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8-21 11:07:07

文档简介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编制人:郭佳静 审核人:仝静飞 领导签字:
学习目标:
1.概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发展前景。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5.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1.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预习案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通读教材,完成预习案。
2. 本章聚焦:目前我国的人口现状怎样,发展前景如何?人口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怎么保护?
【教材助读】
通读教材,完成《金牌学案》P71、P73自主预习
二、思考课本P118、P125 资料分析
三、请在下面的方框内构建本节的知识网络
探究案
【探究点】保护生物多样性
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其内容具体包括哪三方面?
2.生物多样性有哪些价值?(注意理解!)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些?
4.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否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5.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预习自测
6.1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实现
B.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的生育率的影响是很大的
C.人口死亡率不仅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明显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D.随着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
2.在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方面,我国政府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 )
①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 ②在牧区开垦耕地,围湖造田 ③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⑤推进生态农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不正确得到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
B.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到重要位置
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专家预测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4.如图为PPE怪圈,它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它表明( )
A.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B.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5.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
6.如图为我国近几百年来人口增长的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示曲线为“J”型曲线,表明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增长不受任何限制
B.图示曲线的形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无关,只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C.人口的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急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D.我国地大物博,受人口急增影响不大
7. 如图是科学工作者用计算机模拟的“人口、粮食、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数值变化模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③曲线各表示哪项数值变化: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2)从模型曲线可以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利益,应当控制_____________,保护____________,防治____________。
6.2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8.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
①全球气候变化 ②粮食短缺 ③臭氧层破坏 ④土地荒漠化 ⑤海洋污染
⑥生物多样性锐减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9.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而采取的就地保护主要是指( )
A.进行水土保护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保护生态系统 D.减少外来物种
10.目前有三项被公认为世界三大环境问题,下列哪项不属于该三大环境问题( )
A.人口急剧增长 B.酸雨 C.温室效应 D.臭氧层破坏
1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下列哪个选项属于间接价值( )
A.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 B.丰富多彩的热带鱼吸引了大批游客观赏
C.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实验材料 D.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材料
12. 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好方法
B.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保护???
C.自然保护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
D.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3. (2007广东高考)下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 ( )
A.图Ⅰ、Ⅱ、Ⅲ分别表示遗传(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图Ⅰ说明基因重组导致多种等位基因的产生,从而形成遗传多样性
C.图Ⅱ反映出生殖隔离的生物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地共存
D.图Ⅲ反映出的河流、森林和城市生态系统具有相同的小气候特点
(创新班必做题)
14.“绿色”的含义除了包括城市绿化、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外,还应包括尊重自然、珍惜生命,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道德等。“绿色城市”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1)近年来城市的绿地总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在逐年上升。你认为大量引进非本地树种、草种,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在??????????、??????????、?????????????3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2)垃圾实在是被人们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图是垃圾资源化、无害处理的一种方案,此方案中①、②过程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参与,具体做法是 。④、⑤过程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 。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角度看,④、⑤途径优于③途径的原因是

探究案
1.提示: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生物多样性。具体包括①基因多样性②物种多样性③生态系统多样性
2.提示: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
3. 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等
4. 提示: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禁止开发和利用
5. 提示: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他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预习自测
1-6:CCCBDC
7. (1)自然资源 粮食 环境污染 (2)人口增长 自然资源 环境污染
8-13:CBAA DC
14.(创新班必做)
(l)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2)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分解者?  除了利用了有机垃圾中的能量外,还充分地分层次多级利用了垃圾中的物质,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知识拓展及参考答案
6.1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练习 基础题 1.D。
6.2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三)练习
基础题
提示:1.潜在价值──某种不知名的昆虫。间接价值──每个物种都维系着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直接价值──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蝉蜕是一种动物性药物;鲁班通过观察某种叶片的叶缘得到启示,研制出了木工用的锯;海洋和森林等生态系统能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的灵感。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1.(1)×;(2)√。2.(1)A ;(2)B。
三、 技能应用
(2)该地区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丧失栖息地和偷猎,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丧失栖息地。
课件58张PPT。甲图表示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乙图表示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图中的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小,原因是 。
(2)甲图中,最可能表示因种内斗争而限制鼠群数量增长的曲线段是 。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C~D ①合理确定载牧量,防止过度放牧。
②发展季节性放牧。
③提倡划区轮牧。(3)适宜的放牧量控制在乙图的b点和c点之间,为什么?
