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体液免疫
课标要点 学法指导 知识导图
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 1.结合图示和病毒等感染的具体实例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构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模型,辨别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3.通过解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示例,理解这三个系统在内环境稳态调节中的作用
1.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对病菌的阻挡作用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1、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2.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观看视频(3分钟),了解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视频结束,小组讨论,扮演相应的角色,进行“身体保卫战”
抗原呈
递细胞
辅助性
T细胞
B细胞
抗原呈
递细胞
辅助性
T细胞
B细胞
当病原体突破了前两道防线,众多的淋巴细胞等就会通过第三道防线产生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一.体液免疫:
主要靠抗体“作战”。
学生活动 轻松一刻
1.课前准备,准备小卡片,写上“病原体”、“皮肤、黏膜”、“体液中杀菌物质、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抗原呈递细胞APC”、“辅助性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抗体”等。
2.学生上讲台随机抽取小卡片,角色扮演,进行“身体保卫战”活动。
学生活动 轻松一刻
学生A:我是“病原体”,我要消灭你们……
学生B:我是“皮肤、黏膜”,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我不会让你过去的……
学生C:我是“体液中杀菌物质、吞噬细胞”,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不可能让你攻破的……
学生D:我是“第三道防线”,前两道防线已被突破,现已启动“体液免疫”
学生E:我是“抗原呈递细胞APC”,病原体你逃不了啦,我将把你摄取,进行处理。
学生F: 我是“辅助性T细胞”,已接收,接下来会与B细胞结合作战
学生G:我是“B细胞”,收到over,我将分裂、分化形成记忆B细胞、浆细胞,加入战斗
学生H:我是“浆细胞”,总部放心,已制造武器“抗体”,对抗敌军。
可作参考,学生可自行组织语言!
学生活动 轻松一刻
病原体
皮肤
黏膜
体液中杀菌物质、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
病原体
抗原呈递细胞APC
辅助性T细胞
B细胞
记忆B细胞浆细胞
抗原呈
递细胞
辅助性
T细胞
抗原呈
递细胞
辅助性
T细胞
B细胞
1.一些病原体可以和 B细胞 接触。
2.一些病原体被抗原呈递细胞(APC)摄取,
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
3.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
4.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
与B细胞结合
5.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
大部分分化为 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
记忆B细胞
6.浆细胞分泌产生的抗体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体液免疫基本过程:
注意事项
1. B细胞活化的条件:
(1)一些病原体可以和 接触。
(2) 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B细胞
辅助性T
注意: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
2.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有哪些特点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辅助性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
没有识别能力的:浆细胞。
3.二次免疫反应
(1)含义: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B细胞迅速地作出反应,迅速分裂、分化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分化后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2)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
体液免疫过程
小结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辅助性T细胞能分化成为浆细胞
B.抗体必须借助体液运输才能发挥作用,作用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C.树突状细胞、B细胞、浆细胞均能识别抗体
D.B细胞的激活信号来自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
【答案】D
2.下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抗原一定是从外界侵入机体的物质吗?
【答案】不一定,自身的组织或细胞有时也会成为抗原,如癌细胞。
2.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是什么?它的合成和分泌与细胞中哪些细胞器有关?
【答案】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参与抗体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细胞Ⅰ、Ⅱ、Ⅲ分别是什么细胞?
【答案】细胞Ⅰ、Ⅱ、Ⅲ分别是B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
课后作业
1.简单概述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2.预习细胞免疫。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