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第二单元复习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语文第二单元复习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3 09:55:0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第二单元复习讲义
一、重点字词梳理
第7课 《藤野先生》
1.注音释词。
挟(jiā)[另读xié]:用胳膊夹着
樱花(yīng huā ):一种花名
绯红(fēi hóng):中国传统色彩名称
宛如(wǎn rú):好像;仿佛
掌故(zhǎng gù):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遗闻轶事
落第(luò d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或考试不及格
畸形(jī xíng):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泛指事物发展不正常
不逊(bú xùn):没有礼貌,骄傲
匿名(nì míng):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即指隐瞒身份、个人特征或不说明是什么人物
诘责(jié zé):质问并责备
托辞(tuō cí):是指找借口
呜呼(wū hū):对事务的一种感叹发语,或赞颂、或愤慨等
凄然(qī rán):凄凉悲伤貌
教诲(jiào huì):老师的恳切、耐心地启发开导。教育、教导,使人进步
油光可鉴(yóu guāng kě jiàn):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形容非常光亮润泽
杳无消息(yǎo wú xiāo xī) :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
抑扬顿挫(yì yáng dùn cuò):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
正人君子(zhèng rén jūn zǐ):正人,正直的人。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深恶痛疾(shēn wù tòng jí):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2.下列句中画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他出国两年了,至今杳无消息。
B.电影《流浪地球》以抑扬顿挫的情节和宏伟壮观的场面掀起了全民观影热潮。
C.李老师勤勤恳恳,诲人不倦,深受学生们喜爱。
D.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是深恶痛疾的。
【答案】B【解析】“抑扬顿挫”的意思是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形容声音的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用在“情节和宏伟壮观的场面”这一语境中不合适。
3.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与“实在标致极了”中的“标致”一词感彩相同的是(B )
A.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
B.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C.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
D.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道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地说道……
第8课 《回忆鲁迅先生》
1.注音释词。
舀yǎo:①用瓢、勺等取东西(多指流质):~汤。②舀子,舀东西的器具。
揩kāi:擦;抹:~汗。
碟dié:盛食物的小盘 子。
捆kǔn:①用绳子等把东西缠紧打结:~行李。②捆成的东西:秫秸~儿。③用于捆起来的东西:一~柴火。
咳嗽ké sou:略。
调羹tiáo ɡēnɡ:羹匙。
绞肉jiǎo ròu:略。
薪金xīn jīn:即“薪水”。
校对jiào duì:①核对是否符合标准:一切计量器都必需~合格才可以发售。②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张,看有没有错误。③做校对工作的人:他在印刷厂当~。
草率cǎo shuài:(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从事。
洗澡xǐ zǎo:略。
悠然yōu rán :悠闲的样子:~自得。
吩咐fēn fù:口头指派或命令;嘱咐:父亲~大哥务必在月底以前赶回来。
抹杀mǒ shā:一概不计;完全勾销:一笔~。
疙瘩gē da:①皮肤上突起的或肌肉上结成的硬块。②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面~。③不易解决的问题:心上的~早去掉了。④用于球形或块状的东西:一~石头。⑤麻烦;别扭。‖也作疙疸、圪垯。
深恶痛绝shēn wù tòng jué恶:厌恶;痛:痛恨;绝: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不以为然bù yǐ wéi rán 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2.下列句中画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钦佩《荒野求生》中的冒险家贝尔,因为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他不以为然,总能乐观面对困难。
B.小品《放心吧》,将现实生活中人们深恶痛绝的电话诈骗,巧妙地展现给观众。
C.自共享单车问世以来,关于“国民素质照妖镜”的讨论便络绎不绝。
D.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为了逃避责任,编造了谎言,竟瞒过了老师。
【答案】B【解析】A.“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此处应该用“不以为意”;C.“络绎不绝”指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这里用来形容讨论不断不合适;D.是褒义词,指只要专心一致肯下决心去做,没有做不成的事,不能用于贬义的语境。
第9课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1.注音释词。
潜质(qián zhì):是指一个事物或个体内在的潜在能力和潜在价值。
尴尬(gān gà):通常用来形容人遇到的一种处境,让人感觉很难为情,无所适从。
筛选(shāi xuǎn)的意思是从多个对象中挑选出符合特定条件的部分。
篝火(gōu huǒ):是指在户外或野外搭建的火堆,用来供人取暖、照明或烹饪。
目睹(mù dǔ):是指亲眼看到或亲身经历某个事件或情况,强调亲身经历的真实性和直观性。
严丝合缝(yán sī hé fèng):是指缝隙严密闭合。也用来比喻言行周密,没有一点漏洞。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热泪盈眶(rè lèi yíng kuàng):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形容感动至极或非常悲伤。
一览无余(yī lǎn wú yú):指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朝气蓬勃(zhāo qì péng bó):形容精神振奋,斗志旺盛,充满生气。
2.下列划线词语用得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个精密仪器的零件连接得严丝合缝、毫无缝隙。
B.在温馨和谐的家庭聚会上,大家都瞠目结舌地分享着生活趣事。
C.站在山顶上,我们可以把整个城市的全貌一览无余。
D.它们朝气蓬勃且精力旺盛,估计都是不超过一岁的幼鸟。
【答案】D
【解析】A“严丝合缝”本身就表达了缝隙严密闭合、没有缝隙的意思,后面再加上“毫无缝隙”语义重复。B“瞠目结舌”表达的是惊讶、震惊到说不出话的意思,与该语境不相符。C全貌”已经有全部景象的意思,和“一览无余”语义重复,可改为“站在山顶上,我们可以把整个城市一览无余” 。
第10课 《美丽的颜色》
1.注音释词。
微妙(wēi miào):指深奥玄妙;精深复杂,难以捉摸
燥热(zào rè):形容热得难受
沥青(lì qīng):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
骤雨(zhòu yǔ):为时不长的降雨
窒息(zhì xī):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于某种原因受阻或异常,所产生的全身各器官组织缺氧
吹嘘(chuī xū):夸张地宣扬或编造优点、长处等
荧光(yíng guāng):一种光致发光的冷发光现象
筋疲力尽(jīn pí lì jìn):形容精神和身体十分劳累
和颜悦色(hé yán yuè sè):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2.下列画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爷爷在田里干了一天活,累得筋疲力尽。
B.班主任王老师一向和蔼可亲,与人交谈总是和颜悦色的,深受同学们喜欢。
C.狂风过后,一只雏鸟跌落在地面上,路过的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捧起它,合力将它送回鸟巢。
D.“美丽的颜色”指居里夫人热爱科学、不懈追求、不与世无争的态度和精神。
【答案】D
【解析】“不与世无争”为双重否定,应去掉“不”。
二、文学、文体常识
(一)文学常识(作者作品)
