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讲义+ 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讲义+ 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1 21:24:3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第一单元复习讲义
一、重点字词梳理
第1课 《消息二则》
1.注音释词。
溃退(kuì tuì):(军队)被打垮而退却。
泄气(xiè qì):泄劲
督战(dū zhàn):监督作战
要塞(yào sài):险要的关隘
业已(yè yǐ):已经
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
锐不可当(ruì bù kě dāng):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自从学校严肃处理了几个严重违纪的学生,校园这几天倒也风平浪静。
B.公安部“猎狐行动”以锐不可当之势,打击了一大批外逃贪官。
C.真希望在游戏中英勇善战的小明能把精力用在学习上。
D.春风以摧枯拉朽之势,吹红了桃杏,吹绿了杨柳。
【答案】D【解析】“摧枯拉朽”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词性是贬义,用在春风给万物带来了生机这一语境中不合适。
第2课《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1.注音释词。
获悉(huò xī):通过所获得的消息而知道。
交会(jiāo huì):①指交通路线交叉;②指航天器在太空中的对接操作。
节点(jié diǎn):一个连接点,表示一个再分发点或一个通信端点(一些终端设备)。
驻留(zhù liú):意思是停留。
关键(ɡuān jiàn):事物的最要紧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性因素。
2.下列句中画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我刚刚获悉,我们的团队赢得了比赛冠军。
B.我渴望时光能够为我驻留,我想毫无保留地成为我自己。
C.关键不是别人能给什么,而是自己内心想要什么。
D.不同的艺术流派在这一时期发生了交会,产生了许多新颖别致的艺术作品。
【答案】D【解析】“交会“应为”交汇“。“交会”只是说会合,而“交汇”则往往有“融合”的意思。因此,当人们提到会合并融合的抽象事物时,也多用“交汇”。
第3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注音释词。
颁发(bān fā):发布,授予。
遗嘱(yí zhǔ):生前对其死后遗产所作的处分和处理其他事务的嘱咐或嘱托。
建树(jiàn shù):建立的功绩。
仲裁(zhòng cái):公认的第三者在争端两方间进行裁定公断。
巨额(jù é):巨大的数额。
2.下列对划线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颁发: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
B.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
C.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
D.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建树:建立的功绩。)
【答案】A
【解析】颁发,在这里是授予的意思。不是“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
第4课 《“飞天”凌空》
1.注音释词。
凌空(líng kōng):高升到天上或耸立空中。
翘首(qiáo shǒu):仰起头来眺望远处。
酷似(kù sì):极其相似。
潇洒(xiāo sǎ):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轻盈(qīng yíng):形容女子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
悄然(qiǎo rán):形容安静而无声。
由衷(yóu zhōng):出自内心。
新秀(xīn xiù):新出现的优秀人才。
屏息敛声(bǐng xī liǎn shēng):抑制语声和呼吸。
眼花缭乱(yǎn huā liáo luàn):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如梦初醒(rú mèng chū xǐng):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恍然醒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B.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悄然:形容寂静无声。)
C.1.7 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D.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惊讶: 感到很奇怪;惊异。)
【答案】C
【解析】“慷慨”在句中是“大方;不吝惜”的意思。
第5课 《一着惊海天》
1.注音释词。
娴熟(xián shú):老练、熟练或灵活,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
咆哮(páo xiào):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
镌刻(juān kè):雕刻。
一丝不苟(yì sī bù gǒu):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白手起家(bái shǒu qǐ jiā):形容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dān jīng jié lǜ):用尽心思,费尽精力。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作为总理,更是殚精竭虑地为党和人民忘我工作。
B.虽然此次帮农民工讨薪一事效果显著、大快人心,但如何从根本上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辛苦钱,河南省一直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良方。
C.他90多岁高龄,亲自指挥工作团队,并一丝不苟对近500万字的稿子逐页翻看。
D.酒驾酿成的惨祸触目惊心,在此奉劝驾驶员们:席间贪杯,路上添“悲”!
【答案】B
【解析】“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这里属用错对象。
第6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1.注音释词。
初衷 :指最初的愿望或心意。
杀戮:指大量杀害,大规模地屠杀。
篡改:指对原有内容或事实进行擅自修改、变更的行为。
抵赖:指用谎言和狡辩否认所犯的过失或罪行,拒绝承认或认可。
妄图:指盲目、草率地打算或企图做某事,但往往因条件不具备或目的不明确而无法实现。
辱没:玷污,玷辱。
呓语:一指梦话;二比喻荒谬糊涂的话;三指寒噤。
遁形:隐藏形迹、身影。
铭记:深刻记住、铭刻在心。
彰显:①分明而确定地表现。②显著;明显。
惨绝人寰: 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形容惨痛到了极点。
振聋发聩:是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京大屠杀这一惨绝人寰的劫难,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
B.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的,则是茶堂倌振聋发聩的吆喝。
C.离开几十年,今日重回故乡,已是人事全非,颇有沧海桑田之慨。
D.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一以贯之的根本精神。
【答案】B 【解析】应将“振聋发聩”改为“震耳欲聋”。
●小试牛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人重重阻遏,歼灭和击溃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那气势只能用“锐不可挡”来形容;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我们了解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遗愿)设立的,是为了(奖励/鼓励)那些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学习《“飞天”凌空》,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中国姑娘吕伟在第9届亚运会中夺得10米高台跳水冠军的(雄姿/英姿),仿佛又感受到了观众那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朗读《一着惊海天》,我们心潮彭湃,豪情万丈,①②③,在同一时刻汇聚____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
(1)文中词语的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阻遏(è) 锐不可挡 B.歼灭(qiān) 心潮彭湃
C.击溃(kuì) 豪情万丈 D.一着(zháo) 震耳欲聋
(2)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遗嘱 鼓励 英姿 B.遗愿 奖励 雄姿
C.遗愿 奖励 英姿 D.遗嘱 奖励 英姿
