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编制人:张璋 审核人:仝静飞 领导签字:
学习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4.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重点: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预习案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回顾种群和群落的概念;通读教材,完成预习案。
2. 本节聚焦:不同的群落在物种组成上有哪些差别?中间关系主要有哪几种类型?群落空间结构是怎样的?
【教材助读】
一、通读教材,完成《金牌学案》P46自主预习一、二三和交流1
二、思考课本P71问题探讨
三、请在下面的方框内构建本节的知识网络
探究案
【探究点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 在课本上划记群落的概念,并回答群落与种群有何区别?个体、种群、群落有何相互联系?
2.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探究点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1. 指出课本P72两个森林群落的主要差别?
2. 丰富度:群落中 数目的多少。
3. 判断群落不同的重要特征是
4. 丰富度的规律?
【探究点三】种间关系(重点)
1. 阅读课本72页资料分析中的两段资料回答:?
(1)如何解释资料1中的实验结果????
(2)分析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波动情况,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猞猁的存在对整个群落的稳定可能起什么作用?
(4)资料1和资料2中,两个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有什么不同??
?
2. 比较各种种间关系的特征,完成《金牌学案》P48探究二中的表格
3. 寄生和腐生有何区别?
【探究点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1.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落中 的分层现象决定了 的分层现象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现象
现象
分布
决定
因素
植物分层:
动物分层:__________和 条件
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
的不同、生物
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
【探究点五】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采集方法:采集体形较大的动物;①用 采集;② 法
采集体形较小的动物:可用______________采集。
2.统计方法: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 ;二是
3.观察工具: 、 ;如用显微镜,则用 倍物镜, 倍目镜
【反思总结】
预习自测
1.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生物群落的特点有
①有一定的分层结构 ②植物之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 ③有相当数量的植物种类
④最底层是草本植物 ⑤高层是木本植物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②③⑤
3.下列不属于群落水平研究范畴的是
A.池塘中有多少种群,哪些种群数量上占优势 B.池塘中鲫鱼种群的种群
C.池塘中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D.池塘中各个种群分别占据什么位置
4.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A.群落所在的地理位置 B.群落的气候条件 C.群落的物种组成 D.群落的生物数量
5.“种豆南山下,草盛苗木稀”,这里草与豆之间的关系是
A.寄生 B.捕食 C.竞争 D.互利共生
6.下面的图中A、B代表两种单独生存的不同生物,C代表共同的生活条件。下列3图中依次代表的生物之间的关系为
A.①寄生 ②捕食 ③互利共生
B.①互利共生 ②捕食 ③竞争
C.①互利共生 ②竞争 ③寄生
D.①互利共生 ②竞争 ③捕食 ① ② ③
7.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消长关系如乙图
B. 大豆与根瘤菌种群数量的消长关系如甲图
C. 它们分别呈互利共生(甲)、捕食(乙)、竞争(丙)关系
D. 丙实验过程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竞争程度由弱到强再到弱
8. 下列几组图中,能正确表示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的是
9.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重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 食物 B.温度 光照 C.湿度 温度 D.光照 食物
10.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A、B、C、D 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A.???? ?? B.???????? C.??? D
创新班必做题
11. 如图为某一个足够大的山体,从山麓到山顶的生物群落的结构和该山体基带所在的地带到极地的生物群落的结构比较示意图,下列对图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图中X表示群落的垂直结构,图中Y表示群落的水平结构
B.该山体的垂直结构和其相应的水平结构具有相似性
C.图X中从上到下、图Y中从左到右构成群落结构的种群数目逐渐增多
D.影响图X所示结构的因素是温度,影响图Y所示结构的因素是阳光
12.下图①~④分别为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
判断A~D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
A. ;B. ;C. ;D. 。
(2)造成②中出现的现象是由于 。?
(3)④与②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 。?
(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曲线是 。?
(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 。
课件31张PPT。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温馨提示】请拿出你的导学案、课本、双色笔,还有最最重要的激情!!第3节 群落的结构本节聚焦:
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上有哪些差别?
