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反射和反射弧
1.(易错题)(2025陕西西安月考)下列现象中属于反射的是 ( )
A.鱼儿游向食物
B.葵花向着太阳转
C.衣藻由光较弱的地方游向光较强的地方
D.用电流刺激带腓肠肌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收缩
2.(2024河北张家口月考)如图是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3表示相关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结构1为感觉神经,能将信息传递至神经中枢
B.结构2和结构3为运动神经,分别控制伸肌和屈肌
C.图示4个神经元构成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D.结构2和结构3的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均属于效应器
3.科学家在研究反射弧功能时进行了下列实验。将蛙的后肢肌肉E及神经B、D剥离出来,当电刺激后肢皮肤A时,后肢肌肉E发生收缩反应。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 组成的。
(2)若对后肢皮肤A施加一强刺激,后肢肌肉E会发生收缩反应,该反应 (填“是”或“不是”)反射,若是反射,写出反射的大体过程;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
(3)如果将B剪断,刺激近A处端,E无收缩反应,刺激近C处端,E有收缩反应,说明B的功能是 (填“传入”或“传出”)神经冲动;如果将D剪断,刺激近C处端,E无收缩反应,刺激近E处端,E有收缩反应,说明D的功能是 (填“传入”或“传出”)神经冲动。
(4)如果B、D完整,C被破坏,再刺激后肢皮肤A时,后肢肌肉E无收缩反应,说明C的作用是 。
(5)实验研究说明,动物(或人)的神经系统能够对外界或内部各种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这需要保持 (填结构)的完整。
题组二 反射弧受损部位的分析
4.(易错题)(2025山东泰安月考)下图为人缩手反射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但是也会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
B.若③处阻断,病人仍会产生感觉,但无法将手缩回
C.若①处受损,病人无法完成缩手反射
D.害怕被针刺而缩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此反射的消退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5.(教材习题改编)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脊蛙)为材料做了如下实验:轻轻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脊蛙的左后肢出现屈腿反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刺激该脊蛙右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右后肢出现屈腿反射
B.破坏脊髓后,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左后肢能发生屈腿反射
C.破坏脊髓后,刺激脊蛙左后肢传出神经,左后肢不能发生收缩
D.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蛙后肢的屈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的结论
6.(2025天津虹桥期中)逃生演练中,某同学做出逃生反应的部分机制如下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警报声感受器X神经中枢肌肉收缩逃生
A.感受器X位于人体腿部肌肉内
B.若传入神经受损,听不到警报声
C.逃生反应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若传出神经受损,不影响肌肉收缩
7.(2025山西太原月考)某人因腰椎部位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受伤的腰椎部位与右侧下肢的反射弧如图所示,其中③④分别表示腰椎部位的神经中枢的背部侧和腹部侧,该病人受损伤的具体部位可能是( )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⑤⑥
题组三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8.(2025河北邢台月考)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比较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前者的特点是( )
①先天性的 ②后天经过学习形成 ③会发生消退 ④固定不变化 ⑤脊髓参与调节 ⑥大脑参与调节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9.(2025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期中)《世说新语》中记载了曹操“望梅止渴”的故事。吃梅和“望梅”都能够使人的唾液分泌量增加。下列关于“望梅止渴”和“吃到梅子分泌唾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长时间不吃梅可能会导致“望梅”时唾液分泌量不增加
B.“吃到梅子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动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二者都能够使人体分泌唾液,但其反射弧是不完全相同的
D.“望梅止渴”是在“吃到梅子分泌唾液”的基础上形成的
10.(易错题)(2025广东深圳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月考)让宠物狗不再随“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是创建良好卫生环境的基本要求。宠物狗的主人可在其排便前后进行语言或动作刺激,并可饲喂食物进行“奖励”,使其形成条件反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主人的语言或动作由无关刺激转变为条件刺激的过程需要食物等非条件刺激
B.完整的反射弧是“奖励”过程中狗形成愉悦感觉的结构基础
