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尖子生】浙教版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数学第6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平面内的9条直线任两条都相交,交点数最多有m个,最少有n个,则m+n等于( )
A.36 B.37 C.38 D.39
2. 已知线段,点C为直线AB上一点,且,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则MN等于( )
A.8cm B.10cm C.9cm或8cm D.9cm
3.如图,,在内作两条射线和,且平分平分,若,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4.如图,C为线段AB 上一点,AB=30,AC 比BC 的 多5,P,Q两点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分别以2个单位长度/秒和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在射线AB 上沿AB 方向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M为BP 的中点,N 为QM 的中点, 有下列结论:①;②AB=4NQ;③当时,t=12.其中正确的有( )
A.3个 B.2个 C.1个 D.0个
5. 如图,已知∠AOB=90°,∠COD 在∠AOB内部且∠COD=45°。下列说法:①如果∠AOC=∠BOD,则图中有两对互余的角;②如果作 OE 平分∠BOC,则∠AOC=2∠DOE;③如果作 OM 平分∠AOC,ON 在∠AOB内部,且∠MON=45°,则OD平分∠BON;④如果 在 ∠AOB 外部分别作∠AOC,∠BOD 的余角∠AOP,∠BOQ,则∠AOP+∠BOQ=3∠COD。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如图,点为线段外一点,,,,为上顺次排列的四点,连接,,,,在下列结论中:
①以为顶点的角有15个;
②若平分,平分,,则
③若为的中点,为的中点,则;
④若,,则.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如图,C,D是线段AB 上两点,M,N分别是线段AD,BC的中点,下列结论:①若AD=BM,则AB=3BD;②若AC=BD,则AM=BN;③AC-BD=2(MC-DN);④2MN=AB-CD.其中所有正确的结论是( )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将一张正方形纸片ABCD按如图(第8题)所示的方式折叠,AE,AF 为折痕,点 B,D折叠后的对应点分别为. 若 则 `的度数为 ( )
A.40° B.45° C.56° D.37°
9.如图,点M在线段AN的延长线上,且线段MN=20,第一次操作:分别取线段AM和AN的中点;第二次操作:分别取线段和的中点;第三次操作:分别取线段和的中点;……连续这样操作10次,则每次的两个中点所形成的所有线段之和( )
A. B. C. D.
10.在数轴上,点M、N分别表示数m,n.则点M、N之间的距离为 .已知点A,B,C,D在数轴上分别表示的数为a,b,c,d.且 ,则线段的长度为( )
A.4.5 B.1.5 C.6.5或1.5 D.4.5或1.5
(第8题) (第12题) (第14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要注意认真看清题目的条件和要填写的内容,尽量完整地填写答案.
11.一个长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后,被分割成若干个体积都等于 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如果在这些小正方体中, 不带红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等于 7 , 那么两面带红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等于 。
12.如图,已知∠AOB=120°,∠COD 在∠AOB 内部且 .如果在 外部分别作∠AOC,∠BOD 的余角∠AOP,∠BOQ,则
13.已知线段,,点、分别是、的中点,当点在直线上时,则的长为 .
14.如图,已知射线在内部,平分平分平分,以下四个结论:①;②;③;④.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填序号).
15.长方形纸片上有一数轴,剪下6个单位长度(从到5)的一条线段,并把这条线段沿某点折叠,然后在重叠部分某处剪一刀得到三条线段(如图所示).若这三条线段的长度之比为,则折痕处对应的点所表示的数可能是 .
(第15题) (第16题)
16.如图,在∠AOB的内部有3条射线OC、OD、OE,若∠AOC=70°,∠BOE= ∠BOC,∠BOD= ∠AOB,则∠DOE=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三、解答题(本题有8小题,每题12分,共96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推演步骤.
17.如图,C 为线段AB 延长线上一点,D 为线段BC 上一点,且CD=2BD,E 为线段AC 上一点,CE=2AE.
(1)若 ,求 DE 的长.
(2)若 ,求DE 的长(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3)若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是线段AD 长度的7倍,则 的值为 .
18.如图,已知.
(1),是以为顶点的两条射线,,分别平分,.
①如图1,当,时,的度数为_______;
②如图2,当时,请写出、与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3,当时,以4.5度/秒的速度整体绕点顺时针旋转,同时,也以2度/秒的速度整体绕点顺时针旋转,当刚好旋转一周时,两个角都停止旋转,求旋转过程中与有重叠部分的总时长.