(4)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量长期在乙图中c点以上,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5)请举两项合理利用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既能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获得较高的畜牧产量草原退化,严重时会导致草场的沙漠化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植被,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广东是我国红树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中雷州半岛和深圳湾的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也被列为广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八大工程之一。
材料二 2004年12月,印度洋地震引起的海啸导致死亡十多万人,几百万人无家可归。但因为有茂密的红树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个渔村里的172户人家在这次海啸中幸免遇难。(1)红树林属于 生态系统。
(2)红树林的 稳定性较强而 稳定性较弱,原因是红树林 。湿地 抵抗力 恢复力 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 (3)海啸过后,灾区沿海的多种生态系统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这一事实说明任何生态系统的
都是有限的。
(4)在海啸中被海水浸泡过的农田为什么不宜直接种植农作物?请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其原因。自动调节能力 被海水浸泡过的土壤,无机盐浓度过高,使农作物无法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温馨提示】请拿出你的导学案、课本、双色笔,还有最最重要的激情!!本章聚焦:
目前我国人口的现状怎样?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G1:教材资料分析讨论1
G2:教材资料分析讨论2
G3: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G4: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其具体内容包括哪三方面的?
G5:生物多样性有哪些价值?(注意理解)
G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些?
G7:区别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
G8: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否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G9:可持续发展的含义6.1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011年10月31日凌晨前2分钟,世界人口已达70亿。【聚焦】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G1.我国人口近几百年来为什么会明显增多?G2.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吗?(1)出生率较高和死亡率逐渐下降,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
(2)人口基数过大。 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的一面。但是,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特别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等。所以,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聚焦】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①1982年,我国将__________ 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②2001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
③我国已进入低生育水平的国家行列,人口的____________ 明显下降。计划生育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人口多3.我国目前面临一系列社会、经济难题的主要原因是
A.国土面积不够大 B.经济发展不够快
C.就业人数过少 D.人均自然资源不足6.在我国,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
A.气候条件差
B.人口数量太多
C.自然资源和能源缺乏
D.人们的环境意识不强DB【聚焦】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 植被破坏耕地退化自然灾害频繁作物单产不高不稳开垦土地需要更多劳动力人口继续增加开垦土地开垦土地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的关系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
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较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A6.2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聚焦】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指严重威胁生物圈的稳态,并且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问题。主要问题全球气候变化酸雨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臭氧层破坏海洋污染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G3【聚焦】全球气候变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全球气候变暖【聚焦】水资源短缺现在世界有三分之一人口的淡水供应不足。30年后,经受淡水供应不足的人口将加倍。【聚焦】臭氧层破坏臭氧层—“地球的保护伞”污染物:a.地球上紫外线辐射增强
b.人类的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
c.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氯氟烃类(氟利昂等)危害:【聚焦】酸雨污染物:主要是SO2、NO2等危害:a.影响植物生长,破坏森林;
b.使水体酸化,影响鱼类等的繁殖和发育;
c.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聚焦】土地荒漠化 植被的破坏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污染物:石油、重金属、农药、有机物和N、P等元素。 各种污染物通过河流和空气进入海洋,以及石油泄漏和倾倒污染物等造成海洋污染。油污海鸟 惨死沙滩【聚焦】海洋污染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水域富营养化严重,赤潮灾害频繁发生,这对海洋渔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富营养化的海水为赤潮生物大规模爆发提供了_________。 (2)许多赤潮生物体内含有毒素,分泌或死亡后释放到海水中,致使海洋动物生理失调或死亡。赤潮爆发时常常引起海鸟、鱼、虾和贝类等大量死亡,甚至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中毒。请写出赤潮生物引起人中毒的食物链:________。 藻类→浮游动物→鱼(或虾或贝类)→人营养物质(或矿质元素)(3)海水的pH一般在8.0~8.2,赤潮发生时海水pH可达8.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3以上。请分析赤潮引起海水pH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除了产生生物毒素和引起海水pH变化以外,请另举一例说明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3)爆发的赤潮藻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大量消耗海水中的CO2,从而使海水pH上升(4)赤潮区域的水面被赤潮生物覆盖,降低了海水透光率,严重影响其他浮游植物、水草的光合作用;
处于消失期的赤潮生物大量死亡,海水中的溶解氧被大量消耗,使水体缺氧;部分已灭绝的动物黑佛罗里达狼南极狼台湾梅花鹿新西兰鳟鱼沼鹿豚鹿【聚焦】生物多样性锐减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表的 濒危物种红皮书. 现在物种灭绝速度是正常的100到1000倍 :
每20分钟1种.