(3)文中①②③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追思与缅怀 ②光荣与梦想 ③决心与信念 B.①光荣与梦想 ②决心与信念 ③追思与缅怀
C.①追思与缅怀 ②决心与信念 ③光荣与梦想 D.①光荣与梦想 ②追思与缅怀 ③决心与信念
(4)文段中主要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横线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是______。
(5)划线句词语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改为“________”。
【答案】
(1)C【解析】A项中“挡”应为“当”;B项中“歼”应读“jiān”,“彭”应为“澎”;D项中“着”应读“zhuó”。
(2)D
(3)A 【解析】解答本题需按照“思考怀念——满怀希望——满怀信心”的逻辑顺序进行思考。
(4)排比 冒号或破折号。
(5)“感受” “听”
二、文体常识---新闻
1.新闻概念。
所谓新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互联网、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3.新闻结构。
(1)新闻由五部分构成,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①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主标题、副标题、引标题。
②导语: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③主体:承接导语之后,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④背景:新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⑤结语:新闻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
(2)固定的格式。
倒金字塔结构: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即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4.新闻要素。
新闻一般具备“六要素”:When(何时)、Where(何地)、What(何事)、Who(何人)、Why(何故)、How(如何),即“5W+1H”。
5.新闻体裁。
(1)消息。
消息报道事实一般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消息一般分为标题、导语、正文、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2)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是指以形象化的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
(3)通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通讯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
(4)新闻专访。
新闻专访是记者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问题、事件和风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所写的报道,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新闻体裁。
(5)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特点:①论题具有强烈的新闻性;②论理具有鲜明的思想性;③论说具有广泛的公众性。
在我们现在所学的内容中,主要以消息、新闻特写和通讯为主。
消息 新闻特写 通讯
时效性 强 一般 较弱(有日益变强的趋势)
报道对象 新闻事件整体 新闻事件的某一场景 新闻事件整体及细节
篇幅 一般而言比较短 篇幅比较灵活 较长
表达方式 以记叙、说明为主 以记叙、描写为主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小试牛刀
1.填空。
(1)新闻共有的特点是 、 、语言简明。
(2)有一篇新闻的标题是《纯净水市场“李鬼”泛滥》,“李鬼”是名著《 》中的人物,在这里是指 。
(3)“钟声”是“____________”的简称,暗中蕴含有“__________”的寓意。它是__________(报社名)国际评论,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2008年11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
【答案】(1)迅速及时 内容真实
(2)水浒或水浒传 假货(或制、售假货者)
(3)中国之声 警世钟声 人民日报
2.区别本单元6篇课文的新闻体载。
《消息二则》是_______,《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是_______,《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是_______, 《“飞天”凌空》是_________, 《一着惊海天》是_________,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是一篇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范文。
【答案】消息 消息 消息 新闻特写 通讯 新闻评论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3.下列对有关文学、新闻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
B.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C.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所以新闻不能编造、虚假,当然也不能追求文字的形象、生动。
D.因为新闻具有时效性,所以“新”是新闻价值的重要指标。
【答案】 C
【解析】 C项,新闻的语言,以平实朴素为宜,也并不绝对排斥形象和艺术的语言,但必须以能够准确、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为前提。
4.下列各项对课文内容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B )
A.《“飞天”凌空》这篇新闻特写,以特写镜头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姑娘吕伟在奥运会决赛中1.7秒中的跳水动作,展现了她精湛完美的技艺,赞扬了我国运动员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品质。
B.《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篇消息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盛况,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地点,交代了新闻背景。
C.《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一文重视运用形象思维,采取多种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2017年12月13日,我国举行第四个国家公祭日的新闻事件。
D.《一着惊海天》这篇新闻特写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解析】A.吕伟获得的是亚运会冠军而不是奥运会冠军;C.《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针对该事件的新闻评论,并不是要去报道这一事件;D.《一着惊海天》是通讯而不是新闻特写。
三、阅读考点
考点一:给新闻拟标题
给下列新闻拟一个标题(12字以内)。
4月30日晚,2023年首届西昌烧烤音乐节向全国游客发出最诚挚的邀请 ,让游客在赏天空之境、听音乐盛宴、品烟火美食中乐享愉悦假期。 活动以全烤(烤鸡、烤猪、烤羊)、火盆烧烤、炭烤三大系列为主题,打造最全烧烤盛宴,最大的亮点就是“自由”。食材任意搭配,食客亲自烹饪,快节奏的生活在这一刻慢了下来。除了美食,现场还有音乐助兴,一边撸串一边听歌,游客在欢乐中感受着西昌的活力与时尚。
本届烧烤音乐节不仅在星月湖公园主会场开烤,还在小渔村片区、邛海17度片区、长安片区等烧烤节分会场同时开烤。
【答案】首届西昌烧烤音乐节开烤
★解答此类题思路:
①抓住关键句。所谓关键句,指新闻中概论性较强的句子,一般分布在新闻的导语中,有时出现在中间小节的开头或结尾部分。注意寻找并提取这些句子中的有效信息,可以迅速概论新闻的主要内容,从而完成标题的草拟。
②表达形式要规范。答案的表达形式通常为“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类似压缩句子找主干,时间、地点等要素如无必要一般不出现在答案中。
③注意限制条件。拟标题往往有一些限制条件,比如字数限制。
考点二:补写新闻导语
在新闻中,开头常有一段用来概括新闻主要事实的话,我们称之为“导语”。下面这则新闻缺少“导语”部分,请你根据后边的内容,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写出这则新闻的“导语”。
(本报4月28日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昨日,在长寿湖安顺岛湖边钓鱼的徐光军突然发现湖里多了4只全身羽毛纯黑发亮的水禽,经确认该水禽为黑天鹅。
