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测试.含解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测试.含解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25 16:1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选择题
1.(2分)科学家从人的尿液中提取分离了生长素,这是第一种被发现的植物激素,下列关于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长素由色氨酸转变而来,该过程可发生在人体细胞中
B.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引起其在尖端的分布不均造成的
C.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根生长的效果一定不同
D.由于人体细胞缺乏相关的受体,因此生长素对人体不起作用
2.(2分)将玉米种子横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根、茎分别出现不同的向性。此时,生长受抑制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2分)淀粉体﹣平衡石假说认为植物依靠内含淀粉体的细胞感受对重力的单一方向的刺激,使横放的茎、根等部位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经由聚合转变成淀粉,再以淀粉粒的形式储存于淀粉体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淀粉体可感受重力的方向
B.淀粉体最终将重力信号转变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
C.植物根部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根的远地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生长较快,而使根向地生长
4.(2分)对4株具顶端优势的植株分别进行下列四种处理,有一株侧芽长成枝条,请指出是哪种处理(  )
A.去顶后在断口上放上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
B.去顶后在断口上放一琼脂小块
C.不去顶
D.不去顶,在侧芽涂以低浓度的生长素
5.(2分)如图是植物体内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GA与ABA的形成从根本上来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B.GA与ABA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共同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
C.GA与ABA的形成受光照的影响
D.GA与ABA在植物不同器官和组织中的含量往往相同
6.(2分)取燕麦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三组,第1组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Suc)溶液中(蔗糖能进入胚芽鞘细胞),第2组置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中,第3组置于IAA+Suc溶液中,一定时间内测定胚芽鞘长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用KCl代替蔗糖进行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KCl可进入胚芽鞘细胞中调节细胞的渗透压
B.胚芽鞘伸长生长过程中,伴随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C.本实验中Suc是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IAA作用效果的
D.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可因加入Suc或KCl而提高
7.(2分)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顶端优势现象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生长素极性运输的速率受细胞呼吸的影响
C.α﹣萘乙酸、2,4﹣D均是人工合成的
D.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一定会抑制根的生长
8.(2分)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见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顶芽可产生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
B.赤霉素可解除生长素对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
C.细胞分裂素可解除顶芽对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
D.侧芽内植物激素的浓度或比例改变可导致其生长速率发生变化
9.(2分)沙漠防治的先锋树种是沙柳,为提高沙柳成活率,常常需要对沙柳掐尖留芽并摘除一定量成熟叶片。下列相关叙述中合理的是(  )
A.上述过程去除了植物的顶端优势,而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因为叶片无法合成生长素,故而可对沙柳摘除一定量成熟叶片
C.沙柳的正常生长在根本上是植物激素调节的结果,同时还受基因组控制和环境影响
D.掐尖留芽可使侧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根尖,促进根生长,从而提高沙柳的成活率
10.(2分)植物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侧芽的生长,形成顶端优势。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侧芽生长形成侧枝。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既可促进也可抑制生长
B.去顶芽或抑制顶芽的生长素运输可促进侧芽生长
C.侧芽生长受不同植物激素共同调节
D.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
11.(2分)TIBA(三碘苯甲酸)能够阻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下列有关TIBA在农业上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对大豆施用适量TIBA可使植株侧枝生长更旺盛,从而起到一定的增产的效果
B.用适当浓度的TIBA浸泡大豆种子,能提高萌发率
C.若没有TIBA,采用手工摘除大豆顶芽的方法也能让大豆增产
D.施用适量TIBA可使植株矮化,从而起到一定的抗倒伏的效果
12.(2分)如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曲线Ⅱ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根的作用,则曲线Ⅰ可表示生长素对该植物茎的作用
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茎部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为C对应的浓度,则远地侧的可能为D对应的浓度
C.在单侧光作用下,若胚芽鞘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D对应的浓度,则背光侧的可能为C对应的浓度
D.若植株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A对应的浓度,则同一枝条侧芽的可能为B对应的浓度
13.(2分)植物叶片脱落酸积累会导致气孔关闭。大豆叶片相对含水量、气孔开放程度、脱落酸含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第1~4 天持续干旱,第5天测定后浇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干旱会加速叶片的脱落
B.随干旱时间延长,气孔开放程度下降,叶片光合速率降低
C.浇水后,叶片脱落酸含量随含水量的升高而降低
D.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能增加叶片水分散失
14.(2分)如图①表示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图②中虚线表示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浓度,图3中表示水平放置的某植物的根和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中C点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应用于去除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
B.图②可表示植物幼苗水平放置时,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C.图③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B点,茎远地侧的是C点
D.图①②及③中各曲线均说明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生长,高浓度抑生长的两重性
15.(2分)光敏色素是一种接收光信号的蛋白质。为研究赤霉素和光敏色素在水稻幼苗发育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将野生型水稻、光敏色素A缺失的突变体a、光敏色素B缺失的突变体b的种子播种在含有不同浓度赤霉素合成抑制剂(PAC)的培养基上,在光照条件下培养8天后,测量幼苗地上部分和主根长度,得到如图所示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AC浓度大于10﹣7mol L﹣1时对水稻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B.PAC浓度大于10﹣6mol L﹣1、小于10﹣5mol L﹣1时,对水稻幼苗主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C.突变体a和野生型水稻幼苗地上部分相对长度减少的幅度一致,说明光敏色素A对地上部分的生长影响不大
D.分析图二曲线可知,与其他两组相比,突变体b幼苗的主根生长长度更大
