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第3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
1.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现代农业种植、生产和加工等环节得到广泛的应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生长调节剂发挥作用后会立即被灭活
B.所有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都起到促进作用
C.植物生长调节剂只有配合浇水、施肥等,适时施用,才能发挥效果
D.用适宜浓度的膨大剂处理水果可使其个体增大,但成熟延迟
2.(2025山西晋城期中)农业生产中经常用到植物生长调节剂,下表为几种常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下列有关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名称 属性
萘乙酸、2,4-D 生长素类
6-BA 细胞分裂素类
乙烯利 乙烯类
PP333 赤霉素合成抑制剂
A.用萘乙酸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可得到四倍体西瓜
B.用2,4-D和6-BA抑制马铃薯发芽,以延长储藏期
C.将接近成熟的水果采摘,运输到目的地后可用乙烯利催熟
D.用PP333处理大麦种子,可使其无须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
题组二 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3.(2025辽宁省七校期中联考)关于“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预实验后,正式实验中必须设置一组用蒸馏水处理插条的实验作对照组
B.扦插枝条应保留多个大叶片,以利用蒸腾作用促进生长素类调节剂的吸收
C.对照组的扦插基质用珍珠岩,实验组的扦插基质用等体积的泥炭土
D.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扦插枝条,可能获得相同的生根数
4.(2025广东省五校联考)多年生植物甲为一种重要经济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植物乙的危害。为抑制植物乙的传播和蔓延,科研人员选用不同稀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M对植物甲和乙进行喷施处理,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曲线1表示稀释浓度为1/100;曲线2表示稀释浓度为1/200;曲线3表示稀释浓度为1/400;曲线4表示对照组。
(1)M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于具体的农业生产中,其具有
等优点。
(2)据图分析,本实验的自变量为 。
(3)图示植物生长调节剂M与植物激素 的生理作用相似。
(4)据图分析,抑制植物乙的传播和蔓延,植物生长调节剂M应选用的稀释浓度是 ,理由是 。
能力提升练
题组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易错题)(2025广东深圳三校联考)矮壮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作用是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可被植物的叶、嫩枝、芽吸收,能够有效控制植株徒长,从而起到矮化作物的作用,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A.施用一定浓度的矮壮素溶液后,棉花植株的高度会低于施用前
B.除施用矮壮素外,摘除棉花的顶芽也可以起到矮化作物的作用
C.矮壮素和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类似,都通过抑制赤霉素合成发挥功能
D.施用矮壮素的方式和施肥类似,施用后都要浇水防止烧苗
2.(2025山东临沂期中)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类调节剂(6-BA)、生长素定向转运抑制剂(NPA)对顶端优势的影响,某科研小组用生长状况相同的一年生杨树枝条进行了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组别 顶芽处理 侧芽处理 侧芽生长情况
甲 去除 涂抹蒸馏水 ++++
乙 保留 涂抹一定浓度的6-BA ++++
丙 保留 涂抹NPA ++++++
丁 保留 涂抹蒸馏水 +
注:“+”表示侧芽生长情况且数量越多表示生长越明显。
A.乙组和丁组对比说明6-BA可以一定程度加强顶端优势
B.甲组和丙组的结果相对比,说明侧芽处的生长素只来自顶芽
C.综合分析四组结果可知6-BA和NPA均能解除顶端优势,且该实验条件下NPA效果比6-BA好
D.6-BA和NPA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结构与功能与相应植物激素相同
3.(2025江苏连云港期中)为了研究6-BA和KT这两种细胞分裂素类调节剂对芦荟芽分化的影响,科学家用不同浓度的6-BA和KT处理离体的芦荟芽,并在第15天、第30天统计每个培养瓶中不定芽的平均数量(每瓶原有3个芽)。实验处理和结果记录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6-BA/(mg·L-1) 0 1 2 3 4
KT/ (mg·L-1) 0 5 6.7 5.9 6.4 5.2
1 5.4 6.4 6.5 6.7 6
2 6.3 5.6 6.8 6.2 5.9
