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2024)第二单元评价卷(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2024)第二单元评价卷(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1 20:42:36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评价卷
本试卷共8页,20小题,另设有附加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24分)
一、(5小题,16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宛如/婉约 缝纫/严丝合缝
B.抹杀/抹布 绯红/价格不菲
C.畸形/绮丽 应和/和颜悦色
D.草率/率领 荧光/囊萤映雪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匿名  油光可鉴  吩付  屏息敛声
B.教诲  催枯拉朽  篝火  朝气蓬勃
C.尴尬  深恶痛绝  骤雨  热泪盈框
D.薪金  小心翼翼  燥热  筋疲力尽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他已经提醒过李明要推己及人,但李明不以为意,依旧我行我素。
B.爸爸得知我这次没考好,不仅没有责备我,还和颜悦色地给我讲题。
C.这篇小说的情节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真是让人爱不释手。
D.那些寄往杂志社的稿件总如泥牛入海,杳无消息,这让他无比灰心。
4.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①夜幕降临,岳池低坑大瀑布景区内五颜六色的灯光巧搭实景,给游客带来流光溢彩的视觉盛宴;②爱丽丝巡演活动则在白天举行,为游客带来新的趣味。③据了解,今年“五一”期间景区游客量同比增加了60%,门票收入达到约96万元,同比增加了146%。④景区内新创造月亮环形秋千、网红麻将、兵马俑等游乐设施,让景区人气越来越旺。
A.① B.② C.③ D.④
5.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探究诚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小文所在的班级将开展“人无信不立”的主题活动,请你协助她完成下列任务。(8分)
(1)小文搜集了几个故事,准备作为“诚信”主题演讲的材料,请选出与本次演讲主题不贴切的一项 。(填序号)(2分)
①烽火戏诸侯  ②曾子烹彘  ③商鞅立木  ④程门立雪
(2)小文计划从多角度组织语文活动,她找到了中国邮政发行的《诚信》邮票,向同学们证明国家对“诚信”这一美德的重视。请你对该邮票的图案要素和寓意进行解释,让同学们对“诚信”的意义有更多了解。(4分)
(3)小文在活动结束后,拟写了下面一段感言。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一句,要求结构相同,句式一致。(2分)
如果生命是水,那么诚信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那么诚信是跳跃;示例: , 。将诚信融入社会,可使国人和睦共处;将诚信融入民族,可使民族实现复兴。我们深信,当我们沐浴在诚信的阳光下时,我们周围亮丽而又温馨的风景会更清新,更动人!
二、(1小题,8分)
6.古诗文默写。(8分)
(1)根据课本,补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4分)
①神龟虽寿, 。(曹操《龟虽寿》)
②腾蛇乘雾, 。(曹操《龟虽寿》)
③冰霜正惨凄, 。[刘桢《赠从弟》(其二)]
④ ,狐兔翔我宇。(曹植《梁甫行》)
⑤妻子象禽兽, 。(曹植《梁甫行》)
⑥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
(2)根据语境的提示,默写名篇名句。(4分)
①曹操的《龟虽寿》中,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年岁老而志犹坚的句子是“ , ”。
②刘桢的《赠从弟》(其二)中,运用设问,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句子是“ ”。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46分)
三、(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0题。(13分)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①,为诸生,与汝南②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③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④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⑤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⑥母,请设馔⑦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⑧,尔何相信之审邪 ”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范式传》,有删改)
【注】①太学:古代的最高学府。②汝南: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③告:告假。④过:拜访。⑤克:约定。⑥白:告诉。⑦馔(zhuàn):饭食。⑧结言:用言辞订约。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二人并告归乡里/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乃共克期日/去后乃至
