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八年级上
7 藤野先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先生,令童年时期的鲁迅信服、敬畏。在鲁迅的老师中,还有一位最使他感激、给他鼓励的老师——藤野先生。为什么这么说?藤野先生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近距离认识一下这位老师。
课文导入
学习目标
1. 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理清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抓住对藤野先生的描写,感受其高尚的品格并体会作者对他真挚的怀念之情。)
2. 透过事件理解作者的情感。
(了解“我”在日本求学的经历,把握“我”的思想感情。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我”思想情感的变化,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3. 揣摩文章冷峻、犀利、幽默的语言风格。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1902年,22岁的鲁迅离别祖国,赴日本留学;
1904年到仙台学医,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
1928年受北洋军阀迫害被迫离京到厦门大学任教;
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在厦大任教期间所写。
背景简介
藤野先生,姓藤野,名严,家中排行第九。1874年生于日本福井县一位医生家里,名古屋爱知县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04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书。1915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改为东北医科大学,藤野先生因为没有进过大学,不合“资格”被要求离职,后到东京泉桥慈善医院工作,并学耳、鼻科,一年后回到家乡福井县木村自设诊所。1945年8月11日逝世,享年72岁。
人物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就是鲁迅离别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回忆了他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
读读写写
挟 樱花 绯红 宛如 掌故 落第
畸形 不逊 匿名 诘责 呜呼 凄然 教诲 油光可鉴 杳无消息 抑扬顿挫
正人君子 深恶痛疾 烂熳 发髻 驿站
芦荟 解剖 订正 瞥见
xié
fēi
jī
xùn
nì
jié
qī
huì
jiàn
yǎo
cuò
wù
màn
jì
yì
huì
pōu
dìnɡ
piē
字词清单
挟带,挟天子以令诸侯
注意读一声。
与眼睛有关,故下面为“目”
读读写写
油光可鉴
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厌恶、痛恨到了极点。疾,痛恨。
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
诘问
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抑扬顿挫
责问。
标致
多形容女子。
侧重于发问时带有责备语气,语义较重。
深恶痛疾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褒义词,只用于形容声音。
正人君子
指品行端正的人。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现多写作“深恶痛绝”,可对人,也可对事。
0
谈谈选段记叙了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裹脚
分析讨论
如何理解“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有“只,不外乎”的意思,“是这样”指文中“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以“无非”强调“这样”,表露出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为下文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埋下了伏笔。
从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第1段中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句子。
“大辫子”“油光可鉴”运用外貌描写,写出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与嘲讽。“标志极了”则是运用反语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懑和讽刺之情。
第3段有什么作用?
①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写作者在东京的生活;引出下文,写作者在仙台的生活。
②内容上:独句成段,强调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失望。
作者为什么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名?
“日暮”含有“日暮途穷”之意,“日暮里”表达了作者的忧国之情;“水户”是富有气节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作者对他是敬仰的,因此对“水户”铭记不忘。作者对这两个地名牢记不忘,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藤野先生
朗读下面对话,试体会语气、心理。
添改讲义
1.“你能抄下来么?”
2.“拿来我看!”
(商量询问的口吻)
(为学生可以抄下来讲义而兴奋)
比较下面两个句,体会不同。
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尾,都用红笔添改过了。
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尾,都用红笔修改(订正)过了。
增加,订正
“我”看到藤野先生改过的讲义,为什么会吃惊、不安、感激?
吃惊
因为藤野先生亲自为“我”这个中国学生改讲义
不安
是因为讲义中有那么多的脱漏和错误让先生费神
感激
则是因为藤野先生对自己的热情关心。
藤野先生改过的讲义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和原文比较,想想能不能这样改。
原文:委婉的批评,耐心的指导,怕“我”难堪。
藤野先生
1.“听说中国人是很迷信鬼的。”
体会下列三句话的表达效果
怕伤了“我”的自尊,故意委婉地说“敬重”。
2.“听说中国人是很相信鬼的。”
3.“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
对“我”的尊重,也对中国文化的尊重。
纠正解剖图
藤野先生
了解女人裹脚
重点词:听说 看一看 怎么回事
强调了一种郑重的态度、求实的精神,
以及对中国妇女遭受摧残的同情,为自己不能亲见的遗憾。“好”字,还容易引起误解。
重点词:叹息
第24-31段:鲁迅是怀着什么心情回忆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的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这种欢呼,是没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刺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愤慨、悲伤
社会背景:日本举国都在歧视中国人
中国人自己也麻木不仁
·这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这两件事不仅是鲁迅弃医从文和藤野先生分别的直接原因,更重要的是,给藤野先生做了反面的衬托: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是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
心理背景——不但是在失望中苦苦追求,而且在追求中常常受辱;
社会背景——日本举国都在歧视中国人;中国人自己也麻木不仁。
弃医从文影响
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一件事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激发作者树立使自己的祖国富强起来的志向;第二件事写中国人的不觉悟——这是造成中华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两件事深深地刺激了作者,使他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藤野先生送给鲁迅的照片及背面题词
整体感知
0
“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日本的身份?
为什么东渡日本留学?
背景介绍(清政府腐败无能,许多仁人志士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有的寻找科学救过之路;有的寻找医学救国之路;有的寻找教育救国之路;有的寻找文艺救国之路。1902年4月,鲁迅22岁,他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的弘文学院补习日文。1904年9月,转赴仙台,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想走医学救国之路。
怎样理解“小而言之”“大而言之” ?
“小”与“大”的区别在于“新的医学”传播的范围。“为中国”,因为中国只是世界的一部分,这个范围较小;“为学术”,因为学术是全人类的,这个范围大。前者表明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后者则表明了他对医学事业的热爱。
为什么说藤野先生“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
“良心发现”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指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正人君子”是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
作用: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思想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开头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是作者往仙台的缘由,接着写初到仙台受到优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双线结构: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流
暗线: 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的爱国情感一弃医从文)
0
你认为课文的叙述线索是什么 课文是围绕什么中心选材的
外貌、神态、语言、动作
外貌描写:示例(第6段)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外貌描写,刻画出一个特点鲜明的医学教授形象。
语言描写:示例:“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 ”他问。语言描写,体现了他的认真负责,关爱学生。
神态+语言描写: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神态、语言描写,体现了藤野先生的热情诚恳,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
0
本文描写藤野先生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请分别举例谈谈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礼赞“恩师”
假如鲁迅与藤野先生阔别20年后,再次重逢,一定有许多话对藤野先生说。请模仿作者的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段话,表露他当时的心迹。
要求:情感真挚,内容朴实 字数:180-300字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