1.《藤野先生》 选自《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他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著名作品集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华盖集》《坟》等。
2.《回忆鲁迅先生》是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作者是萧红 ,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小城三月》等。
3.《天上有颗南仁东星》作者是王宏甲,本文由作者根据自己的《中国天眼:南仁东传》相关章节改写。
4.《美丽的颜色》的体裁是传记,描写的是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波兰的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作者是她的
小女儿艾芙 居里。
5. 《红星照耀中国》全书共12篇,又名《西行漫记》。题目中的“红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二)单元文体
1.散文。
散文的概念: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通过对现实社会中某些片断的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社会意义。它要求写真人真事,可在此基础上作适当的艺术加工。
散文的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回忆性散文:指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叙和描写的一种散文。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就是将“回忆对象与叙事者的经历”交织着写,通常是两条线索并进,即既写回忆对象,也写回忆者自身。
2.回忆录。
概念 一种用叙述、描写、资料编排等方法,追忆本人或本人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叙事性文体。
表现形式 可以记述人物一生的事迹,也可以讲述人物故事中的一个片段;可以追述一个历史阶段,也可以描写一个生活侧面。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格式不一。
文体特点 ①真实,就是真实记录人物的经历和思想;②广泛,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所写人物的经历,而且要以所写人物的经历为主线,串联起与之有关的人和事;③突出,指回忆录中的主要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
基本原则 “三亲”:亲闻、亲见、亲历
3.人物传记。
概念 一种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学体裁。
特征 真实性、文学性
分类 从叙述人称看 自传 记叙作者自己的生平事迹,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
他传 记叙他人的生平事迹,如杨振宁写的《邓稼先》。
从创作方法看 历史性传记 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语比较平实。
文学性传记 多用形象化的手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品格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并不排斥融入想象性的文学描写,如《列夫·托尔斯泰》。
三、修辞手法
1.反语(《藤野先生》)
(1)概念。
是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修辞方法。
(2)作用。
不论是正话反说,还是反话正说,比起直白的表达来都更为有力,语气更为强烈,情感更为充沛,给人的印象也更加鲜明。辞表和辞里的极端偏离,使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更为深刻。
2.夸张(教材“补白”P39)
(1)概念。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分类。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①扩大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成语:一手遮天、一日三秋、一毛不拔等。
②缩小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例如:“这房间,连个巴掌大都没有。”现有成语“寸土必争、滴水不漏、寸步难行”等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
③超前夸张。
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3)作用。
①夸张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强烈共鸣。
②在文学中,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例如:
力拔山兮气盖世。——《垓下歌》项羽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杜甫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李白
③有的夸张可以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使语言更为雄辩。
如有一句西方格言说:“如果胡须长就等于博学,那么山羊便是博士了。”把错误的道理即谬论,夸张到荒谬的程度,谬论自然被击败,真理也在夸张的语言中不言而喻了。夸张往往具有幽默感和哲理性,比如读了上面这句格言,会在会心的微笑中,悟出某种深刻的道理。
3.引用的作用。
●小试牛刀
1.文学常识填空。
(1)《藤野先生》与我们在七年级上学期与七年级下学期所学的《 __________ 》《 ________ 》两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__________ 》一书。从这三篇文章的内容来看,你能不能推测出三文的写作先后?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 ( 山海经 ) 朝花夕拾
按照作品的写作先后顺序来看 , 应依次是《阿长与 ( 山海经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 因为作品的内容依次是童年、少年求学与青年时期东渡日本求学。
(2)下面一段话,请你用鲁迅的作品集名称补充完善。
很多学生七年级时   ,没有目标;八年级时__________“我要奋斗了”;九年级时  ,回味过去。
彷徨 呐喊 朝花夕拾
2.文化常识填空。
科举考试中,应试不中称为   ,考中进士称为________________。
落第 及第(或登科) 
3.小王想给同桌写一篇传记,他搜集了相关文学常识,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作者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B.传记要求真实,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
C.传记作者可以发挥合理的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
D.写传记可以引用一些资料,可以是书面材料,也可以是人物的鲜活的语言。
解析:A项“作者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有误,作者发表观点需准确公允,不能夸大其词,也不可以矮化人物。
4.下列选项中对夸张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她瘦得像一张纸,风一吹她就随风的方向走了。(这句话属于缩小夸张,表现了风很大。)
B.刚刚走出门,他脸上的眼泪就瞬间冻成了冰条。(这句话属于扩大夸张,表现了他脸上的眼泪冻结速度之快。)
C.自习课上,班里非常安静,连鹅毛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这句话属于缩小夸张,表现了班里非常安静。)
D.我一进屋就看见妈妈在和面,我知道这是又要包饺子了,那饺子的香气瞬间萦绕在了鼻端。(这句话属于超前夸张,表现了妈妈包饺子的手艺好。)
答案:C
解析:A项句子属于缩小夸张,表现的是她很瘦,而不是风很大,选项说法错误。B项句子属于扩大夸张,表现的是室外的寒冷,而不是他脸上的眼泪冻结速度之快,选项说法错误。D项句子属于超前夸张,突出饺子的香气,好吃,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项。
四、阅读考点
考点一:标题的含义
【含义类型】
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抒发的情感、表达的哲理等。)
【答题技巧】
分析题目的含义要由表及里、由实到虚从两方面考虑,特别是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题和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等来回答。
例1.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文题“美丽的颜色”的含义。
明确:一是指玛丽和比埃尔提炼的镭略带蓝色荧光的色彩;
二是指玛丽和比埃尔夫妇对科学研究的投入,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高贵品质和美丽的人格魅力;
三是指在居里夫人眼中 ,他们夫妇二人的工作是美丽的。
例2. 说说《秋天的怀念》标题的含义。
明确:①题目的表层意义是: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