种间关系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怎样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群落:
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所有的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判断下列实例是否属于群落:
1.一个池塘中全部鱼
2.一块朽木上的全部木耳
3.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它生物
4. 一个动物园里的所有动物。
不是不是是不是农田生物群落农作物
杂草
昆虫
青蛙
老鼠
细菌森林生物群落乔木
灌木
草本植物
鸟类
蛇
真菌这些群落的不同是靠什么来区别的呢?1.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苔原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群落的物种数目多少如何表示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大于鲤鱼的种群密度,则此池塘中鲫鱼的丰富度高于鲤鱼
B.甲池塘中的鲫鱼种群数目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中鲫鱼的丰富度高于乙池塘
C.一片森林中的物种数目多于一个池塘,则该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该池塘
D.不同的群落,物种的丰富度是定值C【聚焦】群落的物种组成减少减少减少增加物种的丰富度某地区群落物种的多少主
要取决于什么因素?研究池
塘群落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混合培养时种群个体数量发生动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资料分析两种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种群数量为何呈现S型增长?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竞争关系,则可表示为:如果用A表示大草履虫,B表示双小核草履虫,
C表示两种生物的食物或空间资源,试画出ABC的能量关系图。注意:
1.圆圈大小
2.箭头指向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 和 等。大象和狮子抢夺水源水稻和稗草的争夺空间、阳光空间 食物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牛吃草、青蛙吃虫,区别何在?用曲线(座标)表示出二者的关系如何判定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①从最高点判断,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数量多,捕食者数量少。②先增加者先减少(被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捕食者)不同步寄生菟丝子蛔虫水蛭1.结果2.能量关系图【聚焦】寄生体表寄生体内寄生一方受益,一方受害根瘤内有大量根瘤菌豆类植物的根根瘤菌豆类植物通过固氮作用提供含氮养料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互利共生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AB数量0数量0数量0捕食竞争共生ABC答案:1.寄生 2.互利共生 3.寄生 4.捕食 5.竞争即时练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中药,虫草蝙蝠蛾的幼虫在土壤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变为菌核,使虫体的组织被破坏,残留外皮。夏季菌核萌发,从幼虫的口或头部长出有柄子座,似直立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 )
A.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B生活在白蚁肠内的鞭毛虫,能消化白蚁肠中的木纤维素,若没有鞭毛虫,白蚁即饿死;植物中的菟丝子,要缠着大豆才能生长;大小草履虫必须分开培养,才能生长好。以上生物的种间关系分别为 A.互利共生、寄生、竞争B.竞争、寄生、互利共生C.寄生、互利共生、竞争D.互利共生、竞争、寄生A【聚焦】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中不同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一)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分层:
主要是受光照强度的影响植物分层的意义: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聚焦】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中不同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一)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动物分层:
受食物和栖息场所的影响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聚焦】群落的空间结构(一)群落的空间结构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镶嵌分布。(二)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1.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2.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研究方法: 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一是记名计算法
二是目测估计法提出问题: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准备→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和分类→统计和
分析→讨论探究: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A、B、C、D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A(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 ,理由是 。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 ,理由是 。
B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D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到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 BAAABB共生捕食竞争123判断下列各图表示的种间关系各是什么AB寄生4大斋公山 层间植物群落 调查1.大斋公山上的层间植物没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的结构。这是与大斋公山的地理环境中的热量、温度、水分、湿度密切相关的。由于大斋公山上的乔木主要以香樟为主,样方的下层热量不是很充足,但是空气湿度比较大,所以层间植物的外部特征主要是细小的茎,很难判断它们的垂直分层。3.从植物调查的数据来看,层间植物的种树比较少,大部分属于藤本植物,附生、寄生的少见。海金沙在被调查范围为内具有绝对优势,是该层的优势种。而鸡屎藤则是最不具优势的。4.我们在植物调查的时候,在一些方面采取了目测法,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可能会影响结果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