16.(4分)植物叶片的脱落与激素调节有关,其中叶柄离层的远基端(远离茎的一侧)和近基端(靠近茎的一侧)的生长素含量与叶片脱落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片接近脱落时,脱落酸可能促进离层细胞分泌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B.生长素是在幼叶中合成的,生长素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为极性运输
C.叶片的脱落与否取决于远基端和近基端生长素的相对浓度
D.叶片脱落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二、多选题
(多选)17.(4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独脚金内酯(GR24)是植物体内发现的新型植物激素,科学家以拟南芥为材料研究GR24对侧枝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如图1;研究NAA和GR24对野生型植株的影响,结果如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除植物激素外,光、温度和重力等环境因素也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B.NAA是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生长素类似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C.GR24对突变植株侧枝生长作用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GR24合成缺陷
D.GR24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促进NAA的作用来抑制侧枝生长
(多选)18.(4分)将同种、生长状况相同且正常的植物体横置,植物体在失重和有重力的环境中的生长状况并不相同。在失重的环境中植物体横向生长,在有重力的环境中植物体的根和茎分别朝向重力方向和背向重力方向生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在有重力的环境中能发生,在失重的环境中也能发生
B.在有重力的环境中,b处的生长素浓度高于a处的,c处的生长素浓度高于d处的
C.根向地生长和茎背地生长都有利于植物的生存
D.失重和有重力时,生长素对根部的影响均能体现出生长素的促进和抑制效果
(多选)19.(4分)激动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干旱环境下使用激动素可影响棉花产量。为探究干旱环境下不同浓度的激动素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棉花生产早期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激动素直接从植物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
B.该实验存在两组空白对照,不符合对照原则
C.干旱时棉花植株体内自由水/结合水的比例降低
D.激动素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
三、实验题
20.(10分)为研究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3)对玉米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得到如图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除激素的因素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为     (填“自变量”、“因变量”或“无关变量”)。图中“?”处理方式是     。
(2)实验中用激素处理胚芽鞘时,应将IAA加在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如到培养液中,原因还是     。若实验中使用的IAA浓度为m,则改用低于m浓度的IAA时,玉米胚芽鞘的长度     (填“会”、“不会”或“不一定”)减少。
(3)据图推断IAA和GA3混合使用后具有     作用。为研究GA3的作用机理,有人用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发现诱导茎芽的伸长生长被神制,说明GA3是通过促进     影响茎芽的伸长生长的。
(4)某同学欲探究未贴标签的琼脂块是否含有生长素,现将某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玉米胚芽鞘上,若胚芽鞘能够生长。说明该琼脂块中含有一定量的生长素。该实验的缺陷及具体做法分别是     ,    。
21.(12分)独脚金内酯是一类新型植物激素,具有抑制侧枝生长等多种生理功能。请回答问题:
(1)细胞分裂素具有促进侧枝生长的功能,它与独脚金内酯是     关系。为了探究这两种激素在调节侧枝生长方面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者用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类似物6﹣BA和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等试剂,以独脚金内酯合成突变体和受体突变体豌豆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实验在光照和温度可控的温室中进行,目的是     。实验处理和测量的材料都是豌豆原本不发育的     ,选择此侧芽实验现象更明显,易观察。
②由实验结果可知,6﹣BA促进侧芽生长的效果     。
③据实验结果推知,    (突变体1/突变体2)是独脚金内酯合成突变体,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
(2)研究人员推测独角金内酯能够促进细胞分裂素的降解而抑制侧枝生长,为验证此推测还需补充的实验组处理为     。(选填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
a.野生型豌豆
b.豌豆突变体1
c.豌豆突变体2
d.细胞分裂素合成缺陷型豌豆
e.用适量BA处理
f.用适量GR24处理
g.用适量6﹣BA和GR24处理
h.检测细胞分裂素含量
i.检测侧枝长度
(3)作为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对植物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具有     作用。请写出细胞分裂素和独脚金内酯以外的其他植物激素     (至少写两类)。
22.(12分)由于环境的污染,雾霾天数在一年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不仅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出行,对植物的生长同样造成了严重影响,如:雾霾中的颗粒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但植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自身对生命活动的调节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如表所示为五大类植物激素的部分生理效应,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种子发芽 顶端优势 果实生长 器官脱落 插条生根
生长素 促进 促进 抑制 促进
赤霉素 促进 促进 促进 抑制 抑制
细胞分裂素 一般抑制 促进 抑制
脱落酸 促进
乙烯 抑制 促进
(1)从表中信息分析,同一激素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引起的生理效应     (填“相同”或“不同”),同时说明植物的正常生长过程是     的结果。
(2)若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可采用的措施有①    ;②    。
(3)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形成     (填“雌花”、“雄花”或“雌花和雄花”)。
(4)脱落酸(ABA)会抑制拟南芥种子的萌发,报南芥种子中有一种隐花色素CRY1是能够感受光的受体。为了研究ABA与隐花色素CRY1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人员将野生型拟南芥、CRY1突变体(无法合成CRY1)的种子,分别放在MS培类基和含有不同浓度ABA的MS培养基中,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种子的发芽率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植物体中的脱落酸常常合成于根冠、萎蔫的叶片等部位、其主要作用是抑制     、促进叶和果实的     。
②种子萌发不需要光照,但在该实验中,研究人员却将拟南芥种子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最可能的原因是     。
③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推测,CRY1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是通过     (填“提高”或“降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来实现的,做出这种推测的理由是     。
四、解答题
23.(10分)如图是科学家研究生长素对植物作用的结果.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如绿豆种子),在种子萌发3到4天后,测量根和芽的长度获得相关数据.茎的数据通过处理植物幼嫩茎段获得.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
(2)根、茎、芽三种器官中对生长素最敏感的是     ,理由是:    .
(3)对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的关系是:    .
(4)某同学用绿豆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生长素对芽的影响.他只配制了甲、乙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两组效果相同且都为促进作用.该同学有一失误,忘记了标记生长素溶液浓度的高低.请依据科学家实验结果和该同学的实验,想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将两种生长素浓度的高低区别开来,并说明理由.     .