②深层的意义是:“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了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考点二: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概括要求】
(1)围绕文中的某一线索进行概括,文章的主要线索一般有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人或物的变化、事件的发展、情感的变化。[例]《藤野先生》中,按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可以将情节概括为:在东京→在仙台→离开仙台。
(2)概括时,语言要简洁,表意要完整。
【答题格式】
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什么(事物)+怎么样。(如果已给出示例,概括时,注意已给内容的结构特点,如句式结构、人物视角等)
考点三:分析人物性格、形象
【题目类型】
1. 综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某某是一个怎样的人?
3.某某有哪些优秀品质?
【答题公式】性格+品质,事件+品质
【答题格式】①……反映了他……品质;②通过……反映出他……性格,他是一个……的人。
【答题方法】
(1)抓关键词。
①“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
明确:“迷住”一词突出表现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痴迷和挚爱。
②“玛丽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明确:“热切”“像看着自己的孩子”生动形象地写出居里夫人对镭的迷恋,她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
(2)抓句段。
①“最困难的,或者说几乎不可能的,乃是离析这 极小含量的物质,使它从与它密切混合着的杂质中分离出来。”
明确:居里夫人选择最困难的工作,付出艰苦的劳动。说明她是一个不怕困难的人。
②“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
明确: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居里夫人终于提炼出了镭。说明她是一个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3)抓人物描写方法。
例如:《藤野先生》如何描写初见藤野先生的形象?(本文描写藤野先生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分别举例谈谈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明确:外貌、神态、语言、动作
外貌描写:示例(第6段):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外貌描写,刻画出一个特点鲜明的医学教授形象。
语言描写:示例:“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语言描写,体现了他的认真负责,关爱学生。
神态+语言描写: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神态、语言描写,体现了藤野先生的热情诚恳,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
(4)抓具体事件。
品读《藤野先生》第6~23段中的典型事件或细节,从中体会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句式:先生,您__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____________ 的品质来填写。
示例:“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先生,您添改讲义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关爱弱国学生的品质。
考点四:词句赏析
【题目类型】1:体会第X段加点词语的含义;在表达上的好处(作用、效果)。
【答题技巧】解释加点词语的原意+加点词语的在这儿的意思。
XX一词(等词),写出了XX的什么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例1:体会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明确:“正人君子”原指品行端正的人,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文人,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的愤慨之情。
例2:赏析下面的加点词和划线句子。
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的学生生活中最愉快的时期,是在顶楼里度过的;玛丽·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女人体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
……
“……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我们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我常常就在那里做我们的饭食,以便某种特别重要的工序不至于中断。有时候我整天用和我差不多一般高的铁条,搅动一大堆沸腾着的东西。到了晚上,简直是筋疲力尽。”
(1)“玛丽·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句中的“极大”一词,有什么作用?
明确:“极大”指到了极点,表明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了。写出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工作的热忱和顽强。
(2)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了玛丽的工作强度之大,工作之艰辛,环境之恶劣,从而刻画出她忘我的工作态度和执着的追求精神。
【题目类型】2:第X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技巧】这句话运用了……修辞(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注意: (1)如果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这句话把……比作……,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2)如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XX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例1: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明确: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细致地写出了鲁迅先生“笑”的情态,突出了他豁达爽朗的性格特征。
例2:《美丽的颜色》第2段描写他们的工作环境,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运用了对比和夸张。
夸张修辞手法的使用,突出强调了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的冷、简陋、恶劣。同时,这种极端恶劣的工作环境与下文他们的高昂的工作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表现出了他们执着、坚定的科研精神和忘我的工作态度。
考点五:谈启示感受类
【题目类型】
1.结合文章内容、针对某句话、某件事等谈感悟、感想、启示、心得等。
2.理解某句话并以这句话为落脚点联系实际谈感悟。
3.谈看法、发表意见、说理由。
4.补充心理活动题、转换身份进行对话。
【答题技巧】
对于这类题应从文章的某个角度某个方面生发开来谈感受。可根据文章的内容具体而定,如文中的人或事,某一个细节,某一句名言,哲理性的话等等。总之,所作的答案植根于文章,文章就是所谓的“踪”。
具体要求:从课内到课外,从文中到自己。也就是先概括文意(或引述原文),再联系实际,谈论评说。
例1:学习了《美丽的颜色》这篇课文,你如何评价玛丽和比埃尔的工作生活?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评价:我对他们工作投入、吃苦耐劳、执着实验直至成功的工作生活态度和淡泊名利、坚强乐观的品质感到佩服。
感受:我们在生活中不应该盲目攀比,一味地追求享受,而应该学习居里夫人的淡泊名利。学习成绩好,不应该骄傲自满,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遇到困难应该学习居里夫妇做事执着、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品质。
例2.对于《藤野先生》课文主旨的理解,下面的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例3: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什么启示?
明确:要根据国家、民族的需要来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5张PPT)
..................................................................................
八 年 级 上 册 第 二 单 元
单 元 复 习
读读写写
挟 樱花 绯红 宛如 掌故 落第 畸形 不逊 匿名 诘责 托辞 呜呼 凄然
教诲 油光可鉴 杳无消息 抑扬顿挫
正人君子 深恶痛疾 烂熳 发髻 驿站
芦荟 解剖 订正 瞥见
xié
fēi