C.后期方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D.若然,当为尔酿酒/若屈伸呼吸
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至 其 日 巨 卿 果 到 升 堂 拜 饮 尽 欢 而 别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2)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
10.范式守信,从哪里可以看出 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4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1)请赏析“馨香盈怀袖”中“盈”字的表达效果。(2分)
(2)试分析最后两句的设问有何作用。(2分)
四、(8小题,29分)
(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2~15题。(13分)
  班级组织“我们的互联网”综合性学习活动,小穗参与其中的“网络词语小研讨”活动,搜集了一些材料。
材料一 《语言文字周报》每年评选“十大网络流行语”,以下网络词语选自2022年和2023年榜单。
“冤种”,最初是一些东北的博主用此口头语自嘲。
“公主,请……”,源自某短视频平台博主的一个创作。视频里,一位父亲用粉色电瓶车接女儿,女儿要求父亲说一句“公主,请上车”才肯上车,结果父亲觉得是无理取闹,独自骑着电瓶车就走了。
“刺客”,指一些外表普通、未明码标价的高价商品。
“特种兵式旅游”,暗示这种旅游方式的“极限挑战”特性,就像特种兵需要在严酷的环境下完成军事任务,“特种兵式旅游”要快速、高效地完成旅游打卡的任务。
(整理自网络)
材料二 2023年初,中国青年报社对1 217名青年进行了一项关于网络词语的调查。受访青年中,“00后”占29.3%,“90后”占50.0%,“80后”占20.7%。男性占39.3%,女性占60.7%。“你在哪些情况下不喜欢网络流行语 ”60.8%的受访青年指出是不分场合使用网络流行语,获选率最高。以下是更多调查数据。
你从什么途径了解网络词语
表1 你在什么场景使用网络词语
调侃生活发泄情绪 拉近关系活跃气氛 跟别人一起凑热闹 怕跟不上流行 懒得动脑又必须表态 不想好好说话,叛逆一下
61.5% 45.2% 42.0% 33.2% 28.5% 18.8%
表2 你对网络词语的流行怎么看
反映出大众对语言的宽容度变高 体现了自嘲娱乐的心态 网络时代需要更加精简浅层的表达 大众对流行文化的盲目跟风 缺少文化积淀
61.1% 60.6% 47.1% 37.6% 20.9%
(整理自《中国青年报》2023年1月11日)
材料三 网络词语产生的常见途径有以下几种:
1.旧词新解
所谓旧词新解就是这个词原本就存在,但是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2.语音改用
第一,方言影响。有时用方言中的语音来替代普通话中的语音会产生新鲜感,所以此类网络词语受到网民的欢迎。
第二,误写正用。拼音输入法默认排名第一的词语往往被想当然地输入。有些网民为了表达上的求新求异,甚至刻意创造了很多类似的谐音词,如用“驴友”谐音“旅友”。
第三,语音连读。如“这样子”念得比较快听起来像“酱紫”。既符合网民语言表达的浅显化,又显示出网络语言的流行时尚。
3.网络环境影响
广为人知的“雷人”等词就是来自网络时事新闻或网友对其的
评论。
(整理自学术资源数据库“中国知网”)
材料四 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过界了,很多青少年不分场合地过度使用网络流行语。在需要使用书面语的时候,或者在进行严肃性问题讨论时,也夹杂着网络流行语。有研究认为,在书面表达能力尚未完全形成之时,过度“玩梗”不仅会破坏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与丰富性,也会对文本理解能力、人文素养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而当“玩梗”玩成一种习惯,网络用语自带的戏谑、夸张等风格还可能导致青少年儿童在自我表达、价值取向上剑走偏锋,给身心健康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另外,此起彼伏的“网梗”实际源自无穷无尽的网络空间。倘若青少年儿童过度沉迷其间,致力于成为造梗玩梗的“弄潮儿”,可能会在理解力、自制力尚未达标的年纪就早早卷入娱乐文化、游戏世界的浪潮,为个人的成长之路带来更多不可预知的风险。
前不久,国家网信部门已经针对使用“网络烂梗”对未成年人进行侮辱谩骂等突出问题开展了重点整治。相比之下,学校和家庭更需要为孩子合力打造规范文明、向上向善的语言环境。一方面,需要在同孩子的探讨中,一起对形形色色的“网梗”做好“阅读理解”、正误判断;另一方面,更要为孩子积极推荐适龄的口语和阅读素材,树立起“谈吐得体”的正面榜样,通过明辨是非好坏的自我判断,培养对于“网络烂梗”的“免疫力”。青少年自身也需要有所为。例如,多读纸质书少看短视频,创造默读和静观的主动思考空间;读原著,接触完整的原典思想和智慧,才有“再输出”的知识冲动,促进文字思想发展。并且,戒除对网络词语的依赖,多用完整的文字表达,有意识地用“生活语言”替代那些脱口而出的“魔性语言”。
(整理自《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光明网)
12.小穗对材料二中国青年报社的调查进行了分析,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受访青年中男性占比低于女性,或许会影响调查结果。
B.青年了解网络词语的途径不少,但大都是线上的途径。