3 6.2 6.9 5.8 6.1 6.7
4 5.8 5.1 6.6 5.7 6
0 12.3 15.2 17.1 21.1 14.3
1 15.9 23.9 25.9 22.3 17.4
2 16.1 27.4 38.6 32.1 25.4
3 19.3 24.5 29.4 28.2 21.7
4 12.4 11.3 16.2 13 13
A.表中各组均为实验组,形成相互对照
B.实验结果表明,培养初期6-BA和KT对芦荟芽分化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C.实验结果表明,同时使用6-BA和KT的效果不一定优于单独使用
D.在生产中使用2mg·L-1的6-BA和2mg·L-1的KT处理可以较高效地促进芦荟芽分化
4.(2025湖南名校月考联考)某实验小组探究了乙烯利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1 2 3 4
乙烯利浓度/ (mg·L-1) 0 50 100 200
单株雄花数 6.89 5.39 4.33 3.83
单株雌花数 1.44 1.56 2.27 1.5
叶面积/cm2 283.1 349.6 363.1 312.2
茎粗/cm 3.84 4.12 4.45 4.26
A.为了提高结果率,可选择浓度为50~200mg·L-1的乙烯利继续进行实验
B.实验结果表明,乙烯利具有调节植物开花、促进果实成熟的功能
C.实验结果表明,乙烯利对黄瓜生长的作用特点与生长素的作用特点相同
D.乙烯利是一种植物激素,作用效果与植物的生理状态和气候条件有关
5.(2024河南济源期末)噻苯隆在棉花种植上作为落叶剂使用,噻苯隆被植株吸收后,可促进叶柄与茎之间的分离组织自然形成而使叶脱落,某研究员为验证噻苯隆生理作用及脱叶效果,做了如下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在A处滴加的是蒸馏水,B处滴加的是噻苯隆溶液
B.剪去叶片留下叶柄的原因是防止蒸腾作用对该实验产生影响
C.噻苯隆对棉花的脱叶效果随噻苯隆有效成分含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
D.一般采用有效成分含量为225~300g·hm-2的噻苯隆进行棉花后期脱叶催熟
6.(2025福建厦门期中)2,4-表油菜素内酯(EBR)是目前农业上应用最多的油菜素内酯类调节剂。为探究EBR对盐胁迫下垂穗披碱草幼苗伤害的缓解效应,科研人员以垂穗披碱草幼苗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NaCl浓度 (mmol/L) 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EBR浓度 (μmol/L) 0 0 2 4 6 8 10
平均苗长(mm) 75 29 31 55 68 49 28
平均根长(mm) 28 12 13 18 21 15 9
(1)本实验 (填“能”或“不能”)说明EBR对盐胁迫下垂穗披碱草幼苗的生长具有效果相反的两种作用,请说出理由: 。
(2)若本实验是测定EBR对盐胁迫下垂穗披碱草幼苗伤害缓解效应最适浓度的预实验,预实验的目的是 。为进一步测定EBR的最适浓度,完成以下实验方案:
第一步:在 μmol/L范围内配制5组不同浓度的EBR水溶液;
第二步:选取一定数量生长状况相同的100mmol/LNaCl胁迫下的垂穗披碱草幼苗,随机均分为5组,并用以上浓度EBR水溶液分别处理;
第三步:将以上5组垂穗披碱草幼苗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第四步:测量并计算 。通过比较确定EBR水溶液作用的最适浓度。
(3)EBR在生产上施用时,还需要综合考虑 (至少两点)、价格和施用是否方便等因素。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C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发挥作用后一般不会立即被灭活),有些植物生长调节剂起促进作用(如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能促进生根),有些植物生长调节剂起抑制作用(如脱落酸类调节剂能抑制种子萌发),A、B错误;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营养物质,只有配合浇水、施肥等,适时施用,才能发挥效果,C正确;膨大剂可使水果长势加快、个头变大,加快水果成熟,D错误。
2.C 用萘乙酸(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西瓜幼苗,染色体的数目不会发生改变,A错误;2,4-D和6-BA可促进马铃薯发芽,B错误;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用乙烯利处理可催熟水果,C正确;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可以使其无须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而PP333能抑制赤霉素的合成,D错误。
3.D 预实验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预实验后,正式实验中不需要再设置一组用蒸馏水处理插条的实验作对照组,A错误;扦插枝条保留多个大叶片,会导致蒸腾作用过强,枝条中水分散失过快,不利于生根,B错误;对照组的扦插基质用珍珠岩,实验组的扦插基质也应该用等体积的珍珠岩,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C错误;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扦插枝条,可能获得相同的生根数,因为生长素类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D正确。