19.将一段长为60cm的绳子AB 拉直铺平,沿点 M,N 折叠(绳子无弹性,折叠处长度忽略不计),设点 A,B分别落在点 ,处.
(1)如图①,当点. ,恰好重合时,MN 的长为 cm.
(2)如图②,若点 落在点 的左侧,且 ,求MN的长.
(3)若 ,请直接写出 MN 的长(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20.如图,是内的一条射线,若或,则称为的比分线.
【概念初识】
(1)若是的角平分线,则 ;
已知,是的比分线,则 ;
【概念理解】
(2)已知,,是的两条比分线,求的度数(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概念应用】
(3)如图,已知是一个平角,是的比分线,且是一个锐角,射线,同时从出发,分别以每秒和每秒的速度绕点逆时针旋转,且当射线首次与重合时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当射线,,中恰好有一条射线是另外两条射线所成角的比分线时,请直接写出t的值.
21.如图所示,,把一块含角三角板与摆在同一平面内,且角的顶点与顶点重合,OE平分平分.(本题中的角均大于且小于的角)
(1)如图(a)所示,当OB,OC重合,且三角板的另一边OD在的外部时,求的度数;
(2)如图(b)所示,把三角板摆放不同位置时,令.在备用图上画图并完成探究:
①探究的大小是否改变,若有改变,请直接用含的式子表示;若没有改变,请直接写出定值. ;
②在三角板摆放的不同位置中,是否存在使得,若存在,请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2.【建立概念】
直线a上有三个点A,B,C,若满足,我们称点C是点A关于点B的“半距点”.如图①,,此时点C就是点A关于点B的一个“半距点”.
(1)【概念理解】
如图②,直线l上有两个点M,N,且.若点P是点M关于点N的“半距点”,则 .
(2)点M和点N是数轴上的两个点(点M在点N的左侧),,点P是点M关于点N的“半距点”,若点M对应的数为m,则点N对应的数可表示为 ,点P对应的数可表示为 (均用含有m的式子表示)
(3)【拓展应用】
点M和点N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m、n,且,点W是线段的中点,P、Q两点分别从点M和N同时出发,沿数轴作匀速运动,点P的速度是每秒1个单位,点Q的速度是每秒3个单位
若点P向右运动,点Q向左运动,在点K相遇,试判断点K是否是点M关于点W的“半距点”,并请说明理由.
(4)在(3)的条件下,若P、Q两点向左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当点Q恰好是点P关于原点的“半距点”时,求t的值.
23.
图1 图2 图3
【问题提出】如图1,(),OC在内,OD在外,OM平分,ON平分,试探究和的数量关系.
(1)【问题探究】先将问题特殊化.如图2,若.
①直接写出的大小是 ▲ ,的大小是 ▲ ;
②直接写出的值.
(2)【问题拓展】再探究一般情形,如图1,证明(1)中②的结论仍然成立
(3)如图3,,在绕着点O旋转一周的过程中,OM平分,ON平分,当时,直接写出的大小.
24.在数轴上,如果点表示的数记为,点表示的数记为,则两点间的距离可以记作或.我们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用两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如图,在数轴上,点表示的数为.
(1)直接写出结果, , .
(2)设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
①若点为线段的中点,则 .
②若点为线段上的一个动点,则的化简结果是 .
(3)动点从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在之间向右运动,同时动点从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在之间往返运动,当点运动到时,和两点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是否存在值,使得?若存在,请直接写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 / 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尖子生】浙教版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数学第6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解析版)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平面内的9条直线任两条都相交,交点数最多有m个,最少有n个,则m+n等于( )
A.36 B.37 C.38 D.39
【答案】B
【解析】最多有个交点,最少有1个交点,所以m+n=36+1=37.故选B.
2. 已知线段,点C为直线AB上一点,且,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则MN等于( )
A.8cm B.10cm C.9cm或8cm D.9cm
【答案】D
【解析】①当点C在点A的右边时,如图所示:
∵AB=18,AC=2,
∴BC=AB-AC=18-2=16,
∵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MC=AC=1,CN=BC=8,
∴MN=MC+CN=1+8=9;
②当点C在点A的左边时,如图所示:
∵AB=18,AC=2,
∴BC=AB+AC=18+2=20,
∵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MC=AC=1,CN=BC=10,
∴MN=CN-MC=10-1=9,
综上,MN的长为9,
故答案为:9.
