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4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激素调节的过程(原卷版+ 解析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周测4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激素调节的过程(原卷版+ 解析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23 10:4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周测4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激素调节的过程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5·无锡高二调研)将蛙的甲状腺放入含有蛙脑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培养并定期检测,发现某激素的量在增加,该激素是(  )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
C.肾上腺素
D.甲状腺激素
2.(2025·大同高二期末)当实验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
①生长激素 ②甲状腺激素 ③胰岛素 ④性激素 ⑤抗利尿激素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③④
3.结扎小狗的胰管后使其正常进食,则小狗出现的症状是(  )
A.生长发育立即停止
B.血糖浓度明显升高,出现糖尿病
C.消化不良
D.尿量明显减少,体温显著升高
4.胰液分泌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图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咀嚼食物引起胰液分泌是条件反射
B.食物进入胃后引起胰液分泌有体液调节参与
C.激素b是促胰液素
D.激素a和激素b是通过血液循环途径到达胰腺的
5.有关胰岛素和睾丸分泌的雄激素的研究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者的研究都利用了前后对照的实验设计思路
B.实验中摘除健康狗的胰腺观察现象,用到了“减法原理”
C.实验中摘除公鸡的睾丸观察现象,用到了“加法原理”
D.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为后来激素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
6.(2025·常熟高二期中)如表是两位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液化验单的部分结果。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项目 甲状腺激素含量 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
患者1 低于正常值 低于正常值
患者2 低于正常值 高于正常值
A.患者1 体内 TSH 水平低可能是低浓度的甲状腺激素导致
B.患者2的病变部位应在垂体
C.给患者1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后发现TSH的含量恢复正常,则病变部位应在下丘脑
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过程受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影响
7.高糖、高脂肪膳食习惯容易导致肥胖并引发高胰岛素血症。如图是健康成人和肥胖病成人一次性口服100 g葡萄糖后,150 min内测得两人胰岛素浓度及肥胖病成人血糖浓度的变化曲线(注:健康成人空腹条件下胰岛素浓度为5~20 μU·mL-1)。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肥胖病成人的胰岛素释放速率高于健康成人的胰岛素释放速率
B.30 min后健康成人因血糖浓度降低,进行反馈调节使胰岛素浓度随之下降
C.该肥胖病成人胰岛素浓度高可能与组织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密度下降有关
D.长期高胰岛素水平会加重胰岛A细胞产生胰岛素的负担,引发糖尿病
8.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某同学以小鼠的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了实验。实验方案如下: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均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②给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小鼠活动状况无变化。该同学设计的不足之处是(  )
A.未设置对照组
B.未测定血糖的浓度
C.未将正常小鼠的胰岛细胞破坏
D.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未补充葡萄糖再观察其活动状况
9.(2025·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高二期末)如图是人体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与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
B.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体内各细胞内的糖原分解
C.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是依靠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来完成的
D.曲线bc段与曲线de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不同
10.(2025·镇江高二联考)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我国唐朝医学家甄立言在《古今录验方》里对糖尿病(消渴病)的症状进行了描述“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二吃食多……三……数小便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糖尿病常见病因之一是患者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发生障碍
B.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
C.“吃食多”的原因是葡萄糖随尿液排出,细胞内能量供应不足
D.“数小便”的原因是血糖升高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11.(2024·青岛高二联考)炎性甲亢是由甲状腺滤泡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滤泡细胞中的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进血液,从而引起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的一种疾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激素催化细胞内有机物代谢过程,促进生长和发育
B.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的高
C.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数量比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数量少
D.正常情况下,甲状腺的分泌活动直接受下丘脑的控制
12.男生在青春期睾丸加速发育,睾丸发育除了受神经系统直接调节外,还受下丘脑的分级调节。如图是下丘脑对睾丸的发育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腺体2分泌的生长激素和腺体3分泌的性激素具有协同作用