24.(10分)拟南芥易于栽培、实验周期短、易于观察,被称为植物界中的果蝇。科研人员用拟南芥做为实验材料,探究顶芽抑制侧芽生长的原因。
(1)拟南芥产生生长素的主要部位是     。在研究植物激素的作用时,通常采用切除结构(如去除顶芽)或阻断激素运输的方法进行实验,这体现了实验自变量控制中的     原理。
(2)拟南芥中存在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为探究出现顶端优势的原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科研人员去除拟南芥的顶芽,发现侧芽开始生长,据此不能得出上述结论,请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补充一组实验,实验思路为     。
(3)科研人员研究发现IAA的极性运输需要输入载体和输出载体的协助,IAA输入载体和输出载体(PIN)在细胞膜两端分布,PIN的合成、囊泡运输和嵌入膜上的过程如图所示。
IAA通过输入载体进入细胞及IAA通过PIN输出细胞的方式分别为     。物质X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请分析物质X抑制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机制:    。
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2分)科学家从人的尿液中提取分离了生长素,这是第一种被发现的植物激素,下列关于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长素由色氨酸转变而来,该过程可发生在人体细胞中
B.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引起其在尖端的分布不均造成的
C.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根生长的效果一定不同
D.由于人体细胞缺乏相关的受体,因此生长素对人体不起作用
【答案】D
【分析】生长素的产生、运输与分布:
1.产生: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
2、运输:胚芽鞘、芽、幼叶、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称为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3.分布:各器官均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于新陈代谢旺盛的部分;幼根(叶)>老根(叶);分生区>伸长区;顶芽<侧芽。
【解答】解: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是色氨酸的衍生物,由色氨酸转化而来,人体细胞中不能发生该过程,A错误;
B、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引起其在尖端的分布不均造成的,B错误;
C、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根生长的效果可能相同,C错误;
D、植物中的生长素进入人体的消化道,没有被分解,而是通过尿液排出,说明人体没有分解生长素的酶,进而推导出人体缺少该植物激素的受体,所以对人体不起作用,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发现、分布、运输及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2分)将玉米种子横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根、茎分别出现不同的向性。此时,生长受抑制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分析】生长素的运输包括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及横向运输。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根的背光性等。
【解答】解: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在重力作用下,根尖和茎尖的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会高于远地侧的,由于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只有根的近地侧为抑制作用,此时,生长受到抑制的是②侧,①侧促进生长。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运用题图信息进行推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3.(2分)淀粉体﹣平衡石假说认为植物依靠内含淀粉体的细胞感受对重力的单一方向的刺激,使横放的茎、根等部位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经由聚合转变成淀粉,再以淀粉粒的形式储存于淀粉体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淀粉体可感受重力的方向
B.淀粉体最终将重力信号转变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
C.植物根部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根的远地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生长较快,而使根向地生长
【答案】D
【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不同植物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根最为敏感,其次是芽,茎最不敏感;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的原因 (提示:考虑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地心引力→横向运输(远地侧→近地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近地侧浓度高。
【解答】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植物依靠富含“淀粉体”的平衡细胞感受重力的刺激。当重力方向发生改变时,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就会沿着重力方向沉降,所以,“淀粉体”可感受重力的方向,A正确;
B、由题干可知,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会沿着重力方向沉降,引起植物体内一系列信号分子的改变,如通过生长素的运输导致生长素沿着重力刺激的方向不对称分布,说明“淀粉体”能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B正确;
C、根的近地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细胞生长受抑制;根的远地侧生长素分布较少,细胞生长快,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正确;
D、植物的根系在生长过程中由于重力的作用近地的一面生长素浓度高,高浓度生长素对植物根有抑制生长的作用,根的近地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细胞生长受抑制;根的远地侧生长素分布较少,细胞生长快,使根向地生长,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两重性,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4.(2分)对4株具顶端优势的植株分别进行下列四种处理,有一株侧芽长成枝条,请指出是哪种处理(  )
A.去顶后在断口上放上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
B.去顶后在断口上放一琼脂小块
C.不去顶
D.不去顶,在侧芽涂以低浓度的生长素
【答案】B
【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植物顶芽生长对侧芽萌发和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叫做顶端优势.顶芽产生生长素,沿茎向侧芽运输,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在切除顶端后的断面上施加生长素,侧芽萌发受抑制,与不切除顶端相同.
【解答】解:A、去顶芽,解除顶端优势,再在断口上放一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又产生顶端优势,侧芽不易发育成枝条,A错误;
B、去顶芽后,在断口上放一琼脂小块,去掉顶芽可以解除顶端优势,则侧芽能发育成枝条,B正确;
C、不去顶芽,存在顶端优势,抑制侧芽生长发育,C错误;
D、不去顶芽,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使侧芽浓度过高抑制生长,再在侧芽上涂以含低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则生长素浓度更高,更不利于侧芽发育成枝条,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解决本题需熟练掌握产生顶端优势与去除顶端优势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5.(2分)如图是植物体内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GA与ABA的形成从根本上来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B.GA与ABA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共同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
C.GA与ABA的形成受光照的影响
D.GA与ABA在植物不同器官和组织中的含量往往相同
【答案】D
【分析】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激素名称 合成部位 生理作用 应用
赤霉素 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促进矮生性植物茎秆伸长;解除种子休眠,提早用来播种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将要脱落的 器官和组织 中含量多 抑制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的生长,也能抑制种子的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落叶或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落
【解答】解:A、GA与ABA的形成从根本上来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A正确;
B、GA促进生长,ABA诱导休眠,两者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共同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B正确;
C、分析图解可知,GA与ABA的形成途径相似,都受光照的影响,C正确;
D、GA与ABA在植物不同器官和组织中的含量一般不同,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激素的种类、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6.(2分)取燕麦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三组,第1组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Suc)溶液中(蔗糖能进入胚芽鞘细胞),第2组置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中,第3组置于IAA+Suc溶液中,一定时间内测定胚芽鞘长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用KCl代替蔗糖进行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KCl可进入胚芽鞘细胞中调节细胞的渗透压
B.胚芽鞘伸长生长过程中,伴随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C.本实验中Suc是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IAA作用效果的
D.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可因加入Suc或KCl而提高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自变量为时间和不同物质的处理,因变量为胚芽鞘的伸长率,从图中可以看出,对仅仅使用生长素或蔗糖相比较,同时使用生长素和蔗糖溶液的胚芽鞘生长最长,促进作用最强.