黑天鹅是产于澳大利亚的一种水禽,为什么会在长寿湖现身?对此,长寿湖风景区管委会有关人士称,其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自去年长寿湖取缔养殖网栏,实行生态养殖后,长寿湖水质明显改善,为水禽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答案】因为生态养殖改善水质,连日来,4只黑天鹅飞临长寿湖安顺岛湖边。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新闻内容的概括和表达能力。导语要表达出新闻的要旨,以简要的文句概括重要且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一般从文本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进行提炼作答。阅读新闻主体部分可知,此题应该围绕“长寿湖出现4只黑天鹅”和“长寿湖实行生态养殖后水质改善”两个角度来回答,语言要简洁流畅。★注意导语的特征。
它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干了什么事,以及事件的意义等。
考点三:概括新闻主要内容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央广网2月24日“学雷锋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队走进辽宁鞍山 走进鞍钢”文艺演出,在鞍钢举行。本次活动旨在用文艺的力量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发展,引导广大文艺志愿者在送文化、种文化、传精神中弘扬雷锋精神、发展志愿服务事业。
【答案】示例:学雷锋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队在鞍钢演出。
【详解】本题考查新闻内容概括。
根据导语“2月24日‘学雷锋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队走进辽宁鞍山 走进鞍钢’文艺演出,在鞍钢举行”可概括为:学雷锋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队在鞍钢演出。
考点四:新闻语言考查
1.限定性语言考查。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已”和“大约”能否去掉?
【答案】不能去掉,“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示估计,不确定,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
(2)找出下面文段中能体现出新闻语言准确性的词语。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答案】“首次、每年、最大”这些词语体现出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2.修饰性语言考查。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经营、溃退”能否换成“构筑、败退”?
【答案】不能,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能够说明解放军的英勇。“溃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这句话表达了对人民解放军赞美的情感,字里行间透出了豪迈的情怀。
(2)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分析消息语言的特点。
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答案】“卓有成就”强调了贝林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颇有建树”评价普吕多姆的诗歌创作方面很有功绩,用语严谨、客观、准确。
考点五:综合考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今冬明春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各校深刻认识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牢牢守住教育系统疫情防线,毫不放松抓好今冬明春校园疫情防控工作。
②入冬以来,国内多地出现新冠肺炎疫情本土病例,“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形势严峻、任务艰巨,校园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风险加大。《通知》强调:各地各校要深刻认识今冬明春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严格落实校园疫情防控措施,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联合印发的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要求,坚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加强日常管理和聚集性活动管理,做好教室、食堂、宿舍、实验室等重点场所卫生管理,因时因地因校细化防控方案,主动防范今冬明春新冠肺炎疫情与其他常见传染病叠加风险。
③《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扎实做好应对聚集性疫情准备,主动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完善应急预案,严格做好食品采购人员防护,实施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强化应急演练。要加强健康教育,切实引导师生和家长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切实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养成勤洗手、“一米线”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要持续开展冬春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加强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健康知识科普,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助力冬春季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
④《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及早谋划寒假和春季开学安排,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教学科研工作。高校坚持“错峰”原则,安排学生分批次有序放假离校,妥善安排留校师生寒假生活。要在当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指导下,及早谋划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适时发布本地本校春季学期开学安排。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这则新闻的导语部分交代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3)《通知》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出的?
(4)作为一名中学生,你会如何配合学校来执行《通知》的要求?
【答案】
(1)近日,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校深刻认识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抓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
(2)导语部分交代了下发《通知》的时间、下发《通知》的部门、《通知》的主要内容。
(3)入冬以来,国内多地出现新冠肺炎疫情本土病例,“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形势严峻、任务艰巨,校园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风险加大。
(4)在学校期间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养成勤洗手、“一米线”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回家后,少去人员多的地方,主动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广义:消息、通讯、特写、速写
狭义:消息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真实性
2.新闻特点。
报道迅速及时。
时效性
语言简明扼要。
简洁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0张PPT)
..................................................................................
八 年 级 上 册 第 一 单 元
单 元 复 习
【形旁辨字法】 用手(扌)能摧( )毁,赶紧把人(亻)催( ),玉( )石璀( )璨放光辉。
溃( )溃退
馈( )馈赠
聩( )昏聩
kuì
kuì
kuì
摧( )摧枯拉朽
催( )催促
璀( )璀璨
cuī
cuī
cuǐ
【口诀记忆法】  敌军溃( )败如水退,鲜花馈( )友情意贵,年纪虽大不昏聩( )。
kuì
kuì
kuì
cuī
cuī
cuǐ
形近字
字词梳理
第1课 《消息二则》
多音字
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
( )锐不可当
( )安步当车

