线段关系 32
考点12.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 37
模块3:培优训练 44
知识点0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判定1:“边边边”公理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2)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已知角∠AOB,求作∠AOB=∠A'O'B')
①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C、D。
②画一条射线O'A',以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
③以点C'为圆心,CD长为半径画弧,与第2步中所画的弧相交于点D';
④过点D'画射线O'B',则∠A'O'B'=∠AOB。
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全等三角形判定2:“边角边”公理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注意: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如上图,△ABC与△ABD中,AB=AB,AC=AD,∠B=∠B,但△ABC与△ABD不完全重合,故不全等,也就是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全等三角形判定3:“角边角”公理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全等三角形判定4:“角角边”公理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考点1.利用“SSS”证明三角形全等
例1.(2025·北京丰台·二模)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是一个任意角,在边,上分别取,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点,重合.过角尺顶点的射线便是的平分线.这种方法是通过判定得到,其中判定的依据是( )
A.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变式1.(2025·贵州铜仁·二模)如图,在与中,若,则,这个结论的理由是( )
A. B. C. D.
变式2.(24-25八年级上·广东惠州·期中)如图,,,.求证:.
变式3.(2025·云南楚雄·一模)如图,C,D是上的两点,且,,.求证:.
变式4.(24-25八年级上·河北·期中)下面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尺规作图的过程.
已知:如图1,.求作:一个角,使它等于.
作法:如图2.①在的两边上分别任取点,;②以点为圆心,长为半径画弧;以点为圆心,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③连接,,即为所求作的角.
(1)用直尺和圆规,补全图2中的图形(保留作图痕迹);
(2)完成下面证明的过程,并在括号内补全推理依据.
证明:连接.在和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2.利用“SAS”证明三角形全等
例1.(24-25七年级下·吉林·阶段练习)如图,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是上一点(点不与点A、D重合),延长至点,使.(1)求证:;(2)求证:.
变式1.(24-25八年级上·河南郑州·期末)如图①是,画,使得.如图②是小明的画图过程,已知,则判定的依据是( )
A. B. C. D.
变式2.(2025·陕西榆林·模拟预测)如图,在中,,,分别以,为边作,,其中,,垂足为F.求证:.
变式3.(24-25八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如图,是线段的中点,在的同侧有两点E,D,使得.求证:.
变式4.(24-25八年级上·广西防城港·期末)如图,射线在外,.
(1)在射线上截取,连接;(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在(1)的条件下,求证:;
考点3. 利用“ASA”证明三角形全等
例1. (24-25八年级上·浙江·期末)如图,四边形中,对角线、交于点,,点是上一点,且,,求证:.
变式1.(24-25七年级下·河南郑州·期中)如图,在和中,点,,,在同一直线上,,,,则的依据是( )
A. B. C. D.
变式2.(24-25九年级上·四川南充·期中)如图,四边形中,,,,,则四边形的面积是
变式3.(2025·福建厦门·模拟预测)如图,点D是的边延长线上一点,且,过D作,且,连接交于点F,若,求证:.
变式4.(24-25七年级下·辽宁沈阳·阶段练习)如图,点C在线段上,.与全等吗?请说明理由.
考点4. 利用“AAS”证明三角形全等
例1.(24-25九年级下·江苏淮安·阶段练习)如图,.求证:.
变式1.(2025·河北张家口·二模)为测量校园内的旗杆的高度,嘉嘉设计的方案是:如图,在距旗杆底端水平距离为的处,使用测角仪测得,由于75°角不方便计算,淇淇提出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在的延长线上取一点,将一根木棒竖直立在地面上的点处,,此时测得,故淇淇得出结论,进而推得,则下列选项中淇淇证明全等用到的依据可能是( )
A. B. C. D.
变式2.(24-25七年级下·上海松江·阶段练习)如图.已知是边的中线.,、与直线的交点分别为点、,请说明与全等的理由.
变式3.(2025·云南临沧·三模)如图,在中,是斜边上的高线,为上一点,于点,.求证:.
变式4.(24-25八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如图,,,.
(1)求证:;(2)若,,求的度数.
考点5.添加条件使三角形全等
【解题技巧】
1.选择哪种判定方法,要根据具体的已知条件而定,见下表:
已知条件 可选择的判定方法
一边一角对应相等 SAS、AAS、ASA
两角对应相等 ASA、AAS
两边对应相等 SAS、SSS
2.如何选择三角形证全等
(1)可以从求证出发,看求证的线段或角(用等量代换后的线段、角)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可以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可以从已知出发,看已知条件确定证哪两个三角形全等;
(3)由条件和结论一起出发,看它们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然后证它们全等;
(4)如果以上方法都行不通,就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1.(24-25七年级下·四川成都·阶段练习)如图,已知,添加下列条件还不能判定的是( )
A. B. C. D.
变式1.(2025·四川成都·二模)如图,已知,,添加下列条件不能使的是( )
A. B. C. D.
变式2.(23-24八年级上·四川乐山·期末)如图,已知,要得到,还需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个,则错误的选法是( )
A. B. C. D.
变式3.(24-25八年级上·江苏·期末)根据相应的条件,不能判断分别给出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
A.如图1,线段与相交于点O,,与
B.如图2,,与
C.如图3,线段相交于点E,已知,与
D.如图4,已知,与
变式4.(2023·四川成都·二模)如图,是内的一条射线,D、E、F分别是射线、射线、射线上的点,D、E、F都不与O点重合,连接,添加下列条件,能判定的是( )
A., B.,,
C., D.,
考点6.全等三角形中的尺规作图
例1.(24-25七年级下·上海·阶段练习)嘉嘉先画出了,再利用尺规作图画出了,使.图1~图3是其作图过程.
(1)以点A为圆心,以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M交于点N. (2)以点N为圆心,以长为半径画弧,与(1)中的弧交于点P,作射线. (3)以点A为圆心,先以长为半径画弧,与边交于点D,再以长为半径画弧,与射线交于点E连接.
在嘉嘉的作法中,可直接判定的依据是( )
A. B. C. D.
变式1.(24-25八年级上·河北廊坊·期中)如图,在中,,甲、乙两位同学都以点 B,C 为圆心画出了两段弧,作出 的角平分线,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对 B.甲对、乙错 C.甲错、乙对 D.甲、乙都错
变式2.(24-25八年级上·山东聊城·阶段练习)如图,点在直线上,分别以线段的端点为圆心,以(小于线段)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直线、线段于点,再以点为圆心,以长为半径画弧交前面的弧于点,画射线.若的平分线交直线于点,,则的度数为 .
变式3.(2025·湖北·模拟预测)如图,点是的边上任意一点.下面是“过点作”的尺规作图过程:①以点为圆心,适当的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于点,;②以点为圆心,线段的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③以点为圆心,线段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前弧于点,作直线,则即为所求.
上述方法通过判定得到,进而得到,其中判定的依据是( )
A.SSS B.SAS C.ASA D.AAS
变式4.(24-25七年级下·广东·课后作业)
已知:.求作:,使得.作法:如下图.(1)作;(2)在射线上截取,在射线上截取;(3)连接线段,则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解决下列问题:(1)根据作图痕迹补全作法.
由作图可知,在和中,,所以_______;
(2)这种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的依据是_______(填序号).
① ② ③ ④
考点7. 全等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例1.(23-24七年级下·河南郑州·期末)某校七年级学生到野外活动,为测量一池塘两端A,B的距离,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出如图所示的三种方案.
甲:如图①,先在平地取一个可直接到达A,B的点C,再连接,,并分别延长至D,至E,使,,最后测出的长即为A,B的距离.