xùn

jié

huì
jiàn
yǎo
cuò

màn


huì
pōu
dìnɡ
piē
挟带/挟天子以令诸侯
注意读一声。
与眼睛有关,故下面为“目”
现在写作“烂漫”。
字词梳理
第7课 《藤野先生》
多音字
yàn
yān
( )深恶痛疾
( )恶心
( )疾恶如仇


ě

è
( )血管
( )血淋淋

xuè
xiě
( )扒手
( )扒皮



指小偷。
表“厌恶、憎恨”之意读wù
只在“恶心”一次中读ě
表“不好的、坏的”之意读è
【以义辨音法】 
“咽”表示吞咽动作时,读“( )”;表示人体器官时,读“( )”;表示声音受阻而低沉时,读“( )”。
畸( )畸形
绮( )绮丽
崎( )崎岖



形近字
绯( )绯红
诽( )诽谤
徘( )徘徊
fēi
fěi
pái
驿( )驿站
译( )翻译
绎( )演绎



【形旁辨字法】 
言( 讠)出肺腑来教诲( ),乌云遮日(日)天阴晦( ),心( 忄)里懊恼真后悔( )。
huì
huì
huǐ
挟(jiā)[另读xié]:用胳膊夹着
樱花(yīng huā ):一种花名
绯红(fēi hóng):中国传统色彩名称
宛如(wǎn rú):好像;仿佛
掌故(zhǎng gù):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遗闻轶事
落第(luò d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或考试不及格
畸形(jī xíng):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泛指事物发展不正常
不逊(bú xùn):没有礼貌,骄傲
匿名(nì míng):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即指隐瞒身份、个人特征或不说明是什么人物
诘责(jié zé):质问并责备
托辞(tuō cí):是指找借口
词语集注
侧重于发问时带有责备语气,语义较重。
呜呼(wū hū):对事务的一种感叹发语,或赞颂、或愤慨等
凄然(qī rán):凄凉悲伤貌
教诲(jiào huì):老师的恳切、耐心地启发开导。教育、教导,使人进步
油光可鉴(yóu guāng kě jiàn):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形容非常光亮润泽
杳无消息(yǎo wú xiāo xī) :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
抑扬顿挫(yì yáng dùn cuò):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
正人君子(zhèng rén jūn zǐ):正人,正直的人。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深恶痛疾(shēn wù tòng jí):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褒义词,只用于形容声音。
现多写作“深恶痛绝”,可对人,也可对事。
(1)下列句中画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他出国两年了,至今杳无消息。
B.电影《流浪地球》以抑扬顿挫的情节和宏伟壮观的场面掀起了全民观影热潮。
C.李老师勤勤恳恳,诲人不倦,深受学生们喜爱。
D.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是深恶痛疾的。
【答案】B【解析】“抑扬顿挫”的意思是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形容声音的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用在“情节和宏伟壮观的场面”这一语境中不合适。
考考你
(2)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与“实在标致极了”中的“标致”一词感彩相同的是( )
A.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
B.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C.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
D.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道他的研究室里去,
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
指着,向我和蔼地说道……
B
读读写写
舀( ) 揩( ) 碟( ) 捆( )
咳嗽( ) 调羹( ) 绞肉( )
薪金( ) 校对( ) 草率( )
悠然 吩咐 抹杀( ) 疙瘩( ) 深恶痛绝( ) 不以为然
yǎo
kāi
kǔn
xīn
jiào
shuài