C.条件反射消退的过程是将兴奋性效应信号转变为抑制性效应信号,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D.非条件反射与生俱来,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能力提升练
题组 反射和反射弧
1.(2025山东菏泽月考)动脉血压正常时,过高过紧的衣领会直接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使人产生头晕甚至晕厥的现象,即“衣领综合征”,其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窦神经受损时,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不能产生兴奋
B.窦神经是传出神经,心血管中枢在大脑皮层
C.“衣领综合征”是反射启动后引起血压升高导致的
D.产生“衣领综合征”的反射活动为非条件反射
2.(创新题·新考法)对大鼠的角膜吹气,大鼠会不自主发生眨眼反射,此时可检测到眼眨肌产生电信号。经过训练,大鼠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经过训练,声音信号由非条件刺激转变为条件刺激
B.吹向角膜的气流引起的眨眼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
C.条件反射的形成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和适应性,一经产生永不消退
D.如果之后声音信号反复单独出现,则声音信号将不再引起眨眼反射
3.(2025福建泉州一中月考)为了研究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某同学用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脊蛙”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步骤 处理 实验结果
① 用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后肢趾部皮肤 后肢出现屈腿反射
② 剥去后肢趾部部分皮肤,用1%的硫酸溶液分别刺激去除皮肤的后肢趾部和保留皮肤的后肢趾部 前者不出现屈腿反射,后者出现屈腿反射
③ 破坏脊髓,用1%的硫酸溶液刺激保留皮肤的后肢趾部 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
④ 分离得到后肢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给坐骨神经一个适当强度电刺激 腓肠肌收缩
A.步骤②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
B.步骤③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的原因是神经中枢被破坏
C.步骤④可以证明坐骨神经中有传入神经
D.只有保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4.(教材深研拓展)短跑赛场上,发令枪一响,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该行为涉及机体的反射调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听到发令枪响后起跑是否为反射 (填“是”或“否”)。
(2)在枪响后0.1s内起跑视为抢跑,即没有听到枪声就已经起跑。从反射弧的角度分析,其科学依据是 ,“抢跑”行为的信号的传导路径是 (填反射弧结构名称并用箭头相连)。
(3)当神经元兴奋后,会消耗大量ATP产生腺苷,腺苷中的腺嘌呤与脑细胞膜表面的腺苷受体结合后,会使人产生疲劳感。咖啡因的分子结构与腺嘌呤类似,请分析咖啡因能够缓解长跑疲倦的原因: 。
(4)若运动员长期大量服用咖啡因,细胞会表达出 (选填“更多”或“更少”)的腺苷受体,从而降低咖啡因的功效。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A 2.C 4.C 5.A 6.B 7.C 8.C 9.B
10.A
1.A 反射必须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完成,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鱼游向食物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属于反射,A符合题意。植物没有神经系统,葵花向着太阳转不属于反射,B不符合题意。衣藻是单细胞生物,没有反射行为,C不符合题意。完成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该过程不属于反射,D不符合题意。
易混易错 (1)反应≠反射,如草履虫受到刺激后会有躲避刺激的反应,含羞草受到触碰会闭拢叶片,这些都不是反射。
(2)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不属于反射。
2.C 由图可知,结构1上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感觉神经),能将信息传递至神经中枢,结构2、3为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分别控制伸肌和屈肌,A、B正确。反射弧通常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的,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的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组成,因此图示4个神经元不能构成膝跳反射的反射弧,C错误。
3.答案 (1)肌肉或腺体 (2)是 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产生反应 (3)传入 传出 (4)接受B传入的兴奋,并产生兴奋将其向下传导 (5)反射弧
解析 (2)分析题图:B上有神经节,因此B表示传入神经,A表示感受器,C表示神经中枢,D表示传出神经,E表示效应器。A、B、C、D、E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所以给A施加刺激E收缩的反应是反射。
(3)
将B 剪断 刺激近A处(感受器)端,E(效应器)无收缩反应 B能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故B的功能是传入神经冲动
刺激近C处(神经中枢)端,E(效应器)有收缩反应
将D 剪断 刺激近C处(神经中枢)端,E(效应器)无收缩反应 D能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故D的功能是传出神经冲动
刺激近E处(效应器)端,E(效应器)有收缩反应
(4)如果B(传入神经)、D(传出神经)完整,C(神经中枢)被破坏,再刺激后肢皮肤A时,后肢肌肉E(效应器)无收缩反应,说明C(神经中枢)能接受B传入的兴奋,产生兴奋并传给D传出神经。