C.青年们使用网络词语的场景大都是很正式的社交场合。
D.有些青年对网络词语的流行现象持有不太认可的态度。
13.小穗根据材料,判断了几个网络词语的产生途径,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中所列网络词语的产生途径不包含“误写正用”“语音连读”。
B.“冤种”一词来自一些东北博主,故其产生途径应该是“方言影响”。
C.“公主,请……”源自网络视频,产生途径应该是“网络环境影响”。
D.“团长”“刺客”这两个网络词语的产生途径应该属于不同的类型。
14.小穗根据材料,梳理了网络词语流行的问题与对策,其中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当前网络词语流行的问题,就在于青少年儿童越界、过度使用网络词语。
B.过度使用网络词语,可能会给青少年带来语言、心理等多方面负面影响。
C.相较学校和家庭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语言环境,网信部门的整治更为重要。
D.青少年不应当使用网络词语,需多看纸质书,多以完整的文字表情达意。
15.搜集资料是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请结合小穗的做法,为同学们提炼出围绕现象搜集资料的具体策略。(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6分)
凌冬不改清坚节
——忆陈望道先生
胡奇光
①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七六年,这二十年间,正是我国的多事之秋,复旦大学也不例外。老校长陈望道先生沉稳地应对变幻风云,坚守学术独立的正路。他像寒风中的翠竹,不改变那清明坚贞的气节。
(一)
②我于一九五七年进复旦求学。入学三个月,就听到先生的学术报告《怎样研究文法、修辞》。报告里,他大谈读书,这在当时的形势下多少有点奇特吧。他说读书有快读、慢读之分。在讲到“慢读”时,他撇下稿子,看着我们,慢慢地说:“你读书,读到有一天,有一本书上的一两页字,叫你翻来覆去地读,读它一两个星期,到了那个时候,你可说是进步了!”
③有这么神奇吗 !我立即把这奇特的说法默诵两遍,储存在我的记忆里。
④第二年,我拜读先生的学术著作《修辞学发凡》,真的被书中谈修辞同题旨和情境的那两页黏住了,翻来覆去地读,那就不止一两个星期啰。
(二)
⑤大概在一九五九年初夏吧,我与几位同学一起去拜访先生。先生住在教工宿舍的一幢绿瓦楼房的楼上,楼下是语言研究室和会客大厅。先生在会客大厅接见我们。坐定后,先生用右手食指向空中画个圈,郑重地说:“我们这里是讨论学术的!”在那个特殊时期,能说出这句话,是要有胆识的。
⑥我们提出要搞“近百年语文运动史”的调查,先生很是支持。
⑦那天,先生很高兴,讲了不少语文运动中的逸事,特别是大众语运动讲得更细。我现在还想得起先生讲话时的动作。凭这些动作,我还能回忆起他当时谈话的要点。先生说:“白话文到了一九三四年已有点变质了,这遭到两个方面的攻击。先是复古派批判白话文不够‘文’,要退回到文言文去。好,我们(指上海一批文化人)也来个批判,批判白话文不够‘白’,要提倡一种比白话文更白的大众语。这样做,为的是让我们多年倡导的白话文能健康地发展。”说到这里,他脸上绽出了笑容。的确值得高兴,因为先生顶着复古逆风,发起大众语运动之后,即使有反对白话文的言论,再也不能形成气候了。
(三)
⑧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主流报纸上出现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这些流行语。我当时有个疑问:为什么不用成语里常见的“发愤图强”而用并不常见的“奋发图强”呢
⑨在一九六二年冬的一个小型座谈会上,先生谈修辞研究时,举了个例子恰好是“奋发图强”,好像专门为我答疑似的,我专心听,几乎逐词逐句记住了先生的原话。
⑩原来在一次全国人民大会上,是用“发愤图强”还是用“奋发图强”,代表们就有争论,先生主张用“奋发图强”。先生说:“愤怒的‘愤’和奋发的‘奋’,语音相同,语意相关,稍有点差异。用愤怒的‘愤’,大多是受到外界的刺激。毛主席说,外因是变化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从这个道理看,用奋发的‘奋’更好些。不管是有刺激也好,没有刺激也好,反正中国人民历来是奋发有为、力争上游的!”
先生用内因与外因的学说来分析,可谓一语破的。照此看来,与“自力更生”连用的,最好是“奋发图强”,而与“卧薪尝胆”连用的,常常是“发愤图强”了。
会后,我赶快查《说文解字注》,“奋”的繁体字作“奮”,这字的“田”指田野,“隹”是短尾鸟,“大”表鸟自张毛羽。从“奮”字里,我们仿佛看到一只大鸟振翅高飞、直冲蓝天的风姿。用这个字隐喻中国人民奋发有为、力争上游的精神,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选自《修辞学习》2006年第3期,有删改)
16.请根据提示填写表格。(3分)
语段 事件 人物品质
语段(一) 陈先生教授读书方法
语段(二) (2) 有胆有识
语段(三) 讲解“发愤图强”和“奋发图强”的区别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选文围绕“我”和陈先生交往的三个事例来组织材料。
B.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分说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
C.本文抒发了作者对陈先生深深的敬佩、赞美和感激之情。
D.本文和《藤野先生》都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暗线。
18.结合上下文,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味下面的句子。(4分)
坐定后,先生用右手食指向空中画个圈,郑重地说:“我们这里是讨论学术的!”