dānɡ
dànɡ
形近字
歼( )歼灭
纤( )纤维
阡( )阡陌
jiān
xiān
qiān
田地中间纵横交错的小路。陶渊明《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要塞
( )塞子
( )闭塞

sāi

sài
塞(sāi)子堵瓶口,交通真闭塞(sè),重兵守要塞(sài)。
溃退(kuì tuì):(军队)被打垮而退却。
泄气(xiè qì):泄劲
督战(dū zhàn):监督作战
要塞(yào sài):险要的关隘
业已(yè yǐ):已经
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
锐不可当(ruì bù kě dāng):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只用于褒义语境,不可用于贬义语境。
比“败退”的程度深。
泄:液体、气体排出。
泻:很快地流。
与“自己”的“己”区别开。
与“阻挡”的“挡”区别开。
词语集注
多用于公文。
用于褒义语境。
下列句中画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自从学校严肃处理了几个严重违纪的学生,校园这几天倒也风平浪静。
B.公安部“猎狐行动”以锐不可当之势,打击了一大批外逃贪官。
C.真希望在游戏中英勇善战的小明能把精力用在学习上。
D.春风以摧枯拉朽之势,吹红了桃杏,吹绿了杨柳。
【答案】D【解析】“摧枯拉朽”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词性是贬义,用在春风给万物带来了生机这一语境中不合适。
考考你
【串句记忆法】白天保持抖擞精神的关键( )在于晚上有健( )康的作息。
形近字
械( )机械
诫( )告诫
xiè
jiè
jiàn
jiàn
多音字
( )下载、装载、载歌载舞、风雪载途
( )记载、转载、载入史册、一年半载
zài
zǎi