B.图中有两处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维持内环境中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
C.激素2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所有的活细胞
D.激素1、激素2、激素3的特异性受体均位于细胞膜表面
13.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刚宰杀的家兔探究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因素,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3号瓶、4号瓶和5号瓶对比说明甲状腺激素和下丘脑是影响TSH分泌的因素
B.2号瓶和5号瓶对比说明垂体对下丘脑分泌TSH有促进作用
C.1号瓶、2号瓶、3号瓶对比说明TSH是由垂体分泌的
D.3号瓶、4号瓶对比可知,甲状腺激素对TSH的分泌有抑制作用
14.褪黑素是由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松果体产生的激素,它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从而起到调节睡眠的作用。褪黑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过程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
B.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
C.该过程中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D.褪黑素作用的细胞只有下丘脑细胞
15.正常人体静脉注射一定量葡萄糖后,可诱导胰岛素分泌呈“双峰曲线”,两个峰分别代表胰岛素分泌的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基线指24小时胰岛细胞持续分泌的微量胰岛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0~5 min内的胰岛素可能来自胰岛B细胞中之前的储存
B.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降低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
C.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D.第二时相胰岛素的分泌是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该过程有下丘脑参与
16.胰液分泌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A是神经递质,物质B是促胰液素
B.将盐酸直接注入血浆中也会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C.胰腺属于神经调节过程中反射弧的一部分
D.由图可知,胰液的分泌既受激素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17.(2025·沧州高二期末)由于人们对高糖、高热量食物摄入的增加,高血糖症患者日益增多,合理控制饮食是有效控制高血糖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血糖及其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饭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后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B.处于饥饿状态时,肝糖原可分解成葡萄糖直接补充血糖
C.高血糖症患者应减少米饭、馒头等主食的摄入,适当增加蛋白质类食物的摄入
D.血糖和脂肪之间可以进行大量的相互转化,以维持血糖的动态平衡
18.(2024·辽宁葫芦岛第一高级中学高二期末)1937年,科学家在实验中观察到:阻断实验动物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可导致其生殖器官萎缩;若恢复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生殖器官的功能会恢复正常。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表明垂体的活动受到下丘脑的控制
B.该实验表明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受垂体的直接控制
C.阻断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依据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
D.该实验也说明了下丘脑与垂体之间存在反馈调节
19.(2025·长沙第一中学高二检测)人体血糖平衡除受胰岛和肾上腺等分泌的相关激素调节外,还受小肠 K细胞分泌的多肽GIP 调节。研究发现,在小肠上部GIP 的释放受位于小肠上皮细胞肠腔侧的SGLT1(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的调节,小肠肠腔中葡萄糖激活 SGLT1,引起钠离子内流,葡萄糖被逆浓度吸收,同时小肠上皮细胞发生膜电位变化,引起钙离子通道开放,引发细胞内钙离子聚集,导致 GIP 激素被释放。在体外,SGLT1抑制剂可以阻止葡萄糖介导的GIP 的分泌。GIP部分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不需要消耗能量
B.促使胰岛素分泌增加的信号分子有葡萄糖、GIP 和神经递质等
C.若给敲除GIP 受体基因的小鼠口服葡萄糖,与对照组相比,胰岛素分泌量不变
D.在达到同等血糖浓度的情况下,口服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量少于静脉输注葡萄糖所引起的胰岛素分泌量
20.(2024·淮安高二期末)如图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GnRH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FSH、LH为垂体分泌的两种促性腺激素
B.雌二醇和孕酮需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才可发挥调节作用
C.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也受到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
D.育龄期妇女口服促性腺激素可促进卵子成熟和排出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21.(12分)瘦素又名肥胖荷尔蒙,亦称瘦蛋白、抗肥胖因子、苗条素,主要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1)瘦素对肥胖患者减肥有重要意义,肥胖患者不能通过口服瘦素的方法减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成员想利用以下材料,设计实验探究瘦素能否控制动物的食欲以及能否起到减肥作用,请帮他们完成下列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大鼠若干只、普通饲料、一定剂量的瘦素溶液、生理盐水,其他所需条件均满足。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鼠若干只,随机平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
第二步:在正常饲养的基础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分别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大鼠的食欲状况,称量并统计各组大鼠的体重。