19.得遇良师,人生有幸。本文和鲁迅的《藤野先生》都属于回忆恩师的文章。请从内容和情感角度分析两者的相同点。(6分)
第三部分 写作(共50分)
五、(1小题,50分)
20.请以《唤起心中的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考生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附加题(8分)
【名著阅读】
  学校开展“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活动,请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列三项任务。(8分)
1.【任务一】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根据提示将红军长征路线图补充完整。(2分)
2.【任务二】下面是八年级同学的“红军领袖”人物专题阅读的摘抄卡片,请你根据提示补充表格。(2分)
“红军领袖”人物专题阅读的摘抄卡片
人物 摘抄文段 批注
①   在体育上他是很活泼的,很好的骑手,他很能吃苦,这一半因为他是一个不吸烟者和节欲者。有一天在红军第二师演习的时候,我和他在一块。我们必须要爬一座很高峻的山。“跑上山顶去!”他突然这样对我和他的气喘着的总部人员喊着。他像一个兔子一样地跳着跑开了,到山顶的时候他远超过了我们一行人。 性格率真
朱德   他的相貌并不动人,身材矮胖,但有铁一般的臂膀和腿。他的衣、食、住都同士兵一样,共尝士兵们的艰苦,早年往往赤脚走路。他喜欢在军营里散步,跟士兵们坐在一起,说故事,同他们玩耍。 ②
3.【任务三】青少年时期的见闻经历对人生会产生重要影响。请你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位,联系《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具体情节,并结合其经历进行简要分析。(4分)
①毛泽东 ②周恩来第二单元评价卷
本试卷共8页,20小题,另设有附加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24分)
一、(5小题,16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D)
A.宛如/婉约 缝纫/严丝合缝
B.抹杀/抹布 绯红/价格不菲
C.畸形/绮丽 应和/和颜悦色
D.草率/率领 荧光/囊萤映雪
解析:A项,wǎn/wǎn,fénɡ/fènɡ;B项,mǒ/mā,fēi/fěi;C项,jī/qǐ,hè/hé;D项,shuài/shuài,yínɡ/yí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D)
A.匿名  油光可鉴  吩付  屏息敛声
B.教诲  催枯拉朽  篝火  朝气蓬勃
C.尴尬  深恶痛绝  骤雨  热泪盈框
D.薪金  小心翼翼  燥热  筋疲力尽
解析:A项,吩付—吩咐;B项,催枯拉朽—摧枯拉朽;C项,热泪盈框—热泪盈眶。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C)
A.他已经提醒过李明要推己及人,但李明不以为意,依旧我行我素。
B.爸爸得知我这次没考好,不仅没有责备我,还和颜悦色地给我讲题。
C.这篇小说的情节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真是让人爱不释手。
D.那些寄往杂志社的稿件总如泥牛入海,杳无消息,这让他无比灰心。
解析:“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句子表述的对象是“小说的情节”,用错对象。
4.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D)
①夜幕降临,岳池低坑大瀑布景区内五颜六色的灯光巧搭实景,给游客带来流光溢彩的视觉盛宴;②爱丽丝巡演活动则在白天举行,为游客带来新的趣味。③据了解,今年“五一”期间景区游客量同比增加了60%,门票收入达到约96万元,同比增加了146%。④景区内新创造月亮环形秋千、网红麻将、兵马俑等游乐设施,让景区人气越来越旺。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D项,第④句搭配不当,应将“创造”改为“打造”。
5.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探究诚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小文所在的班级将开展“人无信不立”的主题活动,请你协助她完成下列任务。(8分)
(1)小文搜集了几个故事,准备作为“诚信”主题演讲的材料,请选出与本次演讲主题不贴切的一项④。(填序号)(2分)
①烽火戏诸侯 ②曾子烹彘 ③商鞅立木 ④程门立雪
(2)小文计划从多角度组织语文活动,她找到了中国邮政发行的《诚信》邮票,向同学们证明国家对“诚信”这一美德的重视。请你对该邮票的图案要素和寓意进行解释,让同学们对“诚信”的意义有更多了解。(4分)
答案:同学们,这张邮票左边主体是一尊青铜鼎,鼎的左边是“1.20元”票值和“CHINA中国邮政”的字样,以及写有“一言九鼎”的印章;邮票的右边是一个卷轴,卷轴上用行楷写着“诚信”两个大字。这张邮票的寓意是:一言九鼎,诚信做人。
(3)小文在活动结束后,拟写了下面一段感言。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一句,要求结构相同,句式一致。(2分)
如果生命是水,那么诚信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那么诚信是跳跃;示例:如果生命是风,那么诚信是呼啸。将诚信融入社会,可使国人和睦共处;将诚信融入民族,可使民族实现复兴。我们深信,当我们沐浴在诚信的阳光下时,我们周围亮丽而又温馨的风景会更清新,更动人!
