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2025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
——保护青少年远离传统烟草产品和电子烟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
5.2.1《人体通过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第一课时
向第一支烟说“不”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尝试解释呼吸与 胸廓容积变化的关系。
2、分析肺如何实现与外界的气体交 换,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3、了解吸烟有害健康和急救的相关 知识和原理。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习惯。
氧气
二氧化碳
1
憋气挑战
1
自我感受
原理作用
实验探究
请同学们试试看,你能否屏住呼吸从A到B?
憋气很难受是因为无法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会呼吸的痛——向第一支烟说“不”,人体呼吸的奥秘
从吸烟有害健康探呼吸功能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核心问题:
肺是如何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感受肋骨和胸廓的变化
2
自我感受
原理作用
实验探究
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和呼气,感觉肋骨和胸廓的变化。
胸骨
肋骨
脊柱
胸
廓
膈
胸
腔
测量记录胸围值
3
自我感受
原理作用
实验探究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测量记录胸围值
3
组员一 组员二 组员三 组员四 组员五 组员六 平均值
呼气
吸气
胸围差
记录数据
对比尽力深吸气和尽力深呼气时的数据,胸围大小有什么特点
吸气时,胸围变大;呼气时,胸围变小。
呼吸时胸廓会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
自我感受
原理作用
实验探究
膈肌
呼吸肌
肋间肌
胸廓的结构和呼吸肌
肋间肌的运动模型
4
自我感受
原理作用
实验探究
阅读课本24-25页演示实验
肋间肌舒缩引起肋骨和胸骨运动模型。回答下边两个问题;
1、模型中各部分所代表的结构分别是什么?
2、描述肋间肌收缩和舒张时肋骨和胸骨的运动方向,分析这种运动是如何引起的胸腔前后径的变化的?。
讨论
肋间肌的运动模型
4
自我感受
原理作用
实验探究
吸气时
呼气时
肋间肌收缩时,胸骨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增大。
肋间肌舒张时,胸骨肋骨向下向内运动,使胸廓的上下前后径缩小。
自我感受
原理作用
实验探究
阅读课本25页演示实验,演示膈肌舒缩引起胸腔改变的模型,回答下边两个问题。
讨论
1、各材料分别模拟胸腔的哪些部位?
2、描述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引起胸廓的上下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模拟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与呼吸的关系
自我感受
原理作用
实验探究
各材料分别模拟人体哪些部位。
玻璃罩模拟:
玻璃管模拟:
气球模拟:
橡皮膜模拟:
胸廓
气管、支气管
肺
膈
玻璃罩内部空间模拟:
胸腔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膈的运动促使胸廓的扩大和缩小
3
自我感受
实验探究
吸气时
呼气时
膈肌收缩时,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膈肌舒张时,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
原理作用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胸廓前后径增大
胸廓左右径增大
胸廓上下径增大
胸廓前后径减小
胸廓左右径减小
胸廓上下径减小
肋骨向上
向外运动
:膈顶部下降
肋骨向下
向内运动
:膈顶部上升
胸廓扩大
胸廓缩小
胸廓增大(缩小)
呼吸运动:
肋间肌、膈肌收缩、(舒张)
自我感受
原理作用
实验探究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自我感受
原理作用
实验探究
【拓展】了解“气压”
胸腔容积的变化为什么会引起气体进出肺 试一试
将活塞拉至20ml处,堵住针孔,先将活塞先推到15ml处,再继续用力推到10ml处,你有什么感受 这时,松开堵住针孔的手,气体如何运动的
思考:1.气体体积和压力之间有什么关系
2.气体的运动有什么规律
说明气体体积越小,气压越大。
气体由气压大的一侧流向气压小的一侧。
一定量的气体,体积减小,气压增大;体积增大,则气压减小。
气体总是从气压大的地方向气压小的地方流动,直至平衡。
隔板
A区
B区
(气压大)
(气压小)
【拓展】了解“气压”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自我感受
原理作用
实验探究
橡皮膜下降时:
气体吸入气球
外界气压
玻璃罩容积 ,
气球内气压
橡皮膜上升时:
气体呼出气球
外界气压
玻璃罩容积 ,
气球内气压
扩大
缩小
导致
导致
结合前面对气压的变化与气体体积的关系,分析该实验:
请在下图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动词,将吸气和呼气的过程补充完整。
扩大
扩大
扩张
<外界气压
缩小
缩小
回缩
>外界气压
课堂总结:
学以致用
通过呼吸运动完成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呼吸肌疲劳:长期咳嗽及代偿性深大呼吸增加呼吸肌
(如膈肌、肋间肌)负荷,导致肌力下降。
1. 下图表示模拟膈运动的实验,据此判断甲、乙代表的两人呼吸运动的过程是( )
A.甲、乙都吸气
B.甲、乙都呼气
C.甲吸气、乙呼气
D.甲呼气、乙吸气
D
练习与应用
练习与应用
2. 人体在进行呼气和吸气的变化过程中,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请思考:
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
时间
某人一次平静呼吸中
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
图中AB、BC 分别代表什么?