乙:如图②,先过点B作的垂线,再在上取C,D两点,使_____,接着过点D作的垂线,交的延长线于点E,则测出的长即为A,B的距离.
丙:如图③,过点B作,再由点D观测,在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_____,这时只要测出的长即为A,B的距离.
(1)请你分别补全乙、丙两位同学所设计的方案中空缺的部分.乙: ;丙: .
(2)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方案进行说明理由.
变式1.(24-25八年级上·江苏南通·期末)雨伞在开合过程中某一时刻截面图如图所示,伞骨,点分别是的中点,是支架,且,在将伞打开的过程中,总有,这里得到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
A. B. C. D.
变式2.(24-25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中)小丽与爸爸、妈妈在公园里荡秋千,如图,小丽坐在秋千的起始位置处,与地面垂直,小丽两脚在地面上用力一蹬,妈妈在处接住她后用力一堆,爸爸在处接住她.若点距离地面的高度为,点到的距离为,点距离地面的高度是,,则点到的距离为 米.
变式3.(24-25七年级下·上海·阶段练习)据史书记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匠人墨子用木头制成的木鸟,称为“木鸢”.后来随着造纸术的发明,人们开始用纸张和竹条制作风筝,使其更加轻便、易于放飞.在如图所示的“风筝”图案中,、、.则不一定能得到以下哪个结论( )
A. B. C. D.
变式4.(24-25八年级上·河南许昌·阶段练习)如图,沛沛沿一段笔直的人行道行走,边走边欣赏风景,在由C走到D的过程中,通过隔离带的空隙P,刚好浏览完对面人行道宣传墙上的一条标语,具体信息如下:如图,,相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相交于P,垂足为D.已知米.沛沛根据上述信息借助三角形的全等求出标语的长度为16米,全等的理由是( )
A. B. C. D.
考点8.网格中点的三角形全等
例1.(2025·浙江台州·二模)如图,在的正方形网格中,线段,的端点均在格点上,则和的数量关系是( )
A. B. C. D.
变式1.(24-25七年级下·吉林·阶段练习)如图,在的正方形网格中, .
变式2.(24-25七年级下·山西太原·阶段练习)如图,在的正方形网格唎,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作格点,点均为格点,连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变式3.(24-25八年级上·河南漯河·阶段练习)如图,是一个的正方形网格,则 .
考点9.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综合
例1.(2025·安徽淮北·三模)如图1,点在的平分线上.
(1)若,求证:.(2)如图2,若.①已知,求的度数.②点在上,若,求证:.
变式1.(24-25八年级上·重庆南川·期末)如图,在中,D为边上一点,E为边上一点,且,连接,F为的中点.连接并延长,交于点G,在上截取点H,使,连接,若.(1)求证:;(2)求证:.
变式2.(24-25七年级下·辽宁沈阳·期中)数学模型可以用来解决一类问题,是数学应用的基本途径.通过探究图形的变化规律,再结合其他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最终可以获得宝贵的数学经验,并将其运用到更广阔的数学天地.
(1)发现问题:如图1,在和中,,连接,延长交于点.请猜想与的数量关系及的度数,并说明理由.
(2)类比探究:如图2,在和中,,,,连接,,延长,交于点.则与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拓展延伸:如图3,和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点在一条直线上,且,过点作垂足为点,且,则的长为___________.
变式3.(24-25七年级下·吉林·阶段练习)利用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可以解决与图形面积相关的问题.
初步感知:如图1,在中,为中线,过点作于点,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在延长线上取一点,连接,使.
(1)填空:________.(填“”“”或“”);(2)求证:;
(3)试说明:.
拓展应用(4)如图2,在中,是钝角,点在边上,,点在边上,点在边的延长线上,,,若,的面积是9,求与的面积之和.
变式4.(24-25七年级下·山西太原·开学考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的任务
全等四边形
根据全等图形的定义可知:四条边分别相等、四个角也分别相等的两个四边形全等.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我们把两个三角形中“一组边相等”或“一组角相等”称为一个条件,智慧小组的同学类比“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方法探索“四边形全等的条件”,进行了如下思考:如图,在四边形和四边形中,连接对角线,这样两个四边形全等的问题就转化为“”与“”的问题.若先给定的条件,只要再增加两个条件使“”即可推出两个四边形中“四条边分别相等、四个角也分别相等”,从而说明两个四边形全等.
按照智慧小组的思路,小明对图中的四边形和四边形先给出如下条件:,,,小亮在此基础上又给出“,”两个条件,他们认为满足这五个条件能得到“四边形四边形”
任务:(1)请根据小明和小亮给出的条件,请根据全等图形的定义说明四边形四边形的理由.(2)在材料小明所给条件的基础上,小颖又给出两个条件“,”.满足这五个条件 (填“能”或“不能”)得到四边形四边形.
考点10.全等三角形中的探究问题-角度关系
例1.(24-25八年级上·河北唐山·期中)如图,在四边形中,,点分别在边上,,,连接.(1)求证:平分;(2)若,求四边形的面积;(3)猜想与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变式1.(24-25七年级下·山东青岛·阶段练习)已知点C为线段上一点,分别以,为边在线段同侧作和,且,,,直线与交于点F.
(1)如图1,求证:; (2)若,则 ;
(3)如图2,若,则 .(用含a的式子表示)
变式2.(24-25七年级下·河南周口·阶段练习)在中,,点在的延长线上.
(1)如图1,过点作,连接,与交于点,若为的中线,连接与全等吗?请说明理由;
(2)如图2,点在的延长线上,,点在的延长线上,连接,若,,,试判断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变式3.(24-25八年级上·山东滨州·期中)如图,,,,,B,C,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1)求证:;(2)探究与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结论,并说明理由.
考点11. 全等三角形中的探究问题-线段关系
例1.(24-25八年级上·浙江宁波·期中)已知,在四边形中,,,、分别是、边上的点.且.探究线段、、的数量关系.
(1)为探究上述问题,小宁先画出了其中一种特殊情况,如图①当,小宁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到点G,使,连接,请你补全小宁的解题思路:先证明 ;再证明 ;即可得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2)如图②,在四边形中,,,、分别是边、上的点,且,(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
(3)在四边形中,分别是所在直线上的点,且.请直接写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不用证明.
变式1.(24-25七年级上·山东东营·阶段练习)已知中,,,点为直线上的一动点(点不与点,重合),以为边作,,.连接.
(1)发现问题:如图1,当点在边上时,①请写出和之间的数量关系式为_____,位置关系为_____;
②求证:;(2)尝试探究:如图2,当点在边的延长线上且其他条件不变时,
①中,,之间的数量关系式为_____.②并进行证明.
变式2.(24-25七年级下·辽宁沈阳·阶段练习)在等腰直角中,,点在射线上运动(不与点,重合),连接,以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点与点在直线的两侧),,连接.设.
(1)如图1,点在线段上运动.①求的度数(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②用等式表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如图2,当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运动,直接用等式表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变式3.(24-25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中)在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一种方法叫做倍长中线法.
【问题解决】(1)如图(1),是的中线,且,延长至点,使,连接,可证得,其中判定全等的依据为:____.
【问题应用】(2)如图(2),是的中线,点在的延长线上,,,试探究线段与的数量关系.
【拓展延伸】(3)如图(3),是的中线,,,,试探究线段与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考点12. 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
例1.(24-25七年级下·上海·阶段练习)如图,在中,已知,平分,,(1)若的面积是,求的面积;(2)求证:.
变式1.(24-25八年级上·重庆渝北·期末)如图,在四边形中,,,,E、F分别是、上的点,且.若,则一定等于( )
A. B. C. D.
变式2.(24-25八年级上·湖南株洲·期末)综合与实践:
【问题情境】课外数学社团开展活动时,辅导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中,若,点为边上的中点,试求中线的取值范围.
