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月色鉴空明 闲情纳悲欢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写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元丰三年,是苏轼因“乌台诗案”初贬黄州时所作。苏轼在羁押130天后,经多方营救终得保全性命,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虚衔,而“罪臣”的身份,更使他的行动受到监视和限制。
没有居所,一家人举目无亲,只能寄居定慧院。由于苏轼身份和处境变化,许多旧友因避祸不敢或不便与他联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理解文意,感受文言之韵味。
2.品读写景句子,借助想象,品析月色之空明。
3.结合相关资料,知人论世,体会闲人之心境。
活动一:朗读——感文言之韵。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念 / 无与无为乐者
遂 / 至承天寺 / 寻张怀民。
盖 / 竹柏影也。
但 / 少闲人 / 如吾两人者耳。
指导朗读
活动一:朗读——感文言之韵。
结合课本注释,先自主疏通文意,然后提出疑问,互助解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记录了 。
(师)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男)念 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女)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活动二:赏读——品月韵之妙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小组合作,品读句子,借助想象,描绘画面。
这“积水”看起来________ /踩上去 ________;
整个庭院被月光笼罩,感觉________,空气闻起来________/感觉________;
那些竹柏的影子像“藻荇”一样在“水”中________,影子看起来________;
置身于这样的庭院中,我感到________。
活动二:赏读——品月韵之美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咦?
哦!
活动三:悟读——解闲人之心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活动三:悟读——解闲人之心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活动三:悟读——解闲人之心
月光照见了一个 的苏东坡。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suì
xìnɡ
/
/
断句:①连词后断句
②根据句意
活动四:诵月下美韵
hénɡ
bǎi
qǐn
记承天寺夜游
朗读评价量表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等级 他评
流利 朗读过程中无卡顿、重复 ★★★
读音 字音准确,无错读、漏读 ★★★
节奏 能根据文义正确划分节奏;读准四字句和长句 ★★★
我给______(同学)打______颗星,其中流利______颗星,读音______颗星,节奏______颗星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活动五:识月夜美文
这一句的重点词汇(红字)_____翻译为______,这一句翻译为____。
记承天寺夜游
时间
事件
原因
地点
人物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承天寺夜游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承天寺
苏轼、张怀民
记承天寺夜游
从 修辞、感官、动静、虚实等 的角度,
这句话写出了月光 的特点,
表达了苏轼对月 的情感。
活动三:赏月景闲情
记承天寺夜游
心情
起行
相与步于中庭
遗憾
激动
①____
②____
复杂
欣然
喜悦
念无与为乐者
亦未寝
闲人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神态/动作/语气等 说: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因为: 。
记承天寺夜游
材料一:
元丰二年,上任三个月的苏轼被逮捕,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砍头之险,元丰三年被贬黄州,做无权的闲官。
材料二:
元丰六年,苏轼被贬黄州快四年。张怀民被贬黄州,初时暂住承天寺。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神态/动作/语气等 说: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因为: 。
记承天寺夜游
课后作业
必做:背诵全文。
选做:仿写一段“以景喻情”的文字。(参考文中手法)
推荐阅读《苏东坡传》(林语堂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