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瘦素能控制动物的食欲以及能起到减肥作用。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6分)胰岛素在细胞内合成后借助囊泡进行分泌。激素的囊泡分泌存在两条分泌途径,其一是激素合成后随即被释放到细胞外,称为组成型分泌途径;其二是激素合成后暂时储存在细胞内,受到细胞外信号刺激时再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调节型分泌途径。研究者据此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实验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
A.参与胰岛素合成、分泌的膜结构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B.胰岛素由胰腺腺泡合成
C.在血糖浓度较低时,胰岛素分泌较多
D.调节型分泌途径在短时间内可分泌较多胰岛素
(3)实验分组:(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均为1.5 g/L)。
甲组:培养液+胰岛B细胞+X物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用生理盐水配制);
乙组:培养液+胰岛B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甲组检测无胰岛素,乙组检测有胰岛素,则说明胰岛素只存在__________分泌途径。
②若甲、乙两组检测结果一致,则说明胰岛素只存在__________分泌途径。
③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胰岛素存在两条分泌途径。
(5)胰岛素的合成、分泌过程可以高效完成,体现了细胞生物膜系统的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2分)(2025·重庆七校高二联考)《内经》云:“少火生气。” “生气”即指使用激素而发挥扶正祛邪的治疗作用,但大量外源性激素的使用,使其变为“壮火”,从而产生类似“壮火”的副作用。许多生命活动的调节也与激素有关。如图表示为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轴,其中①②③表示激素,a、b、c表示腺体。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如果图示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则a为__________,①为__________________。
(2)(3分)如果图示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阻断垂体与下丘脑血液联系的鱼,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饲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恢复其生殖功能。实际生产中不用雌激素来促进鱼类排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是人体调节应激反应的重要神经内分泌系统,紧急情况下糖皮质激素增加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_调节,体内需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切断下丘脑和垂体的联系,对胰岛素的影响________(填“大”或“小”),研磨新鲜的胰腺不能提取到胰岛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测4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激素调节的过程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5·无锡高二调研)将蛙的甲状腺放入含有蛙脑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培养并定期检测,发现某激素的量在增加,该激素是(  )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
C.肾上腺素
D.甲状腺激素
答案 D
解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提取液中不含垂体,促甲状腺激素不会再增加,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也不会再增加,但在原有的脑垂体提取液中含有促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甲状腺,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所以D符合题意。
2.(2025·大同高二期末)当实验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
①生长激素 ②甲状腺激素 ③胰岛素 ④性激素 ⑤抗利尿激素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的衍生物,性激素属于脂质,都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生长激素、胰岛素属于蛋白质类激素,抗利尿激素属于多肽类激素,饲喂后都会被消化道内的酶水解而失去活性,不能通过“饲喂法”补充。综合分析,②④符合题意。
3.结扎小狗的胰管后使其正常进食,则小狗出现的症状是(  )
A.生长发育立即停止
B.血糖浓度明显升高,出现糖尿病
C.消化不良
D.尿量明显减少,体温显著升高
答案 C
解析 结扎小狗的胰管,使分泌的消化液不能进入消化道,影响食物的消化,造成消化不良。小狗的胰岛保持完好,激素分泌后不经过导管,不会患糖尿病;生长发育不会立即停止;尿量和体温不会出现明显变化。
4.胰液分泌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图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咀嚼食物引起胰液分泌是条件反射
B.食物进入胃后引起胰液分泌有体液调节参与
C.激素b是促胰液素
D.激素a和激素b是通过血液循环途径到达胰腺的
答案 A
解析 正常情况下,咀嚼食物引起胰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由题图可知,食物进入胃后可通过激素a作用于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B正确;激素b可以促进胰腺分泌,则为促胰液素,C正确;激素a和b的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进行的,D正确。
5.有关胰岛素和睾丸分泌的雄激素的研究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者的研究都利用了前后对照的实验设计思路
B.实验中摘除健康狗的胰腺观察现象,用到了“减法原理”
C.实验中摘除公鸡的睾丸观察现象,用到了“加法原理”
D.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为后来激素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
答案 C
解析 对胰岛素和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过程都采用了前后对照的设计思路,例如,班廷和助手贝斯特摘除一只健康狗的胰腺,造成实验性糖尿病,然后给它注入从结扎胰管的狗身上取出萎缩得只剩胰岛的胰腺做成的提取液,患病狗的血糖恢复正常。公鸡摘除睾丸后雄性性征明显消失,而将睾丸重新移植回去后,雄性性征逐步恢复,A正确;实验中摘除健康狗的胰腺观察现象,胰腺被摘除,用到了“减法原理”,B正确;实验中摘除公鸡的睾丸观察现象,用的是“减法原理”,C错误;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为后来激素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后来又陆续发现了其他激素,D正确。
6.(2025·常熟高二期中)如表是两位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液化验单的部分结果。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项目 甲状腺激素含量 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