B 点代表什么意思呢?
AB:吸气过程。
BC:呼气过程。
吸气结束,呼气开始的那一瞬间。
课后活动
请大家根据本课内容,利用人工智能辅助搜集资料,分组设计和制作“拒绝第一口烟”主题海报,并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
谢谢聆听
会呼吸的”痛“
《人体通过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第二课时
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肺泡数目很多。
1
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2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3
复习回顾
学习目标
01 通过分组实验,验证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以及氧气减少。(生命观念)
02 概述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过程,阐明气体交换的原理。(科学思维、生命观念)
03 联系生活,举例说出有利于维护呼吸系统健康、预防疾病的生活方式或措施。(态度责任)
气体变温暖、湿润了。
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任务一: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
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
材料器具:水槽,集气瓶,毛玻璃片,弯导管,细木条;澄清石灰水。
方法步骤:
参照教材P26-27方法步骤进行该实验。
目的要求:
描述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
活动1: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
甲瓶:空气
丙瓶:呼出气体
乙瓶:空气
丁瓶:呼出气体
石灰水变化
细木条燃烧情况
甲
丙
乙
丁
甲
丙
乙
丁
探究呼吸前后二氧化碳变化
探究呼吸前后氧气浓度变化
甲的现象是______,丙的现象是______,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增多。
乙的现象是______,丁的现象是______,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减少。
得出结论:
澄清
浑浊
二氧化碳
继续燃烧
熄灭
氧气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
1.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成分有什么不同?
2.人呼出的气体中最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吗?
3.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和氧气
的含量谁更多?
呼出的气体与呼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人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为什么气体成分会发生变化呢?
数据分析
虽然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但仍然是氧气含量最多
自学课本P28-29,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扩散作用?人体内气体交换分为哪些过程?其原理是什么?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过程是怎样的?
任务二: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关于气体扩散
气体具有扩散作用。一种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至达到平衡状态。
如果在房间的一角洒一些香水,我们在整个房间都会闻到香味,这就是香气在空气里扩散的结果。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指肺泡内的气体与肺泡外毛细血管内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肺泡
肺部毛细血管
CO2
O2
含氧气少、含二氧化碳多的血液
含氧气多、含二氧化碳少的血液
肺泡中含氧气多
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肺泡
血液
氧气
二氧化碳
想一想: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静脉血 动脉血
血液性质的变化:
组织细胞
含氧气多、含二氧化碳少的血液
O2
CO2
含氧气少、含二氧化碳多的血液
想一想:交换后血液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血液
组织细胞
氧气
二氧化碳
动脉血 静脉血
血液性质的变化:
1、肺泡和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4、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原理:呼吸运动)
(原理:气体扩散作用)
(原理:气体扩散作用)
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地方?
(原理:血液循环)
红色箭头: 蓝色箭头:
氧气 二氧化碳
呼吸的四个环节及原理
知识总结
1、肺泡和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4、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外界空气
组织细胞
毛细血管
血液循环
肺泡外的
毛细血管
肺泡
氧气
二氧化碳
下面对呼吸过程进行总结归纳:
氧气
二氧化碳
氧气
二氧化碳
原理:气体扩散作用
原理:呼吸运动
原理:血液循环
原理:气体扩散作用
思考:1、溺水死亡是呼吸的哪一个环节发生障碍?
2、煤气中毒是呼吸的哪一个环节发生障碍?
呼吸的第一个环节——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发生障碍,最后导致全身缺氧而溺死;
呼吸的第三个环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发生障碍。
(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它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强)
拓展延伸
1.下列表示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其中能发生气体交换的是( )
A. ①和② B. ②和④ C. ①和③ D.③和④
练习与应用
D
2.现有甲、乙两瓶气体,分别是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其成分如下表:
(1)哪个瓶里的气体是人体呼出的气体?
(2)与甲瓶相比,乙瓶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有什么变化?请简要解释原因。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甲 78.00% 21.00% 0.03% 0.97%
乙 78.00% 16.00% 4.00% 2.00%
乙瓶
乙瓶与甲瓶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因为经过人体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并通过气体交换呼出体外。
2025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
——保护青少年远离传统烟草产品和电子烟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
调查身边吸烟者的健康状况,完成下表:
课外实践
姓名
年龄
性别
吸烟时长
平均每天吸烟数量
是否有戒烟的想法
自己的健康状况
身边人的健康状况
会呼吸的“痛”
探究人体呼吸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