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2 15:5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野望》
王绩
归隐:主动离开原有社会身份(多为官职)返回故乡或山林长期居住的隐居行为。
你想象中的归隐生活是怎样的?
悠闲、宁静、超脱…
打开窗,
走近王绩的日常
皋(ɡāo)
徙倚(xǐ yǐ)
禽(qín)
东皋薄暮望
薄暮:傍晚。薄,接近
傍晚,诗人在东皋伫立,望着山野秋景。
绘画面,赏诗句。
活动一:望何?
1.跟随作者的目光你“望”到了什么?在你的脑海中构成了什么样的图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山山
山树秋景图

牧猎晚归图
树树
层层树林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映照夕阳的暮光之中,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秋之晚景图。看似安静开阔的景象, 营造悲凉之感。进一步渲染了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
互文:树树山山皆秋色,山山树树唯落晖。
“秋”与“落晖”这两个时间点是交织在一起的
山树秋景图
秋季之景总给人一种衰败、萧条之感。
“暝色起愁”“薄暮”“落晖”指的是一天的终了,而一日之终常常会让人联想到一生一世之终。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反衬出我“徙倚欲何依”的孤独、迷茫。
牧猎晚归图
一“驱”、一“带”,以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出田园村庄的特有氛围;一“返”一“归”由远而近、依稀可见的动态,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一“返”、一“归”,日暮当归,它们都有归处?而“我”的归处在哪里呢?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赏 析
赏 析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曹操
何枝可依,形容人无处依托的困境。表明曹操对人才的渴慕
“我”也是贤才,可是我该走向哪里?
“徙倚”是诗人内心的彷徨
东皋薄暮望,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徙倚欲何依。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赏 析
赏 析
知其人,论其事。
活动二:思何?
高开低走
终无枝可依
1.结合写作背景和链接知识分析作者为何会感到“欲何依”?
2.小组合作讨论“王绩是不是真隐士?”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史记·伯夷列传》
赏 析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歌咏之。
唱着《采薇》之歌,借以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聊作心灵的慰藉吧!
“神童仙子”
应举孝廉
隋末,15岁游历长安,拜见权倾朝野的大臣杨素,被在座公卿称为“神童仙子”。
应孝廉举,授秘书正字。生性简傲,不愿在朝供职,改授扬州六合县丞。
唐初征召前朝官员,以原官待诏门下省,以病罢官。
待诏门下省
三仕三隐
明经思待召,
学剑觅封侯。
天子不知,
公卿不知。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野望
[ 唐 ]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谁是真隐士?
平静快乐
彷徨失落
身体隐居了,但是内心还没有安定。
望在眼为“眼望”
望在心为“希望”
小结
这节课通过关键词“望”字,由所望到所思分析文章的主旨。看到王绩在仕与隐中的徘徊和迷茫。王绩的一生最终归向何处呢?
作业1
课后题第一题抄题,整理在作业本上。
作业2
背诵本诗
作业2
课外阅读王绩与陶渊明的诗歌,如果当王绩遇上陶渊明,他们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对话或故事呢?请你动笔写一写。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