3.如图,,在内作两条射线和,且平分平分,若,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可设,
∵,
∴,
即,
解得:,
∴,
∴,
又∵平分平分,
∴,,
∴.
故答案为:A.
4.如图,C为线段AB 上一点,AB=30,AC 比BC 的 多5,P,Q两点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分别以2个单位长度/秒和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在射线AB 上沿AB 方向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M为BP 的中点,N 为QM 的中点, 有下列结论:①;②AB=4NQ;③当时,t=12.其中正确的有( )
A.3个 B.2个 C.1个 D.0个
【答案】B
【解析】设BC=x,则AC=+5,
∵AC+BC=AB, AB=30,
∴+5+x=30,
解得:x=20,
∴BC=20,AC=10,
∴ BC=2AC,故①正确,
∵AP=2t, BQ=t,
当0≤t≤15时,点P在线段AB上,此时BP=AB-AP=30-2t,
∵M为BP的中点,
∴MB=BP=15-t,
∵QM=MB+BQ,
∴QM=15,
又∵N为QM的中点,
∴NQ=QM=,
∴AB=4NQ;
当15此时BP=AP-AB=2t-30,
∵M为BP的中点,
∴BM=BP=t-15,
∵QM=BQ-BM,
∴QM=15,
又∵N为QM的中点,
∴NQ=QM=,
∴AB=4NQ;
当t>30时,点P在线段AB外,且点P在Q的右侧,如图②,
此时BP=AP-AB=2t-30,
∵M为BP的中点,
∴BM=BP=t-15,
∵QM=BQ-BM,
∴QM=15,
又∵N为QM的中点,
∴NQ=QM=,
∴AB=4NQ;
.综上所述,AB=4NQ,故②正确,
当0解得:t=12;
当15解得:t=20;
当t>30,PB=BQ时,PB=AP-AB=2t-30,则 2t-30=t,
解得:t=20,与t>30矛盾,舍去;
终上所述,当PB=BQ时,t=12或20,故③错误,
故答案为:B .
5. 如图,已知∠AOB=90°,∠COD 在∠AOB内部且∠COD=45°。下列说法:①如果∠AOC=∠BOD,则图中有两对互余的角;②如果作 OE 平分∠BOC,则∠AOC=2∠DOE;③如果作 OM 平分∠AOC,ON 在∠AOB内部,且∠MON=45°,则OD平分∠BON;④如果 在 ∠AOB 外部分别作∠AOC,∠BOD 的余角∠AOP,∠BOQ,则∠AOP+∠BOQ=3∠COD。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解析】因为∠AOB=90°,∠COD=45°,
所以∠AOC+∠BOD=∠AOB-∠COD=45°。
①因为∠AOC=∠BOD,∠AOC+∠BOD=45°,
所以∠AOC=∠BOD=22.5°,
所以∠AOD=∠COB=67.5°,
所以∠AOD+∠DOB=90°,∠BOC+∠AOC=90°,∠AOC+∠AOD=90°,∠BOD+∠BOC=90°,
所以图中有4对互余的角,故①错误;
②设∠AOC=x,则∠BOD=45°-x,
所以∠BOC=∠BOD+∠COD=45°-x+45°=90°-x。
因为OE平分∠BOC,
所以 ,
所以
所以∠AOC=2∠DOE,故②正确;
③设∠AOC=x,则∠BOD=45°-x,
因为OM平分∠AOC,
所以
所以 ,
所以 =x,
所以∠BOD不一定等于∠DON,
即 OD 不一定是∠BON 的平分线,故③错误;
④设∠AOC=x,则∠BOD=45°-x,∠AOP=90°-x,
所以 因为∠COD=45°,所以∠AOP+∠BOQ=3∠COD,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B.
6.如图,点为线段外一点,,,,为上顺次排列的四点,连接,,,,在下列结论中:
①以为顶点的角有15个;
②若平分,平分,,则
③若为的中点,为的中点,则;
④若,,则.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解析】以O为顶点的角有个,故①正确;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
∵,
∴
∴,
∴,
,
故②错误;
由中点定义可得:,,
∴,
∵,
∴,故③正确;
∵,,
∴,
∴,即,故④错误.
