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黄
鹤
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 空余黄鹤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据说,唐朝“诗仙”李白经过武昌,慕名游览“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诗人于楼上放眼楚天,胸襟豁然,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见到崔颢的诗,诗人阅之,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的这首题诗,便是《黄鹤楼》。下面让我们来欣赏让李白赞叹不已的这首诗。
崔颢,唐代诗人。唐开元十一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早期诗风浮夸艳俗;后期以边塞诗为主,诗风雄浑奔放、慷慨豪迈,反映边塞的戎旅之苦。有《崔颢集》。
一生仕途失意、漂泊无依的崔颢途经湖北武昌,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产生了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于是唅吟出了这首浑然天成的诗。这也是黄鹤楼题诗的绝唱。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听读诗歌,注意字音,句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诗人为何承接上联继续写“黄鹤”“白云”?
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朵漂浮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那样能骑上黄鹤,腾云驾雾,即刻回到故乡。承上联进一步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
空余
空悠悠
此地空余黄鹤楼。白云千载空悠悠 。
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空空的,空荡荡,强调时间上的渺远,重在抒情
只有,强调空间上的虚无,重在写景
“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读悟结合,感受忧愁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构成灰暗的背景,
烘托诗人的怀乡之情。
繁华
冷清
一个一个
清清楚楚
茂盛的
样子
晴朗的江面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人观赏佳境,吊古伤今,思绪绵绵,不觉已是傍晚,烟雾升腾,明净的江面,早已是一片凄迷,白日里可以一望千里,历历在目,但现在你凝眸远望,以不知乡关何处,漂泊异乡的人,由景生情,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
《黄鹤楼》通过描写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愁绪。(不仅写景,也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写了登楼所见,烘托了思乡之情)
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据说,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此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那么,崔颢的这首《黄鹤楼》,到底有什么特色,能让李白搁笔,拂袖而去呢?下面我们就来赏析一下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拓展提升
据说李白受崔颢这首诗的影响,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来同《黄鹤楼》一较胜负。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两首在唐朝写景抒情的诗里,的确可以互相媲美,也都堪称佳作。
拓展提升
乡愁是故乡的月
是清远的笛
是雾里挥手的别离
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是诗人心中流淌不尽的歌
同学们,你能写一两句思乡的话或思乡的诗吗?
课外延伸
上倚河汉 下临江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