患者1 低于正常值 低于正常值
患者2 低于正常值 高于正常值
A.患者1 体内 TSH 水平低可能是低浓度的甲状腺激素导致
B.患者2的病变部位应在垂体
C.给患者1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后发现TSH的含量恢复正常,则病变部位应在下丘脑
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过程受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 低浓度的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会导致垂体分泌的TSH水平升高,A错误;患者2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偏高,说明垂体分泌TSH功能正常,而甲状腺激素低于正常值,可能是甲状腺病变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由于反馈调节导致TSH分泌增加,B错误;给患者1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后发现TSH的含量恢复正常,说明垂体正常,但患者1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和甲状腺激素含量都低于正常值,说明病变部位在下丘脑,C正确;下丘脑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错误。
7.高糖、高脂肪膳食习惯容易导致肥胖并引发高胰岛素血症。如图是健康成人和肥胖病成人一次性口服100 g葡萄糖后,150 min内测得两人胰岛素浓度及肥胖病成人血糖浓度的变化曲线(注:健康成人空腹条件下胰岛素浓度为5~20 μU·mL-1)。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肥胖病成人的胰岛素释放速率高于健康成人的胰岛素释放速率
B.30 min后健康成人因血糖浓度降低,进行反馈调节使胰岛素浓度随之下降
C.该肥胖病成人胰岛素浓度高可能与组织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密度下降有关
D.长期高胰岛素水平会加重胰岛A细胞产生胰岛素的负担,引发糖尿病
答案 D
解析 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从而发挥作用,所以该肥胖病成人胰岛素浓度高可能与组织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密度下降有关,C正确;胰岛A细胞分泌的是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D错误。
8.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某同学以小鼠的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了实验。实验方案如下: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均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②给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小鼠活动状况无变化。该同学设计的不足之处是(  )
A.未设置对照组
B.未测定血糖的浓度
C.未将正常小鼠的胰岛细胞破坏
D.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未补充葡萄糖再观察其活动状况
答案 D
解析 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应给A组小鼠补充葡萄糖再观察小鼠的活动状况,如果A组小鼠恢复正常,则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D符合题意。
9.(2025·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高二期末)如图是人体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与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
B.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体内各细胞内的糖原分解
C.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是依靠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来完成的
D.曲线bc段与曲线de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不同
答案 D
解析 曲线ab段血糖上升的原因主要是血液从消化道中吸收葡萄糖所致,而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则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升高,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A错误;在血糖浓度下降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但不能促进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B错误;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是依靠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共同调节,C错误;曲线bc段血糖下降过程是血液中胰岛素升高所致,曲线de段血液中血糖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运动过程中机体消耗葡萄糖过多所致,此时段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应较低,因此这两段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不相同,D正确。
10.(2025·镇江高二联考)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我国唐朝医学家甄立言在《古今录验方》里对糖尿病(消渴病)的症状进行了描述“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二吃食多……三……数小便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糖尿病常见病因之一是患者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发生障碍
B.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
C.“吃食多”的原因是葡萄糖随尿液排出,细胞内能量供应不足
D.“数小便”的原因是血糖升高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答案 D
解析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发生障碍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是糖尿病的常见病因之一,A正确;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细胞中合成(肝、肌)糖原,进入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等,B正确;“吃食多”的原因是葡萄糖随尿液排出,细胞内能量供应不足,患者总感觉饥饿而多食,C正确;“数小便”的原因是尿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排尿量增多,D错误。
11.(2024·青岛高二联考)炎性甲亢是由甲状腺滤泡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滤泡细胞中的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进血液,从而引起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的一种疾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激素催化细胞内有机物代谢过程,促进生长和发育