【探究方法】小明同学在组内和同学们合作交流后,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到E,使,连接,如图1.请根据小明同学的方法思考:
(1)由已知条件和作辅助线,能得到,理由是 .
A. B. C. D.
(2)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可以得到中线的取值范围为 .
【方法提炼】在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时,题目中出现“中点”、“中线”等条件,可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解决问题】(3)如图2,在四边形中,与不平行,M是边的中点,已知平分,且,垂足为,若,试求的长度.
变式3.(23-24八年级上·辽宁葫芦岛·期末)【初步探索】(1)如图1:在四边形中,,,E、F分别是、上的点,且,探究图中、、之间的数量关系.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到点G,使连接,先证明,再证明,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______ .
【灵活运用】(2)如图2,若在四边形中,,,E、F分别是、上的点,且,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3)已知在四边形中,,,若点E在的延长线上,点F在的延长线上,如图3所示,仍然满足,若,请直接写出的度数.
变式4.(24-25七年级下·河南郑州·期中)【材料阅读】小芳在学习完全等三角形后,她尝试用三种不同方式摆放一副三角板.如图:在中,,;在中,,,并提出了相应的问题.
【发现】如图1,将两个三角板互不重叠地摆放在一起,当顶点摆放在线段上时,过点作,垂足为,过点作,垂足为.
(1)图1中,,,求的长.请补充小芳的过程.
,,
∵,,,,
,,……(补充小芳的过程)
(2)【类比】如图2,将两个三角板叠放在一起,当顶点在线段上且顶点在线段上时,过点作,垂足为,猜想,,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拓展】如图3,将两个三角板叠放在一起,当顶点在线段上且顶点在线段上时,若,,连接,请直接写出的面积.
全卷共24题 测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24-25八年级上·重庆·期末)如图,,,则的判定依据是( )
A. B. C. D.
2.(23-24八年级上·广东广州·期中)如图,已知,,垂足分别为点E、F,则在下列各组条件中选择一组,其中不能判定的是 ( )
A., B., C., D.,
3.(24-25八年级上·浙江湖州·期末)如图所示,某同学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成三部分,现要去配制一块与原来相同的三角形玻璃,那么应带哪一片碎玻璃( )
A. B. C. D.无法确定
4.(24-25八年级上·云南昭通·期中)如图,在如图1中已知,,线段m,求作.
作法:如图2,①作线段;②在的同旁作,与的另一边交于点C.则就是所作三角形,这样作图的依据是( )
A. B. C. D.
5.(2025·江苏扬州·二模)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如图,能得出的依据是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中的( )
A. B. C. D.
6.(24-25·河北·平泉八年级期末)下列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7.(24-25八年级上·河北廊坊·期末)数学活动课上,嘉嘉与淇淇两名同学各用长为的3根木棒首尾相接拼成三角形.
嘉嘉说:“我不用测量,就知道这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相等.”
淇淇说:“我不用画图,就知道两个三角形中长为的边上的中线相等.”
关于二人的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
A.嘉嘉的说法正确,淇淇的说法错误 B.嘉嘉的说法错误,淇淇的说法正确
C.两人的说法都正确 D.两人的说法都错误
8.(2025七年级下·河南郑州·专题练习)同学们在学习完全等三角形之后,体会到了全等具有转化等线段的作用.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明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如图所示的这种方法,只需测量()就可得到A、B间的距离.
A. B. C. D.
9.(24-25七年级下·河南周口·阶段练习)如图,已知,,,以下结论:①;②;③;④;⑤,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10.(24-25八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如图,在中,,角平分线与相交于点,平分,有下列四个结论:①;②;③;④.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1.(24-25八年级上·江苏·课后作业)如图,在中,,、、是的四等分点,,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 对.
12.(24-25七年级下·广东揭阳·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则
13.(24-25八年级上·广东广州·期中)如图,在和中,,,,若,则 .
14.(24-25七年级下·重庆·期中)如图,中,,D为上一点,连接,E为外一点,且,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若,,则 .
15.(24-25七年级下·四川成都·期中)如图,中,,,,平分,且,则与的面积和是 .
16.(24-25七年级下·四川达州·阶段练习)如图,在中,,,,为边上的高,点从点出发,在直线上以/的速度移动,过点作的垂线交直线于点.(1)若,则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2)当点运动 s时,.
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72分。其中:17-21题8分,22-23题每题10分,24题每题12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7.(24-25七年级下·重庆·期中)如图,已知在中,,,在中,,,连接,,延长交于点F.试说明:.
18.(24-25八年级上·北京·期中)如图,,,是上一点,,,连接交于点,求证:是的中点.
19.(2025·江苏无锡·三模)已知:如图,,,垂足分别为,,,相交于点,且.(1)求证:;(2)已知,,求的长度.
20.(24-25八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教材呈现:如图为华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65页的部分内容.做一做,如图,已知两条线段和一个角, 以长的线段为已知角的邻边,画一个三角形.
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所画的三角形都全等吗?此时符合条件的角形有几种?
(1)[操作发现]如图(1),通过作图我们可以发现,此时(即“边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全等(填“一定”或“不一定”).
(2)[探究证明]阅读并补全证明
已知:如图(2),在和中,,,.求证:.
证明:在上取一点G,使,∵,∴______,
又∵,而,∴______,
∵,∴______,
又∵______,∴(______),∴(______).
21.(24-25八年级上·吉林四平·阶段练习)如图,在中,,,为延长线上一点,点在上,且,.(1)求证:;(2)若,,求的长度;(3)若,,求的度数.
22.(24-25九年级上·广东东莞·期中)【问题背景】
已知点为线段上一点,分别以、为边在线段同侧作和,且,,,直线与交于点.
【知识技能】(1)如图1,证明:;
【拓展探索】(2)①如图1,若,则__________;
②如图2,若,则__________;(用含的式子表示)
(3)将图2中的绕点顺时针旋转任意角度(交点至少在、中的一条线段上),如图3,试探究与的数量关系,并予以证明.
23.(24-25七年级下·广东揭阳·阶段练习)(1)如图1,在中,,,直线经过点,分别从点,向直线作垂线,垂足分别为,,求证:;
【变式探究】(2)如图2,在中,,直线经过点,点,分别在直线上,如果,猜想,,有何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拓展应用】(3)小明和科技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一幅机器人图案,大致图形如图3所示,以的边,为一边向外作和,其中,,,是边上的高,延长交于点.设的面积为,的面积为,请猜想,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24.(2025·黑龙江哈尔滨·三模)(1)如图1,在四边形中,,分别是边上的点,且,则与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2)如图2,在四边形中,,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请直接写出三条线段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3,在四边形中,,分别是直线上的点,且,请直接写出三条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5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四种判定方法:1) SSS;2) SAS;3) ASA;4)AAS;
2. 探索与验证能力 :通过尺规作图验证 SSS、 SAS、 ASA的确定性;能区分“SSA”不能作为普适判定条件的原因;
3.运用判定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并利用全等性质求未知边或角;
4.体会分类讨论(如判定方法的选择)和转化思想(复杂图形分解为基本模型);发展逻辑推理与空间想象能力。
TOC \o "1-4" \h \z \u 模块1:知识梳理 2
模块2:核心考点 3
TOC \o "1-4" \h \z \u 考点1.利用“SSS”证明三角形全等 3
考点2.利用“SAS”证明三角形全等 5
考点3.利用“ASA”证明三角形全等 8
考点4.利用“AAS”证明三角形全等 10
考点5.添加条件使三角形全等 12
考点6.全等三角形中的尺规作图 15
考点7.全等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18
考点8.网格中点的三角形全等 22
考点9.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综合 24
考点10.全等三角形中的探究问题-角度关系 29
考点11.全等三角形中的探究问题-线段关系 32
考点12.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 37
模块3:培优训练 44
知识点0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全等三角形判定1:“边边边”公理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2)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已知角∠AOB,求作∠AOB=∠A'O'B')
①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C、D。
②画一条射线O'A',以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
③以点C'为圆心,CD长为半径画弧,与第2步中所画的弧相交于点D';
④过点D'画射线O'B',则∠A'O'B'=∠AOB。
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全等三角形判定2:“边角边”公理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注意: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如上图,△ABC与△ABD中,AB=AB,AC=AD,∠B=∠B,但△ABC与△ABD不完全重合,故不全等,也就是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全等三角形判定3:“角边角”公理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全等三角形判定4:“角角边”公理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考点1.利用“SSS”证明三角形全等
例1.(2025·北京丰台·二模)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是一个任意角,在边,上分别取,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点,重合.过角尺顶点的射线便是的平分线.这种方法是通过判定得到,其中判定的依据是( )
A.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答案】A
【详解】解:由题意,可知:,∴;故选A.