【解答】解:A、KCl中含有钾离子和氯离子,经过主动运输被胚芽鞘细胞所吸收,调节细胞的渗透压,A正确;
B、胚芽鞘伸长生长过程中,伴随细胞对水分的吸收,B正确;
C、由于题干信息说明用KCl代替蔗糖进行上述实验会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说明实验中Suc不是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IAA作用效果的,可能是胚芽鞘细胞通过吸收蔗糖,促进了水分的吸收,从而促进了生长,C错误;
D、通过对比生长素组和生长素+蔗糖组可知,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可因加入Suc或KCl而提高,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主要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明确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能通过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判断各选项.
7.(2分)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顶端优势现象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生长素极性运输的速率受细胞呼吸的影响
C.α﹣萘乙酸、2,4﹣D均是人工合成的
D.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一定会抑制根的生长
【答案】D
【分析】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α﹣萘乙酸,2,4﹣D等,具有与IAA相似的生理效应。这些化学物质,称为生长素类似物,可用于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促使扦插枝条的生根等。
【解答】解:A、顶端优势体现了顶芽处低浓度促进生长,侧芽处高浓度抑制生长,即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正确;
B、生长素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方式,运输速率与载体数量和能量的多少有关,所以其运输速率受细胞呼吸的影响,B正确;
C、生长素类似物α﹣萘乙酸,2,4﹣D均是人工合成的,C正确;
D、茎和根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但是存在对于茎和根都促进生长的浓度,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生理作用,意在强化学生对生长素的相关知识点识记与理解。
8.(2分)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见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顶芽可产生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
B.赤霉素可解除生长素对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
C.细胞分裂素可解除顶芽对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
D.侧芽内植物激素的浓度或比例改变可导致其生长速率发生变化
【答案】B
【分析】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其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的发育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
【解答】解:A、根据曲线1、4可知顶芽对侧芽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再对比曲线1、2可推知,顶芽可产生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A正确;
B、题图中没有设置保留顶芽,侧芽上涂抹赤霉素的实验组,无法得出赤霉素与生长素对侧芽生长的作用,B错误;
C、根据曲线1、2、3可知,第3组的侧芽生长最快,说明细胞分裂素可解除顶芽对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C正确;
D、侧芽生长速度不同的原因是侧芽内生长素浓度及其他植物激素浓度或比例的改变,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9.(2分)沙漠防治的先锋树种是沙柳,为提高沙柳成活率,常常需要对沙柳掐尖留芽并摘除一定量成熟叶片。下列相关叙述中合理的是(  )
A.上述过程去除了植物的顶端优势,而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因为叶片无法合成生长素,故而可对沙柳摘除一定量成熟叶片
C.沙柳的正常生长在根本上是植物激素调节的结果,同时还受基因组控制和环境影响
D.掐尖留芽可使侧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根尖,促进根生长,从而提高沙柳的成活率
【答案】A
【分析】1、生长素的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生长。
2、顶端优势指植物的主茎顶端生长占优势,同时抑制着它下面邻近的侧芽生长,使侧芽处于休眠状态的现象。
【解答】解:A、对沙柳掐尖留芽过程去除了植物的顶端优势,降低了侧芽生长素浓度,而顶端优势能体现低浓度生长素促进顶端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A正确;
B、摘除一定量成熟叶片是减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提高成活率,B错误;
C、沙柳的正常生长,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控,C错误;
D、掐尖留芽可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促进侧芽的生长,但侧芽合成的生长素能运输到茎的接近根的基部,不能运输到根尖,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调节,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及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10.(2分)植物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侧芽的生长,形成顶端优势。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侧芽生长形成侧枝。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既可促进也可抑制生长
B.去顶芽或抑制顶芽的生长素运输可促进侧芽生长
C.侧芽生长受不同植物激素共同调节
D.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
【答案】D
【分析】顶端产生较多的生长素,生长素由顶端向下运输,导致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升高,离顶端越近的侧芽生长素的浓度越高,这种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而顶芽处则因为生长素向下运输,生长素的浓度较低,所以生长的较快,这样就出现了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而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生长,这种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抑制生长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解答】解:A、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得顶芽处生长素浓度降低,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增加,从而抑制侧芽生长,这能够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故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既可促进也可抑制生长,A正确;
B、由题干信息可知,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侧芽的生长,故去顶芽或抑制顶芽的生长素运输可促进侧芽生长,B正确;
C、由题干信息可知,侧芽生长受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不同植物激素的共同调节,C错误;
D、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根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要求考生识记各植物激素的作用,能够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对选项的判断。
11.(2分)TIBA(三碘苯甲酸)能够阻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下列有关TIBA在农业上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对大豆施用适量TIBA可使植株侧枝生长更旺盛,从而起到一定的增产的效果
B.用适当浓度的TIBA浸泡大豆种子,能提高萌发率
C.若没有TIBA,采用手工摘除大豆顶芽的方法也能让大豆增产
D.施用适量TIBA可使植株矮化,从而起到一定的抗倒伏的效果
【答案】B
【分析】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
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根的背光性等.
