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内环境的组成
1.(易错题)(2025河南郑州月考)人体细胞都生活在液体环境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都是人体细胞赖以生活的液体环境
B.血液中含有大量血细胞,是人体的体液之一
C.体液又称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等
D.人体膀胱中存在的液体既不属于细胞内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2.(2025四川成都月考)如图表示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组织液,b表示血浆,c表示淋巴液
B.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是b
C.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有a和b
D.肝脏细胞与c进行双向的物质交换
3.(2025山东青岛月考)民以食为天,某同学为了弄清早餐中的营养成分到达细胞的路线,借用了人体组织结构示意图进行说明,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中的液体均属于人体的内环境
B.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①→②→③→④
C.①中的液体最终会回流到②,所以①和②中各物质的含量相同
D.若此处为肌肉细胞,则甲侧血浆中CO2含量高于乙侧
4.(2025湖北宜昌月考)如表为人体部分细胞外液(②③之间能进行双向的物质交换)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成分/ (mmol·L-1)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
D.①为细胞外液,又称为内环境,其含量占体液的2/3
5.下列过程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
①载体蛋白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
②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③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④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
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⑥血浆中的胰岛素运输至相应细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⑥ D.②④⑤⑥
6.(易错题)(2025辽宁铁岭开学考试)内环境成分多种多样,正常情况下,下列选项中的物质都可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是( )
A.胰蛋白酶、Na+、ATP、葡萄糖
B.CO2、胰岛素、尿素、抗体
C.肝糖原、核苷酸、纤维素、氨基酸
D.甘油三酯、DNA聚合酶、磷脂、胆固醇
题组二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7.(2025山东泰安月考)已知生理盐水和5%的葡萄糖溶液与实验小鼠的血浆渗透压相等。现给甲、乙两组正常小鼠分别静脉注射20mL生理盐水和5%的葡萄糖溶液,则两组小鼠在短时间内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忽略实验操作本身对动物产生的影响)( )
A.甲组小鼠的渗透压降低
B.甲组小鼠组织液中Na+增多
C.乙组小鼠的血浆量减少
D.乙组小鼠血浆pH明显减小
8.(2025广东深圳月考)职业运动员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往往不是饮用清水,而是饮用含有特定成分的“功能饮料”,如表为某种功能饮料的主要成分,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成分 蔗糖 其他 糖类 柠檬 酸 氯化 钠 氯化 钾 磷酸二 氢钠 碳酸 氢钠
质量浓度/ (g·L-1) 30 10 10 0.1 0.1 0.1 0.1
A.运动员剧烈运动消耗了大量能量,所以蔗糖等糖类的作用是补充能量
B.大量出汗不只是丧失了水分,也丧失了盐分,所以功能饮料既含水也含无机盐
C.功能饮料中含有大量的Na+和K+,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的主要成分
D.细胞外液中的HC和H2P,对维持细胞外液pH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9.(2025江苏海安高级中学月考)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
C.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D.大量喝清水后,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加,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题组三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0.(2025湖北咸宁月考)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媒介”相对稳定状态与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系统等的功能有联系
B.变形虫也可通过该“媒介”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C.该“媒介”中含有多种酶,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D.正常情况下,尿酸、激素、无机盐、呼吸作用的酶可存在于该“媒介”中
11.(教材习题改编)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体液,A、B、C、D表示相关系统,a、b、c、d表示相关物质。
(1)①②③化学成分基本相似,但是 (填序号)中蛋白质含量高。
(2)请写出从外界环境摄入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 (用图中的序号、字母和箭头表示)。
(3)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
(4)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增多的液体是 (填序号),将导致 。
能力提升练
题组 内环境的组成、联系及作用
1.(2025广东潮州月考)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图甲是内环境的结构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体液,图乙表示这几种体液相互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图乙中A、B、C、D
B.B中的大分子蛋白质可以流到C中
C.图甲①中的蛋白质含量最多
D.图甲中③④处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大小关系分别是③>④和③<④
2.(2025湖南长沙月考)如图为人体体液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是细胞内液,可与细胞外液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B.b、c、d之间都通过细胞膜实现物质交换或转移
C.若a表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细胞内液,则图中a、d之间的双向箭头应删除
D.b是组织液,其渗入c的量远少于渗入d的量
3.(创新题·新考法)(2025山西太原月考)与毛细血管壁相比,毛细淋巴管壁薄,通透性高且毛细淋巴管的一端是盲端,盲端的内皮细胞像瓦片般互相覆盖,形成只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活动瓣膜。下列叙述错误是( )
A.若“盲端”功能障碍,将引起组织水肿
B.淋巴液中的大量淋巴细胞与淋巴液之间可以进行双向物质交换
C.毛细淋巴管壁的通透性较大,有利于其回收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
D.毛细淋巴管的单向活动瓣膜可以保证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后不再倒流
4.(2025湖北荆州月考)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和脊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脑脊液主要由脑室的脉络丛上皮细胞和室管膜细胞分泌形成,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在血液和脑脊液之间存在着“血脑屏障”,该屏障使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从而阻挡了一些物质从血管进入脑脊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脑脊液渗透压的主要来源是Na+和Cl-
B.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会导致颅内压降低
C.脑脊液可以为脑细胞和脊髓细胞提供营养,运输代谢废物
