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王勃
【学习目标】
1.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
积累一些文化知识。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
理解典故,整体感知内容。
3.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
4.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2、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3、理解情感,背诵全文。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江南三大名楼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后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王勃及文章写作背景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序的相关知识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骈文的相关知识
崇阿( )潦水( )涸辙( )宗慤( )簪笏( )
吴会( )孤鹜( )骖騑( )绣闼( )雕甍( )
纤歌( )睇眄( ) 天高地迥( )襜帷暂驻( )
响遏行云( )一首偈子( )新州懿范( )槛外长江( )
星分翼轸( )牛斗之墟( )陈蕃之榻( )棨戟遥临( )
鹤汀凫渚( )纡其骇瞩( ) 闾阎扑地( ) 云销雨霁( )
彭蠡之滨( ) 逸兴遄飞( ) 睢园绿竹( )
邺水朱华( )命途多舛( ) 北海虽赊( )
叨陪鲤对( )捧袂( )梓泽丘墟( ) 盛筵难再( )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ē
láo
hé
què
zān
hù
kuài
wù
cān
fēi
tà
méng
xiān
dì
mi n
jiǒng
chān
è
jié
yì
k n
zhěn
xū
tà
qǐ
jǐ
fǔ
yū
lǚ yán
jì
lǐ
chuán
sūi
yè
chuǎn
shē
tāo
mèi
zǐ
yán
朗读指导
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要注意朗读的节奏:
(1)四字句只有一种情况,即二二式,如: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2)六字句的情况大致有四种,如:孟学士/之词宗;王将军/之武库。?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舳。
(3)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美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情感。
熟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第一部分(1):
扣“洪府”,叙宾主之美——
地势雄伟、物产珍异、 人才杰出、宾主尊贵。
第二部分(2)
扣“秋日登阁”,绘山川美景——
楼阁壮丽、山川胜景, 秋景特色,流光溢彩
第三部分(3)
扣“饯”,谢宴会盛况,书人生感慨—
宴会胜况,人生遇合
借古勉今,穷且益坚
第四部分(4、5)
扣“别”,自述遭际,谢
主引宾—
知己难遇,盛宴难再 怀才不遇,不甘沉沦
滕 王 阁 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翻译全文,归纳字词句。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通假字
云销雨霁
俨骖騑于上路
所赖君子见机
(销通消,消散)
(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机通几,预兆)
古今异义
千里逢迎
俨骖騑于上路
俨骖騑于上路
孟学士之词宗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阮籍猖狂
君子见机
(逢迎 古:迎接 今: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俨 古:整齐的样子 今:庄重)
(上路 古:高高的道路 今:走上路程)
(学士 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学位名)
(穷 古:困厄,处境艰难 今:
没有钱,穷困)
(猖狂 古:狂放 今:肆无忌惮)
(见机 古:事前洞察事物细微 今:看机会,看形势)
(三)一词多义(1)
1.尽
宾主尽东南之美
潦水尽而寒潭清
则智者尽其谋
聊乘化以归尽
2.故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桓侯故使人问之
既克,公问其故
3.属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美池桑竹之属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4.且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全,都)
(没,干)
(全部涌出)
(完、尽头)
(旧)
(所以)
(特地)
(原因)
(属于、是)
(类)
(在)
(反而)
(将近)
(姑且苟且)
(将要)
(尚且)
5.即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胡天八月即飞雪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
6.引
控蛮荆而引瓯越
恭疏短引
司马懿引二十万军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7.穷
穷岛屿之萦回
日暮途穷
8.于
俨骖騑于上路
访风景于崇阿
烈于猛火
闻于四方
盘庚迁于殷
一词多义(2)
(附)
(就)
(则)
(动,连接)
(名,序)
(动,带领)
(动,后退)
(动,极尽)
(动,阻塞不通)
(介,在)
(介,到)
(介,表比较)
(介,被动)
(介,到)
1、目吴会于云间
2、雄州雾列
3、上出重霄
4、物华天宝
5、响穷彭蠡之滨
6、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7、襟三江而带五湖
8、烟光凝而暮山紫
9、俊采星驰
(四)词类活用(1)
(目:名作动,看,遥看)
(雾:名作状,像雾一样)
(上:名作状,向上)
(华、宝:形作动,有光华,有珍宝)
(穷:形作动,穷尽,响遍)
(窜:形的使动用法,使……逃)
(襟、带:名的意动用法,以……为衣襟,
以……为带)
(紫:名作动,变成紫色)
(星: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10、宾主尽东南之美
11、人杰地灵
12、屈贾谊于长沙
13、徐孺下陈蕃之塌
14、腾蛟起凤
15、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16、四美具,二难并
17、山原旷其盈视
词类活用(2)
(美:形作名,俊美的人,俊杰)
(杰:灵,形作动,有俊杰,有灵气)
(屈: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下)
(腾、起:使动,使……腾飞,使……起舞)