【解答】解:A、对大豆施用适量TIBA可抑制植物的顶端优势,使植株侧枝生长更旺盛,从而起到一定的增产的效果,A正确;
B、大豆种子的萌发是由赤霉素促进的,而TIBA对赤霉素不起作用,所以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率,B错误;
C、手工摘除大豆顶芽的方法也能解除顶端优势从而让大豆增产,C正确;
D、施用适量TIBA可抑制生长素的运输,使植株矮化,从而起到一定的抗倒伏的效果,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2分)如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曲线Ⅱ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根的作用,则曲线Ⅰ可表示生长素对该植物茎的作用
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茎部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为C对应的浓度,则远地侧的可能为D对应的浓度
C.在单侧光作用下,若胚芽鞘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D对应的浓度,则背光侧的可能为C对应的浓度
D.若植株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A对应的浓度,则同一枝条侧芽的可能为B对应的浓度
【答案】D
【分析】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器官种类和植物种类不同而不同。
(1)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在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
(2)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
【解答】解:A、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比芽敏感,芽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比茎敏感。据图分析,曲线Ⅰ比曲线Ⅱ对生长素更敏感,A错误;
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若茎部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为C对应的浓度,则远地侧的不可能为D对应的浓度,B错误;
C、单侧光能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则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D,则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要大于D,所以背光侧的不可能为C对应的浓度,C错误;
D、若植株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A对应的浓度,则同一枝条侧芽的可能为B对应的浓度,其生长受到抑制,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速率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识图、析图及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3.(2分)植物叶片脱落酸积累会导致气孔关闭。大豆叶片相对含水量、气孔开放程度、脱落酸含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第1~4 天持续干旱,第5天测定后浇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干旱会加速叶片的脱落
B.随干旱时间延长,气孔开放程度下降,叶片光合速率降低
C.浇水后,叶片脱落酸含量随含水量的升高而降低
D.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能增加叶片水分散失
【答案】D
【分析】1、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2、由曲线图分析可知,当脱落酸含量高时,气孔开度小,叶片相对含水量低,当脱落酸含量下降时,气孔开度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高,据此推测脱落酸能够抑制气孔张开,促进气孔关闭。
【解答】解:A、由图分析可知,干旱时脱落酸含量明显增加,脱落酸具有促进叶片脱落的作用,故干旱会加速叶片的脱落,A正确;
B、随干旱时间延长,气孔开放程度下降,气孔关闭,会直接影响CO2的吸收,从而导致叶片光合速率降低,B正确;
C、由图分析可知,浇水后,叶片脱落酸含量随含水量的升高而降低,C正确;
D、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会导致气孔关闭,从而减少叶片水分散失,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要求考生识记各植物激素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2分)如图①表示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图②中虚线表示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浓度,图3中表示水平放置的某植物的根和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中C点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应用于去除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
B.图②可表示植物幼苗水平放置时,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C.图③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B点,茎远地侧的是C点
D.图①②及③中各曲线均说明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生长,高浓度抑生长的两重性
【答案】D
【分析】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能够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
【解答】解:A、虽然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较小麦敏感,但图①中C点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已经抑制小麦的生长,所以不可应用于去除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A错误;
B、图②可表示植物幼苗水平放置时,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B错误;
C、根对生长素较经敏感,图③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B点,茎远地侧的是E点,C错误;
D、据图分析,图①②及③中各曲线均说明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生长,高浓度抑生长的两重性,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作用特点,意在强化学生识图分析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5.(2分)光敏色素是一种接收光信号的蛋白质。为研究赤霉素和光敏色素在水稻幼苗发育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将野生型水稻、光敏色素A缺失的突变体a、光敏色素B缺失的突变体b的种子播种在含有不同浓度赤霉素合成抑制剂(PAC)的培养基上,在光照条件下培养8天后,测量幼苗地上部分和主根长度,得到如图所示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AC浓度大于10﹣7mol L﹣1时对水稻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B.PAC浓度大于10﹣6mol L﹣1、小于10﹣5mol L﹣1时,对水稻幼苗主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C.突变体a和野生型水稻幼苗地上部分相对长度减少的幅度一致,说明光敏色素A对地上部分的生长影响不大
D.分析图二曲线可知,与其他两组相比,突变体b幼苗的主根生长长度更大
【答案】B
【分析】题图分析:图一曲线表明随着PAC浓度增加三种水稻地上部分的相对长度逐渐降低;图二曲线表明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PAC浓度增加三种水稻的主根的相对长度逐渐升高,当PAC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三种水稻的主根的相对长度逐渐降低。
【解答】解:A、据图一可知,与对照(浓度为0)相比,PAC浓度大于10﹣7mo1 L﹣1时对水稻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A正确;
B、分析图二,PAC大于10﹣6mo1 L﹣1、小于10﹣5mo1 L﹣1时,主根相对长度仍大于对照组,说明此时PAC对水稻幼苗主根的生长起促进作用,B错误;
C、据图一可知,突变体a(光敏色素A缺失)和野生型水稻幼苗地上部分相对长度减少的幅度一致,说明光敏色素A对地上部分的生长影响不大,C正确;
D、分析图二曲线可知,与其他两组(野生型和突变体a)相比,突变体b幼苗的主根生长长度更大,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不同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实验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16.(4分)植物叶片的脱落与激素调节有关,其中叶柄离层的远基端(远离茎的一侧)和近基端(靠近茎的一侧)的生长素含量与叶片脱落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片接近脱落时,脱落酸可能促进离层细胞分泌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B.生长素是在幼叶中合成的,生长素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为极性运输
