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10 美丽的颜色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了解居里夫人的故事和有关镭的知识。
2.了解居里夫妇发现镭的过程和人物传记的主要特点;初步掌握引号的作用。(重点)
3.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体会语言中的情感。(难点)
4.学习居里夫妇在科学研究上刻苦钻研、坚韧执着、以苦为乐的精神;感受科学家朴实恬淡的人格魅力。(素养)
学习目标
居里夫人是一位影响世界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她和丈夫本可以凭借自己的科研成果致富,但他们却放弃申请专利,毫无保留地将科研成果公之于众,造福全人类。今天,我们通过《美丽的颜色》这篇传记来走近这位伟大的女性。
走近作者
艾芙·居里(EveCurie),她是著名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次女,于1904年出生在巴黎。
艾芙·居里自幼在充满浓郁学术气氛的家庭中长大,母亲居里夫人给予了她巨大的影响。但她的兴趣与姐姐伊雷娜·居里不同,没有跟随母亲学习物理,在巴黎赛维尼埃中学毕业后,却潜心于攻读音乐,1937年在母亲居里夫人去世3周年之际,她发表《居里夫人传》一书,在法国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影响。
交流背景
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
文体——传记
定义: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选材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
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
语言兼具纪实性与文学性
在基本事实和主要情节真实的前提下,运用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特点: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
从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历史性传记和传记文学
分类:
1.通过传主的肖像写人
2.通过传主的语言写人
3.通过传主的行动写人
4.通过传主的心理写人
5.通过传主的活动环境写人
6.通过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写人
刻画传主的方法:
燥热 骤雨 窒息 吹嘘
沥青 荧光 轮廓
筋疲力尽 和颜悦色 踱
(zào)
(zhòu)
(zhì)
(xū)
(lì)
(yíng)
(kuò)
(jīn)
(yuè)
(duó)
积累字词
词语解释
炽热:
温度高,极热。炽,(火)旺。
窒息:
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吹嘘:
清晰:
夸张地宣扬。
清楚。
微妙:
深奥玄妙,难以捉摸。
筋疲力尽:
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和颜悦色:
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轮廓:
构成图形或物体的外缘的线条。
景况:
情况。
自由朗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文章记叙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
整体感知
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画出段落层次。
先写-------------环境艰苦
再写-------------提取艰苦
最后-------------收获喜悦
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玛丽·居里“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引领全文。
第二部分(第2—14段)具体描写玛丽·居里在小木屋里提炼镭那种“艰苦而微妙的快乐”。
第一层(第2—6段)描写小木屋的简陋,突出主人公以苦为乐的精神。
第二层(第7—14段)描写玛丽·居里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提炼镭的“反自然”工作和生活,以战胜自然,战胜自我为乐。
第三部分(第15—25段)描写玛丽·居里和丈夫终于提炼出镭时的愉快与幸福情景,以事业的成功为乐。
第一层(第15—17段)描写玛丽·居里和丈夫对镭的想象和期盼,为镭的发现做铺垫。
第二层(第18—25段)描写玛丽·居里和丈夫成功提炼出镭时的愉快与幸福情景。
“极端困难”的工作环境: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的残破的棚屋和简陋的设备、室外炼制的严寒等等。在这样“极端困难”的工作环境里,居里夫妇更加艰苦地劳动着、探索着,毫不妥协、极端顽强,而又极其乐观。
第二段描写他们的工作环境,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对比和夸张。夸张修辞手法的使用,突出强调了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的冷、简陋、恶劣。同时,这种极端恶劣的工作环境与下文他们的高昂的工作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表现出了他们执着、坚定的科研精神和忘我的工作态度。
如何理解在此恶劣环境下的“最美好”“最快乐”的几年?
文中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记录,一方面增强文章记事的可信度、真实性;另一方面更直接地表现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探究人物的美好品质。
这样艰苦的工作条件,他们是如何对待的?又是如何克服的?在克服过程中,体现了居里夫妇怎样的美好品质?