B.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的高
C.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数量比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数量少
D.正常情况下,甲状腺的分泌活动直接受下丘脑的控制
答案 C
解析 酶具有催化作用,激素不具有,A错误;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根据负反馈调节机制,该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的低,B错误;甲状腺激素可以作用于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而促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C正确;正常情况下,甲状腺的分泌活动直接受垂体的控制,间接受下丘脑的控制,D错误。
12.男生在青春期睾丸加速发育,睾丸发育除了受神经系统直接调节外,还受下丘脑的分级调节。如图是下丘脑对睾丸的发育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腺体2分泌的生长激素和腺体3分泌的性激素具有协同作用
B.图中有两处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维持内环境中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
C.激素2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所有的活细胞
D.激素1、激素2、激素3的特异性受体均位于细胞膜表面
答案 B
解析 腺体3受两种激素调节,该腺体为垂体,腺体1产生的激素直接作用于两种腺体,所以腺体1为睾丸,腺体2为下丘脑;激素1、2、3依次为雄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生长激素由腺体3合成分泌,性激素由腺体1合成分泌,A错误;激素2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只能作用于垂体,C错误;激素1为雄激素,是脂溶性小分子,其受体在细胞内,D错误。
13.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刚宰杀的家兔探究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因素,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3号瓶、4号瓶和5号瓶对比说明甲状腺激素和下丘脑是影响TSH分泌的因素
B.2号瓶和5号瓶对比说明垂体对下丘脑分泌TSH有促进作用
C.1号瓶、2号瓶、3号瓶对比说明TSH是由垂体分泌的
D.3号瓶、4号瓶对比可知,甲状腺激素对TSH的分泌有抑制作用
答案 B
解析 1号瓶、2号瓶、3号瓶对比可知,只有培养液或只有下丘脑时,没有TSH的生成,而有垂体时则有TSH的生成,说明TSH是由垂体分泌的,B错误,C正确。3号瓶和5号瓶对比可知,同时有下丘脑和垂体时的TSH的浓度比只有垂体时的TSH浓度高,说明下丘脑促进垂体分泌TSH;3号瓶和4号瓶对比可知,只有垂体时的TSH浓度比同时有垂体和甲状腺激素时的TSH浓度高,说明甲状腺激素抑制垂体分泌TSH,D正确。综合3号瓶、5号瓶和3号瓶、4号瓶的对比结果可知,甲状腺激素和下丘脑是影响TSH分泌的因素,A正确。
14.褪黑素是由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松果体产生的激素,它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从而起到调节睡眠的作用。褪黑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过程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
B.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
C.该过程中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D.褪黑素作用的细胞只有下丘脑细胞
答案 D
解析 题图中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直接作用于松果体,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A正确;据题图分析可知,暗信号会促进褪黑素的分泌,则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B正确;褪黑素由松果体分泌后,经体液运输到下丘脑,反过来抑制下丘脑的活动,属于反馈调节,C正确;褪黑素还可作用于除下丘脑细胞外的其他细胞,促进动物睡眠,D错误。
15.正常人体静脉注射一定量葡萄糖后,可诱导胰岛素分泌呈“双峰曲线”,两个峰分别代表胰岛素分泌的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基线指24小时胰岛细胞持续分泌的微量胰岛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0~5 min内的胰岛素可能来自胰岛B细胞中之前的储存
B.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降低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
C.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D.第二时相胰岛素的分泌是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该过程有下丘脑参与
答案 B
解析 在血糖刺激下,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据图可知,0~5 min内胰岛素可能来自胰岛B细胞中之前的储存,A正确;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提高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B错误;血糖调节过程中,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即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C正确;第二时相胰岛素的分泌是在神经—体液共同调节下完成的,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D正确。
16.胰液分泌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A是神经递质,物质B是促胰液素
B.将盐酸直接注入血浆中也会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C.胰腺属于神经调节过程中反射弧的一部分
D.由图可知,胰液的分泌既受激素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答案 B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神经中枢涉及神经调节,释放的物质A是神经递质,盐酸刺激小肠黏膜释放的物质B是促胰液素,A正确;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后由血液运输到胰腺,从而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若将盐酸直接注入血浆,小肠黏膜无法接受刺激,不能产生促胰液素,进而无法促进胰腺分泌胰液,B错误;胰腺属于神经调节过程中反射弧的效应器,C正确。
17.(2025·沧州高二期末)由于人们对高糖、高热量食物摄入的增加,高血糖症患者日益增多,合理控制饮食是有效控制高血糖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血糖及其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饭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后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B.处于饥饿状态时,肝糖原可分解成葡萄糖直接补充血糖