(目:名作动,看、望)
(美、难:形作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主宾)
(旷:使动用法,使……开阔)
(五)文言句式(1)
1.倒装句
访风景于崇阿
极娱游于假日
都督阎公之雅望
宇文新州之懿范
舍簪笏于百龄
童子何知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奏流水以何惭
(介作状,后置)
(介作状,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介词结构后置)
(介词结构后置)
(宾语前置)
2.判断句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非谢家之宝树
3.被动句
纤歌凝而白云遏(遏,被遏止)
怀帝阍而不见(见,被召见)
文言句式(2)
成语积累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胜友如云
高朋满座
华:精华。宝:宝贝。原指万物的光华,天上的宝气。形容各种珍贵的物品。
人杰:杰出的人。灵:特别好。意指人使地增色,地因人而著名。即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便成为名胜之地,或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胜:指才智出众。才智出众的朋友们云集一处。
高:高贵,高尚。座:座位。满座尽是高贵的宾朋。
《滕王阁序》中的成语
腾蛟起凤
钟鸣鼎食
云销雨霁
响遏行云
天高地迥
腾:腾越。起:起舞。象蛟龙腾越,凤凰起舞。比喻文辞奇巧优美,才华横溢。
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具。鼎食:吃饭时,排列好几个鼎盛食物。吃饭时,奏乐列鼎。形容贵族和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最早见于《史记》。
云消雨散。指满天的云雨顿时消散,形容已经逝去的一切都不会再回来了。
遏:阻止。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最早见于《列子 汤问》。
迥:遥远。形容天地之间广阔无边。
涸辙之鲋
投笔从戎
高山流水
陆海潘江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涸:水干,枯竭。辙:车辙。鲋:鲫鱼。干枯的车辙里的鲫鱼。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援的人。
投:扔掉,放弃。笔:笔杆子,指文墨生涯。从戎:参军。指弃文就武,放弃文墨生涯去参加军队。
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两种喻意。后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形容乐曲的高雅精妙。
陆、潘:晋朝的文学家陆机、潘岳。本是称颂陆机和潘岳文才很高。后用以称颂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上。桑榆:西方;日落时,余光落在桑树和榆树之间;指晚上。早上有所失,晚上则有所得。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补偿。
兴尽悲来
萍水相逢
冯唐易老
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涸辙之鲋
涸
高兴的劲儿过去了,使人悲苦的事又来了。
萍: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种蕨类植物,随水漂
泊,聚散不定。浮萍在水里偶然相遇。比喻从来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比喻仕宦不得志。出处是《史记.冯唐列传》。
当:应当。益:更加。原指年纪老而志气应当更壮。
也作“穷当益坚”。穷:不得志。益:更加。处境困难而意志应当更加坚定。
【课型】合作探究课
【学习目标】
1、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
2、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
知识链接
黄鹤楼 崔颢 登岳阳楼 杜甫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1、滕王阁以景胜,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王勃笔下的良辰美景。在文章中对应的是第几段?
(一)赏景之美
明确:2、3段
诵读2、3段,认真体会其
具体内容。
(1)用色:“落霞”“共长天一色”
(2)对仗工整: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滕王阁序》是一篇骈文。“骈”乃两马并驾。那反应到文章中就是文句大多是对偶句。
(3)动静结合:可以谈“落霞”“孤鹜”与“秋水”“长天”的动静对照,也可以抓一个字——“飞”,云彩流动的姿态是非常飘逸的。
2、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人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句,试分析其艺术表达效果。
(4)留白的艺术:出示幻灯片,展示图片。图片的美是有限的,可见的图片再美,也赶不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文字。
(5)视角的变化:落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
(6)广博的意境:视野开阔,体现出作者广博的情怀。孤鹜在天幕中显得如此渺小,尽管如此,它仍努力飞翔,超越有限。这正是作者内心情感的一种外化。
(7)描述体会:在广袤天幕中,在赭红色的晚霞之上,是那羽翼翩跹的孤鹜。它尽情舒展双翅,似乎想要乘着这秋日的暮色,超越这有限的生命;它灰黑的身影划过天际,又似造物主的巨笔涂抹在这绚烂的画布上的一抹浓重的忧伤。它将我们的视线渐渐拉远,拉远,直到那天水相接之处。在那里,秋日里澄明的碧水,远阔的天空,都融做一掬金黄。
1、滕王阁之景——美。相信王勃也一定为这美深深地折服。景为情生。请同学们从接下来的一段中找一个词概括他的情感呢?这个词语出现在第几段?看到美景,王勃的确兴致高昂,但是为什么会有一个“悲”的变化呢?
(二)品境界之美
(兴尽悲来)(4段)
这个句子是“命途多舛”。王勃26年的生命。因为他曾得罪权贵,被逐出京,天涯沦落,又险些因杀官奴被处死,还因此连累了父亲。他的父亲因此被贬到今天越南的交趾县做县令,小结:这个“悲” 是:他乡沦落之苦,是英雄失路之悲,是壮志难酬之痛。
2、请同学们到这一段中,找一个句子,体悟一下他的“悲”,具体是什么“悲”?你能不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第五段;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就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3、一个“悲”字,浓缩了自古至今多少文人的愁绪。那么,这种“悲”情出现在在第几段?“悲”是不是王勃情感的终极?
有人说,《滕王阁序》是“是一曲音韵和谐的天籁,是一幅画工精美的长卷”。我要说,《滕王阁序》是一支英雄失路的无奈悲歌,是一部气壮山河的慷慨交响。今天,我们要品味和学习的的,不仅是美景、悲情,更是王勃失路而不坠的青云之志,穷途而不移的白首之心!