ɡē dɑ
jiǎo
dié
ké sou
ɡēnɡ

用瓢、勺等取东西(多指流质)。
揩油(比喻占便宜)。
古人喜食羊肉,用“羔”“美”表示味道鲜美。
瞿秋白( )  忧郁( )  阖( )



第8课 《回忆鲁迅先生》
多音字
( )草率( )圆周率

shuài

【串句记忆法】出现矛盾要先调( )查,然后再进行调( )解。
( )抹杀
( )拐弯抹角( )抹布




diào
tiáo
只有与“数值”相关才读lǜ。
朗( )明朗
琅( )书声琅琅
揩( )揩桌子
谐( )和谐
lǎnɡ
lánɡ
kāi
xié
形近字
形容金石相击声、响亮的读书声等。
舀 yǎo:①用瓢、勺等取东西(多指流质):~汤。②舀子,舀东西的器具。
揩 kāi:擦;抹:~汗。
碟 dié:盛食物的小盘 子。
捆 kǔn:①用绳子等把东西缠紧打结:~行李。②捆成的东西:秫秸~儿。③用于捆起来的东西:一~柴火。
咳嗽 ké sou:略。
调羹 tiáo ɡēnɡ:羹匙。
绞肉 jiǎo ròu: 略。
薪金 xīn jīn:即“薪水”。
校对 jiào duì:①核对是否符合标准:一切计量器都必需~合格才可以发售。②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张,看有没有错误。③做校对工作的人:他在印刷厂当~。
词语集注
草率 cǎo shuài:(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从事。
洗澡 xǐ zǎo:略。
悠然 yōu rán :悠闲的样子:~自得。
吩咐 fēn fù:口头指派或命令;嘱咐:父亲~大哥务必在月底以前赶回来。
抹杀 mǒ shā:一概不计;完全勾销:一笔~。
疙瘩 gē da:①皮肤上突起的或肌肉上结成的硬块。②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面~。③不易解决的问题:心上的~早去掉了。④用于球形或块状的东西:一~石头。⑤麻烦;别扭。‖也作疙疸、圪垯。
深恶痛绝 shēn wù tòng jué恶:厌恶;痛:痛恨;绝: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不以为然 bù yǐ wéi rán 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下列句中画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钦佩《荒野求生》中的冒险家贝尔,因为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他不以为然,总能乐观面对困难。
B.小品《放心吧》,将现实生活中人们深恶痛绝的电话诈骗,巧妙地展现给观众。
C.自共享单车问世以来,关于“国民素质照妖镜”的讨论便络绎不绝。
D.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为了逃避责任,编造了谎言,竟瞒过了老师。
【答案】B【解析】A.“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此处应该用“不以为意”;C.“络绎不绝”指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这里用来形容讨论不断不合适;D.是褒义词,指只要专心一致肯下决心去做,没有做不成的事,不能用于贬义的语境。
考考你
潜质 尴尬 筛选 篝火 目睹
严丝合缝 瞠目结舌 热泪盈眶 一览无余
朝气蓬勃
qián
ɡān ɡà
shāi
ɡōu

读第二声。
注意“篝”的中间有三横两竖。
chēnɡ
kuànɡ
第9课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读读写写
反驳 口头禅 湍急 咆哮
自力更生 奋发图强 大窝凼 旗帜
肺癌 馈源舱 天穹 广袤