意思是“年”“记载,刊登”时读zǎi;其余情况读zài。
第2课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获悉(huò xī):通过所获得的消息而知道。
交会(jiāo huì):①指交通路线交叉;②指航天器在太空中的对接操作。
节点(jié diǎn):一个连接点,表示一个再分发点或一个通信端点(一些终端设备)。
驻留(zhù liú):意思是停留。
关键(ɡuān jiàn):事物的最要紧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性因素。
词语集注
交会:多指道路等会合而交叉相通。
交汇:指水流、气流等汇合而聚集到一起。
下列句中画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我刚刚获悉,我们的团队赢得了比赛冠军。
B.我渴望时光能够为我驻留,我想毫无保留地成为我自己。C.关键不是别人能给什么,而是自己内心想要什么。
D.不同的艺术流派在这一时期发生了交会,产生了许多新颖别致的艺术作品。
【答案】D【解析】“交会“应为”交汇“。“交会”只是说会合,而“交汇”则往往有“融合”的意思。因此,当人们提到会合并融合的抽象事物时,也多用“交汇”。
考考你
【形旁辨字法】用口( )留遗嘱( ),目( )光集中为瞩( )目。
形近字
裁( )仲裁
栽( )栽树
cái
zāi
zhǔ
zhǔ
量体裁(cái)衣,适时栽(zāi)木。
多音字
( )荷兰( )负荷



与“莲”相关、作姓氏及用于外来音译时,读hé;与“负担、背、扛、承受”之意相关时,读hè。
以义辨音
【记少余多法】赠予、送给是遗( ),其余情况是遗( )。
wèi

第3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颁发(bān fā):发布,授予。
遗嘱(yí zhǔ):生前对其死后遗产所作的处分和处理其他事务的嘱咐或嘱托。
建树(jiàn shù):建立的功绩。
仲裁(zhòng cái):公认的第三者在争端两方间进行裁定公断。
巨额(jù é):巨大的数额。
词语集注
颁发:对象多是勋章、奖状、证书或命令、指示、政策等。
颁布:对象多是法令、条例等。
如国际仲裁、劳动仲裁。
近义词:成就。
下列对划线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颁发: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
B.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
C.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
D.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建树:建立的功绩。)
【答案】A
【解析】颁发,在这里是授予的意思。不是“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
考考你
凌空( ) 翘首( ) 酷似
潇洒( ) 轻盈( ) 悄然( )
由衷( ) 屏息敛声( )( )
眼花缭乱( ) 如梦初醒
夺魁( ) 掠过( ) 慷慨( )
绷直( ) 一刹那( ) 震耳欲聋
línɡ
意为“缠绕”,注意左边是“纟”旁。
注意与“振聋发聩”的“振”区别开。
qiáo
xiāo
yínɡ
qiǎo
zhōnɡ
bǐnɡ
liǎn
liáo
kuí
lüè
kǎi
bēnɡ
chà
注意左边为“氵”旁。
第4课 《“飞天”凌空》
读读写写

( )翘首
( )翘尾巴
qiào
qiáo

( )屏障
( )屏息
bǐnɡ
pínɡ

( )悄悄
( )悄然
qiǎo
qiāo

( )刹车
( )一刹那
chà
shā
意为“(人体的一部分、物体的一头儿)向上仰起”时读qiào,其余情况一般读qiáo。
作名词或意为“遮挡”时,读pínɡ;意为“抑止,除去”时,读bǐnɡ。
多音字
( )撩拨
( )眼花缭乱
liáo

( )瞭望


liào
liáo
( )萧条
( )潇洒
xiāo


xiāo
形近字
凌空(líng kōng):高升到天上或耸立空中。
翘首(qiáo shǒu):仰起头来眺望远处。
酷似(kù sì):极其相似。
潇洒(xiāo sǎ):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轻盈(qīng yíng):形容女子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
悄然(qiǎo rán):形容安静而无声。
由衷(yóu zhōng):出自内心。
新秀(xīn xiù):新出现的优秀人才。
屏息敛声(bǐng xī liǎn shēng):抑制语声和呼吸。
眼花缭乱(yǎn huā liáo luàn):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如梦初醒(rú mèng chū xǐng):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恍然醒悟。
词语集注
近义词:恍然大悟。
眼花缭乱:指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侧重于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侧重于东西太多。
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B.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悄然:形容寂静无声。)
C.1.7 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D.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惊讶: 感到很奇怪;惊异。)
【答案】C
【解析】“慷慨”在句中是“大方;不吝惜”的意思。
考考你
娴熟( ) 咆哮( ) 镌刻( )
一丝不苟( ) 白手起家 殚精竭虑( )
呼啸( ) 澎湃( ) 桅杆( ) 凛冽( ) 舰艉( ) 惊心动魄
◆读读写写
xián
páo
juān
ɡǒu
dān
xiào
pài
wéi
lǐn
wěi
镌:雕刻。注意读第一声。
隽:隽永。读juàn。
冽:冷。
洌:(水、酒)清。
以义辨形
第5课 《一着惊海天》
( )几近
( )几次三番