四、课堂小结: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启承转合。一般来说,二字句用于抒情(文中有两处:“嗟乎”“呜呼”),三字句、四字句用于一个话题的开始或转折。六字句或七字句连用,为平实的叙述;四六句或六四句连用,为叙述或抒情的展开部分。仅有一个一字句“勃”,是自指兼表提顿。这样,全篇的行文。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转。
本文艺术特色:
骈俪就是使用对偶句,是骈文的共同特点,但这篇序文尤为突出。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即一句之中,平节和仄节交替;上下联之间,平节与仄节相对。下面举几个句式。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为:平平仄仄,仄仄仄(之)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之)仄仄。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对偶句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藻饰是指运用色彩浓艳、华丽典雅的词语,来装饰文句。这篇序文,如“物华天宝”“俊采星驰”“紫电清霜”“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睢园绿竹”“邺水朱华”等,都是讲求辞采的典型例子。这样,使文章辞采华美,赏心悦目。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用典除了有加强论证的作用外,还能以古比今、借古写怀,可以使文章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简练,风格典雅。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祝学习愉快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滕王阁序》同步练习
一、基础检测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翼轸(zhěn) 潦水(liǎo) 瓯(ōu)越 命途多舛(chuǎn)
B簪笏(zān wù) 捧袂(mèi) 帝阍(hūn) 叨(dāo)陪鲤对
C彭蠡(lí) 睇眄(miǎn) 桑梓(zǐ) 逸兴遄(tuān)飞
D懿(yì)范 骖(cēn)騑 舸(kě)舰 鹤汀凫(fú)渚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云霄雨霁 霁:雨过天晴 B识盈虚之有数 数:定数
C谁悲失路之人 悲:悲伤 D气凌彭泽之樽 凌:超过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与例句中加点字词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上出重霄
A宾主尽东南之美 B目吴会于云间
C屈贾谊于长沙 D俊采星驰
4、下列各句加点字词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千里逢迎 B阮籍猖狂
C穷且益坚 D命运多舛
5、下列句子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奏流水以何惭
A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B孟学士之词宗
C童子何知 D俨骖騑于上路
6、补写句子。
(1)《滕王阁序》中作者用“ , 。”写出了秋水、秋空与孤鹜浑然一体的美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 。”
(3)描写宴会管弦之盛、歌声之美的句子是:“ , 。”
(4)表达自己不因年华流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的句子是:“ ; 。”
二、阅读提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址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九。 21教育网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 21cnjy.com
节选自《新唐书·王勃传》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勃属文:写文章。属,连缀。
B语益奇:更加奇特。
C乃矍然曰:惊惶的样子。
D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夸赞宾客。
8、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B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C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D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9、翻译句子。
(1)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
(2)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三、语言运用
10、补写句子。
爱其才,更慕其狂。印象中的子安, 。游戏文字,擅杀官奴,恃才傲物,他的路向来与世俗格格不入,或许他曾有过“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无奈, ,但他还会是滕王阁上旷世的才子,即使社会再给他机会, 。
11、因王勃《滕王阁序》而出名的滕王阁是很多游人游览之地,为吸引更多的游客,请你从一个角度为滕王阁写一段推介词,向别人介绍滕王阁。21·cn·jy·com
要求:语言准确、通顺、生动;可引用古诗词;7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C解析:A潦水(lǎo) B笏(hù) D骖(cān)騑 舸(gě)舰
2、C 解析:此处应解释为“同情”
3、D解析:例句中“上”是名词作状语,意为向上A中“美”是形容词作名词,俊杰B中“目”为名词作动词,有看之意C“屈”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有使…受委屈D“星”名词作状语,像流星一样,与例句中用法一致2·1·c·n·j·y
4、D 解析:其中A、B、C三个选项均为古今异义。
5、C解析:例句为宾语前置,即“奏流水以惭何”A为判断句 B定语后置,即“词宗之孟学士”C与例句相同,即“童子知何”D为介词结构后置,即“于上路俨骖騑”。
6、(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3)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7、D解析:此处译为向宾客夸耀(女婿)
8、B
9、(1)六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九岁那一年,读到了大儒颜师古注解的《汉书》,认为书中有许多错误,就作了一篇《汉书指瑕》来纠正它。【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有一次登上葛愦山,居高临下,瞻望四方,慷慨地怀念起三国诸葛亮的功绩,写下了动人的诗篇。
10、答案:笑容永远轻狂而不羁 也曾有过“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志向 他仍旧会成就属于他的传奇www.21-cn-jy.com