chán
tuān
páo xiào
dànɡ
zhì
ái
kuì
qiónɡ
mào
( )严丝合缝( )缝纫

fènɡ
fénɡ
( )口头禅( )禅让

chán
shàn
( )启蒙( )蒙骗
( )蒙古

ménɡ
mēnɡ
měnɡ
【以义辨音法】表“用针线缝东西”的意思时,读“fénɡ”。表“缝隙”的意思时,读“fènɡ”。
多音字
蓬( )朝气蓬勃
篷( )船篷
pénɡ
pénɡ
瞠( )瞠目结舌
螳( )螳臂当车
chēnɡ
tánɡ
比喻不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败。
形近字
潜质(qián zhì):是指一个事物或个体内在的潜在能力和潜在价值。
尴尬(gān gà):通常用来形容人遇到的一种处境,让人感觉很难为情,无所适从。
筛选(shāi xuǎn)的意思是从多个对象中挑选出符合特定条件的部分。
篝火(gōu huǒ):是指在户外或野外搭建的火堆,用来供人取暖、照明或烹饪。
目睹(mù dǔ):是指亲眼看到或亲身经历某个事件或情况,强调亲身经历的真实性和直观性。
严丝合缝(yán sī hé fèng):是指缝隙严密闭合。也用来比喻言行周密,没有一点漏洞。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热泪盈眶(rè lèi yíng kuàng):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形容感动至极或非常悲伤。
一览无余(yī lǎn wú yú):指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朝气蓬勃(zhāo qì péng bó):形容精神振奋,斗志旺盛,充满生气。
词语集注
下列划线词语用得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个精密仪器的零件连接得严丝合缝、毫无缝隙。
B.在温馨和谐的家庭聚会上,大家都瞠目结舌地分享着生活趣事。
C.站在山顶上,我们可以把整个城市的全貌一览无余。
D.它们朝气蓬勃且精力旺盛,估计都是不超过一岁的幼鸟。
【答案】D
【解析】A“严丝合缝”本身就表达了缝隙严密闭合、没有缝隙的意思,后面再加上“毫无缝隙”语义重复。B“瞠目结舌”表达的是惊讶、震惊到说不出话的意思,与该语境不相符。C全貌”已经有全部景象的意思,和“一览无余”语义重复,可改为“站在山顶上,我们可以把整个城市一览无余” 。
考考你
微妙 燥热 沥青 骤雨 窒息 吹嘘 荧光 筋疲力尽 和颜悦色 镭 钋 炽热 猝至
咽喉 沉淀 熔化 踱 轮廓
zào
zhòu
zhì

yínɡ

chì

yān
diàn
rónɡ
duó
léi
“颜”与“色”都指脸色。
kuò
读读写写
第10课 《美丽的颜色》
多音字
( )创造( )创口

chuànɡ
chuānɡ
( )和颜悦色( )曲高和寡
( )和面
( )和稀泥



huó
( )钉子( )钉扣子

dīnɡ
dìnɡ

huò
表“开始、初次”之意读chuànɡ
表“创伤、损伤”之意读chuānɡ
荧( )荧光
萤( )萤火虫
莹( )晶莹
踱( )踱步
渡( )渡河
镀( )镀金
燥( )燥热
噪( )噪声
躁( )烦躁
zào
duó
形近字
zào