二、(1小题,8分)
6.古诗文默写。(8分)
(1)根据课本,补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4分)
①神龟虽寿,犹有竟时。(曹操《龟虽寿》)
②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曹操《龟虽寿》)
③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其二)]
④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曹植《梁甫行》)
⑤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曹植《梁甫行》)
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根据语境的提示,默写名篇名句。(4分)
①曹操的《龟虽寿》中,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年岁老而志犹坚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②刘桢的《赠从弟》(其二)中,运用设问,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句子是“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46分)
三、(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0题。(13分)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①,为诸生,与汝南②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③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④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⑤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⑥母,请设馔⑦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⑧,尔何相信之审邪 ”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范式传》,有删改)
【注】①太学:古代的最高学府。②汝南: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③告:告假。④过:拜访。⑤克:约定。⑥白:告诉。⑦馔(zhuàn):饭食。⑧结言:用言辞订约。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
A.二人并告归乡里/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乃共克期日/去后乃至
C.后期方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D.若然,当为尔酿酒/若屈伸呼吸
解析:A项,一同,一起/一同,一起;B项,于是,就/才;C项,日期/约定;D项,如果/你。
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至 其 日 巨 卿 果 到 升 堂 拜 饮 尽 欢 而 别
答案: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答案:两年后我会回来,到时候我会顺道去拜访你的父母,看看你的
孩子。
(2)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
答案:你们分别已经两年了,相距千里还是用言辞订约,你为什么如此相信他能够遵守诺言呢
10.范式守信,从哪里可以看出 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4分)
答案:从好友张劭面对母亲的质疑时说“巨卿信士,必不乖违”,可以看出范式在友人眼里一直十分讲信用;从“至其日,巨卿果到”可以看出范式言出必行,讲究信用。
【参考译文】范式,字巨卿,是山阳郡金乡县人。他年轻的时候,在太学读书,作为学生,他和汝南的张劭成为好友。张劭,字元伯。(后来,)两人都请假回家乡去了。范式对元伯说:“两年后我会回来,到时候我会顺道去拜访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于是(他们)约定了具体的日期。后来约定的日子快到了,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了母亲,并请求母亲准备饭食来款待范式。(元伯的)母亲说:“你们已经分别两年了,相距千里还是用言辞订约,你为什么如此相信他能够遵守诺言呢 ”(元伯)回答说:“巨卿是个守信的人,(他)一定不会违背约定。”母亲说:“如果真是这样,那我就为你酿酒准备吧。”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范式果然来到,他登上厅堂拜见元伯的母亲,并一起饮酒,尽兴之后才告别。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1)请赏析“馨香盈怀袖”中“盈”字的表达效果。(2分)