11、答案:【示例】朋友们好,你想感受王勃在《滕王阁序》里描绘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吗?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南昌滕王阁,是每一位游客的必到之处,它很值得一游,你还在等什么!21·世纪*教育网
参考译文:
王勃,字子安,是绛州龙门人。六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九岁那一年,读到了大儒颜师古注解的《汉书》,认为书中有许多错误,就作了一篇《汉书指瑕》来纠正它。 唐高宗麟德初年,官员刘祥道奉旨巡行关内,考察吏治民风。王勃给刘祥道写了一封信,毛遂自荐,展示自己的才学。刘祥道读了信以后,非常赏识,就上表朝廷,推荐王勃这个年轻的人才。当时他还不满二十岁,就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职,多次写出精美的颂文,献给皇帝。一时间声名鹊起,皇子沛王听说了,就把王勃请到自己的府中,担任专门的著作工作,修撰《平台秘略》一书。书写成以后,沛王对王勃更加信任宠爱。当时,皇子们之间经常玩斗鸡游戏,王勃一时动了童心,竟替沛王写了一篇声讨英王鸡的檄文。他们的父亲高宗皇帝听说以后,非常生气,说这么下去势必会挑起皇子之间的矛盾,就把王勃作为替罪羊,轰出了王府。
王勃遇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挫折,名声也坏了,在长安城里待不下去,只好四处游历。有一次登上葛愦山,居高临下,瞻望四方,慷慨地怀念起三国诸葛亮的功绩,写下了动人的诗篇。后来,他又听说虢州的山上盛产草药,一下子又动了研究医学的念头,求托贵人门路,弄了个虢州参军的小官。可是,王勃身上有一般天才人物的通病,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经常仗着自己的才气,欺负当地的上下级,所以人缘极不好,大家都讨厌他。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跑到王勃家里藏起来,王勃怕事情暴露受到牵连,情急之下,王勃就下手杀了这个官奴。王勃竟被判了死刑。行刑前,遇上朝廷大赦,死罪免去。他父亲王福畤本来是雍州司功参军受牵连贬了官,远远地跑到交趾去做县令。王勃随后便去探望,没想到竟送了自己的命。在乘船渡海的时候,遇上了风暴,王勃掉进水里,在大风暴中吓死了,当时只有二十九岁2-1-c-n-j-y
当时,他去交趾探望父亲,曾经路过钟陵。九月九日重阳节,当地的都督在滕王阁设大宴,事先嘱咐自己的女婿作好一篇序文,准备在楼上抄出来炫耀。都督阎公为了表示客气,先让大家写,大家知道这是虚让,都不肯动笔。只有王勃是个生客,不知道这里头的奥妙,拿起笔来就写。都督很生气,只好站起来离开现场,让属下官员盯着王勃,写一句就给他传一句听,结果发现王勃越写越精彩,夸王勃是天才。请他写完这篇文章,最后两人结成了好朋友。他写文章的时候,开始并不认真思考,而是磨一大池磨,然后美美地喝上几杯酒,拉起被子便蒙头睡觉,睡醒之后,提起笔来就写,连一个字也不用改动。人们就说王勃这叫打腹稿。他的许多书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滕王阁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整体感知内容。
3.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
4.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2.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理解情感,背诵全文。
【资料库】
1.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2. 王勃及文章写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3.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4.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2·1·c·n·j·y
【预习案】
一、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崇阿( ) 潦水( ) 涸辙( ) 宗慤( ) 簪笏( )
吴会( ) 孤鹜( ) 骖騑( ) 绣闼( ) 雕甍( )
纤歌( ) 睇眄( ) 天高地迥( ) 襜帷暂驻( )
响遏行云( ) 新州懿范( ) 星分翼轸( ) 棨戟遥临( )
鹤汀凫渚( )纡其骇瞩( ) 闾阎扑地( ) 云销雨霁( )
彭蠡之滨( ) 逸兴遄飞( ) 睢园绿竹( ) 邺水朱华( )
命途多舛( ) 北海虽赊( ) 叨陪鲤对( ) 捧袂( )
梓泽丘墟( ) 盛筵难再( )
二、通假字
1、云销雨霁 ( )
2、俨骖騑于上路 ( )
3、所赖君子见机 ( )
三、古今异义
1、千里逢迎 (逢迎:古: 今: )
2、俨骖騑于上路 (俨:古: 今: )
3、俨骖騑于上路 (上路:古: 今: )
4、孟学士之词宗 (学士:古: 今: )
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古: 今: )
6、阮籍猖狂 (猖狂:古: 今: )
7、君子见机 (见机:古: 今: )
四、词类活用
1、目吴会于云间 ( )
2、雄州雾列 ( )
3、上出重霄 ( )
4、物华天宝 ( )
5、响穷彭蠡之滨 ( )
6、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 )
7、襟三江而带五湖 ( )
8、烟光凝而暮山紫 ( )
9、俊采星驰 ( )
10、宾主尽东南之美 ( )
11、人杰地灵 ( )
12、屈贾谊于长沙 ( )
13、徐孺下陈蕃之塌 ( )
14、腾蛟起凤 ( )
15、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 )
16、四美具,二难并 ( )
17、山原旷其盈视 ( )
五、解释《滕王阁序》中的成语
1、【物华天宝】
2、【人杰地灵】
3、【胜友如云】
4、【高朋满座】
5、【腾蛟起凤】
6、【钟鸣鼎食】
7、【云销雨霁】
8、【响遏行云】
9、【天高地迥】
10、【兴尽悲来】
11、【萍水相逢】
12、【冯唐易老】
13、【老当益壮】
14、【穷且益坚】
15、【涸辙之鲋】
1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7、【一介书生】
18、【投笔从戎】
19、【高山流水】
20、【盛筵难再】
21、【陆海潘江】21教育网
六、给课文划分层次,总结大意。
【探究案】
1、滕王阁以景胜,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王勃笔下的良辰美景。在文章中对应的是第几段?
2、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人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你最喜欢哪些句子?找出来,并说出你喜欢的原因。21·cn·jy·com
3、同学们找一个词概括他的情感呢?第几段?看到美景,王勃的确兴致高昂,但是为什么会有一个“悲”的变化呢?【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体悟一下,他的“悲”,具体是什么“悲”?你能不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背景:我们知道,王勃26年的生命,命途多舛。得罪权贵,被逐出京,天涯沦落,又险些因杀官奴被处死,还因此连累了父亲。他的父亲因此被贬到今天越南的交趾县做县令。)
5、一个“悲”字,浓缩了自古至今多少文人的愁绪。那么,这种“悲”是不是王勃情感的终极?文章中是怎么写的?在第几段?具体分析。2-1-c-n-j-y
6、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色?