故选:B.
7.如图,C,D是线段AB 上两点,M,N分别是线段AD,BC的中点,下列结论:①若AD=BM,则AB=3BD;②若AC=BD,则AM=BN;③AC-BD=2(MC-DN);④2MN=AB-CD.其中所有正确的结论是( )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AD=BM,
∴AD=MD+BD,
∴,
∴AD=2BD,
∴AD+BD=2BD+BD,即AB=3BD,故①正确;
∵AC=BD,
∴AD=BC,
∴,
∵M、N分别是线段AD、BC的中点,
∴AM=BN,故②正确;
∵AC-BD=AD-BC,
∴AC-BD=2MD-2CN=2(MC-DN),故③正确;
∵2MN=2MC+2CN,MC=MD-CD,
∴2MN=2(MD-CD)+2CN,
∵,,
∴,故④正确,
故答案选:D.
8.将一张正方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AE,AF 为折痕,点 B,D折叠后的对应点分别为. 若 则 `的度数为 ( )
A.40° B.45° C.56° D.37°
【答案】D
【解析】设∠EAD'=α,∠FAB'=β,根据折叠可知∠DAF=∠D'AF,∠BAE=∠B'AE,
∵∠B'AD'=16°,
∴∠DAF=16°+β,∠BAE=16°+α,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DAB=90°,
∴16°+β+β+16°+16°+α+α=90°,
∴a+β=21°,
∴∠EAF=∠B'AD'+∠D'AE+∠FAB',
=16°+α+β
=16°+21°
=37°.
则∠EAF的度数为37°.
故答案为:D.
9.如图,点M在线段AN的延长线上,且线段MN=20,第一次操作:分别取线段AM和AN的中点;第二次操作:分别取线段和的中点;第三次操作:分别取线段和的中点;……连续这样操作10次,则每次的两个中点所形成的所有线段之和(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分别为的中点,,
∴,
∵分别为的中点,
∴,
根据规律得到,
∴.
故答案为:A.
10.在数轴上,点M、N分别表示数m,n.则点M、N之间的距离为 .已知点A,B,C,D在数轴上分别表示的数为a,b,c,d.且 ,则线段的长度为( )
A.4.5 B.1.5 C.6.5或1.5 D.4.5或1.5
【答案】C
【解析】由可知,A与C,B与C距离为2,且A、B不为同一个点,故A、B相距为4.
此时,不妨设点A在点B左侧.
①如图,当 在 点的右侧时,
,
②如图,当 在 点的左侧时,
,
综上所述,线段 的长度为6.5或1.5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要注意认真看清题目的条件和要填写的内容,尽量完整地填写答案.
11.一个长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后,被分割成若干个体积都等于 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如果在这些小正方体中, 不带红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等于 7 , 那么两面带红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等于 。
【答案】36
【解析】∴不带红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等于 7
∴这7个小正方体都在长方体的内部
∵7=7×1×1
∴这个长方体为3×3×9的长方体
∵(1+1+7)×4=36(个)
∴两面带红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36个
故答案为36.
12.如图,已知∠AOB=120°,∠COD 在∠AOB 内部且 .如果在 外部分别作∠AOC,∠BOD 的余角∠AOP,∠BOQ,则
【答案】2
【解析】如图,设∠AOC=x,
∵∠AOP 与∠AOC 互余,
∠BOD=∠AOB-∠AOC-∠COD
∵∠BOQ与∠BOD互余,
+x,
=120°,
∴
故答案为:2
13.已知线段,,点、分别是、的中点,当点在直线上时,则的长为 .
【答案】7.5或15
【解析】①点M在线段AB上时,如图1所示:
∵AB=AM+MB,AM=BM,AB=20,
∴AM=5,BM=15,
又∵Q是AB的中点,
∴AQ=BQ=AB=10,
又∵MQ=BM-BQ,
∴MQ=15-10=5,
又∵点P是AM的中点,
∴AP=PM=AM=2.5,
又∵PQ=PM+MQ,
∴PQ=2.5+5=7.5;
②点M在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上时,如图2所示:
同理可得:AQ=AB=10,
又∵AM=BM,
∴AM=AB=10,
又∵点P是AM的中点,
∴AP=AM=5,
∵PQ=PA+AQ,
∴PQ=5+10=15,
综合所述PQ的长为7.5或15.