C.叶片的脱落与否取决于远基端和近基端生长素的相对浓度
D.叶片脱落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答案】B
【分析】据图可知,植物叶片的脱落与激素调节有关,在离层远基端生长素含量高可抑制叶片脱落,在离层近基端生长素含量高可促进叶片脱落。
【解答】解:A、脱落酸处理能够使植物细胞中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活性升高,A正确;
B、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B错误;
C、在离层远基端生长素含量高可抑制叶片脱落,在离层近基端生长素含量高可促进叶片脱落,C正确;
D、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二、多选题
(多选)17.(4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独脚金内酯(GR24)是植物体内发现的新型植物激素,科学家以拟南芥为材料研究GR24对侧枝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如图1;研究NAA和GR24对野生型植株的影响,结果如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除植物激素外,光、温度和重力等环境因素也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B.NAA是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生长素类似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C.GR24对突变植株侧枝生长作用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GR24合成缺陷
D.GR24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促进NAA的作用来抑制侧枝生长
【答案】AD
【分析】由图1可知:用GR24处理拟南芥的野生型和突变体植株,据实验结果推测:GR24浓度越高,野生型侧枝数目平均值越小,可推知GR24的作用是其抑制侧枝产生;但对突变体植株几乎没有影响,原因可能出现了独脚金内酯信息传递缺陷。
由图2可知:实验自变量是NAA和GR24有无及培养时间,因变量的检测指标是侧枝长度,据图2分析,与对照组比较,GR24处理组侧枝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而NAA+GR24处理组对侧枝长度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只用NAA的处理组,综合上述结果推测GR24可能通过促进NAA的作用抑制侧枝生长。
【解答】解:A、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因素除植物激素外,光、温度和重力等环境因素也有一定作用,A正确;
B、NAA是一类与生长素分子结构不同,但生理效应与生长素类似的植物生长调节剂,B错误;
C、由题图1分析可知,抑制野生型侧枝产生,但对突变体植株几乎没有影响,原因可能在突变体植株出现了GR24信息传递缺陷,C错误;
D、由图2分析可知,与对照组比较,GR24处理组侧枝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而NAA+GR24处理组对侧枝长度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只用NAA的处理组,综合上述结果推测GR24可能通过促进NAA的作用抑制侧枝生长,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能正确分析曲线图,同时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多选)18.(4分)将同种、生长状况相同且正常的植物体横置,植物体在失重和有重力的环境中的生长状况并不相同。在失重的环境中植物体横向生长,在有重力的环境中植物体的根和茎分别朝向重力方向和背向重力方向生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在有重力的环境中能发生,在失重的环境中也能发生
B.在有重力的环境中,b处的生长素浓度高于a处的,c处的生长素浓度高于d处的
C.根向地生长和茎背地生长都有利于植物的生存
D.失重和有重力时,生长素对根部的影响均能体现出生长素的促进和抑制效果
【答案】AC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失重环境中,不受重力影响,则植物体的a侧与b侧、c侧与d侧的生长素浓度相等;有重力环境中,由于重力因素的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浓度情况为a侧<b侧、c侧<d侧。有重力环境中,根的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两重性;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更促进生长,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
【解答】解:A、极性运输是指物质只能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的现象,其本质是主动运输,不受重力影响,A正确;
B、由于重力的作用,所以b处的生长素浓度高于a处,c处的生长素浓度低于d处,B错误;
C、根向地生长和茎背地生长是植物适应环境的表现,都有利于植物的生存,C正确;
D、失重环境中,不受重力影响,则植物体的a侧与b侧、c侧与d侧的生长素浓度相等,能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无法体现出生长素的抑制效果,D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多选)19.(4分)激动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干旱环境下使用激动素可影响棉花产量。为探究干旱环境下不同浓度的激动素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棉花生产早期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激动素直接从植物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
B.该实验存在两组空白对照,不符合对照原则
C.干旱时棉花植株体内自由水/结合水的比例降低
D.激动素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
【答案】CD
【分析】题图分析:在缺水情况下,1、2、3单位的激动素对棉花的相对产量都有促进作用,并且随着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依次降低。
【解答】解:A、本实验不能确定激动素直接从植物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A错误;
B、该实验存在两组对照即缺水条件和水分充足条件,符合对照原则,B错误;
C、干旱时棉花植株体内自由水/结合水的比例下降,C正确;
D、激动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D正确。
故选:CD。
【点评】本题通过实验主要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实验题
20.(10分)为研究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3)对玉米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得到如图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除激素的因素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为  无关变量  (填“自变量”、“因变量”或“无关变量”)。图中“?”处理方式是  不加激素(加等量蒸馏水)  。
(2)实验中用激素处理胚芽鞘时,应将IAA加在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如到培养液中,原因还是  生长素被吸收后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极性运输(或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若实验中使用的IAA浓度为m,则改用低于m浓度的IAA时,玉米胚芽鞘的长度  不一定  (填“会”、“不会”或“不一定”)减少。
(3)据图推断IAA和GA3混合使用后具有  协同  作用。为研究GA3的作用机理,有人用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发现诱导茎芽的伸长生长被神制,说明GA3是通过促进  DNA复制、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影响茎芽的伸长生长的。
(4)某同学欲探究未贴标签的琼脂块是否含有生长素,现将某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玉米胚芽鞘上,若胚芽鞘能够生长。说明该琼脂块中含有一定量的生长素。该实验的缺陷及具体做法分别是  缺少对照组  , 增加一组将空白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玉米胚芽鞘上的实验  。
【答案】(1)无关变量 不加激素(加等量蒸馏水)
(2)生长素被吸收后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极性运输(或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不一定
(3)协同 DNA复制、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缺少对照组 增加一组将空白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玉米胚芽鞘上的实验
【分析】1、生物实验一般要遵循的原则是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确定实验题目一般是按照“探究自变量对因变量有何影响”来确定。据实验结果可知,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3)对玉米胚芽鞘生长具有协同作用。