参考答案
预习案
一、ē láo hé què zān hù kuài wù cān fēi tà méng xiān dì miǎn jiǒng chān è yì zhěn qǐ jí fǔ yū lǚ yán jì lǐ chuán sūi yè chuǎn shē tāo mèi zǐ yán 21*cnjy*com
二、1、销通消,消散 2、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3、机通几,预兆
三、1、逢迎:古:迎接 今: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2、俨:古:整齐的样子 今:庄重
3、上路:古:高高的道路 今:走上路程
4、学士: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学位名
5、穷:古:困厄,处境艰难 今:没有钱,穷困
6、猖狂:古:狂放 今:肆无忌惮
7、见机:古:事前洞察事物细微 今:看机会,看形势
四、1、目:名作动,看,遥看
2、雾:名作状,像雾一样
3、上:名作状,向上
4、华、宝:形作动,有光华,有珍宝
5、穷:形作动,穷尽,响遍
6、窜:形的使动用法,使…逃
7、襟、带:名的意动用法,以….为衣襟,以…..为带
8、紫:名作动,变成紫色
9、星,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10、美,形作名,俊美的人,俊杰
11、杰、灵,形作动,有俊杰,有灵气
12、屈,形的使动用法
13、下,名的使动用法,使…下
14、腾、起,使动,使…腾飞,使…起舞
15、目,名作动,看、望
16、美、难,形作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主宾
17、旷,使动用法,使….开阔
五、成语解释
1.华:精华。宝:宝贝。原指万物的光华,天上的宝气。形容各种珍贵的物品。
2.人杰:杰出的人。灵:特别好。意指人使地增色,地因人而著名。即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便成为名胜之地,或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21cnjy.com
3.胜:指才智出众。才智出众的朋友们云集一处。
4.高:高贵,高尚。座:座位。满座尽是高贵的宾朋。
5.腾:腾越。起:起舞。象蛟龙腾越,凤凰起舞。比喻文辞奇巧优美,才华横溢。
6.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具。鼎食:吃饭时,排列好几个鼎盛食物。吃饭时,奏乐列鼎。形容贵族和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最早见于《史记》。www.21-cn-jy.com
7.云消雨散。指满天的云雨顿时消散,形容已经逝去的一切都不会再回来了。
8.遏:阻止。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最早见于《列子 汤问》。 21·世纪*教育网
9.迥:遥远。形容天地之间广阔无边。
10.高兴的劲儿过去了,使人悲苦的事又来了。
11.萍: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种蕨类植物,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浮萍在水里偶然相遇。比喻从来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www-2-1-cnjy-com
12.比喻仕宦不得志。出处是《史记 冯唐列传》。
13.当:应当。益:更加。原指年纪老而志气应当更壮。出处是《后汉书 马援传》。
14.也作“穷当益坚”。穷:不得志。益:更加。处境困难而意志应当更加坚定。
15.涸:水干,枯竭。辙:车辙。鲋:鲫鱼。干枯的车辙里的鲫鱼。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援的人。出处是《庄子 外物》。【出处:21教育名师】
16.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上。桑榆:西方;日落时,余光落在桑树和榆树之间;指晚上。早上有所失,晚上则有所得。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补偿。出处是《后汉书 冯异传》。 【版权所有:21教育】
17.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自称。或对一般读书人的雅称。
18.投:扔掉,放弃。笔:笔杆子,指文墨生涯。从戎:参军。指弃文就武,放弃文墨生涯去参加军队。出处是《后汉书 班超传》。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9.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两种喻意。后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形容乐曲的高雅精妙。出处是《列子 汤问》。21*cnjy*com
20.盛:盛大。筵:筵席。盛大的筵席难以再得。
21.陆、潘:晋朝的文学家陆机、潘岳。本是称颂陆机和潘岳文才很高。后用以称颂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六、给课文划分层次,总结大意。
第一部分(1):扣“洪府”,叙宾主之美—— 地势雄伟、物产珍异、
人才杰出、宾主尊贵。
第二部分(2):扣“秋日登阁”,绘山川美景—— 楼阁壮丽、山川胜景,
秋景特色,流光溢彩
第三部分(3):扣“饯”,谢宴会盛况,书人生感慨——宴会胜况,人生遇合
借古勉今,穷且益坚
第四部分(4、5):扣“别”,自述遭际,谢主引宾—— 知己难遇,盛宴难再
怀才不遇,不甘沉沦
【探究案】
1、明确:2、3段 ;
2、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翻译: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
赏析:(1)用色:“落霞”“共长天一色”
(2)对仗工整: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滕王阁序》是一篇骈文。“骈”乃两马并驾。那反应到文章中就是文句大多是对偶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动静结合:可以谈“落霞”“孤鹜”与“秋水”“长天”的动静对照,也可以抓一个字——“飞”,云彩流动的姿态是非常飘逸的。【来源:21cnj*y.co*m】
(4)留白的艺术:出示幻灯片,展示图片。图片的美是有限的,可见的图片再美,也赶不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文字。
(5)视角的变化:落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
(6)广博的意境:视野开阔,体现出作者广博的情怀。孤鹜在天幕中显得如此渺小,尽管如此,它仍努力飞翔,超越有限。这正是作者内心情感的一种外化。
(7)描述体会:在广袤天幕中,在赭红色的晚霞之上,是那羽翼翩跹的孤鹜。它尽情舒展双翅,似乎想要乘着这秋日的暮色,超越这有限的生命;它灰黑的身影划过天际,又似造物主的巨笔涂抹在这绚烂的画布上的一抹浓重的忧伤。它将我们的视线渐渐拉远,拉远,直到那天水相接之处。在那里,秋日里澄明的碧水,远阔的天空,都融做一掬金黄。
3、兴尽悲来。
第4自然段。
想到自己身世,不禁悲从中来。
4、这个“悲” 是:他乡沦落之苦,是英雄失路之悲,是壮志难酬之痛。
5、明确:第五段;“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就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句中“老当益壮”“白首之心”“穷且益坚”“青云之志”现均可作成语使用。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王勃的泪,还未流出,就被命运风干了。这位天赋之才,在赶往交趾县的路上,不幸遭遇海上风暴,溺水而亡,当时的他只有27岁。我们不由得感叹,年轻的王勃,怀揣着一腔赤诚和梦想的王勃,走的太匆忙。人间,因此少了多少珠玑之辞。就让我们,怀着深深的遗憾和满满的崇敬,再次替王勃大声诵读出他的心声吧!