故答案为:7.5或15.
14.如图,已知射线在内部,平分平分平分,以下四个结论:①;②;③;④.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填序号).
【答案】①②④
【解析】①∵平分,平分,平分,
∴,,,
,
,
即,
故①正确;
②∵
=
,,
∴,
故②正确;
③与不一定相等,故③错误;
④根据解析②可知,,
∴,
∵,
∴,故④正确;
综上分析可知,正确的有①②④.
故答案为:①②④.
15.长方形纸片上有一数轴,剪下6个单位长度(从到5)的一条线段,并把这条线段沿某点折叠,然后在重叠部分某处剪一刀得到三条线段(如图所示).若这三条线段的长度之比为,则折痕处对应的点所表示的数可能是 .
【答案】或2或
【解析】三条线段的长度之比为,设三条线段的长分别是、、,
到5的距离是5-(-1)=6,,解得,
三条线段的长分别为,,3,
①当时,此时A点是-1,B点就是,折痕点表示的数是;
②当时,此时A点是-1,B点就是,折痕点表示的数是;
③当时,此时A点是-1,B点就是,折痕点表示的数是;
综上所述,折痕处对应的点表示的数可能或2或.
故答案为:或2或.
16.如图,在∠AOB的内部有3条射线OC、OD、OE,若∠AOC=70°,∠BOE= ∠BOC,∠BOD= ∠AOB,则∠DOE=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
【解析】∵∠BOE= ∠BOC,
∴∠BOC=n∠BOE,
∴∠AOB=∠AOC+∠BOC=70°+n∠BOE,
∴∠BOD= ∠AOB= +∠BOE,
∴∠DOE=∠BOD-∠BOE= ,
故答案为: .
三、解答题(本题有8小题,每题12分,共96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推演步骤.
17.如图,C 为线段AB 延长线上一点,D 为线段BC 上一点,且CD=2BD,E 为线段AC 上一点,CE=2AE.
(1)若 ,求 DE 的长.
(2)若 ,求DE 的长(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3)若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是线段AD 长度的7倍,则 的值为 .
【答案】(1)解:∵CD=2BD, BC=21,
∴BC=3BD,
∴ BD=7.
∵CE=2AE, AB=18,
∴AE=AC=(AB+BC)=X(18+21)=13,
∴BE=AB-AE=18-13=5,
∴ DE=BE+BD=5+7=12.
(2)解: ∵CD=2BD, CD+BD=BC,
∴BD=
∵CE=2AE,CE+AE=AC,
∴AE=AC,
∴BE=AB-AE=AB-AC,
∴DE=BE+BD=AB-AC+BC=AB-(AC-BC)= AB.
∵AB=a,
∴DE=a.
(3)
【解析】
解:(3)设CD=2BD=2x,CE=2AE=2y,则BD=x,AE=y,
∵AC=AE+EC=3y, ED=CE-CD=2y-2x,
∴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为 AE+AB+AD+AC+EB+ED+EC+BD+BC+DC=(AE+EC)+(AB+ BC)+(AD+DC)+AC+ (EB+BD)+ED=4AC+2ED=4(2y+y)+2(2y-2x)=12y+4y-4x=16y-4x,
又∵ AD=AE+ED=y+2y-2x=3y-2x,
∴根据题意,得16y-4x=7(3y-2x), 即y=2x,
∴AD=3y-2x=4x, AC=3y=6x,
∴,
故答案为:.
18.如图,已知.
(1),是以为顶点的两条射线,,分别平分,.
①如图1,当,时,的度数为_______;
②如图2,当时,请写出、与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3,当时,以4.5度/秒的速度整体绕点顺时针旋转,同时,也以2度/秒的速度整体绕点顺时针旋转,当刚好旋转一周时,两个角都停止旋转,求旋转过程中与有重叠部分的总时长.
【答案】(1)①;
解:②,理由如下:
∵,分别平分,.