熔( )熔化
溶( )溶液
榕( )榕树
rónɡ
rónɡ

rónɡ
yínɡ
yínɡ
zào
yínɡ
干燥,缺少水分
与声音相关
与脾气、情绪相关
【以义辨字法】“熔”指用高温使固体物质转变为液体;“溶”指在水或其他液体中化开;“榕”是一种常绿大乔木。
微妙(wēi miào):指深奥玄妙;精深复杂,难以捉摸
燥热(zào rè):形容热得难受
沥青(lì qīng):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
骤雨(zhòu yǔ):为时不长的降雨
窒息(zhì xī):人体的呼吸过程由于某种原因受阻或异常,所产生的全身各器官组织缺氧
吹嘘(chuī xū):夸张地宣扬或编造优点、长处等
荧光(yíng guāng):一种光致发光的冷发光现象
筋疲力尽(jīn pí lì jìn):形容精神和身体十分劳累
和颜悦色(hé yán yuè sè):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词语集注
吹嘘:侧重于指夸大其词,适用对象多为自己。
吹捧:侧重于指恭维和讨好的目的,适用对象一般是别人。
反义词:疾言厉色
也作“筋疲力竭”。
精疲力尽: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下列画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爷爷在田里干了一天活,累得筋疲力尽。
B.班主任王老师一向和蔼可亲,与人交谈总是和颜悦色的,深受同学们喜欢。
C.狂风过后,一只雏鸟跌落在地面上,路过的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捧起它,合力将它送回鸟巢。
D.“美丽的颜色”指居里夫人热爱科学、不懈追求、不与世无争的态度和精神。
【答案】D【解析】“不与世无争”为双重否定,应去掉“不”。
考考你
(一)文学常识(作者作品)
1.《藤野先生》 选自《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他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第一篇白话 小说是《狂人日记》。著名作品集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华盖集》《坟》等。
2.《回忆鲁迅先生》是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作者是萧红 ,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小城三月》等。
文学、文体常识
3.《天上有颗南仁东星》作者是王宏甲,本文由作者根据自己的
《中国天眼:南仁东传》相关章节改写。
4.《美丽的颜色》的体裁是传记,
描写的是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波兰的
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作者是她的
小女儿艾芙 居里。
5. 《红星照耀中国》全书共12篇,又名《西行漫记》。题目中的
“红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散文的概念: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通过对现实社会中某些片断的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社会意义。它要求写真人真事,可在此基础上作适当的艺术加工。
散文的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形散”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回忆性散文:指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叙和描写的一种散文。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就是将“回忆对象与叙事者的经历”交织着写,通常是两条线索并进,即既写回忆对象,也写回忆者自身。
散文
(二)单元文体
回忆录
概念 一种用叙述、描写、资料编排等方法,追忆本人或本人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叙事性文体。
表现形式 可以记述人物一生的事迹,也可以讲述人物故事中的一个片段;可以追述一个历史阶段,也可以描写一个生活侧面。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格式不一。
文体特点 ①真实,就是真实记录人物的经历和思想;②广泛,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所写人物的经历,而且要以所写人物的经历为主线,串联起与之有关的人和事;③突出,指回忆录中的主要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
基本原则 “三亲”:亲闻、亲见、亲历
人物传记
概念 一种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学体裁。 特征 真实性、文学性 分类 从叙述人称看 自传 记叙作者自己的生平事迹,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
他传 记叙他人的生平事迹,如杨振宁写的《邓稼先》。
从创作方法看 历史性传记 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语比较平实。
文学性传记 多用形象化的手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品格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并不排斥融入想象性的文学描写,如《列夫·托尔斯泰》。
1.反语(《藤野先生》)
(1)概念。
是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修辞方法。
(2)作用。
不论是正话反说,还是反话正说,比起直白的表达来都更为有力,语气更为强烈,情感更为充沛,给人的印象也更加鲜明。辞表和辞里的极端偏离,使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更为深刻。
修辞手法
(2)分类
扩大夸张
缩小夸张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成语:一手遮天、一日三秋、一毛不拔等。
超前夸张
“这房间,连个巴掌大都没有。”现有成语“寸土必争、滴水不漏、寸步难行”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2.夸张(教材“补白”P39)
(1)概念。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3)夸张的作用:
①夸张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强烈共鸣。
②在文学中,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例如:
力拔山兮气盖世。——《垓下歌》项羽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杜甫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李白
③有的夸张可以加强所说话的力量,使语言更为雄辩。
如有一句西方格言说:
“如果胡须长就等于博学,那么山羊便是博士了。”把错误的道理即谬论,夸张到荒谬的程度,谬论自然被击败,真理也在夸张的语言中不言而喻了。
夸张往往具有幽默感和哲理性,比如读了上面这句格言,会在会心的微笑中,悟出某种深刻的道理。
3.引用的作用
●小试牛刀
1.文学常识填空。
(1)《藤野先生》与我们在七年级上学期与七年级下学期所学的《 __________ 》《 ________ 》两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__________ 》一书。从这三篇文章的内容来看,你能不能推测出三文的写作先后?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 ( 山海经 ) 朝花夕拾
按照作品的写作先后顺序来看 , 应依次是《阿长与 < 山海经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 因为作品的内容依次是童年、少年求学与青年时期东渡日本求学。
(2)下面一段话,请你用鲁迅的作品集名称补充完善。
很多学生七年级时   ,没有目标;八年级时
   “我要奋斗了”;九年级时   ,回味过去。
朝花夕拾 
呐喊 
彷徨 
2.文化常识填空。
科举考试中,应试不中称为   ,考中进士称为
   。
落第 
及第(或登科) 
3.小王想给同桌写一篇传记,他搜集了相关文体常识,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作者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B.传记要求真实,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
C.传记作者可以发挥合理的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
D.写传记可以引用一些资料,可以是书面材料,也可以是人物的鲜活的语言。
解析:A项“作者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有误,作者发表观点需准确公允,不能夸大其词,也不可以矮化人物。
A
4.下列选项中对夸张类型及表达效果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她瘦得像一张纸,风一吹她就随风的方向走了。(这句话属于缩小夸张,表现了风很大。)
B.刚刚走出门,他脸上的眼泪就瞬间冻成了冰条。(这句话属于扩大夸张,表现了他脸上的眼泪冻结速度之快。)
C.自习课上,班里非常安静,连鹅毛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这句话属于缩小夸张,表现了班里非常安静。)
D.我一进屋就看见妈妈在和面,我知道这是又要包饺子了,那饺子的香气瞬间萦绕在了鼻端。(这句话属于超前夸张,表现了妈妈包饺子的手艺好。)
解析:A项句子属于缩小夸张,表现的是她很瘦,而不是风很大,选项说法错误。B项句子属于扩大夸张,表现的是室外的寒冷,而不是他脸上的眼泪冻结速度之快,选项说法错误。D项句子属于超前夸张,突出饺子的香气,好吃,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项。
C
考点一:标题的含义
【含义类型】