【串句记忆法】看到人们着(zháo)急的样子,他略加思索,为飞机平稳着(zhuó)陆想出一个高着(zhāo)儿。
以义辨音
意为“几乎”,一般读jī。
与“数目”相关,一般读jǐ。
着(zhāo)数:下棋的步子。也作招数。
多音字
殚( )
惮( )
殚精竭虑
肆无忌惮
dān
dàn
【形旁辨字法】用金(钅)来镌(juān)刻,携(xié)手(扌)去游玩。
形近字
娴熟(xián shú):老练、熟练或灵活,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
咆哮(páo xiào):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
镌刻(juān kè):雕刻。
一丝不苟(yì sī bù gǒu):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白手起家(bái shǒu qǐ jiā):形容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dān jīng jié lǜ):用尽心思,费尽精力。
词语集注
褒义词,一般用来形容人处世行事的作风、态度。
殚精竭虑:褒义词,强调用尽精力。
处心积虑:多含贬义,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强调蓄谋已久。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作为总理,更是殚精竭虑地为党和人民忘我工作。
B.虽然此次帮农民工讨薪一事效果显著、大快人心,但如何从根本上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辛苦钱,河南省一直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良方。
C.他90多岁高龄,亲自指挥工作团队,并一丝不苟对近500万字的稿子逐页翻看。
D.酒驾酿成的惨祸触目惊心,在此奉劝驾驶员们:席间贪杯,路上添“悲”!
【答案】B
【解析】“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这里属用错对象。
考考你
初衷 杀戮 篡改 抵赖 妄图
辱没 呓语 遁形 铭记 彰显 国殇 悼念 警惕 矢志 缅怀 磅礴 惨绝人寰 振聋发聩
沧海桑田 一以贯之
读读写写

cuàn
lài

dào

dùn
shānɡ

与“戳穿”的“戳”区别开。
shǐ
意为“广大的地域”。注意与“环绕”的“环”区别开。
miǎn

kuì
注意下面是“厶”,不是“么”。
与耳朵相关,故为“耳”旁。
huán
zhānɡ
第6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 )辱没
( )没有


méi
形近字
戮( )杀戮
戳( )戳穿

chuō
篡( )篡改
纂( )编纂
cuàn
zuǎn
多音字
初衷 :指最初的愿望或心意。
杀戮:指大量杀害,大规模地屠杀。
篡改:指对原有内容或事实进行擅自修改、变更的行为。
抵赖:指用谎言和狡辩否认所犯的过失或罪行,拒绝承认或认可。
妄图:指盲目、草率地打算或企图做某事,但往往因条件不具备或目的不明确而无法实现。
辱没:玷污,玷辱。
呓语:一指梦话;二比喻荒谬糊涂的话;三指寒噤。
遁形:隐藏形迹、身影。
铭记:深刻记住、铭刻在心。
彰显:①分明而确定地表现。②显著;明显。
惨绝人寰: 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形容惨痛到了极点。
振聋发聩:是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词语集注
振聋发聩:只用比喻义,一般不形容声音。
震耳欲聋:只形容声音很大。
篡改:突出用作伪手段进行改动或曲解,对象是历史、理论、政策等抽象事物。
窜改:突出故意改动,对象常是具体的书面材料,包括词语、文件、古书等。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京大屠杀这一惨绝人寰的劫难,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
B.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的,则是茶堂倌振聋发聩的吆喝。
C.离开几十年,今日重回故乡,已是人事全非,颇有沧海桑田之慨。
D.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一以贯之的根本精神。
【答案】B 【解析】应将“振聋发聩”改为“震耳欲聋”。
考考你
●小试牛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人重重阻遏,歼灭和击溃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那气势只能用“锐不可挡”来形容;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我们了解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遗愿)设立的,是为了(奖励/鼓励)那些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学习《“飞天”凌空》,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中国姑娘吕伟在第9届亚运会中夺得10米高台跳水冠军的(雄姿/英姿),仿佛又感受到了观众那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朗读《一着惊海天》,我们心潮彭湃,豪情万丈,①②③,在同一时刻汇聚____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
(1)文中词语的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阻遏(è) 锐不可挡 B.歼灭(qiān) 心潮彭湃
C.击溃(kuì) 豪情万丈 D.一着(zháo) 震耳欲聋
【答案】C【解析】A项中“挡”应为“当”;B项中“歼”应读“jiān”,“彭”应为“澎”;D项中“着”应读“zhuó”。
(2)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遗嘱 鼓励 英姿 B.遗愿 奖励 雄姿
C.遗愿 奖励 英姿 D.遗嘱 奖励 英姿
(3)文中①②③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追思与缅怀 ②光荣与梦想 ③决心与信念
B.①光荣与梦想 ②决心与信念 ③追思与缅怀
C.①追思与缅怀 ②决心与信念 ③光荣与梦想
D.①光荣与梦想 ②追思与缅怀 ③决心与信念
(4)文段中主要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横线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是
_______________。
(5)划线句词语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改为“________”。
D
A
【解析】解答本题需按照“思考怀念——满怀希望——满怀信心”的逻辑顺序进行思考。
排比
冒号或破折号
感受