D.葡萄糖及其他维持大脑健康和正常运转的营养物质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
5.血浆的pH为7.35~7.45,红细胞在维持血浆pH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调节机制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的pH能维持在7.35~7.45,主要是因为含有缓冲物质H2CO3/Na2CO3
B.随CO2的进入,红细胞可能会出现轻微失水现象
C.图中组织液中的CO2进入红细胞至少需穿过3层磷脂分子
D.图中组织液中的CO2的最终去路主要是形成HC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D 2.D 3.D 4.D 5.A 6.B 7.B 8.C
9.C 10.A
1.D 体液的组成如下所示:
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A错误;血液=血浆+血细胞(易错点),血液并不全是体液,B错误;人体膀胱中存在的液体直接与外界相通,不属于体液(易错点),D正确。
2.D b(单向箭头进出)表示淋巴液,其由一部分c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最终汇入a血浆,A错误;与组织液、淋巴液相比,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常考点),B错误;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有a血浆和c组织液,C错误;肝脏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c组织液,与其进行双向的物质交换,D正确。
方法技巧
巧用单、双箭头判断体液的四种组成成分
3.D 人体的内环境包括①淋巴液、②血浆、③组织液,不包括④细胞内液,A错误。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为②血浆→③组织液→④细胞内液,如下图中蓝色箭头所示,B错误。
②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于①淋巴液,C错误。肌肉细胞呼吸作用消耗O2、产生CO2,根据题图中箭头方向可知,经过肌肉细胞的血流方向为:乙侧→甲侧,肌肉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扩散进入血浆,故甲侧CO2含量高于乙侧,D正确。
4.D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正确;②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③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液增多,B正确;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占体液的1/3,细胞内液占体液的2/3,D错误。
5.A 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其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过程发生在细胞膜上,①符合题意;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均发生在细胞内,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A。
6.B
必备知识 选项分析
一切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都不属于内环境 正常情况下,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进入消化道,胰蛋白酶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ATP、DNA聚合酶在细胞内合成并发挥作用,肝糖原存在于肝细胞内,磷脂在细胞内合成并参与膜结构的组成,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O2、尿素(代谢产物)、胰岛素(调节物质)、抗体(免疫物质)均可以出现在内环境中,B正确;纤维素是植物特有的多糖,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方法技巧
“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7.B 生理盐水和5%的葡萄糖溶液与实验小鼠的血浆渗透压相等,据此分析:
8.C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而不是K+,C错误。
9.C 对各选项分析如下:
10.A 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为内环境。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没有内环境,B错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C错误;呼吸作用的酶分布在细胞内,不存在于内环境中,D错误。
11.答案 (1)① (2)(外界环境)a→B→A→①→②→组织细胞 (3)无机盐、蛋白质 (4)② 组织水肿
题图解读
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体液,A、B、C、D表示相关系统,a、b、c、d表示相关物质:
解析 (1)血浆与组织液、淋巴液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2)从外界环境摄入的葡萄糖(通过消化系统吸收后进入循环系统,再由血浆进入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外界环境)a→B→A→①→②→组织细胞。(4)血浆蛋白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液增多→组织水肿。
能力提升练
1.B 2.B 3.C 4.B 5.D
1.B 图甲:①表示淋巴液(具有盲端的结构内的液体),②表示细胞内液,③表示组织液,④表示血浆,与组织液、淋巴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错误。
图乙:B表示淋巴液(单向箭头进出),淋巴液汇入C(血浆),则A表示组织液,D表示细胞内液,A错误,B正确。
对O2、CO2的运动途径及浓度分析如下,可知D错误。
2.B a可直接与b、c、d进行物质交换,是细胞内液,b、c、d属于细胞外液;根据bd、b→c→d可知b为组织液,c为淋巴液,d为血浆(突破点),A正确。c淋巴液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d血浆,并未通过细胞膜实现物质转移,B错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c淋巴液和b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细胞内液能与淋巴液、组织液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双向箭头),不能与d血浆直接进行物质交换(a、d之间的双向箭头应删除),C正确。组织液大部分物质被重吸收回血浆,少部分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D正确。
归纳总结
3.C 淋巴液是组织液单向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的,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中(常考点),毛细淋巴管壁通透性大,便于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进入毛细淋巴管,C错误;根据题干信息“盲端的内皮细胞像瓦片般互相覆盖,形成只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活动瓣膜”可知,毛细淋巴管的单向活动瓣膜可以保证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后不再倒流,若“盲端”功能障碍,会导致组织液中大分子物质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加大,引起组织水肿,A、D正确。
4.B 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其渗透压的主要来源是Na+和Cl-,A正确;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会导致代谢废物无法排出,脑脊液增加,颅内压升高,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脑脊液是脑细胞和脊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脑脊液可以为脑细胞和脊髓细胞提供营养,运输代谢废物,C正确。葡萄糖及其他维持大脑健康和正常运转的营养物质是脑细胞正常生活所必需的,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供脑细胞正常生活利用,D正确。
5.D 血浆中有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它们使血浆pH能维持在7.35~7.45,A错误;随着CO2的进入,红细胞内的溶质微粒数增加,渗透压增大,红细胞可能会出现轻微吸水现象,B错误;图示组织液中CO2的最终去路主要是形成HC,占88%,D正确。分析CO2的运动路径如下,组织液中的CO2进入红细胞至少需穿过3层细胞膜,即6层磷脂分子,C错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