∴,
∴
=
=
∴
(2)解:∵以2度/秒的速度整体绕点顺时针旋转,当刚好旋转一周时,
∴所用时间为秒,
∴第秒时,两个角都停止旋转,
∵以4.5度/秒的速度整体绕点顺时针旋转,
∴旋转过程中,同向旋转,且的速度大于的速度,
当第一次追上时,
射线与射线重合时,所用时间为:秒,即第秒时,两角开始有重叠部分
射线与射线重合时,所用时间为:秒,即第秒后,两角没有重叠部分;
∴与有重叠部分的时间为:秒
当第二次追上时,则射线旋转了
射线第二次与射线重合时,从开始起所用时间为:秒
同理射线第二次与射线重合时,与有重叠部分的时间为秒,即秒
又∵总用时间为秒,
∴第二次重叠时间为秒
∴旋转过程中与有重叠部分的总时长为秒.
【解析】(1)解:①∵,,
∴,
∵,分别平分,.
∴,
∴
故答案为:;
19.将一段长为60cm的绳子AB 拉直铺平,沿点 M,N 折叠(绳子无弹性,折叠处长度忽略不计),设点 A,B分别落在点 ,处.
(1)如图①,当点. ,恰好重合时,MN 的长为 cm.
(2)如图②,若点 落在点 的左侧,且 ,求MN的长.
(3)若 ,请直接写出 MN 的长(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30
(2)解:∵ A'B'=20cm, AB=60 cm,
∴40cm,
∴
(3)解: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当点A'落在点B'的左侧时,
∵A'B'=n(cm), AB=60cm,
∴,
∵,
∴;
②当点A'落在点B'的右侧时,
∵
∴,
∵ ,
∴.
综上所述,MN的长为 或 .
【解析】(1)∵点. 恰好重合,
故答案为:30;
20.如图,是内的一条射线,若或,则称为的比分线.
【概念初识】
(1)若是的角平分线,则 ;
已知,是的比分线,则 ;
【概念理解】
(2)已知,,是的两条比分线,求的度数(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概念应用】
(3)如图,已知是一个平角,是的比分线,且是一个锐角,射线,同时从出发,分别以每秒和每秒的速度绕点逆时针旋转,且当射线首次与重合时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当射线,,中恰好有一条射线是另外两条射线所成角的比分线时,请直接写出t的值.
【答案】();或;
()∵,是的两条比分线,
∴,,
∵,
∴,,
∴,,
∴;
()解:∵是的比分线,且是一个锐角,
∴,
∵是一个平角,
∴,
∴,
∵射线,同时从出发,分别以每秒和每秒的速度绕点逆时针旋转,
∴,,
∵当射线首次与重合时同时停止运动,
∴,
由在内部时,即,
∴,,
如图,当,
∴,解得:,
如图,当,
∴,解得:,
由在内部时,即,
∴,,
如图,当,
∴,解得:,
当,
∴,解得:(舍去),
综上可知:当射线,,中恰好有一条射线是另外两条射线所成角的比分线时,的值为或或.
【解析】()∵是的角平分线,
∴,
∴,
故答案为:;
当,
∵,
∴,
∴,
∴;
当,
∵,
∴,
∴,
综上可知:或,
故答案为:或;
21.如图所示,,把一块含角三角板与摆在同一平面内,且角的顶点与顶点重合,OE平分平分.(本题中的角均大于且小于的角)
(1)如图(a)所示,当OB,OC重合,且三角板的另一边OD在的外部时,求的度数;
(2)如图(b)所示,把三角板摆放不同位置时,令.在备用图上画图并完成探究:
①探究的大小是否改变,若有改变,请直接用含的式子表示;若没有改变,请直接写出定值. ▲ ;
②在三角板摆放的不同位置中,是否存在使得,若存在,请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OE平分∠AOC,OF平分∠BOD,∠AOB=110°,∠BOD=30°,
∴∠COE=∠AOB=55°,∠BOF=∠BOD=15°.
∴∠EOF=∠BOE+∠BOF=70°.
(2)解:①70°
理由如下:
∵OE平分∠AOC,OF平分∠BOD,
∴,,
∵,
∴,
∴,
∴.
②存在α使得∠BOE=5∠DOF.
∵OE平分∠AOC,OF平分∠BOD,∴∠AOE=∠EOC=n,∠DOF=∠BOF=m.
第一种情况:如图所示.
∵∠BOE=5∠DOF,∴n+30°+m+m=5m.
∴3m﹣n=30°.
∵∠AOB=110°,∴n+n+30°+m+m=110°.
∴n+m=40°.
∴3m﹣n+n+m=4m=70°即m=17.5°.