4.C 缩手反射、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但也会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A正确。害怕被针刺而缩手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条件反射的消退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常考点),D正确。
易混易错 (1)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感觉的形成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
(2)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条件反射的消退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5.A 建立题干相关反射弧如图:
该脊蛙右后肢反射弧完整,刺激该脊蛙右后肢趾部,可观察到右后肢出现屈腿反射,A正确。若要得出结论“蛙后肢的屈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则实验设计自变量为“有无大脑控制”,需设置大脑控制组和无大脑控制组进行对照,题干中没有相应对照实验,无法得出上述结论,D错误。
方法技巧 要得出相应实验结论,需关注是否存在相应的对照实验,如无相应对照实验,一般无法得出结论。
6.B 警报声作用于耳朵内的听觉感受器,A错误。逃生反应是一种条件反射,有大脑皮层的参与,C错误。
受损部位 结果
传入神经 声音传不到大脑皮层,不能形成听觉(听不到警报声),B正确
传出神经 声音能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听得到警报声),但肌肉不能收缩,不能做出逃生反应,D错误
7.C
题图解读
图中的②上有神经节,表示传入神经,则①是感受器,⑥是效应器,⑤是传出神经。
题干信息 推测及结论
腰椎部位受外伤 受伤部位可能为②③④⑤
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 兴奋可沿传入神经等到达大脑皮层,②③功能正常
右侧下肢运动障碍 兴奋传到效应器有障碍,具体受伤部位可能为④或⑤,C正确
8.C 非条件反射是先天性的,固定不变化的,主要由脊髓参与调节;条件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形成的,会发生消退,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②③⑥符合题意。
9.B “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是可以消退的(常考点),人长时间不吃梅可能会导致“望梅”时唾液分泌量不增加,A正确。“吃到梅子分泌唾液”是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二者的反射弧不完全相同,B错误,C正确。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D正确。
10.A 在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中,无关刺激(语言或动作)要转变为条件刺激,需要非条件刺激(食物等)与之多次结合强化,A正确。感觉的产生在大脑皮层,狗形成愉悦感觉不属于反射,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无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参与),B错误;条件反射的消退也需要大脑皮层参与,C错误;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D错误。
易混易错
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及相关概念
概念
非条件刺激 能够引起非条件反射发生的刺激,如食物
条件刺激 能够引起条件反射发生的刺激
无关刺激 既不能引起非条件反射发生,也不能引起条件反射发生的刺激
非条件刺激、无关刺激在时间上反复重合→无关刺激转变为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形成。
能力提升练
1.D 窦神经是传入神经,当窦神经受损时,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能接受衣领刺激产生兴奋,心血管中枢在脑干,A、B错误。根据题图可知,“衣领综合征”是反射启动后引起动脉血压下降导致的,C错误。产生“衣领综合征”的反射活动没有经过大脑皮层的调控,为非条件反射,D正确。
2.D
题图解读
经过训练,声音信号由无关刺激转变为条件刺激,A错误;气流信号引起的眨眼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B错误;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最后完全不出现,这是条件反射的消退,C错误,D正确。
3.C
对照 自变量 结果分析
①② 是否剥去后肢趾部部分皮肤(即是否破坏感受器) 剥去后肢趾部皮肤后不出现屈腿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A正确
①③ 是否破坏脊髓(即是否破坏神经中枢) 步骤③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的原因是神经中枢被破坏,B正确
步骤④在没有神经中枢的参与下,刺激坐骨神经后腓肠肌收缩,能证明坐骨神经中有传出神经,不能证明有传入神经,C错误。
4.答案 (1)是 (2)人类从听到枪响到作出反应起跑需要经过反射弧的各个结构(或完整的反射弧),完成这一反射活动(或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所需的时间至少为0.1s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咖啡因结构与腺嘌呤类似,能和腺苷受体结合,阻断腺嘌呤与腺苷受体的结合,从而缓解疲劳 (4)更多
解析 (1)(2)运动员听到枪响(条件刺激)作出起跑反应是通过意识支配肢体运动,有大脑皮层参与,属于条件反射。该过程中兴奋的传导过程:
感受器(耳)神经中枢(大脑皮层、脊髓)效应器
信号的产生与传导需要时间,如果枪响后0.1s内起跑,说明运动员“抢跑”,即运动员没有听到枪声就已经起跑,该行为的信号传导路径是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4)
根据结果“降低咖啡因的功效”反推:运动员长期大量服用咖啡因→咖啡因的功效降低→有更多的腺苷受体与腺嘌呤结合→细胞表达出更多的腺苷受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