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抒发的情感、表达的哲理等。)
【答题技巧】
分析题目的含义要由表及里、由实到虚
从两方面考虑,特别是深层含义要结合
文章的主题和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等来
回答。
阅读考点
例1.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文题“美丽的颜色”的含义。
明确:一是指玛丽和比埃尔提炼的镭略带蓝色荧光的色彩;
二是指玛丽和比埃尔夫妇对科学研究的投入,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高贵品质和美丽的人格魅力;
三是指在居里夫人眼中 ,他们夫妇二人的工作是美丽的。
例2. 说说《秋天的怀念》标题的含义。
明确:①题目的表层意义是: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
②深层的意义是:“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了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考点二: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概括要求】
(1)围绕文中的某一线索进行概括,文章的主要线索一般有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人或物的变化、事件的发展、情感的变化。[例]《藤野先生》中,按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可以将情节概括为:在东京→在仙台→离开仙台。
(2)概括时,语言要简洁,表意要完整。
【答题格式】
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什么(事物)+怎么样。(如果已给出示例,概括时,注意已给内容的结构特点,如句式结构、人物视角等)
考点三:分析人物性格、形象
【题目类型】
1.综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某某是一个怎样的人?
3.某某有哪些优秀品质?
【答题公式】性格+品质,事件+品质
【答题格式】①……反映了他……品质;②通过……反映出他……性格,他是一个……的人。
【答题方法】
(1)抓关键词。
①“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
明确:“迷住”一词突出表现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痴迷和挚爱。
②“玛丽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明确:“热切”“像看着自己的孩子”生动形象地写出居里夫人对镭的迷恋,她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
(2)抓句段。
①“最困难的,或者说几乎不可能的,乃是离析这 极小含量的物质,使它从与它密切混合着的杂质中分离出来。”
明确:居里夫人选择最困难的工作,付出艰苦的劳动。说明她是一个不怕困难的人。
②“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
明确: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居里夫人终于
提炼出了镭。说明她是一个持之以恒,不达目的
誓不罢休的人。
(3)抓人物描写方法。
例如:《藤野先生》如何描写初见藤野先生的形象?(本文描写藤野先生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分别举例谈谈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明确:外貌、神态、语言、动作
外貌描写:示例(第6段):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外貌描写,刻画出一个特点鲜明的医学教授形象。
语言描写:示例:“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语言描写,体现了他的认真负责,关爱学生。
神态+语言描写: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神态、语言描写,体现了藤野先生的热情诚恳,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
(4)抓具体事件。
品读《藤野先生》第6~23段中的典型事件或细节,从中体会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以句式:先生,您__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____________ 的品质来填写。
示例:“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
也都一一订正”,先生,您添改讲义的行为,
让我感受到您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和关爱弱国学生的品质。
考点四:词句赏析
【题目类型】1:体会第X段加点词语的含义;在表达上的好处(作用、效果)
【答题技巧】解释加点词语的原意+加点词语的在这儿的意思。
XX一词(等词),写出了XX的什么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例1:体会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明确:“正人君子”原指品行端正的人,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文人,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的愤慨之情。
例2:赏析下面的加点词和划线句子。
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的学生生活中最愉快的时期,是在顶楼里度过的;玛丽·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女人体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
……
“……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我们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我常常就在那里做我们的饭食,以便某种特别重要的工序不至于中断。有时候我整天用和我差不多一般高的铁条,搅动一大堆沸腾着的东西。到了晚上,简直是筋疲力尽。”
(1)“玛丽·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句中的“极大”一词,有什么作用?
明确:“极大”指到了极点,表明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了。写出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工作的热忱和顽强。
(2)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了玛丽的工作强度之大,工作之艰辛,环境之恶劣,从而刻画出她忘我的工作态度和执着的追求精神。
【题目类型】2:第X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技巧】这句话运用了……修辞(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注意:
(1)如果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这句话把……比作……,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2)如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XX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例1: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明确: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细致地写出了鲁迅先生“笑”的情态,突出了他豁达爽朗的性格特征。
例2:《美丽的颜色》第2段描写他们的工作环境,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运用了对比和夸张。
夸张修辞手法的使用,突出强调了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的冷、简陋、恶劣。同时,这种极端恶劣的工作环境与下文他们的高昂的工作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表现出了他们执着、坚定的科研精神和忘我的工作态度。
考点五:谈启示感受类
【题目类型】
1.结合文章内容、针对某句话、某件事等谈感悟、感想、启示、心得等。
2.理解某句话并以这句话为落脚点联系实际谈感悟。
3.谈看法、发表意见、说理由。
4.补充心理活动题、转换身份进行对话。
【答题技巧】
对于这类题应从文章的某个角度某个方面生发开来谈感受。可根据文章的内容具体而定,如文中的人或事,某一个细节,某一句名言,哲理性的话等等。总之,所作的答案植根于文章,文章就是所谓的“踪”。
具体要求:从课内到课外,从文中到自己。也就是先概括文意(或引述原文),再联系实际,谈论评说。
例1:学习了《美丽的颜色》这篇课文,你如何评价玛丽和比埃尔的工作生活?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评价:我对他们工作投入、吃苦耐劳、执着实验直至成功的工作生活态度和淡泊名利、坚强乐观的品质感到佩服。
感受:我们在生活中不应该盲目攀比,一味地追求享受,而应该学习居里夫人的淡泊名利。学习成绩好,
不应该骄傲自满,无论是生活还是学
习上遇到困难应该学习居里夫妇做事
执着、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品质。
例2.对于《藤野先生》课文主旨的理解,下面的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例3: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什么启示?
明确:要根据国家、民族的需要来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