变式1.(2025·贵州铜仁·二模)如图,在与中,若,则,这个结论的理由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解:在与中,
∵,∴.故选:C
变式2.(24-25八年级上·广东惠州·期中)如图,,,.求证:.
【答案】见解析
【详解】证明:∵,∴,即,
在和中,∵,,∴,∴.
变式3.(2025·云南楚雄·一模)如图,C,D是上的两点,且,,.求证:.
【答案】证明见解析
【详解】证明:,,即,
在和中,,,
变式4.(24-25八年级上·河北·期中)下面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尺规作图的过程.
已知:如图1,.求作:一个角,使它等于.
作法:如图2.①在的两边上分别任取点,;②以点为圆心,长为半径画弧;以点为圆心,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③连接,,即为所求作的角.
(1)用直尺和圆规,补全图2中的图形(保留作图痕迹);
(2)完成下面证明的过程,并在括号内补全推理依据.
证明:连接.在和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见详解(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详解】(1)解:如图所示,
;
(2)证明:连接,由作图可知,,
在和中,,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故答案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考点2.利用“SAS”证明三角形全等
例1.(24-25七年级下·吉林·阶段练习)如图,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是上一点(点不与点A、D重合),延长至点,使.(1)求证:;(2)求证:.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详解】(1)证明:∵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又∵,∴;
(2)由(1)知:,∴,
∴,
∴,∴.
变式1.(24-25八年级上·河南郑州·期末)如图①是,画,使得.如图②是小明的画图过程,已知,则判定的依据是( )
A. B. C. D.
【答案】A
【详解】解:已知,由作图可知,,
∴,故选:A.
变式2.(2025·陕西榆林·模拟预测)如图,在中,,,分别以,为边作,,其中,,垂足为F.求证:.
【答案】见解析
【详解】证明:∵,∴,
∵,∴,∴,∴,
∵,,∴,∴.
变式3.(24-25八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如图,是线段的中点,在的同侧有两点E,D,使得.求证:.
【答案】见解析
【详解】证明:,,,
∵是线段的中点,∴,,.
变式4.(24-25八年级上·广西防城港·期末)如图,射线在外,.
(1)在射线上截取,连接;(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在(1)的条件下,求证:;
【答案】(1)图见解析(2)详见解析
【详解】(1)解:作图如图,
(2)证明:在和中
考点3. 利用“ASA”证明三角形全等
例1. (24-25八年级上·浙江·期末)如图,四边形中,对角线、交于点,,点是上一点,且,,求证:.
【答案】见解析
【详解】证明:,,.
在和中,,,.
变式1.(24-25七年级下·河南郑州·期中)如图,在和中,点,,,在同一直线上,,,,则的依据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解:,,
在和中,,;
则的依据是;故选:D
变式2.(24-25九年级上·四川南充·期中)如图,四边形中,,,,,则四边形的面积是
【答案】6
【详解】解∶过D作于E,则,∴,
∵,∴,∴,
又,,∴,∴,
∴,故答案为:6.
变式3.(2025·福建厦门·模拟预测)如图,点D是的边延长线上一点,且,过D作,且,连接交于点F,若,求证:.
【答案】见详解
【详解】证明:∵,,∴,∵,∴,
∵,∴,∴.
变式4.(24-25七年级下·辽宁沈阳·阶段练习)如图,点C在线段上,.与全等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理由见解析
【详解】解:,理由如下,∵,∴.
在和中,,∴.
考点4. 利用“AAS”证明三角形全等
例1.(24-25九年级下·江苏淮安·阶段练习)如图,.求证:.
【答案】见解析
【详解】证明:,,
,,即,
∵,,
在与中,,.
变式1.(2025·河北张家口·二模)为测量校园内的旗杆的高度,嘉嘉设计的方案是:如图,在距旗杆底端水平距离为的处,使用测角仪测得,由于75°角不方便计算,淇淇提出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在的延长线上取一点,将一根木棒竖直立在地面上的点处,,此时测得,故淇淇得出结论,进而推得,则下列选项中淇淇证明全等用到的依据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解:由题意可得:,,
∵,∴,∴,
∴,∴淇淇证明全等用到的依据可能是,故选:B
变式2.(24-25七年级下·上海松江·阶段练习)如图.已知是边的中线.,、与直线的交点分别为点、,请说明与全等的理由.
【答案】理由见解析
【详解】解:与全等的理由如下:∵是边的中线,∴,
∵,∴,∴.
变式3.(2025·云南临沧·三模)如图,在中,是斜边上的高线,为上一点,于点,.求证:.
【答案】见解析
【详解】证明:在中,.
,..,.
在和中,,,.
变式4.(24-25八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如图,,,.
(1)求证:;(2)若,,求的度数.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详解】(1)证明:∵,∴,∴,
在和中,,∴.
(2)解:∵,∴,∵,∴,
∵,是的外角,.
考点5.添加条件使三角形全等
【解题技巧】
1.选择哪种判定方法,要根据具体的已知条件而定,见下表:
已知条件 可选择的判定方法
一边一角对应相等 SAS、AAS、ASA
两角对应相等 ASA、AAS
两边对应相等 SAS、SSS
2.如何选择三角形证全等
(1)可以从求证出发,看求证的线段或角(用等量代换后的线段、角)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可以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可以从已知出发,看已知条件确定证哪两个三角形全等;
(3)由条件和结论一起出发,看它们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然后证它们全等;
(4)如果以上方法都行不通,就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1.(24-25七年级下·四川成都·阶段练习)如图,已知,添加下列条件还不能判定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解:,
当添加时,可根据“”证明,故A选项符合题意;
当添加时,∵,,∴,
∴,,∴,即,
进而可用“” 证明,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当添加时,不能证明,故C选项符合题意;
当添加时,可根据“” 证明,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变式1.(2025·四川成都·二模)如图,已知,,添加下列条件不能使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解:A、,,,,故A不符合题意;
B、,,,和不一定全等,故B符合题意;
C、,,,,故C不符合题意;
D、,,即,
,,,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变式2.(23-24八年级上·四川乐山·期末)如图,已知,要得到,还需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个,则错误的选法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解:∵,,
∴当时,可利用证明,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当时,无法证明三角形全等,故B选项符合题意,
当时,可利用证明,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当时,可利用证明,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变式3.(24-25八年级上·江苏·期末)根据相应的条件,不能判断分别给出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
A.如图1,线段与相交于点O,,与
B.如图2,,与
C.如图3,线段相交于点E,已知,与
D.如图4,已知,与
【答案】C
【详解】解:A.在图1中,由,根据“”证明,可判断A不符合题意;
B.在图2中,由,根据“”证明,可判断B不符合题意;
C.在图3中,不符合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的条件,因此不能判断与全等,可判断C符合题意;
D.在图4中,由,根据“”证明,可判断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变式4.(2023·四川成都·二模)如图,是内的一条射线,D、E、F分别是射线、射线、射线上的点,D、E、F都不与O点重合,连接,添加下列条件,能判定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解:A. ,不符合对应边、对应角相等,故不能证明,故不符合题意; B. ,,,运用HL可证,故符合题意;
C. ,不符合对应边、对应角相等,故不能证明,故不符合题意;
D. ,再加上隐含条件,运用SSA不能证得,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6.全等三角形中的尺规作图
例1.(24-25七年级下·上海·阶段练习)嘉嘉先画出了,再利用尺规作图画出了,使.图1~图3是其作图过程.