7、(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启承转合。一般来说,二字句用于抒情(文中有两处:“嗟乎”“呜呼”),三字句、四字句用于一个话题的开始或转折。六字句或七字句连用,为平实的叙述;四六句或六四句连用,为叙述或抒情的展开部分。仅有一个一字句“勃”,是自指兼表提顿。这样,全篇的行文。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转。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骈是“两马并驾”的意思,俪是“男女成对”之意,骈俪就是使用对偶句,是骈文的共同特点,但这篇序文尤为突出。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即一句之中,平节和仄节交替;上下联之间,平节与仄节相对。下面举几个句式。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为:平平仄仄,仄仄仄(之)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之)仄仄。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对偶句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用典除了有加强论证的作用外,还能以古比今、借古写怀,可以使文章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简练,风格典雅。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2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滕王阁序》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整体感知内容。
3.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
4.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2.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3.理解情感,背诵全文。
【课时安排】 3课时
【资料库】
1.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2. 王勃及文章写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3.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4.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课型】自学课
【自学目标】
1、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
2、初读课文,梳理情节。
一、导入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
二、诵读课文
(一)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崇阿( ē ) 潦水( láo ) 涸辙(hé ) 宗慤( què ) 簪笏(zān hù )
吴会( kuài ) 孤鹜( wù ) 骖騑(cān fēi) 绣闼( tà ) 雕甍( méng )
纤歌( xiān ) 睇眄(dì miǎn) 天高地迥(jiǒng ) 襜帷暂驻( chān )
响遏行云( è ) 新州懿范( yì ) 星分翼轸( zhěn ) 棨戟遥临( qǐ jí )
鹤汀凫渚( fǔ ) 纡其骇瞩( yū ) 闾阎扑地(lǚ yán ) 云销雨霁( jì )
彭蠡之滨( lǐ ) 逸兴遄飞(chuán ) 睢园绿竹( sūi ) 邺水朱华( yè )
命途多舛( chuǎn ) 北海虽赊( shē ) 叨陪鲤对( tāo ) 捧袂( mèi)
梓泽丘墟( zǐ ) 盛筵难再( yán )
(二)朗读指导:
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要注意朗读的节奏:
(1)四字句只有一种情况,即二二式,如: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2)六字句的情况大致有四种,如:孟学士/之词宗;王将军/之武库。?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舳。www-2-1-cnjy-com
(3)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三)美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情感。
(四)熟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第一部分(1):扣“洪府”,叙宾主之美—— 地势雄伟、物产珍异、
人才杰出、宾主尊贵。
第二部分(2):扣“秋日登阁”,绘山川美景—— 楼阁壮丽、山川胜景,
秋景特色,流光溢彩
第三部分(3):扣“饯”,谢宴会盛况,书人生感慨——宴会胜况,人生遇合
借古勉今,穷且益坚
第四部分(4、5):扣“别”,自述遭际,谢主引宾—— 知己难遇,盛宴难再
怀才不遇,不甘沉沦
第二课时
【课型】字词归纳课
【教学目标】
1、翻译全文,归纳字词句。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导入
上节课梳理了重要的文言知识,扫清了语言上的障碍,今天让我们把重要的字词句归纳总结。
二、自主学习
要求:结合注释,细读课文,归纳整理文言知识点
三、知识积累
《滕王阁序》中的成语
1、【物华天宝】华:精华。宝:宝贝。原指万物的光华,天上的宝气。形容各种珍贵的物品。
2、【人杰地灵】人杰:杰出的人。灵:特别好。意指人使地增色,地因人而著名。即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便成为名胜之地,或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3、【胜友如云】胜:指才智出众。才智出众的朋友们云集一处。
4、【高朋满座】高:高贵,高尚。座:座位。满座尽是高贵的宾朋。
5、【腾蛟起凤】腾:腾越。起:起舞。象蛟龙腾越,凤凰起舞。比喻文辞奇巧优美,才华横溢。
6、【钟鸣鼎食】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具。鼎食:吃饭时,排列好几个鼎盛食物。吃饭时,奏乐列鼎。形容贵族和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最早见于《史记》。
7、【云销雨霁】云消雨散。指满天的云雨顿时消散,形容已经逝去的一切都不会再回来了。
8、【响遏行云】遏:阻止。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最早见于《列子 汤问》。
9、【天高地迥】迥:遥远。形容天地之间广阔无边。
10、【兴尽悲来】高兴的劲儿过去了,使人悲苦的事又来了。
11、【萍水相逢】萍: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种蕨类植物,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浮萍在水里偶然相遇。比喻从来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12、【冯唐易老】比喻仕宦不得志。出处是《史记 冯唐列传》。
13、【老当益壮】当:应当。益:更加。原指年纪老而志气应当更壮。出处是《后汉书 马援传》。
14、【穷且益坚】也作“穷当益坚”。穷:不得志。益:更加。处境困难而意志应当更加坚定。
15、【涸辙之鲋】涸:水干,枯竭。辙:车辙。鲋:鲫鱼。干枯的车辙里的鲫鱼。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援的人。出处是《庄子 外物》。
1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上。桑榆:西方;日落时,余光落在桑树和榆树之间;指晚上。早上有所失,晚上则有所得。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补偿。出处是《后汉书 冯异传》。
17、【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自称。或对一般读书人的雅称。
18、【投笔从戎】投:扔掉,放弃。笔:笔杆子,指文墨生涯。从戎:参军。指弃文就武,放弃文墨生涯去参加军队。出处是《后汉书 班超传》。
19、【高山流水】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两种喻意。后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形容乐曲的高雅精妙。出处是《列子 汤问》。
20、【盛筵难再】盛:盛大。筵:筵席。盛大的筵席难以再得。
21、【陆海潘江】陆、潘:晋朝的文学家陆机、潘岳。本是称颂陆机和潘岳文才很高。后用以称颂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四、合作展示&展示成果
(一)重点实词
1、台隍枕夷夏之交 2、时维九月
3、序属三秋 4、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5、披绣闼 6、山原旷其盈视
7、声断衡阳之浦 8、遥襟甫畅
逸兴遄飞 10、气凌彭泽之樽
11、天高地迥 12、识盈虚之有数
13、命途多舛 14、恭疏短引
15、一言均赋 16、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17、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18、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二)通假字
云销雨霁 (销通消,消散)
俨骖騑于上路 (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所赖君子见机 (机通几,预兆)
(三)古今异义