2、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IAA)和赤霉素的种类,因变量是胚芽鞘长度,其他属于无关变量,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的原则分析、评价和完善实验,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并获取结论。
【解答】解:(1)该实验中,激素属于自变量,除激素的因素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称无关变量。图中“?”组为对照组,处理方式是不加激素(加等量蒸馏水)。
(2)由于生长素被吸收后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即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故实验中用激素处理胚芽鞘时,应将IAA加在胚芽鞘尖端;若实验中使用的IAA浓度为m,由于不能确定生长素的最适浓度,故低于m浓度时的生长素的作用可能高于或低于m浓度的促进作用,则改用低于m浓度的IAA时,玉米胚芽鞘的长度不一定减少。
(3)据图数据可知,IAA和GA3混合使用的一组生长明显高于单独使用IAA和GA3的一组,故说明二者具有协同作用。为研究GA3的作用机理,有人用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发现诱导茎芽的伸长生长被抑制,说明GA3是通过促进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影响茎芽的伸长生长的。
(4)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现将某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玉米胚芽鞘上,若胚芽鞘能够生长,说明该琼脂块中含有一定量的生长素。该实验的缺陷及补救措施分别是缺少对照组,应增加一组将空白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玉米胚芽鞘上的实验。
故答案为:
(1)无关变量 不加激素(加等量蒸馏水)
(2)生长素被吸收后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极性运输(或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不一定
(3)协同 DNA复制、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缺少对照组 增加一组将空白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玉米胚芽鞘上的实验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及相关实验设计的探究,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变量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获取结论的能力。
21.(12分)独脚金内酯是一类新型植物激素,具有抑制侧枝生长等多种生理功能。请回答问题:
(1)细胞分裂素具有促进侧枝生长的功能,它与独脚金内酯是  拮抗  关系。为了探究这两种激素在调节侧枝生长方面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者用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类似物6﹣BA和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等试剂,以独脚金内酯合成突变体和受体突变体豌豆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实验在光照和温度可控的温室中进行,目的是  排除光照和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处理和测量的材料都是豌豆原本不发育的  第三侧芽  ,选择此侧芽实验现象更明显,易观察。
②由实验结果可知,6﹣BA促进侧芽生长的效果  在突变体1和突变体2中比野生型更明显  。
③据实验结果推知, 突变体1  (突变体1/突变体2)是独脚金内酯合成突变体,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突变体1加6﹣BA+GR24侧枝长度比加6﹣BA短得比突变体2更明显  。
(2)研究人员推测独角金内酯能够促进细胞分裂素的降解而抑制侧枝生长,为验证此推测还需补充的实验组处理为  afh(i)或bfh(i)  。(选填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
a.野生型豌豆
b.豌豆突变体1
c.豌豆突变体2
d.细胞分裂素合成缺陷型豌豆
e.用适量BA处理
f.用适量GR24处理
g.用适量6﹣BA和GR24处理
h.检测细胞分裂素含量
i.检测侧枝长度
(3)作为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对植物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具有  调节  作用。请写出细胞分裂素和独脚金内酯以外的其他植物激素  生长素、乙烯、赤霉素、脱落酸  (至少写两类)。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产生的、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2、由柱形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激素的处理、植物种类,因变量是侧枝的长度,其他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且适宜;用6﹣BA处理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1和突变体2侧枝生长更显著;与单独用BA处理相比,6﹣BA+GR24处理后,突变体1和突变体2侧芽长度都缩短,与突变体2相比,突变体1缩短的效果更明显,因此可能是突变体1自身合成部分GR。
【解答】解:(1)由题意知,独脚金内酯具有抑制侧枝生长的作用,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侧枝生长,二者在调节侧枝生长方面具有拮抗作用。
①由题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处理及植物类型,光照和温度属于无关变量,整个实验在光照和温度可控的温室中进行,目的是控制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排除光照和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处理和测量的材料都是豌豆原本不发育的第三侧芽,选择此侧芽的目的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更易观察。
②由柱形图可知,与野生型相比,6﹣BA促进侧芽生长的效果在突变体1和突变体2更明显。
③由题图可知,突变体1加6﹣BA+GR24侧枝长度比加6﹣BA短得比突变体2更明显,因此突变体1 是独脚金内酯合成突变体。
(2)验证独角金内酯能通过进细胞分裂素的降解而抑制侧枝生长这一机理,实验的因变量应该是细胞分裂素的含量,观察指标是用GR24处理后细胞分裂素含量变化,因此需要野生型豌豆,用GR24 处理,并测定细胞分裂素的含量或者是选择突变体1,用GR24处理,测定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因此为验证独角金内酯能够促进细胞分裂素的降解而抑制侧枝生长,还需补充的实验组处理为afh(i)或bfh(i)。
(3)作为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对植物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具有调节作用。细胞分裂素和独脚金内酯以外的其他植物激素有生长素、乙烯、赤霉素、脱落酸。
故答案为:
(1)拮抗
①排除光照和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第三侧芽
②在突变体1和突变体2中比野生型更明显
③突变体1 突变体1加6﹣BA+GR24侧枝长度比加6﹣BA短得比突变体2更明显
(2)afh(i)或bfh(i)
(3)调节 生长素、乙烯、赤霉素、脱落酸
【点评】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学会分析实验目的、因变量、自变量、无关变量,学会控制无关变量,并分析实验结果、获取结论,并完善实验步骤。
22.(12分)由于环境的污染,雾霾天数在一年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不仅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出行,对植物的生长同样造成了严重影响,如:雾霾中的颗粒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但植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自身对生命活动的调节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如表所示为五大类植物激素的部分生理效应,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种子发芽 顶端优势 果实生长 器官脱落 插条生根
生长素 促进 促进 抑制 促进
赤霉素 促进 促进 促进 抑制 抑制
细胞分裂素 一般抑制 促进 抑制
脱落酸 促进
乙烯 抑制 促进
(1)从表中信息分析,同一激素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引起的生理效应  不同  (填“相同”或“不同”),同时说明植物的正常生长过程是  多种激素共同调节  的结果。
(2)若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可采用的措施有① 摘除顶芽  ;② 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  。
(3)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形成  雌花  (填“雌花”、“雄花”或“雌花和雄花”)。