(1)以点A为圆心,以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M交于点N. (2)以点N为圆心,以长为半径画弧,与(1)中的弧交于点P,作射线. (3)以点A为圆心,先以长为半径画弧,与边交于点D,再以长为半径画弧,与射线交于点E连接.
在嘉嘉的作法中,可直接判定的依据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解:由作图知,,,,
∴,故答案为:B.
变式1.(24-25八年级上·河北廊坊·期中)如图,在中,,甲、乙两位同学都以点 B,C 为圆心画出了两段弧,作出 的角平分线,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对 B.甲对、乙错 C.甲错、乙对 D.甲、乙都错
【答案】A
【详解】解:如图,连接 甲:由作图可知,,
∵,∴,∴,∴是平分线,故甲的作法正确;
乙:由作图可知,,∵,∴,∴,
∴是平分线,故乙的作法正确.故选A.
变式2.(24-25八年级上·山东聊城·阶段练习)如图,点在直线上,分别以线段的端点为圆心,以(小于线段)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直线、线段于点,再以点为圆心,以长为半径画弧交前面的弧于点,画射线.若的平分线交直线于点,,则的度数为 .
【答案】/35度
【详解】解:连接,,由作图可知,,,
在和中,,∴,
∴,∴,∴,
∵平分,∴,∴.故答案为:.
变式3.(2025·湖北·模拟预测)如图,点是的边上任意一点.下面是“过点作”的尺规作图过程:①以点为圆心,适当的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于点,;②以点为圆心,线段的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③以点为圆心,线段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前弧于点,作直线,则即为所求.
上述方法通过判定得到,进而得到,其中判定的依据是( )
A.SSS B.SAS C.ASA D.AAS
【答案】A
【详解】解:由作图痕迹,得,,∴,故选:A.
变式4.(24-25七年级下·广东·课后作业)
已知:.求作:,使得.作法:如下图.(1)作;(2)在射线上截取,在射线上截取;(3)连接线段,则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解决下列问题:(1)根据作图痕迹补全作法.
由作图可知,在和中,,所以_______;
(2)这种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的依据是_______(填序号).
①②③④
【答案】(1),,;(2).
【详解】(1)证明:由作图可知,在和中,
,∴,故答案为:,,;
(2)解:这种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的依据是,故答案为:.
考点7. 全等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例1.(23-24七年级下·河南郑州·期末)某校七年级学生到野外活动,为测量一池塘两端A,B的距离,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出如图所示的三种方案.
甲:如图①,先在平地取一个可直接到达A,B的点C,再连接,,并分别延长至D,至E,使,,最后测出的长即为A,B的距离.
乙:如图②,先过点B作的垂线,再在上取C,D两点,使_____,接着过点D作的垂线,交的延长线于点E,则测出的长即为A,B的距离.
丙:如图③,过点B作,再由点D观测,在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_____,这时只要测出的长即为A,B的距离.
(1)请你分别补全乙、丙两位同学所设计的方案中空缺的部分.乙: ;丙: .
(2)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方案进行说明理由.
【答案】(1),(2)见解析
【详解】(1)解:乙:如图②,先过点作的垂线,再在上取,两点,使,接着过点作的垂线,交的延长线于点,则测出的长即为,的距离;
丙:如图③,过点作,再由点观测,在的延长线上取一点,使,这时只要测出的长即为,的距离.故答案为:,;
(2)解:答案不唯一.
选甲:在和中,,∴,;
选乙:,,,
在和中,,∴,;
选丙:在和中,,∴,.
变式1.(24-25八年级上·江苏南通·期末)雨伞在开合过程中某一时刻截面图如图所示,伞骨,点分别是的中点,是支架,且,在将伞打开的过程中,总有,这里得到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解:∵,点分别是的中点,∴,
∵,,∴,故选:C
变式2.(24-25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中)小丽与爸爸、妈妈在公园里荡秋千,如图,小丽坐在秋千的起始位置处,与地面垂直,小丽两脚在地面上用力一蹬,妈妈在处接住她后用力一堆,爸爸在处接住她.若点距离地面的高度为,点到的距离为,点距离地面的高度是,,则点到的距离为 米.
【答案】1.8
【详解】解:点距离地面的高度为,点距离地面的高度是,
点距离地面的高度为,点距离地面的高度是,,
,,,
又由题意可知,,,,,
,点到的距离为,故答案为:1.8.
变式3.(24-25七年级下·上海·阶段练习)据史书记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匠人墨子用木头制成的木鸟,称为“木鸢”.后来随着造纸术的发明,人们开始用纸张和竹条制作风筝,使其更加轻便、易于放飞.在如图所示的“风筝”图案中,、、.则不一定能得到以下哪个结论( )
A. B. C. D.
【答案】D
【详解】解:在和中,,,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即,
∵、,∴,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即,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无法证明,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变式4.(24-25八年级上·河南许昌·阶段练习)如图,沛沛沿一段笔直的人行道行走,边走边欣赏风景,在由C走到D的过程中,通过隔离带的空隙P,刚好浏览完对面人行道宣传墙上的一条标语,具体信息如下:如图,,相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相交于P,垂足为D.已知米.沛沛根据上述信息借助三角形的全等求出标语的长度为16米,全等的理由是( )
A. B. C. D.
【答案】A
【详解】解:∵,∴,
∵,∴,∴,即,
∵,相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
在与中,∴,∴(米),故选:A.
考点8.网格中点的三角形全等
例1.(2025·浙江台州·二模)如图,在的正方形网格中,线段,的端点均在格点上,则和的数量关系是( )
A. B. C. D.
【答案】A
【详解】如图 在和中,∴,∴,
∵,∵,故选:A.
变式1.(24-25七年级下·吉林·阶段练习)如图,在的正方形网格中, .
【答案】/90度
【详解】解:如图,由图可知:
∴,∴,∴;故答案为:.
变式2.(24-25七年级下·山西太原·阶段练习)如图,在的正方形网格唎,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作格点,点均为格点,连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解:如图所示,取格点E,由网格的特点可得,
∴,∴,∵,∴,故A错误;
由网格的特点可得,∴,,故C错误;
∴,,故B错误
∵,
∴,故D正确;故选:D.
变式3.(24-25八年级上·河南漯河·阶段练习)如图,是一个的正方形网格,则 .
【答案】/180度
【详解】解:如图,
由图可得:,,,∴,
∴,∴,由图可得:,,,
∴,∴,∴,
∴,故答案为:.
考点9.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综合
例1.(2025·安徽淮北·三模)如图1,点在的平分线上.
(1)若,求证:.(2)如图2,若.①已知,求的度数.②点在上,若,求证:.
【答案】(1)见解析(2)①;②见解析
【详解】解:(1)证明:,.平分,.
又,,.
(2)①如图,在上截取,连接.平分,,
∵,,.