千里逢迎 (逢迎:古:迎接 今: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俨骖騑于上路 (俨:古:整齐的样子 今:庄重)
俨骖騑于上路 (上路:古:高高的道路 今:走上路程)
孟学士之词宗 (学士: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学位名)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古:困厄,处境艰难 今:没有钱,穷困)
阮籍猖狂 (猖狂:古:狂放 今:肆无忌惮)
君子见机 (见机:古:事前洞察事物细微 今:看机会,看形势)
(四)一词多义
1.尽
宾主尽东南之美 (全,都)
潦水尽而寒潭清 (没,干)
则智者尽其谋 (全部用出)
聊乘化以归尽 (完,尽头)
2.故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旧)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
桓侯故使人问之 (特地)
既克,公问其故 (原因)
3.属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属于,是)
美池桑竹之属 (类)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在)
4.且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反而)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将近)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姑且,苟且)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将要)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尚且)
5.即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依附)
胡天八月即飞雪 (就)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则)
6.引
控蛮荆而引瓯越 (动,连接)
恭疏短引 (名,序)
司马懿引二十万军 (动,带领)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动,后退)
7.穷
穷岛屿之萦回 (动,极尽)
日暮途穷 (动,阻塞不通)
8.于
俨骖騑于上路 (介,在)
访风景于崇阿 (介,到)
烈于猛火 (介,表比较)
闻于四方 (介,被动)
盘庚迁于殷 (介,到)
(五)词类活用
目吴会于云间 (目:名作动,看,遥看)
雄州雾列 (雾:名作状,像雾一样)
上出重霄 (上:名作状,向上)
物华天宝 (华、宝:形作动,有光华,有珍宝)
响穷彭蠡之滨 (穷:形作动,穷尽,响遍)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窜:形的使动用法,使…逃)
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带:名的意动用法,以….为衣襟,以…..为带)
烟光凝而暮山紫 (紫:名作动,变成紫色)
俊采星驰 (星,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宾主尽东南之美 (美,形作名,俊美的人,俊杰)
人杰地灵 (杰、灵,形作动,有俊杰,有灵气)
屈贾谊于长沙 (屈,形的使动用法)
徐孺下陈蕃之塌 (下,名的使动用法,使…下)
腾蛟起凤 (腾、起,使动,使…腾飞,使…起舞)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目,名作动,看、望)
四美具,二难并 (美、难,形作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主宾)
山原旷其盈视 (旷,使动用法,使….开阔)
(六)文言句式
1、倒装句
访风景于崇阿 (介作状,后置)
极娱游于假日 (介作状,后置)
都督阎公之雅望 (定语后置)
宇文新州之懿范 (定语后置)
舍簪笏于百龄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童子何知 (宾语前置)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介词结构后置)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介词结构后置)
奏流水以何惭 (宾语前置)
2、判断句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非谢家之宝树
3、省略句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4.被动句
纤歌凝而白云遏
怀帝阍而不见
第三课时
【课型】合作探究课
【学习目标】
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
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曾经有人说,青春是万物争辉的春日里的绿,是鸣蝉欢跃的盛夏里的红,是硕果累累的金秋里的黄,是雪掩大地的隆冬里的白。青春真的太美了。昨天通过和同学们共同相处的短短一节课,我感受到了年轻人独有的激情和美好。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年轻的王勃用心血铸就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去品味其中的美。
二、知识链接
?? 黄鹤楼 崔颢 登岳阳楼 杜甫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滕王阁诗 王勃
??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三 、合作交流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一)赏景之美
1、滕王阁以景胜,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王勃笔下的良辰美景。在文章中对应的是第几段?
明确:2、3段 ;下面我们一起诵读2、3段,体会一下。
2、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人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你最喜欢哪些句子?找出来,并说出你喜欢的原因。
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21教育网
翻译: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
赏析:(1)用色:“落霞”“共长天一色”
(2)对仗工整: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滕王阁序》是一篇骈文。“骈”乃两马并驾。那反应到文章中就是文句大多是对偶句。21cnjy.com
(3)动静结合:可以谈“落霞”“孤鹜”与“秋水”“长天”的动静对照,也可以抓一个字——“飞”,云彩流动的姿态是非常飘逸的。www.21-cn-jy.com
(4)留白的艺术:出示幻灯片,展示图片。图片的美是有限的,可见的图片再美,也赶不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文字。【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视角的变化:落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
(6)广博的意境:视野开阔,体现出作者广博的情怀。孤鹜在天幕中显得如此渺小,尽管如此,它仍努力飞翔,超越有限。这正是作者内心情感的一种外化。
(7)描述体会:在广袤天幕中,在赭红色的晚霞之上,是那羽翼翩跹的孤鹜。它尽情舒展双翅,似乎想要乘着这秋日的暮色,超越这有限的生命;它灰黑的身影划过天际,又似造物主的巨笔涂抹在这绚烂的画布上的一抹浓重的忧伤。它将我们的视线渐渐拉远,拉远,直到那天水相接之处。在那里,秋日里澄明的碧水,远阔的天空,都融做一掬金黄。
(二)品境界之美
1、滕王阁之景——美。相信王勃也一定为这美深深地折服。景为情生。接下来,王勃一定要抒发自己的情感了。同学们能不能从接下来的一段中找一个词概括他的情感呢?(兴尽悲来)第几段?(4段)看到美景,王勃的确兴致高昂,但是为什么会有一个“悲”的变化呢?2-1-c-n-j-y
2、请同学们到这一段中,找一个句子,体悟一下,他的“悲”,具体是什么“悲”?你能不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穿插背景:我们知道,王勃26年的生命,命途多舛。得罪权贵,被逐出京,天涯沦落,又险些因杀官奴被处死,还因此连累了父亲。他的父亲因此被贬到今天越南的交趾县做县令。) 21*cnjy*com
小结:这个“悲” 是:他乡沦落之苦,是英雄失路之悲,是壮志难酬之痛。
3、一个“悲”字,浓缩了自古至今多少文人的愁绪。那么,这种“悲”是不是王勃情感的终极?文章中是怎么写的?在第几段?具体分析。【来源:21cnj*y.co*m】
明确:第五段;“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就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句中“老当益壮”“白首之心”“穷且益坚”“青云之志”现均可作成语使用。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王勃的泪,还未流出,就被命运风干了。这位天赋之才,在赶往交趾县的路上,不幸遭遇海上风暴,溺水而亡,当时的他只有27岁。我们不由得感叹,年轻的王勃,怀揣着一腔赤诚和梦想的王勃,走的太匆忙。人间,因此少了多少珠玑之辞。就让我们,怀着深深的遗憾和满满的崇敬,再次替王勃大声诵读出他的心声吧!2·1·c·n·j·y
四、课堂小结
有人说,《滕王阁序》是“是一曲音韵和谐的天籁,是一幅画工精美的长卷”。我要说,《滕王阁序》是一支英雄失路的无奈悲歌,是一部气壮山河的慷慨交响。今天,我们要品味和学习的的,不仅是美景、悲情,更是王勃失路而不坠的青云之志,穷途而不移的白首之心!