答案:“盈”即“充满”的意思,写花香四溢,香味扑鼻,从侧面说明了女主人公伫立时间之久,花香染满了她的衣袖,表现出她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深。(意对即可)
(2)试分析最后两句的设问有何作用。(2分)
答案:卒章显志,点明诗旨。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长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意对即可)
四、(8小题,29分)
(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2~15题。(13分)
  班级组织“我们的互联网”综合性学习活动,小穗参与其中的“网络词语小研讨”活动,搜集了一些材料。
材料一 《语言文字周报》每年评选“十大网络流行语”,以下网络词语选自2022年和2023年榜单。
“冤种”,最初是一些东北的博主用此口头语自嘲。
“公主,请……”,源自某短视频平台博主的一个创作。视频里,一位父亲用粉色电瓶车接女儿,女儿要求父亲说一句“公主,请上车”才肯上车,结果父亲觉得是无理取闹,独自骑着电瓶车就走了。
“刺客”,指一些外表普通、未明码标价的高价商品。
“特种兵式旅游”,暗示这种旅游方式的“极限挑战”特性,就像特种兵需要在严酷的环境下完成军事任务,“特种兵式旅游”要快速、高效地完成旅游打卡的任务。
(整理自网络)
材料二 2023年初,中国青年报社对1 217名青年进行了一项关于网络词语的调查。受访青年中,“00后”占29.3%,“90后”占50.0%,“80后”占20.7%。男性占39.3%,女性占60.7%。“你在哪些情况下不喜欢网络流行语 ”60.8%的受访青年指出是不分场合使用网络流行语,获选率最高。以下是更多调查数据。
你从什么途径了解网络词语
表1 你在什么场景使用网络词语
调侃生活发泄情绪 拉近关系活跃气氛 跟别人一起凑热闹 怕跟不上流行 懒得动脑又必须表态 不想好好说话,叛逆一下
61.5% 45.2% 42.0% 33.2% 28.5% 18.8%
表2 你对网络词语的流行怎么看
反映出大众对语言的宽容度变高 体现了自嘲娱乐的心态 网络时代需要更加精简浅层的表达 大众对流行文化的盲目跟风 缺少文化积淀
61.1% 60.6% 47.1% 37.6% 20.9%
(整理自《中国青年报》2023年1月11日)
材料三 网络词语产生的常见途径有以下几种:
1.旧词新解
所谓旧词新解就是这个词原本就存在,但是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2.语音改用
第一,方言影响。有时用方言中的语音来替代普通话中的语音会产生新鲜感,所以此类网络词语受到网民的欢迎。
第二,误写正用。拼音输入法默认排名第一的词语往往被想当然地输入。有些网民为了表达上的求新求异,甚至刻意创造了很多类似的谐音词,如用“驴友”谐音“旅友”。
第三,语音连读。如“这样子”念得比较快听起来像“酱紫”。既符合网民语言表达的浅显化,又显示出网络语言的流行时尚。
3.网络环境影响
广为人知的“雷人”等词就是来自网络时事新闻或网友对其的
评论。
(整理自学术资源数据库“中国知网”)
材料四 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过界了,很多青少年不分场合地过度使用网络流行语。在需要使用书面语的时候,或者在进行严肃性问题讨论时,也夹杂着网络流行语。有研究认为,在书面表达能力尚未完全形成之时,过度“玩梗”不仅会破坏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与丰富性,也会对文本理解能力、人文素养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而当“玩梗”玩成一种习惯,网络用语自带的戏谑、夸张等风格还可能导致青少年儿童在自我表达、价值取向上剑走偏锋,给身心健康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另外,此起彼伏的“网梗”实际源自无穷无尽的网络空间。倘若青少年儿童过度沉迷其间,致力于成为造梗玩梗的“弄潮儿”,可能会在理解力、自制力尚未达标的年纪就早早卷入娱乐文化、游戏世界的浪潮,为个人的成长之路带来更多不可预知的风险。
前不久,国家网信部门已经针对使用“网络烂梗”对未成年人进行侮辱谩骂等突出问题开展了重点整治。相比之下,学校和家庭更需要为孩子合力打造规范文明、向上向善的语言环境。一方面,需要在同孩子的探讨中,一起对形形色色的“网梗”做好“阅读理解”、正误判断;另一方面,更要为孩子积极推荐适龄的口语和阅读素材,树立起“谈吐得体”的正面榜样,通过明辨是非好坏的自我判断,培养对于“网络烂梗”的“免疫力”。青少年自身也需要有所为。例如,多读纸质书少看短视频,创造默读和静观的主动思考空间;读原著,接触完整的原典思想和智慧,才有“再输出”的知识冲动,促进文字思想发展。并且,戒除对网络词语的依赖,多用完整的文字表达,有意识地用“生活语言”替代那些脱口而出的“魔性语言”。
(整理自《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光明网)
12.小穗对材料二中国青年报社的调查进行了分析,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C)
A.受访青年中男性占比低于女性,或许会影响调查结果。
B.青年了解网络词语的途径不少,但大都是线上的途径。
C.青年们使用网络词语的场景大都是很正式的社交场合。
D.有些青年对网络词语的流行现象持有不太认可的态度。
解析:C项,由材料二“60.8%的受访青年指出是不分场合使用网络流行语”可知,此项“青年们使用网络词语的场景大都是很正式的社交场合”有误。