新闻知识
1.新闻概念。
所谓新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互联网、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文体常识
2.新闻特点。
真实性
时效性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简洁性
报道迅速及时。
语言简明扼要。
3.新闻结构。
(1)新闻由五部分构成,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①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主标题、副标题、引标题。
②导语: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③主体:承接导语之后,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④背景:新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⑤结语:新闻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
(2)固定的格式。
倒金字塔结构:
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即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4.新闻要素。
新闻一般具备“六要素”:
When(何时)、
Where(何地)、
What(何事)、
Who(何人)、
Why(何故)、
How(如何),
即“5W+1H”。
5.新闻体裁。
(1)消息。
消息报道事实一般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消息一般分为标题、导语、正文、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2)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是指以形象化的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
(3)通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通讯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
(4)新闻专访。
新闻专访是记者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问题、事件和风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所写的报道,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新闻体裁。
(5)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特点:
①论题具有强烈的新闻性;
②论理具有鲜明的思想性;
③论说具有广泛的公众性。
在我们现在所学的内容中,主要以消息、新闻特写和通讯为主。
消息 新闻特写 通讯
时效性 强 一般 较弱(有日益变强的趋势)
报道对象 新闻事件整体 新闻事件的某一场景 新闻事件整体及细节
篇幅 一般而言比较短 篇幅比较灵活 较长
表达方式 以记叙、说明为主 以记叙、描写为主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1.填空。
(1)新闻共有的特点是 、 、语言简明。
(2)有一篇新闻的标题是《纯净水市场“李鬼”泛滥》,“李鬼”是名著《 》中的人物,在这里是指 。
(3)“钟声”是“____________”的简称,暗中蕴含有“__________”的寓意。它是__________(报社名)国际评论,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2008年11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
●小试牛刀
迅速及时 内容真实
水浒
假货(或制、售假货者)
中国之声
警世钟声
人民日报
2.区别本单元6篇课文的新闻体载。
《消息二则》是_______,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是_______,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是_______, 
《“飞天”凌空》是_________,
《一着惊海天》是_________,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_________ 。
其中《_________________ 》是一篇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范文。
消息
消息
新闻特写
通讯
新闻评论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消息
3.下列对有关文学、新闻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
B.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C.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所以新闻不能编造、虚假,当然也不能追求文字的形象、生动。
D.因为新闻具有时效性,所以“新”是新闻价值的重要指标。
C
【解析】 C项,新闻的语言,以平实朴素为宜,也并不绝对排斥形象和艺术的语言,但必须以能够准确、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为前提。
4.下列各项对课文内容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飞天”凌空》这篇新闻特写,以特写镜头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姑娘吕伟在奥运会决赛中1.7秒中的跳水动作,展现了她精湛完美的技艺,赞扬了我国运动员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品质。
B.《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篇消息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盛况,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地点,交代了新闻背景。
C.《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一文重视运用形象思维,采取多种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2017年12月13日,我国举行第四个国家公祭日的新闻事件。
D.《一着惊海天》这篇新闻特写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B
【解析】A.吕伟获得的是亚运会冠军而不是奥运会冠军;C.《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针对该事件的新闻评论,并不是要去报道这一事件;D.《一着惊海天》是通讯而不是新闻特写.
考点一:给新闻拟标题
给下列新闻拟一个标题(12字以内)。
4月30日晚,2023年首届西昌烧烤音乐节向全国游客发出最诚挚的邀请 ,让游客在赏天空之境、听音乐盛宴、品烟火美食中乐享愉悦假期。 活动以全烤(烤鸡、烤猪、烤羊)、火盆烧烤、炭烤三大系列为主题,打造最全烧烤盛宴,最大的亮点就是“自由”。食材任意搭配,食客亲自烹饪,快节奏的生活在这一刻慢了下来。除了美食,现场还有音乐助兴,一边撸串一边听歌,游客在欢乐中感受着西昌的活力与时尚。
本届烧烤音乐节不仅在星月湖公园主会场开烤,还在小渔村片区、邛海17度片区、长安片区等烧烤节分会场同时开烤。
【答案】首届西昌烧烤音乐节开烤
阅读考点
★解答此类题思路:
①抓住关键句。所谓关键句,指新闻中概论性较强的句子,一般分布在新闻的导语中,有时出现在中间小节的开头或结尾部分。注意寻找并提取这些句子中的有效信息,可以迅速概论新闻的主要内容,从而完成标题的草拟。
②表达形式要规范。答案的表达形式通常为“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类似压缩句子找主干,时间、地点等要素如无必要一般不出现在答案中。
③注意限制条件。拟标题往往有一些限制条件,比如字数限制。
考点二:补写新闻导语
在新闻中,开头常有一段用来概括新闻主要事实的话,我们称之为“导语”。下面这则新闻缺少“导语”部分,请你根据后边的内容,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写出这则新闻的“导语”。