,∴,,,.
.
②证明:如图,连接,在和中,,.
,,,.
变式1.(24-25八年级上·重庆南川·期末)如图,在中,D为边上一点,E为边上一点,且,连接,F为的中点.连接并延长,交于点G,在上截取点H,使,连接,若.(1)求证:;(2)求证:.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详解】(1)点是的中点,,
在和中,,.
(2),,,,
,.在和中,,,
,,.
变式2.(24-25七年级下·辽宁沈阳·期中)数学模型可以用来解决一类问题,是数学应用的基本途径.通过探究图形的变化规律,再结合其他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最终可以获得宝贵的数学经验,并将其运用到更广阔的数学天地.
(1)发现问题:如图1,在和中,,连接,延长交于点.请猜想与的数量关系及的度数,并说明理由.
(2)类比探究:如图2,在和中,,,,连接,,延长,交于点.则与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拓展延伸:如图3,和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点在一条直线上,且,过点作垂足为点,且,则的长为___________.
【答案】(1);(2);(3)
【详解】(1),
理由如下:如图所示:∵和都是等腰三角形,∴,
又 ∵,∴,∴,∴,
∵,,∴;
(2)如图所示:证明:∵,,即,
又 ∵和都是等腰三角形,,,
,,,,
,故答案为:;;
(3)如图:∵和都是等腰三角形,,
,即:,,,
,,
,,,且,,故答案为:;
变式3.(24-25七年级下·吉林·阶段练习)利用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可以解决与图形面积相关的问题.
初步感知:如图1,在中,为中线,过点作于点,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在延长线上取一点,连接,使.
(1)填空:________.(填“”“”或“”);(2)求证:;
(3)试说明:.
拓展应用(4)如图2,在中,是钝角,点在边上,,点在边上,点在边的延长线上,,,若,的面积是9,求与的面积之和.
【答案】(1);(2)证明见解析;(3)证明见解析;(4)与的面积之和为
【详解】(1)解:∵在中,为中线,∴,
∵,,∴,
∵,∴,∴,故答案为:;
(2)证明:由(1)可知:,,
,,,;
(3)证明:由(1)可知,由(2)可知,
,,;
(4)解:,,
,,
在和中,,,,
设的底边上的高为h,则的底边上的高为h,
,,,,
,与的面积之和为.
变式4.(24-25七年级下·山西太原·开学考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的任务
全等四边形
根据全等图形的定义可知:四条边分别相等、四个角也分别相等的两个四边形全等.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我们把两个三角形中“一组边相等”或“一组角相等”称为一个条件,智慧小组的同学类比“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方法探索“四边形全等的条件”,进行了如下思考:如图,在四边形和四边形中,连接对角线,这样两个四边形全等的问题就转化为“”与“”的问题.若先给定的条件,只要再增加两个条件使“”即可推出两个四边形中“四条边分别相等、四个角也分别相等”,从而说明两个四边形全等.
按照智慧小组的思路,小明对图中的四边形和四边形先给出如下条件:,,,小亮在此基础上又给出“,”两个条件,他们认为满足这五个条件能得到“四边形四边形”
任务:(1)请根据小明和小亮给出的条件,请根据全等图形的定义说明四边形四边形的理由.(2)在材料小明所给条件的基础上,小颖又给出两个条件“,”.满足这五个条件 (填“能”或“不能”)得到四边形四边形.
【答案】(1)见解析(2)不能
【详解】(1)证明:在和中,,∴,
∴,
在和中,,∴,
∴,
∴,,
∴,
∴四边形和四边形的四条边对应相等,四个角对应相等,∴四边形四边形;
(2)解:在和中,,∴,∴,
∵,∴,即,
而由,,,不可以根据证明,
∴满足这五个条件不能得到四边形四边形.
考点10.全等三角形中的探究问题-角度关系
例1.(24-25八年级上·河北唐山·期中)如图,在四边形中,,点分别在边上,,,连接.(1)求证:平分;(2)若,求四边形的面积;(3)猜想与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答案】(1)见详解(2)48(3)
【详解】(1)证明:∵在和中,,
∴,∴,∴平分;
(2)∵,∴,∴,即,
在和中,,∴,
∴,,∴,
∴四边形的面积;
(3)∵,∴,又∵,
∴,
∵,∴.
变式1.(24-25七年级下·山东青岛·阶段练习)已知点C为线段上一点,分别以,为边在线段同侧作和,且,,,直线与交于点F.
(1)如图1,求证:; (2)若,则 ;
(3)如图2,若,则 .(用含a的式子表示)
【答案】(1)见详解(2)(3)
【详解】(1)证明:,,,
在和中,();
(2)解:,,,,
,故答案为:;
(3)解:,,
,,,
,故答案为:.
变式2.(24-25七年级下·河南周口·阶段练习)在中,,点在的延长线上.
(1)如图1,过点作,连接,与交于点,若为的中线,连接与全等吗?请说明理由;
(2)如图2,点在的延长线上,,点在的延长线上,连接,若,,,试判断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全等,理由见详解(2),理由见详解
【详解】(1)解:全等,理由如下:
∵为的中线,,,,
在和中,,.
(2)解:.理由:在 上截取 ,连接,如图,
在和中,,,,
∵,,∴,
在和中,,,,
∵,∴.
变式3.(24-25八年级上·山东滨州·期中)如图,,,,,B,C,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1)求证:;(2)探究与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结论,并说明理由.
【答案】(1)见解析;(2),理由见解析
【详解】(1)∵,∴,
∴,∴,
在与中,
又,
(2),理由如下:,,
又,
又,
又,
考点11. 全等三角形中的探究问题-线段关系
例1.(24-25八年级上·浙江宁波·期中)已知,在四边形中,,,、分别是、边上的点.且.探究线段、、的数量关系.
(1)为探究上述问题,小宁先画出了其中一种特殊情况,如图①当,小宁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到点G,使,连接,请你补全小宁的解题思路:先证明 ;再证明 ;即可得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2)如图②,在四边形中,,,、分别是边、上的点,且,(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
(3)在四边形中,分别是所在直线上的点,且.请直接写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不用证明.
【答案】(1),, (2)成立,证明见解析
(3)或或
【详解】(1)解:补全小宁的解题思路如下:
先证明;再证明;即可得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故答案为:,,;
(2)解:(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
如图②,延长到点G,使,连接,
,,,
在与中,,,
,,,,
,,,
在与中,,,,
,;
(3)解:或或,理由如下:
,如图③,在上截取,使,连接,
,,,
在与中,,,
,,,,
,,,
在与中,,,,
,;
,如图④,在上截取,
同第一种情况,先证得,再证得,;
由(1)、(2)可知,;
如图,点在延长线上,点在延长线上,此时线段、、之间并无直接数量关系;
综上,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为:或或.
变式1.(24-25七年级上·山东东营·阶段练习)已知中,,,点为直线上的一动点(点不与点,重合),以为边作,,.连接.
(1)发现问题:如图1,当点在边上时,①请写出和之间的数量关系式为_____,位置关系为_____;
②求证:;(2)尝试探究:如图2,当点在边的延长线上且其他条件不变时,
①中,,之间的数量关系式为_____.②并进行证明.
【答案】(1)①,;②见解析(2)①;②见解析
【详解】(1)解:由题意可得:,
∴,即,
在和中,,∴,
∴,,∴,∴;
②证明:由①可得:,∴;
(2)解:①中,,之间的数量关系式为;
②证明如下:由题意可得:,
∴,即,
在和中,,∴,∴,∴.
变式2.(24-25七年级下·辽宁沈阳·阶段练习)在等腰直角中,,点在射线上运动(不与点,重合),连接,以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点与点在直线的两侧),,连接.设.