C.高血糖症患者应减少米饭、馒头等主食的摄入,适当增加蛋白质类食物的摄入
D.血糖和脂肪之间可以进行大量的相互转化,以维持血糖的动态平衡
答案 D
解析 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浓度,饭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后,血糖浓度升高,这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A正确;人处于饥饿状态时,肝糖原可分解成葡萄糖直接补充到血液中,B正确;米饭、馒头中所含成分主要是淀粉(多糖),水解后形成葡萄糖,因此高血糖症患者应控制米饭、馒头等食物的摄入,可适当增加蛋白质类食物的摄入,C正确;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错误。
18.(2024·辽宁葫芦岛第一高级中学高二期末)1937年,科学家在实验中观察到:阻断实验动物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可导致其生殖器官萎缩;若恢复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生殖器官的功能会恢复正常。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表明垂体的活动受到下丘脑的控制
B.该实验表明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受垂体的直接控制
C.阻断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依据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
D.该实验也说明了下丘脑与垂体之间存在反馈调节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若恢复垂体与下丘脑之间正常的血液联系,生殖器官的功能也恢复正常”,表明垂体的活动受下丘脑控制,A正确;该实验表明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受垂体的控制,但无法判断是否受垂体的直接控制,B错误;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而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阻断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依据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C错误;该实验不能说明下丘脑与垂体之间存在反馈调节,D错误。
19.(2025·长沙第一中学高二检测)人体血糖平衡除受胰岛和肾上腺等分泌的相关激素调节外,还受小肠 K细胞分泌的多肽GIP 调节。研究发现,在小肠上部GIP 的释放受位于小肠上皮细胞肠腔侧的SGLT1(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的调节,小肠肠腔中葡萄糖激活 SGLT1,引起钠离子内流,葡萄糖被逆浓度吸收,同时小肠上皮细胞发生膜电位变化,引起钙离子通道开放,引发细胞内钙离子聚集,导致 GIP 激素被释放。在体外,SGLT1抑制剂可以阻止葡萄糖介导的GIP 的分泌。GIP部分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不需要消耗能量
B.促使胰岛素分泌增加的信号分子有葡萄糖、GIP 和神经递质等
C.若给敲除GIP 受体基因的小鼠口服葡萄糖,与对照组相比,胰岛素分泌量不变
D.在达到同等血糖浓度的情况下,口服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量少于静脉输注葡萄糖所引起的胰岛素分泌量
答案 B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小肠上皮细胞逆浓度吸收葡萄糖,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据图分析,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使该细胞分泌胰岛素,同时进食后,血糖浓度的升高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胰岛细胞还受下丘脑释放的神经递质的调节,B正确;小鼠口服葡萄糖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浆,促进胰岛素分泌,同时小肠K细胞可分泌GIP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因此血浆胰岛素水平较高,若敲除GIP受体基因,GIP无法发挥作用,将导致胰岛素分泌量降低,C错误;与静脉注射适量葡萄糖相比,口服后葡萄糖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浆,促进胰岛素分泌,同时消化系统中小肠K细胞可分泌GIP促进胰岛素分泌,因此血浆胰岛素水平更高,D错误。
20.(2024·淮安高二期末)如图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GnRH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FSH、LH为垂体分泌的两种促性腺激素
B.雌二醇和孕酮需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才可发挥调节作用
C.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也受到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
D.育龄期妇女口服促性腺激素可促进卵子成熟和排出
答案 A
解析 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LH、FSH,LH、FSH作用于卵巢进而促进性激素的分泌,此过程体现了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A正确;雌二醇和孕酮的化学本质是类固醇,受体在细胞内,B错误;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不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C错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属于蛋白质类激素,口服后会被分解,不能发挥作用,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21.(12分)瘦素又名肥胖荷尔蒙,亦称瘦蛋白、抗肥胖因子、苗条素,主要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1)瘦素对肥胖患者减肥有重要意义,肥胖患者不能通过口服瘦素的方法减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成员想利用以下材料,设计实验探究瘦素能否控制动物的食欲以及能否起到减肥作用,请帮他们完成下列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大鼠若干只、普通饲料、一定剂量的瘦素溶液、生理盐水,其他所需条件均满足。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鼠若干只,随机平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
第二步:在正常饲养的基础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分别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大鼠的食欲状况,称量并统计各组大鼠的体重。
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瘦素能控制动物的食欲以及能起到减肥作用。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瘦素主要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口服将会被蛋白酶水解而失去作用