特别提醒
对预实验的认识
(1)进行预实验时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以便确认实验组自变量的作用是“促进”还是“抑制”及其程度。
(2)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式实验时,可不设置空白对照组,只需选择预实验中最适浓度的两个相邻的浓度作区间,设置浓度梯度更小的系列实验组,进行相互对照。
4.答案 (1)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 (2)植物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M的浓度(和处理的时间) (3)脱落酸 (4)1/400 该浓度下植物甲的落叶率较低,但植物乙的落叶率较高
解析 (2)本实验的操作是选用不同稀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M对植物甲和乙进行喷施处理,因变量是落叶率。(3)由题图可知,植物生长调节剂M能促进叶的脱落,与植物激素脱落酸生理功能相似。(4)植物甲为重要经济作物,需要抑制植物乙的传播和蔓延→对植物甲造成的落叶影响要小,对植物乙要大→应选择稀释浓度为1/400的植物生长调节剂M。
能力提升练
1.B 2.C 3.A 4.A 5.D
1.B 矮壮素抑制赤霉素合成,与没有施用矮壮素的徒长植株相比,施用矮壮素的植株较矮,但矮壮素施用后植株高度不会低于施用前(易错点),A错误;摘除棉花的顶芽可以解除顶端优势,起到矮化作物的作用,B正确;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生长素和矮壮素的作用机理不同,C错误;矮壮素溶液喷施在植物的叶、嫩枝、芽上发挥作用,肥料中的无机盐主要由根从土壤中吸收,所以施用矮壮素的方式和施肥不同,D错误。
2.C 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分析实验:
组别 自变量 选项分析或结论
甲和丁 是否去除顶芽 顶芽可抑制植株侧芽的生长(引起顶端优势)
乙和丁 是否涂抹6-BA 6-BA可一定程度解除顶端优势,A错误
丙和丁 是否涂抹NPA NPA能解除顶端优势,且效果强于6-BA(与乙组相比),C正确
甲、丙两组对照,自变量是有无顶芽、侧芽是否涂抹NPA,变量不唯一,无法形成对照,B错误;6-BA和NPA能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但都是人工合成的,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结构可能与植物激素的类似,也可能差别较大,D错误。
3.A
题表解读
关注处理浓度为0时的实验数据
(1)“促进或抑制”效果需要与对照组比较才能得出,对照组实验结果为:5、12.3(6-BA和KT浓度均为0时的实验结果)。
(2)6-BA(或KT)单独使用的数据即KT(或6-BA)浓度为0时的实验数据。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6-BA和KT的浓度以及处理天数,表中6-BA和KT浓度均为0的组别是对照组,A错误;处理后15天,各实验组的实验结果均大于5,但差异不大,说明培养初期6-BA和KT对芦荟芽分化的促进作用不明显,B正确;以处理后30天为例,分析数据如下:
根据上图可知,同时使用6-BA和KT的效果不一定优于单独使用,C正确。
4.A 根据“结果率”选择分析表中“单株雌花数”实验数据(突破点),表中乙烯利促进黄瓜开雌花的最适浓度介于50~200mg·L-1之间,为了提高结果率,可选择浓度为50~200mg·L-1的乙烯利继续进行实验,A正确;根据表中数据无法判断乙烯利能促进果实成熟,B错误;根据“黄瓜生长”选择分析表中“叶面积”“茎粗”实验数据,表中施用乙烯利后的数据均高于对照组(组别1),说明乙烯利对黄瓜的叶片和茎的生长都是促进作用,未体现抑制作用,与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不同,C错误;乙烯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D错误。
5.D 噻苯隆在棉花种植上作为落叶剂使用,图1中A处叶柄脱落(滴加的是噻苯隆溶液),B处叶柄无变化(滴加的是蒸馏水),A错误。该实验需要验证噻苯隆的生理作用,剪去叶片只留下叶柄可防止植物叶片产生的植物激素对叶片脱落产生影响,B错误。由图2可知,一定范围内噻苯隆对棉花的脱叶效果随噻苯隆有效成分含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噻苯隆有效成分含量为225~300g·hm-2时可达到较大脱叶效果;有效成分含量大于300g·hm-2后,脱叶效果无明显变化,出于经济考虑,农业生产上一般采用有效成分含量为225~300g·hm-2的噻苯隆进行棉花后期脱叶催熟,C错误,D正确。
6.答案 (1)能 EBR浓度为2~8μmol/L时可以缓解盐胁迫对垂穗披碱草苗和根生长的伤害,但EBR浓度为10μmol/L时反而加重了盐胁迫对垂穗披碱草苗和根生长的伤害 (2)为进一步实验摸索条件,也可用于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8 每组垂穗披碱草幼苗的平均苗长和平均根长 (3)施用目的、效果、调节剂残留
解析 (1)根据对照组以及表格数据可知,EBR浓度为2~8μmol/L时可以缓解盐胁迫对垂穗披碱草苗和根生长的伤害,但EBR浓度为10μmol/L时反而加重了盐胁迫对垂穗披碱草苗和根生长的伤害,可以说明EBR对盐胁迫下垂穗披碱草幼苗的生长具有效果相反的两种作用。(2)表格中平均苗长和平均根长最长的是EBR浓度为6μmol/L的组,因此判断EBR的最适浓度在4~8μmol/L范围内。实验自变量为EBR浓度,因变量为垂穗披碱草幼苗的平均苗长和平均根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