五、探究延伸
本文在写作上有很多特色: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启承转合。一般来说,二字句用于抒情(文中有两处:“嗟乎”“呜呼”),三字句、四字句用于一个话题的开始或转折。六字句或七字句连用,为平实的叙述;四六句或六四句连用,为叙述或抒情的展开部分。仅有一个一字句“勃”,是自指兼表提顿。这样,全篇的行文。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转。21·世纪*教育网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骈是“两马并驾”的意思,俪是“男女成对”之意,骈俪就是使用对偶句,是骈文的共同特点,但这篇序文尤为突出。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即一句之中,平节和仄节交替;上下联之间,平节与仄节相对。下面举几个句式。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为:平平仄仄,仄仄仄(之)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之)仄仄。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对偶句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出处:21教育名师】
藻饰是指运用色彩浓艳、华丽典雅的词语,来装饰文句。这篇序文,如“物华天宝”“俊采星驰”“紫电清霜”“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睢园绿竹”“邺水朱华”等,都是讲求辞采的典型例子。这样,使文章辞采华美,赏心悦目。【版权所有:21教育】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用典除了有加强论证的作用外,还能以古比今、借古写怀,可以使文章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简练,风格典雅。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六、拓展阅读
【美文】 如梦如幻滕王阁
作者:微雨清荷
当我带着年少时读《滕王阁序》的种种遐想,真的站在这座飞阁流丹、佩玉鸣鸾的“西江第一楼”脚下,心中不禁感慨万千。透过它庄重华贵的外表,我仿佛体会到一种坦率的深沉,一种严峻的温柔,一种雷声过后的默契;它周身散发的是力量的美和风霜的魅力,它所深藏的是一种令人荡气回肠的文化底蕴。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滕王阁,座落在江西省南昌市境内,建筑在赣江东岸的冈峦之上,位居赣抚二水交汇处,“层台耸翠,上出重宵;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滕王阁有效地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从而赢得了“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的美誉。千百年来,二十九回废兴,它经历了歌舞升平的昌盛年代,也饱尝过满目疮痍的艰难岁月。一九八九年的重阳佳节,它以历史上最辉煌的雄姿重新屹立在滔滔的赣江之滨。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想当年,才华横溢的唐才子王勃,以其词彩婉丽的绝色华章,令滕王阁乃至洪州山水增价百倍。昔日,滕王李元婴用来“登临游观,歌舞宴饮”的“仙人旧馆”,如今日已是南昌文化古城的象征,更是久负盛名的旅游景区。古往今来,不知留下多少文人墨客的诗文墨宝、佳词丽句。正如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人之所说,“滕王阁以王勃一序,脍炙千古”。21·cn·jy·com
我有心放慢脚步,伫足仰视着正面最高层匾上“滕王阁”三个雄浑苍劲的大字,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先人的仰慕之情油然而生。早听说滕王阁是现代化喧嚣都市中荟萃中华古文化的诺亚方舟,起书法艺术更是独数一帜。我也是书法爱好者,当然不愿错过这个好机会。不知不觉中我已停下脚步,这时,第一层匾题“瑰伟绝特”四个字如大浪淘沙,夏云舒卷般扑入眼帘,一看便知乃怀素之狂草,与苏轼手书的“滕王阁”,上下辉映,动静宜如,对比鲜明,很是耐人寻味。再向上看,第三层“东引瓯越”意兼行草,疏瘦劲炼,雍容婉畅,足具神韵,像是从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集之。正品味间,旅行团已随导游沿阶而上,我紧跟几步,不至于掉对。数完八十九级石阶,就到了滕王阁的一层抱厦,我惊喜地发现廊柱上的巨幅草书楹联“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真可谓气势磅礴,笔走龙蛇,正是毛泽东生前为儿媳邵华而写,今天成了滕王阁的瑰宝,与王勃诗句意境可谓相得益彰,我不禁肃然而起敬。21*cnjy*com
?没走几步,进入中厅,迎面是一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画中的王子安玉树临风,英俊倜傥,周身祥云飘渺,瑞气盘旋,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当年“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故事。
我素喜舞文弄墨,也偶尔临池,信手涂鸦。今日有幸徜徉在这片艺术王国里,我像是走进了时间隧道,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将我带到千年之前,与古人相遇相知,听王勃对酒放歌,观怀素任意挥洒……身心侵润于斯,已然物我两忘。
待至高层,推绣门而出,凭玉栏远眺,顿“觉宇宙之无穷”。
此刻,日渐西沉,我兴奋地领略了王勃序中的壮美景观,只见远处西山雾罩,南浦云凝,如诗如画。再看近处,赣水涛涛,艇轮如梭,好一派欣蓉景象,我不得不感叹沧海桑田,星移斗转的时代变迁。骋目抒怀,绵绵的怀古幽情,浓浓的思乡之意,忽然间将我的双眼变得朦胧起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3 页 (共 1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