∴α=∠BOC=30°+m+m=65°.
第二种情况:如图所示.
∵∠BOE=5m,∴∠EOD﹣∠BOD=5m.∴n+30°﹣2m=5m.
∴7m﹣n=30°.
∵∠AOB=110°,∴∠AOD﹣∠BOD=110°.∴2n+30°﹣2m=110°.
∴n﹣m=40°.
∴7m﹣n+n﹣m=6m=70°即m=°.
∴α=∠BOC=30°﹣2m=°.
综上所述,α=65°或°.
22.【建立概念】
直线a上有三个点A,B,C,若满足,我们称点C是点A关于点B的“半距点”.如图①,,此时点C就是点A关于点B的一个“半距点”.
(1)【概念理解】
如图②,直线l上有两个点M,N,且.若点P是点M关于点N的“半距点”,则 .
(2)点M和点N是数轴上的两个点(点M在点N的左侧),,点P是点M关于点N的“半距点”,若点M对应的数为m,则点N对应的数可表示为 ,点P对应的数可表示为 (均用含有m的式子表示)
(3)【拓展应用】
点M和点N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m、n,且,点W是线段的中点,P、Q两点分别从点M和N同时出发,沿数轴作匀速运动,点P的速度是每秒1个单位,点Q的速度是每秒3个单位
若点P向右运动,点Q向左运动,在点K相遇,试判断点K是否是点M关于点W的“半距点”,并请说明理由.
(4)在(3)的条件下,若P、Q两点向左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当点Q恰好是点P关于原点的“半距点”时,求t的值.
【答案】(1)2
(2);或
(3)解:是点关于点的“半距点”
理由如下
∵,且
∴
∴,
所以
因为点是线段的中点
所以
设、两点的运动时间为秒,则
解得
所以点表示的数为:
所以
所以
所以
所以是点关于点的“半距点”.
(4)解:设原点为,
1 若在的右边,
则,,
若点恰好是点关于原点的“半距点”,
则,
解得;
②若在的左边,
则,,
若点恰好是点关于原点的“半距点”,
则,
解得;
综上所述,的值为4或7.2.
【解析】(1)由题意可得:
故答案为:2
(2)∵,点M在点N的左侧
∴N对应的数表示为m+4
∵点P是点M关于点N的“半距点”
∴
∴点P对应的数可表示为:或
故答案为:第1空、
第2空、或
23.
图1 图2 图3
【问题提出】如图1,(),OC在内,OD在外,OM平分,ON平分,试探究和的数量关系.
(1)【问题探究】先将问题特殊化.如图2,若.
①直接写出的大小是 ▲ ,的大小是 ▲ ;
②直接写出的值.
(2)【问题拓展】再探究一般情形,如图1,证明(1)中②的结论仍然成立
(3)如图3,,在绕着点O旋转一周的过程中,OM平分,ON平分,当时,直接写出的大小.
【答案】(1)①,;②
(2)平分,.设,
,
,
平分,
∴
∴
(3)假设射线OC从OB出发,顺时针旋转的度数为x,
本题分四种情况讨论:
①当时,如图,
解得:;
②当时,如图,,解得:;
③当时,如图,,
解得:;
③当时,如图,,
解得:;(舍去)
【解析】【问题探究】(1)①∵,
∴,,
又∵,
∴,
∵平分,
∴;
∵,
又∵平分,
∴,
∴,
∴②;
24.在数轴上,如果点表示的数记为,点表示的数记为,则两点间的距离可以记作或.我们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用两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如图,在数轴上,点表示的数为.
(1)直接写出结果, , .
(2)设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
①若点为线段的中点,则 .
②若点为线段上的一个动点,则的化简结果是 .
(3)动点从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在之间向右运动,同时动点从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在之间往返运动,当点运动到时,和两点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是否存在值,使得?若存在,请直接写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10;22
(2)1;22
(3)解:点表示的数为,;
当时,点表示的数为,;
,解得或;
当时,点表示的数为,.
,解得或11.
存在值,使得,,,7或11.
【解析】(1)由题意可得:
OA=0-(-10)=10,AB=12-(-10)=22
故答案为:10;22
(2)①∵点为线段的中点
∴
故答案为:1
②∵点为线段上的一个动点
∴-10∴=x+10+12-x=22
故答案为:22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