13.小穗根据材料,判断了几个网络词语的产生途径,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D)
A.材料一中所列网络词语的产生途径不包含“误写正用”“语音连读”。
B.“冤种”一词来自一些东北博主,故其产生途径应该是“方言影响”。
C.“公主,请……”源自网络视频,产生途径应该是“网络环境影响”。
D.“团长”“刺客”这两个网络词语的产生途径应该属于不同的类型。
解析:D项,“团长”“刺客”这两个词原本就存在,但是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这两个网络词语的产生途径属于相同的类型,都是旧词新解。
14.小穗根据材料,梳理了网络词语流行的问题与对策,其中恰当的一项是(3分)(B)
A.当前网络词语流行的问题,就在于青少年儿童越界、过度使用网络词语。
B.过度使用网络词语,可能会给青少年带来语言、心理等多方面负面影响。
C.相较学校和家庭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语言环境,网信部门的整治更为重要。
D.青少年不应当使用网络词语,需多看纸质书,多以完整的文字表情达意。
解析:A项,由材料四“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过界了,很多青少年不分场合地过度使用网络流行语”可知,并没有提到儿童;C项,由材料四“前不久,国家网信部门已经针对使用‘网络烂梗’对未成年人进行侮辱谩骂等突出问题开展了重点整治。相比之下,学校和家庭更需要为孩子合力打造规范文明、向上向善的语言环境”可知,此项中“网信部门的整治更为重要”理解有误;D项,由材料四“青少年自身也需要有所为。例如,多读纸质书少看短视频,创造默读和静观的主动思考空间……戒除对网络词语的依赖,多用完整的文字表达,有意识地用‘生活语言’替代那些脱口而出的‘魔性语言’”可知,“戒除对网络词语的依赖”并不是说“不应当使用网络词语”。
15.搜集资料是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请结合小穗的做法,为同学们提炼出围绕现象搜集资料的具体策略。(4分)
答案:角度一:搜集什么资料。①搜集现象的具体表现;②搜集人们对现象的看法;③搜集现象的问题及解决办法;④搜集现象的产生途径;⑤搜集现象的成因。
角度二:从哪里搜集资料/怎么搜集资料。①从网站搜集资料;②从学术资源数据库搜集资料;③从报纸搜集资料;④分析调查结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6分)
凌冬不改清坚节
——忆陈望道先生
胡奇光
①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七六年,这二十年间,正是我国的多事之秋,复旦大学也不例外。老校长陈望道先生沉稳地应对变幻风云,坚守学术独立的正路。他像寒风中的翠竹,不改变那清明坚贞的气节。
(一)
②我于一九五七年进复旦求学。入学三个月,就听到先生的学术报告《怎样研究文法、修辞》。报告里,他大谈读书,这在当时的形势下多少有点奇特吧。他说读书有快读、慢读之分。在讲到“慢读”时,他撇下稿子,看着我们,慢慢地说:“你读书,读到有一天,有一本书上的一两页字,叫你翻来覆去地读,读它一两个星期,到了那个时候,你可说是进步了!”
③有这么神奇吗 !我立即把这奇特的说法默诵两遍,储存在我的记忆里。
④第二年,我拜读先生的学术著作《修辞学发凡》,真的被书中谈修辞同题旨和情境的那两页黏住了,翻来覆去地读,那就不止一两个星期啰。
(二)
⑤大概在一九五九年初夏吧,我与几位同学一起去拜访先生。先生住在教工宿舍的一幢绿瓦楼房的楼上,楼下是语言研究室和会客大厅。先生在会客大厅接见我们。坐定后,先生用右手食指向空中画个圈,郑重地说:“我们这里是讨论学术的!”在那个特殊时期,能说出这句话,是要有胆识的。
⑥我们提出要搞“近百年语文运动史”的调查,先生很是支持。
⑦那天,先生很高兴,讲了不少语文运动中的逸事,特别是大众语运动讲得更细。我现在还想得起先生讲话时的动作。凭这些动作,我还能回忆起他当时谈话的要点。先生说:“白话文到了一九三四年已有点变质了,这遭到两个方面的攻击。先是复古派批判白话文不够‘文’,要退回到文言文去。好,我们(指上海一批文化人)也来个批判,批判白话文不够‘白’,要提倡一种比白话文更白的大众语。这样做,为的是让我们多年倡导的白话文能健康地发展。”说到这里,他脸上绽出了笑容。的确值得高兴,因为先生顶着复古逆风,发起大众语运动之后,即使有反对白话文的言论,再也不能形成气候了。
(三)
⑧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主流报纸上出现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这些流行语。我当时有个疑问:为什么不用成语里常见的“发愤图强”而用并不常见的“奋发图强”呢
⑨在一九六二年冬的一个小型座谈会上,先生谈修辞研究时,举了个例子恰好是“奋发图强”,好像专门为我答疑似的,我专心听,几乎逐词逐句记住了先生的原话。
⑩原来在一次全国人民大会上,是用“发愤图强”还是用“奋发图强”,代表们就有争论,先生主张用“奋发图强”。先生说:“愤怒的‘愤’和奋发的‘奋’,语音相同,语意相关,稍有点差异。用愤怒的‘愤’,大多是受到外界的刺激。毛主席说,外因是变化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从这个道理看,用奋发的‘奋’更好些。不管是有刺激也好,没有刺激也好,反正中国人民历来是奋发有为、力争上游的!”