(1)如图1,点在线段上运动.①求的度数(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②用等式表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如图2,当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运动,直接用等式表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答案】(1)①;②,证明见解析(2)
【详解】(1)解:①∵,∴,
∴,∴;
②,证明:在延长线上截取,连接,
∵,∵,∴,
∴,∴,∵,∴,
∵,∴,∴,
∴;
(2)解:
在延长线上截取,连接,∵,
∵,∴,
∴,
∵∴,
∵,∴,∵,∴,∴,
∴.
变式3.(24-25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中)在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一种方法叫做倍长中线法.
【问题解决】(1)如图(1),是的中线,且,延长至点,使,连接,可证得,其中判定全等的依据为:____.
【问题应用】(2)如图(2),是的中线,点在的延长线上,,,试探究线段与的数量关系.
【拓展延伸】(3)如图(3),是的中线,,,,试探究线段与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答案】(1);(2);(3),,见解析
【详解】(1)解:延长至点,使.
在和中,,,故答案为:;
(2)证明:延长至,使,
是的中线,,且,,
,,,,,
,,即,且,,
.,,.
(3)解:,,证明如下:
如图,在的延长线上截取,连接,则,
是的中线,,,,,
,,,,,
,,,
又,,,,,.
考点12. 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
例1.(24-25七年级下·上海·阶段练习)如图,在中,已知,平分,,(1)若的面积是,求的面积;(2)求证:.
【答案】(1)(2)证明见解析
【详解】(1)解:延长交于点,
∵平分,∴,∵,∴,
∵,∴,∴,
∴,,∴,∴;
(2)证明:过点作于,过点作的延长线于,则,
∵,平分,∴,
又∵,∴,∴,
∵,,∴,即,∴.
变式1.(24-25八年级上·重庆渝北·期末)如图,在四边形中,,,,E、F分别是、上的点,且.若,则一定等于( )
A. B. C. D.
【答案】A
【详解】解:延长到点H,使,连接、,则,
∵,,,
∴,,
在和中,,∴,
∵,∴,∴,
在和中,∴,
∴,∴,
∵,∴,故选:A.
变式2.(24-25八年级上·湖南株洲·期末)综合与实践:
【问题情境】课外数学社团开展活动时,辅导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中,若,点为边上的中点,试求中线的取值范围.
【探究方法】小明同学在组内和同学们合作交流后,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到E,使,连接,如图1.请根据小明同学的方法思考:
(1)由已知条件和作辅助线,能得到,理由是 .
A. B. C. D.
(2)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可以得到中线的取值范围为 .
【方法提炼】在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时,题目中出现“中点”、“中线”等条件,可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解决问题】(3)如图2,在四边形中,与不平行,M是边的中点,已知平分,且,垂足为,若,试求的长度.
【答案】(1)A;(2);(3)
【详解】解:(1)∵是边上的中线,∴,
在和中,,∴,故选:A;
(2)∵,即,∴,
∵,∴,故答案为:;
(3)延长,交于点,∵平分,∴,
∵,∴
在和中,,∴.∴,.
在和中,,∴.∴,
∴,∵,∴.
变式3.(23-24八年级上·辽宁葫芦岛·期末)【初步探索】(1)如图1:在四边形中,,,E、F分别是、上的点,且,探究图中、、之间的数量关系.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到点G,使连接,先证明,再证明,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______ .
【灵活运用】(2)如图2,若在四边形中,,,E、F分别是、上的点,且,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3)已知在四边形中,,,若点E在的延长线上,点F在的延长线上,如图3所示,仍然满足,若,请直接写出的度数.
【答案】(1),理由见解析;(2)仍然成立,理由见解析;(3)
【详解】解:(1),理由如下:
如图1,延长到点G,使,连接,
在和中,,≌,,,
,,,
在和中,,≌,
故答案为:;
(2)上述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如图2,延长到点G,使,连接,
,,,
在和中,,≌,,,
在和中,,≌,
;
(3)如图3,在延长线上取一点G,使得,连接,
,,,
在和中,,≌,,,
,,
在和中,,≌,,
,,
,即,
,,,
变式4.(24-25七年级下·河南郑州·期中)【材料阅读】小芳在学习完全等三角形后,她尝试用三种不同方式摆放一副三角板.如图:在中,,;在中,,,并提出了相应的问题.
【发现】如图1,将两个三角板互不重叠地摆放在一起,当顶点摆放在线段上时,过点作,垂足为,过点作,垂足为.
(1)图1中,,,求的长.请补充小芳的过程.
,,
∵,,,,
,,……(补充小芳的过程)
(2)【类比】如图2,将两个三角板叠放在一起,当顶点在线段上且顶点在线段上时,过点作,垂足为,猜想,,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拓展】如图3,将两个三角板叠放在一起,当顶点在线段上且顶点在线段上时,若,,连接,请直接写出的面积.
【答案】(1)见解析(2),理由见解析(3)21
【详解】(1)解:,,
∵,,,,
,,
∵,,,
∴;,
∵,,∴;
(2)解:结论:.理由如下:,,
,,,
,,
∵,,,
,;
(3)解:延长,过点作于,如图所示:
,,,
,,∴,
,,,
延长,过点作于,如图所示:
,,,,
由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可得,.故答案为:21.
全卷共24题 测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24-25八年级上·重庆·期末)如图,,,则的判定依据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解:∵,,∴ 故选:B
2.(23-24八年级上·广东广州·期中)如图,已知,,垂足分别为点E、F,则在下列各组条件中选择一组,其中不能判定的是 ( )
A., B., C., D.,
【答案】D
【详解】解:∵,,∴,
A:若,,则可利用“”判断,不符合题意;
B:若,,则,可利用“”判断,不符合题意;
C:若,,则可利用“”判断,不符合题意;
D:与不是对应边,故不能判定,符合题意;故选:D.
3.(24-25八年级上·浙江湖州·期末)如图所示,某同学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成三部分,现要去配制一块与原来相同的三角形玻璃,那么应带哪一片碎玻璃( )
A. B. C. D.无法确定
【答案】C
【详解】解:两角一夹边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带③去就可以,故选:C.
4.(24-25八年级上·云南昭通·期中)如图,在如图1中已知,,线段m,求作.
作法:如图2,①作线段;②在的同旁作,与的另一边交于点C.则就是所作三角形,这样作图的依据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解:∵,,∴这样作图的依据是,故选:C.
5.(2025·江苏扬州·二模)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如图,能得出的依据是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中的( )
A. B. C. D.
【答案】B
【详解】解:由作图可知:,∴(),
∴,即故选:B.
6.(24-25·河北·平泉八年级期末)下列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C
【详解】解: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图②③便具有稳定性,故选C.
7.(24-25八年级上·河北廊坊·期末)数学活动课上,嘉嘉与淇淇两名同学各用长为的3根木棒首尾相接拼成三角形.
嘉嘉说:“我不用测量,就知道这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相等.”
淇淇说:“我不用画图,就知道两个三角形中长为的边上的中线相等.”
关于二人的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
A.嘉嘉的说法正确,淇淇的说法错误 B.嘉嘉的说法错误,淇淇的说法正确
C.两人的说法都正确 D.两人的说法都错误
【答案】C
【详解】解:根据题意,嘉嘉与淇淇两名同学拼成的三角形全等,
则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相等;两个三角形中长为的边上的中线相等.
故两人的说法都正确,故选:C.
8.(2025七年级下·河南郑州·专题练习)同学们在学习完全等三角形之后,体会到了全等具有转化等线段的作用.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明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如图所示的这种方法,只需测量()就可得到A、B间的距离.
A. B. C. D.
【答案】C
【详解】解:观察图形发现:,,,
∴.∴.故选:C.