(2)身体健康、生理状况基本相同 甲组每天注射一定剂量的瘦素溶液,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①与乙组大鼠相比,甲组大鼠的食欲明显降低,且体重减轻 ②甲、乙两组大鼠的食欲基本相同,且体重相当 瘦素不能控制动物的食欲,也不能起到减肥作用
解析 (2)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瘦素能否控制动物的食欲以及能否起到减肥作用,自变量是瘦素,因变量是大鼠的体重及食欲,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22.(16分)胰岛素在细胞内合成后借助囊泡进行分泌。激素的囊泡分泌存在两条分泌途径,其一是激素合成后随即被释放到细胞外,称为组成型分泌途径;其二是激素合成后暂时储存在细胞内,受到细胞外信号刺激时再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调节型分泌途径。研究者据此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实验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
A.参与胰岛素合成、分泌的膜结构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B.胰岛素由胰腺腺泡合成
C.在血糖浓度较低时,胰岛素分泌较多
D.调节型分泌途径在短时间内可分泌较多胰岛素
(3)实验分组:(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均为1.5 g/L)。
甲组:培养液+胰岛B细胞+X物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用生理盐水配制);
乙组:培养液+胰岛B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甲组检测无胰岛素,乙组检测有胰岛素,则说明胰岛素只存在__________分泌途径。
②若甲、乙两组检测结果一致,则说明胰岛素只存在__________分泌途径。
③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胰岛素存在两条分泌途径。
(5)胰岛素的合成、分泌过程可以高效完成,体现了细胞生物膜系统的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探究胰岛素的分泌途径 (2)D (3)等量生理盐水 各组培养液中胰岛素含量
(4)①组成型 ②调节型 ③甲组检测到较少胰岛素,乙组检测到较多胰岛素 (5)生物膜使细胞内不同的生化反应相对独立,互不干扰
解析 (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胰岛素的分泌途径,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信息分子刺激,因变量是胰岛素含量,另外实验设计要遵循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2)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A错误;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合成,B错误;在血糖浓度较高时,胰岛素分泌较多,C错误;调节型分泌途径中激素合成后暂时储存在细胞内,受到细胞外信号刺激时再释放到细胞外,该途径在短时间内可分泌较多胰岛素,D正确。(3)根据实验的基本原则分析,甲组:培养液+胰岛B细胞+X物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用生理盐水配制),说明甲组是实验组,则乙组的处理应该不加X物质,即培养液+胰岛B细胞+等量生理盐水。然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培养液中胰岛素含量。(5)胰岛素的合成、分泌过程可以由不同的细胞器分工、合作高效完成,依赖于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不同的生化反应相对独立,互不干扰。
23.(12分)(2025·重庆七校高二联考)《内经》云:“少火生气。” “生气”即指使用激素而发挥扶正祛邪的治疗作用,但大量外源性激素的使用,使其变为“壮火”,从而产生类似“壮火”的副作用。许多生命活动的调节也与激素有关。如图表示为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轴,其中①②③表示激素,a、b、c表示腺体。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如果图示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则a为__________,①为__________________。
(2)(3分)如果图示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阻断垂体与下丘脑血液联系的鱼,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饲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恢复其生殖功能。实际生产中不用雌激素来促进鱼类排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是人体调节应激反应的重要神经内分泌系统,紧急情况下糖皮质激素增加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_调节,体内需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切断下丘脑和垂体的联系,对胰岛素的影响________(填“大”或“小”),研磨新鲜的胰腺不能提取到胰岛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不能 使用雌激素,对垂体和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增强,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含量减少,长期会导致性腺萎缩 (3)神经—体液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失活 (4)小 胰腺外分泌部产生的胰蛋白酶会将胰岛素分解
解析 (1)如果题图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则a为垂体,b为甲状腺,c为下丘脑,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③为甲状腺激素。(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饲喂会被消化液消化水解,变性失活,不能用此方法进行补充来恢复其生殖功能;如果题图表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则a为垂体、b为性腺、c为下丘脑,①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促性腺激素、③为性激素,此调节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使用雌激素,对垂体和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增强,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含量减少,长期会导致性腺萎缩,故实际生产中不用雌激素来促进鱼类排卵。(3)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是人体调节应激反应的重要神经内分泌系统,紧急情况下糖皮质激素增加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体内需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的原因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失活。(4)血液中葡萄糖浓度与垂体无关,切断下丘脑和垂体的联系后,下丘脑仍然可以控制胰岛分泌胰岛素,即切断下丘脑和垂体的联系,对胰岛素的影响小;研磨新鲜的胰腺,会含有胰腺外分泌部产生的胰蛋白酶,能将胰岛素分解,从而提取不到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