每小时3种;
每天72种;
每月2160种;
每年25920种.30年后地球上现今生存的五分之一的物种都将会消失 【聚焦】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圈内所有的_____、_____和_______,它们所拥有的全部______以及各种各样的_______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植物动物微生物基因生态系统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些内容?a._____多样性b._____多样性c.___________多样性基因物种生态系统G2【聚焦】保护生物多样性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
(2)间接价值
(3)潜在价值(1)直接价值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科研美学(观赏植物、鱼类、鸟类)(人参、蝉蜕、海马等)(树木、芦苇、烟草)(蝙蝠-雷达,苍蝇-火箭)(草莓、猪肉等)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概括为以下三方面:【聚焦】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文学艺术创作【聚焦】保护生物多样性 指野生生物资源具有的重要生态功能,多种多样的生物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2)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 (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  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有机物的生产(我国960万k㎡陆地上光合生物同化的有机物的净价值为:23.3×1012元
维持大气CO2与O2的平衡(每年固定CO2的平均价值为
3.27×1012 元。)每年释放O2的平均价值
3.11×1012元。共计6.38×1012元
营养物质的循环与储存(中国生态系统每年新吸收N、
P、K的总量按化肥的平均价计为324×109元)
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带来的土地、有机质、N、P、K、的
损失和泥沙淤积的经济价值为6.64×1012元)
涵养水源(森林涵养水源的经济价值为271.28×109元)
环境的净化 (植物吸收CO2滞尘等399.7×109元)
小计:间接经济价值= 37 .31×1012元。间接价值【聚焦】保护生物多样性 对于尚不清楚其潜在使用价值的野生生物同样应当珍惜和保护。(3)潜在价值:古代人利用芦苇纤维造纸
2. 砍柴起灶
3. 复齿鼯鼠的粪便:中药五灵脂
4. 原始森林涵养水源
5. 亚马逊丛林:地球之肺
6. 林黛玉《葬花词》【聚焦】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 (1)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聚焦】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2)易地保护: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例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北京南海子麋鹿繁育中心回放野外的野马【聚焦】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3)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人工授精、组织培养、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聚焦】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4)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5)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完全禁止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适度、合理的开发利用,更有利于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变草原放牧为圈养【聚焦】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6)合理开发利用【聚焦】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求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
A.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
B.组成自然界的元素
C.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元素
D.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和核酸导学案49C⑴图中所缺的箭头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是_________________元素的循环。1.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B2.右图中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体重每增加20 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A.200 g B.250 g C.500 g D.1 000 gC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储存着的能量(NP=GP-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⑤B.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5.5%C.若本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加D.④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自身粪便中5.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2.右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共有三条食物链
B.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一般是a
C.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微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
D.若c所含能量为5.8×109 kJ,d含1.3×108 kJ,则a至少约含4.5×107 kJB6.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C8.某同学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D1/W1)×100%
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
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3.解决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CO2的植物
B.进行人工降雨
C.控制CO2的排放
D.减少氟利昂制品的使用C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D8.右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碳的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的传递途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3.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第五章过关检测8.在下图食物网中,a表示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
若要使鸟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生产者量为y,那么
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A.y≥90xa+10x
B.y≤20xa+5x
C.y≥20xa+5x
D.y≥100xa+10xC第五章过关检测若C中的能量不变,将B的食物比例由C∶E=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来的    倍。11.某些地区大力发展了“稻→萍→鱼”立体农业,对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稻→萍→鱼”体现了系统内群落的水平结构,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B.是按照自然规律设计的生态农业,大幅度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C.弃耕后的稻田将先发生初生演替,后发生次生演替
D.放养鱼的数量与萍的生长量相匹配,依赖于系统内生物间特定的营养关系D由稻、萍、鱼等生物组成的一种生态农业中,水生植物红萍适宜在荫蔽环境处生长,可作为鱼类的饲料;鱼类的粪便又为水中的微生物提供了有机养料,微生物的活动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促进水稻与红萍的生长。红萍因与固氮蓝藻共生能提高土壤肥力。这样的环境很适合捕捉害虫的青蛙等有益动物的生存。对此人工生态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水稻、红萍、水藻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体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B. 该生态系统中的鱼类、浮游动物、青蛙、害虫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 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稳态时,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和能量不能够实现自给自足 D. 该生态系统中的群落由水稻、红萍、鱼、青蛙、有害昆虫和浮游动物组成 21.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B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是
A.适时灌溉与定时饲喂
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P63 迁移与应用A右图为莴苣种子的萌发率与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和光敏色素都属于物理信息
B.没有信息传递,种子就不能正常萌发
C.种子接受某种波长光的信息才能萌发
D.萌发率的高低与波长不成正比关系AP62 迁移与应用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A.心猿意马 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 D.老马识途P63(3)A评价小生态缸的设计制作水平的主要标准是A.生态系统维持时间的长短
B.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生态系统有机物积累的速度
D.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否全面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