9.(24-25七年级下·河南周口·阶段练习)如图,已知,,,以下结论:①;②;③;④;⑤,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答案】B
【详解】∵,∴,即.
∵,,∴,∴①正确.
∵,∴,∴②正确.由前面已证,仅根据已知条件无法得出,∴③错误.∵,∴.
∵,,∴,∴④正确.
由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⑤正确.综上,①②④⑤正确,正确的个数是4个,故选:B.
10.(24-25八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如图,在中,,角平分线与相交于点,平分,有下列四个结论:①;②;③;④.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详解】解:∵,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
∴,故①正确;∴,
∵平分,∴,
在和中,,∴,
∴,,同理可得,∴,,
∴,,故③④正确,符合题意;
∵点G不一定是的中点,∴不能得出,∴不能得出,故②错误,不合题意;
综上,正确的结论是①③④.故选:C.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1.(24-25八年级上·江苏·课后作业)如图,在中,,、、是的四等分点,,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 对.
【答案】4
【详解】解:、、是的四等分点,,
,,,,,,
,,,
,,,.
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4对.故答案为:4.
12.(24-25七年级下·广东揭阳·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则
【答案】/55度
【详解】解:∵,∴,即,
在和中,,∴,
∴,∴.故答案为:
13.(24-25八年级上·广东广州·期中)如图,在和中,,,,若,则 .
【答案】
【详解】解:在四边形中,,
,
,,即,
在和中,,,
,,故答案为:.
14.(24-25七年级下·重庆·期中)如图,中,,D为上一点,连接,E为外一点,且,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若,,则 .
【答案】
【详解】解:∵,,,∴,
又∵,,∴,∴,∴,
故答案为:.
15.(24-25七年级下·四川成都·期中)如图,中,,,,平分,且,则与的面积和是 .
【答案】3
【详解】解:如下图,延长交于点,
∵,,,∴,
∵平分,∴,∵,∴,
在和中,,∴,∴,,
∴,∴.故答案为:3.
16.(24-25七年级下·四川达州·阶段练习)如图,在中,,,,为边上的高,点从点出发,在直线上以/的速度移动,过点作的垂线交直线于点.(1)若,则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2)当点运动 s时,.
【答案】 α 2或5
【详解】解:(1)∵,∴,
∵为边上的高,∴,∴,∴,
∵,∴;故答案为:
(2)①如图,当点E在射线上移动时,
∵过点E作的垂线交直线于点F,∴,
在和中,,∴,
∴,∴,
∵点E从点B出发,在直线上以的速度移动,∴E移动了:;
②当点在射线上移动时,作点作交直线于点,,∴,∵,∴,
在和中,,∴,
∴,∴,
∵点从点B出发,在直线上以的速度移动,∴移动了:(s);
综上所述,当点E在射线CB上移动或时,;故答案为:2或5.
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72分。其中:17-21题8分,22-23题每题10分,24题每题12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7.(24-25七年级下·重庆·期中)如图,已知在中,,,在中,,,连接,,延长交于点F.试说明:.
【答案】见解析
【详解】解:∵,,∴,
∴,即,
在和中,,∴.
18.(24-25八年级上·北京·期中)如图,,,是上一点,,,连接交于点,求证:是的中点.
【答案】见解析
【详解】证明:如图,过点E作垂直交于点G,
∵,∴
∴,∴,
在与中,∴,∴,∵,∴,
在与中,∴,∴,∴点F是的中点.
19.(2025·江苏无锡·三模)已知:如图,,,垂足分别为,,,相交于点,且.(1)求证:;(2)已知,,求的长度.
【答案】(1)见解析(2).
【详解】(1)证明:∵,∴,∴;
∵,∴,∴;
在和中, ,∴;
(2)解:∵,,∴,,
∵,∴,∴.
20.(24-25八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教材呈现:如图为华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65页的部分内容.做一做,如图,已知两条线段和一个角, 以长的线段为已知角的邻边,画一个三角形.
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所画的三角形都全等吗?此时符合条件的角形有几种?
(1)[操作发现]如图(1),通过作图我们可以发现,此时(即“边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全等(填“一定”或“不一定”).
(2)[探究证明]阅读并补全证明
已知:如图(2),在和中,,,.求证:.
证明:在上取一点G,使,∵,∴______,
又∵,而,∴______,
∵,∴______,
又∵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一定(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详解】(1)解:如图1,通过作图我们可以发现,此时(即“边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答案为:不一定;
(2)证明:在上取一点G,使,∵,∴,
又∵,而,∴,
∵,∴,又∵,∴,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故答案为:,,,,,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1.(24-25八年级上·吉林四平·阶段练习)如图,在中,,,为延长线上一点,点在上,且,.(1)求证:;(2)若,,求的长度;(3)若,,求的度数.
【答案】(1)见解析(2)9(3)
【详解】(1)证明:在和中,,;
(2)解:,.∵,∴.
又,.,,;
(3)解:,,,,
,,,,
,.
22.(24-25九年级上·广东东莞·期中)【问题背景】
已知点为线段上一点,分别以、为边在线段同侧作和,且,,,直线与交于点.
【知识技能】
(1)如图1,证明:;
【拓展探索】
(2)①如图1,若,则__________;
②如图2,若,则__________;(用含的式子表示)
(3)将图2中的绕点顺时针旋转任意角度(交点至少在、中的一条线段上),如图3,试探究与的数量关系,并予以证明.
【答案】(1)见解析;(2)①,②;(3)或
【详解】(1)证明:∵,∴,
在和中,∴()
(2)①如图,由(1)得(),∴,
∵,∴,∴;故答案为:;
②同理①得:,∴;故答案为:;
(3)当交点F在线段上时,如图3,
同理(1)可得:(),∴,
∵,∴,∴;
当交点F在线段上时,如图4,同理可得:;
当交点F在线段上时,如图5,同理可得,
∵,∴;综上,或.
23.(24-25七年级下·广东揭阳·阶段练习)(1)如图1,在中,,,直线经过点,分别从点,向直线作垂线,垂足分别为,,求证:;
【变式探究】(2)如图2,在中,,直线经过点,点,分别在直线上,如果,猜想,,有何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拓展应用】(3)小明和科技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一幅机器人图案,大致图形如图3所示,以的边,为一边向外作和,其中,,,是边上的高,延长交于点.设的面积为,的面积为,请猜想,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3);理由见解析
【详解】(1)证明:∵直线l,直线l,
∴,∴,
∵,∴,∴,
在和中,,∴;
(2)解:,,的数量关系是:,证明如下:
∵是的外角,∴,∴,
∵,∴,在和中,,∴,
∴,,∴;
(3),大小关系是:,理由如下:
过点D作交的延长线于点M,过点E作于点N,如图所示:
∵,∴,∴,
∵,∴,∴,
在和中,,∴,
∴,同理可证明:,∴,∴,
∵,,∴.
24.(2025·黑龙江哈尔滨·三模)(1)如图1,在四边形中,,分别是边上的点,且,则与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2)如图2,在四边形中,,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请直接写出三条线段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3,在四边形中,,分别是直线上的点,且,请直接写出三条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答案】(1).(2).(3),理由见解析
【详解】解:(1),理由如下:设,则,
如图1,延长到点,使,连接,∵,∴,
∵,∴,∴,
∵,∴,∴,
∵,∴,∴,
∴,∴;故答案为:;
(2)三条线段间的数量关系为:,理由如下:
如图2,延长到点,使,连接,
∵,∴,
∵,∴,由(1)同理得:,∴,
∵,∴,∴;故答案为:;
(3),理由如下:如图3,在上截取,连接,
同理得:,∴,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