先生用内因与外因的学说来分析,可谓一语破的。照此看来,与“自力更生”连用的,最好是“奋发图强”,而与“卧薪尝胆”连用的,常常是“发愤图强”了。
会后,我赶快查《说文解字注》,“奋”的繁体字作“奮”,这字的“田”指田野,“隹”是短尾鸟,“大”表鸟自张毛羽。从“奮”字里,我们仿佛看到一只大鸟振翅高飞、直冲蓝天的风姿。用这个字隐喻中国人民奋发有为、力争上游的精神,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选自《修辞学习》2006年第3期,有删改)
16.请根据提示填写表格。(3分)
语段 事件 人物品质
语段(一) 陈先生教授读书方法 (1)教学有方
语段(二) (2)陈先生发起大众语运动 有胆有识
语段(三) 讲解“发愤图强”和“奋发图强”的区别 (3)治学严谨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选文围绕“我”和陈先生交往的三个事例来组织材料。
B.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分说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
C.本文抒发了作者对陈先生深深的敬佩、赞美和感激之情。
D.本文和《藤野先生》都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暗线。
解析:D项,本文记叙“我”和陈先生交往的三个事例,自始至终都表达了“我”对陈先生深深的敬佩、赞美和感激之情,并没有思想感情的变化,选项中“都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暗线”表述不准确。
18.结合上下文,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味下面的句子。(4分)
坐定后,先生用右手食指向空中画个圈,郑重地说:“我们这里是讨论学术的!”
答案: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陈望道先生有胆有识的品质,刻画出陈望道先生沉稳地应对变幻风云、坚守学术独立的人物形象。
19.得遇良师,人生有幸。本文和鲁迅的《藤野先生》都属于回忆恩师的文章。请从内容和情感角度分析两者的相同点。(6分)
答案:①内容上,两文均围绕作者与先生的交往过程来写,都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特点。②情感上,两文均表达了对先生的敬佩、赞美和感激之情。《藤野先生》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认真负责、没有民族偏见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敬佩、怀念和感激之情;本文赞扬了陈望道先生清明坚贞的气节、有胆有识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陈望道先生的敬佩、赞美和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 写作(共50分)
五、(1小题,50分)
20.请以《唤起心中的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考生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答案:略
附加题(8分)
【名著阅读】
  学校开展“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活动,请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列三项任务。(8分)
1.【任务一】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根据提示将红军长征路线图补充完整。(2分)
①强渡大渡河 ②过草地
2.【任务二】下面是八年级同学的“红军领袖”人物专题阅读的摘抄卡片,请你根据提示补充表格。(2分)
“红军领袖”人物专题阅读的摘抄卡片
人物 摘抄文段 批注
①彭德怀   在体育上他是很活泼的,很好的骑手,他很能吃苦,这一半因为他是一个不吸烟者和节欲者。有一天在红军第二师演习的时候,我和他在一块。我们必须要爬一座很高峻的山。“跑上山顶去!”他突然这样对我和他的气喘着的总部人员喊着。他像一个兔子一样地跳着跑开了,到山顶的时候他远超过了我们一行人。 性格率真
朱德   他的相貌并不动人,身材矮胖,但有铁一般的臂膀和腿。他的衣、食、住都同士兵一样,共尝士兵们的艰苦,早年往往赤脚走路。他喜欢在军营里散步,跟士兵们坐在一起,说故事,同他们玩耍。 ②平易近人
3.【任务三】青少年时期的见闻经历对人生会产生重要影响。请你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位,联系《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具体情节,并结合其经历进行简要分析。(4分)
①毛泽东 ②周恩来
答案:示例一:毛泽东:从小极具反抗精神,童年时曾逃学、离家出走,勤奋好学,在省立图书馆自修,博览群书,考取湖南师范学校,这些经历为他后来领导革命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发动并领导秋收起义,开辟井冈山根据地,参加反“围剿”斗争和长征等,更体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出色的军事才能。
示例二:周恩来:亲人相继去世的不幸童年使他比同龄人更早成熟,亲眼所见的人民饱受的苦难使他自幼便萌生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志。他曾参加过五四运动,发动并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和南昌起义,还领导和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斗争,1936年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等,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早年立下的伟大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