(本报4月28日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昨日,在长寿湖安顺岛湖边钓鱼的徐光军突然发现湖里多了4只全身羽毛纯黑发亮的水禽,经确认该水禽为黑天鹅。
黑天鹅是产于澳大利亚的一种水禽,为什么会在长寿湖现身?对此,长寿湖风景区管委会有关人士称,其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自去年长寿湖取缔养殖网栏,实行生态养殖后,长寿湖水质明显改善,为水禽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答案】因为生态养殖改善水质,连日来,4只黑天鹅飞临长寿湖安顺岛湖边
★注意导语的特征。
它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干了什么事,以及事件的意义等。
考点三:概括新闻主要内容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央广网2月24日“学雷锋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队走进辽宁鞍山 走进鞍钢”文艺演出,在鞍钢举行。本次活动旨在用文艺的力量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发展,引导广大文艺志愿者在送文化、种文化、传精神中弘扬雷锋精神、发展志愿服务事业。
【答案】示例:学雷锋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队在鞍钢演出。
【详解】本题考查新闻内容概括。
根据导语“2月24日‘学雷锋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队走进辽宁鞍山 走进鞍钢’文艺演出,在鞍钢举行”可概括为:学雷锋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队在鞍钢演出。
考点四:新闻语言考查
1.限定性语言考查。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已”和“大约”能否去掉?
不能去掉,“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示估计,不确定,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
(2)找出下面文段中能体现出新闻语言准确性的词语。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首次、每年、最大”这些词语体现出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2.修饰性语言考查。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经营、溃退”能否换成“构筑、败退”?
不能,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能够说明解放军的英勇。“溃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这句话表达了对人民解放军赞美的情感,字里行间透出了豪迈的情怀。
(2)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分析消息语言的特点。
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卓有成就”强调了贝林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颇有建树”评价普吕多姆的诗歌创作方面很有功绩,用语严谨、客观、准确。
考点五:综合考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今冬明春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各校深刻认识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牢牢守住教育系统疫情防线,毫不放松抓好今冬明春校园疫情防控工作。
②入冬以来,国内多地出现新冠肺炎疫情本土病例,“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形势严峻、任务艰巨,校园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风险加大。《通知》强调:各地各校要深刻认识今冬明春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严格落实校园疫情防控措施,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联合印发的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要求,坚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加强日常管理和聚集性活动管理,做好教室、食堂、宿舍、实验室等重点场所卫生管理,因时因地因校细化防控方案,主动防范今冬明春新冠肺炎疫情与其他常见传染病叠加风险。
③《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扎实做好应对聚集性疫情准备,主动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完善应急预案,严格做好食品采购人员防护,实施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强化应急演练。要加强健康教育,切实引导师生和家长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切实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养成勤洗手、“一米线”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要持续开展冬春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加强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健康知识科普,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助力冬春季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
④《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及早谋划寒假和春季开学安排,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教学科研工作。高校坚持“错峰”原则,安排学生分批次有序放假离校,妥善安排留校师生寒假生活。要在当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指导下,及早谋划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适时发布本地本校春季学期开学安排。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这则新闻的导语部分交代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3)《通知》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出的?
(4)作为一名中学生,你会如何配合学校来执行《通知》的要求?
答案:
(1)近日,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校深刻认识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抓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
(2)导语部分交代了下发《通知》的时间、下发《通知》的部门、《通知》的主要内容。
(3)入冬以来,国内多地出现新冠肺炎疫情本土病例,“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形势严峻、任务艰巨,校园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风险加大。
(4)在学校期间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养成勤洗手、“一米线”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回家后,少去人员多的地方,主动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