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
览山川风物,解文人情结
单元主题:古诗文 学科:初中语文
年 级: 八年级 学期:上学期
览
山
川
风
物
,
解
文
人
情
结
八上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
学习目标
结合相关背景,结合Ai赋能,体会作者情感,激发对祖国山川的热爱。
肆
壹
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阅读水平。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分析主要内容,体味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贰
反复诵读,把握古诗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
叁
学习描写景物
美文美读
开设山水朗读亭
完成任务——节奏与韵律
1.请大家根据昨天的预习,大声朗读四篇文言文,读准字音,尝试划分节奏。
2.同桌合作朗读四篇文言文,体会句式的特点。
《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句式整齐,多为四字句。
《记承天寺夜游》——句式长短不一,自由灵活,长短句交错。
文体知识
骈文: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与散文相对而言。
特点: 讲究骈句,对仗工整,四六句式相间。 因两两相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称骈体。
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兼有散句。
声韵与修辞: - 平仄协调,韵律和谐。
- 注重藻饰(辞藻华丽)和用
美文美读,开设山水朗读亭
请根据骈文与散文句式的特点,将你最喜欢的一篇读给同桌听。
注意短语之间的停顿以及五言六言等句的断句节奏,把握韵律的和谐,读出文言文独有的美感。
活动情境(二)
在“山水朗读亭”中, 火热的文言解词赛开始啦 !
完成任务——理解字词句
1.请大家再一次大声朗读课文,根据昨天的预习,找出文章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句子意思。
通假字
1.略无阙处 ( )同“( )”,意思为:
2.蝉则千转不穷 ( )同“( )”,意思为:
3.窥谷忘反 ( )同“( )”,意思为:
阙 缺 空隙、缺口
转 啭 鸟鸣,这里指蝉鸣
反 返 返回
词类活用
1. 每至晴初霜旦
2. 虽乘奔御风
3.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 任意东西
5. 猛浪若奔
6. 互相轩邈
霜:名词作动词,意为“下霜”
奔:动词作名词,意为“飞奔的马”
奇:形容词作名词,意为“奇丽的景色”
东西:名词作动词,意为“向东或向西”
奔:动词作名词,意为“飞奔的马”
轩邈:形容词作动词,意为“往高处远处伸展”
句子翻译
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间飞流冲荡。
句子翻译
4.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6.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的趣味。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句子翻译
7.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9.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水中的藻和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柏的影子吧。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追逐功名的心;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活动情境(三)
现向同学们发出山水场馆美图介绍的征集令:
熟读本单元课文后,哪些景色最让你心生向往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自由朗读,并在小组内讨论,完成任务。
任务:请同学们根据不同场馆所展出的景物元素 ,
延续文章风格,用四字短语概括景物特点 。
场馆名称:巴东三峡馆
(1)灵感文本及作者:《三峡》,郦道元。
(2)年代:北魏。
(3)展出景物元素:岩嶂;曦月;夏水;素湍;绿潭;绝;怪柏;悬泉;寒林;肃涧;高猿;空谷;渔者。
场馆名称:欲界仙都馆
(1)灵感文本及作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年代:南朝梁。
(3)展出景物元素: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沉鳞。
记承天寺夜游
(1)灵感文本及作者:《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年代:宋
(3)展出景物元素:明月;庭院;竹柏
场馆名称:承天寺院馆
(1)灵感文本及作者:吴均《与朱元思书》
(2)年代:南朝梁。
(3)展出景物元素:缥碧江水;游鱼;急湍;猛浪;寒树;泉石;鸣蝉;横柯;疏条。
场馆名称:奇山异水馆
景物特征
巴东三峡馆:
欲界仙都馆:
承天寺院馆:
奇山异水馆:
总特征:雄奇险拔、清幽秀丽
夏:雄伟峻急
春冬:沉静优美
秋:凄凉冷落
山川总特征:秀美景色
具体特征: 山高水静 绚烂多彩
灵动动态 富有生机
水:清澈见底、急速奔涌
富春江山水总特点:奇异独绝
山:山高而奇
空明澄澈、疏影摇曳
静谧寂寥
山川有声
时空对话
情境一:错位时空,访谈释疑
为了让游客能更深入的认识三峡,喜欢三峡,《跟着课本去旅行》专栏为“三峡”组将开设“人物访谈”专栏。
小语为采访郦道元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情境一:错位时空,访谈释疑
1、郦道元先生,您为什么在《三峡》中先写山,再写水?
2、一般而言,写景都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依次展开,为什么您要先写夏天的三峡呢?
3、您写到三峡的秋天时,为什么要两次提及猿鸣之声呢?
由AI生成
情境二:平行时空,尺牍共勉
《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均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书信,两文都流露出了作者寄情山水、隐逸林泉的志趣。正与张怀民共游承天寺的苏轼知晓了陶弘景和吴均二人的遭遇,欲书信一封宽慰二人。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说了什么。
由AI生成
同中求异—山水情怀
通过与两位文人的对话,结合书下注释和你搜集的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等内容,再次大声的朗读课文,分析四篇文章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同中求异—山水情怀
《三峡》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与朱元思书》
同中求异—山水情怀
《三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以及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复杂而又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与朱元思书》: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对名利的鄙弃、对自由和谐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的礼赞。
作业设计
古人云:“知音者诚希”。假如可以穿越时空,以诗文为证,你愿意从本单元找哪一位古人作为可以与你携手同游,把酒言欢的知己?请简述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