(1)坚持不懈:“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第十三段)
(2)积极乐观:“我们的时光就在实验室里度过。在我们十分可怜的棚屋里笼罩着极大的宁静;有时候我们来回踱着,一面密切注意着某种实验的进行,一面谈着目前和将来的工作。觉得冷的时候,我们在炉旁喝一杯热茶,就又舒服了。我们在一种独特的专心景况中过日子,像是在梦里一样。”(第十四段)
“像是在梦里一样”,可见居里夫人和他的丈夫都是很享受这种科学实验工作,尽管他们觉得条件是很艰苦的,但他们乐在其中,环境艰苦难不倒他们,他们依然有积极向上的精神,与艰苦环境做斗争,一直保持着科学的兴趣。
(3)热爱科学:“感谢这种意外的发现,在这个时期里,我们完全被那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新领域吸引住了”(第十四段) 。
(4)以苦为乐:居里夫妇对科学实验的艰苦环境,并不在意,却乐在其中。
(5)对科学工作负责和认真:第五段“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而且几乎没有人帮助我们把这件既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做好”,到后来,在不懈努力下,他们真的把这美丽的工作做好了。
(6) 吃苦耐劳:第三段“然而,玛丽和比埃尔更要习惯忍受室外的严寒,他们炼制沥青铀矿的设备极其简陋,由于没有把有害气体排出去的“通风罩”,炼制的大部分工作就必须在院子的露天地里进行。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被烟窒息。”
(7)无私奉献:第九段中“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看出来。说明她在这艰苦的环境中,仍然积极向上,同时也是一种无私奉献的品质。她的身体被这些化学物质所刺激着,可她仍然坚持着做实验,说明她是无私奉献的。
镭是居里夫妇用了很长时间才提炼出来的,他们希望镭有美丽的颜色,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对实验前景充满信心和希望。
第18段
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此处“美丽的颜色”照应第18段,表现了居里夫妇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对科学发展的极大热情。
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
第21段
此处“美丽的颜色”是指镭作为一种金属其本身具有的颜色。
镭不只有“美丽的颜色”,它还自动发光!
第22段
归纳写作技法
(1)鲜明的对比。
①小木屋的极其简陋与主人公的极大快乐相对比,突出人物献身科学、乐于追求的崇高精神世界。
②极差的实验设备、超强度的劳动与人物的“柔情和智力上的热情”相对比,突出人物挑战困难的顽强意志和勇气。
③提炼镭的极其艰苦的过程和成功的幸福相对比,充分展示出主人公在科学的道路上历尽艰辛获取成功是人生最大快乐的伟大精神。
(2)生动细致的描写。对残破的顶阁小屋的描写。从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和简陋的设备进行细致的描写,从而反映出条件的艰苦,衬出人物的伟大精神。对人物深入细致的描写。如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感觉、神态的描写,从而反映出人物的伟大性格。
(3)恰当的引用。在叙述中不断插进居里夫人的话,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出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突出了居里夫人刻苦钻研、献身科学的精神。
本文多次引用居里夫人的记录,有何作用?
文中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记录,一方面增强文章记事的可信性、真实性,另一方面更直接地表现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居里夫人这些话揭示了“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的一个原因——在一种独特的专心景况中过日子。表达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对宁静、专注生活的热爱,以及她执着的工作态度,将自己的生命融入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
描写生动,叙述细致
对比鲜明,形象突出
大量引用,行文多样
镜头组接,现场感强
语
言
特
点
标题中《美丽的颜色》是什么颜色?(揭题目含义)
《美丽的颜色》既指镭的颜色,
又指科学精神与科学家的美好品质。
为什么说这个颜色是美丽的?
因为这种颜色是凝聚了科学精神,是在不断探索中才得到的。
在初读课文之后,你认为居里夫妇有着怎样的优秀品质?
本文主要表现了居里夫妇对于“镭”的爱恋,以及由这种爱恋所带来的“毫不妥协”和“极端顽强” 的工作热忱,热情讴歌了居里夫妇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本文以“极端的艰苦”与“极大的快乐”为线索记叙居里夫妇提取镭的工作情景,形象地表现出居里夫妇对于镭的爱恋,以及由这种爱恋所带来的毫不妥协、极端顽强的工作热忱。
概括主题
学后感悟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玛丽·居里懂得其中的真谛,所以她能坦然地面对苦难。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经受艰苦环境的可能性很小,但在学习生活中也会遇到困难。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正确对待困难。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未来充满信心,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其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迎难而上,不懈地努力,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美丽的颜色
过程艰苦
坚持不懈
热爱科学
献身科学
环境恶劣
设备简陋
感到美好快乐
工作强度大
工作难度大
成功提取出镭
拓展延伸
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释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请认真阅读《 悼念玛丽·居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认为居里夫人成功的主要秘诀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拓展延伸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 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
【注】爱因斯坦(1879-1955),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本篇演讲是1935年11月为悼念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而作。
提示:这篇悼词不像一般悼词那样流于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其功绩的颂扬,而是透过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重大成就,深刻揭示了她取得成就的原因——拥有伟大的人格,具有极端顽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具体来讲,便是传记《美丽的颜色》中所体现出来的伟大精神品质:坚持不懈、积极乐观、热爱科学、无私奉献、以苦为乐、吃苦耐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