(4)脱落酸(ABA)会抑制拟南芥种子的萌发,报南芥种子中有一种隐花色素CRY1是能够感受光的受体。为了研究ABA与隐花色素CRY1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人员将野生型拟南芥、CRY1突变体(无法合成CRY1)的种子,分别放在MS培类基和含有不同浓度ABA的MS培养基中,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种子的发芽率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植物体中的脱落酸常常合成于根冠、萎蔫的叶片等部位、其主要作用是抑制  细胞分裂  、促进叶和果实的  衰老和脱落  。
②种子萌发不需要光照,但在该实验中,研究人员却将拟南芥种子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最可能的原因是  CRY1是感光受体,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光照  。
③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推测,CRY1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是通过  降低  (填“提高”或“降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来实现的,做出这种推测的理由是  在相同浓度ABA的影响下,野生型种子中含有CRY1,其发芽率比突变型更高,说明CRY1能够降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  。
【答案】(1)不同 多种激素共同调节
(2)摘除顶芽 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
(3)雌花
(4)①细胞分裂 衰老和脱落
②CRY1是感光受体,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光照
③降低 在相同浓度ABA的影响下,野生型种子中含有CRY1,其发芽率比突变型更高,说明CRY1能够降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
【分析】1、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
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
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
2、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有的相互促进,有的相互拮抗。
【解答】解:(1)由表格中信息分析可知,生长素能够促进顶芽和果实生长,促进插条生根,但会抑制器官脱落;赤霉素能够促进种子发芽、植株和果实生长,但会抑制器官脱落和插条生根;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果实生长,抑制器官脱落;乙烯能够促进器官脱落,抑制果实生长,据此推测可知同一激素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引起的生理效应是不同的,而在果实生长方面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起促进作用,乙烯起抑制作用,这同时说明植物的正常生长过程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2)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的发育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若要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可采用的措施有摘除顶芽和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
(3)不同植物激素的相对含量决定器官的生长、发育。黄瓜茎端中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时,有利于分化出雌花,比值较低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雄花。
(4)①植物体中的脱落酸常常合成于根冠、萎蔫的叶片等部位、其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②由于题干信息可知,实验中CRY1是感光受体,若要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光照,为保持无关变量一致且适宜,所以需要将拟南芥种子置于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培养。
③由图分析可知,在相同浓度ABA的作用下,野生型种子中含有CRY1,其发芽率比突变型更高,说明CRYI能够降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
故答案为:
(1)不同 多种激素共同调节
(2)摘除顶芽 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
(3)雌花
(4)①细胞分裂 衰老和脱落
②CRY1是感光受体,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光照
③降低 在相同浓度ABA的影响下,野生型种子中含有CRY1,其发芽率比突变型更高,说明CRY1能够降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及获取信息的能力,能掌握实验设计的思路,并能读取实验数据是解题关键。
四、解答题
23.(10分)如图是科学家研究生长素对植物作用的结果.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如绿豆种子),在种子萌发3到4天后,测量根和芽的长度获得相关数据.茎的数据通过处理植物幼嫩茎段获得.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生长素浓度、不同器官  .
(2)根、茎、芽三种器官中对生长素最敏感的是  根  ,理由是: 生长素促进作用的最适浓度根最低(或者答开始出现抑制作用的生长素浓度根最低)  .
(3)对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的关系是: 在一定范围内促进生长,超过这一范围抑制生长  .
(4)某同学用绿豆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生长素对芽的影响.他只配制了甲、乙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两组效果相同且都为促进作用.该同学有一失误,忘记了标记生长素溶液浓度的高低.请依据科学家实验结果和该同学的实验,想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将两种生长素浓度的高低区别开来,并说明理由.  测量并计算绿豆幼根的平均长度,较长者对应的浓度为低浓度,另一种为高浓度.
理由:对芽促进作用效果相同的两种生长素浓度,对根会出现低浓度促进和高浓度抑制作用效果.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一分析可知:图中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10﹣4mol/L.图中曲线表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本实验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如绿豆种子),在种子萌发3到4天后,测量根和芽的长度获得相关数据.茎的数据通过处理植物幼嫩茎段获得.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不同器官,因变量是根、芽、茎的长度,据此答题.
【解答】解:(1)根据实验分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不同器官.
(2)看图可知:根、茎、芽三种器官中,生长素促进作用的最适浓度根最低,故对生长素最敏感的是根.
(3)看图可知:对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的关系是:在一定范围内促进生长,超过这一范围抑制生长.
(4)对芽促进作用效果相同的两种生长素浓度,对根会出现低浓度促进和高浓度抑制作用效果.故可以用甲、乙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根测量并计算绿豆幼根的平均长度,较长者对应的浓度为低浓度,另一种为高浓度.
故答案为:
(1)生长素浓度、不同器官
(2)根生长素促进作用的最适浓度根最低(或者答开始出现抑制作用的生长素浓度根最低)
(3)在一定范围内促进生长,超过这一范围抑制生长
(4)测量并计算绿豆幼根的平均长度,较长者对应的浓度为低浓度,另一种为高浓度
理由:对芽促进作用效果相同的两种生长素浓度,对根会出现低浓度促进和高浓度抑制作用效果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植物激素的作用,重点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的有关生长素的知识答题,同时能根据题干,获取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试题.
24.(10分)拟南芥易于栽培、实验周期短、易于观察,被称为植物界中的果蝇。科研人员用拟南芥做为实验材料,探究顶芽抑制侧芽生长的原因。
(1)拟南芥产生生长素的主要部位是  芽、幼嫩的叶、发育中的种子  。在研究植物激素的作用时,通常采用切除结构(如去除顶芽)或阻断激素运输的方法进行实验,这体现了实验自变量控制中的  减法  原理。
(2)拟南芥中存在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为探究出现顶端优势的原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科研人员去除拟南芥的顶芽,发现侧芽开始生长,据此不能得出上述结论,请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补充一组实验,实验思路为  去除拟南芥的顶芽+在侧芽上涂抹生长素  。
(3)科研人员研究发现IAA的极性运输需要输入载体和输出载体的协助,IAA输入载体和输出载体(PIN)在细胞膜两端分布,PIN的合成、囊泡运输和嵌入膜上的过程如图所示。
IAA通过输入载体进入细胞及IAA通过PIN输出细胞的方式分别为  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物质X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请分析物质X抑制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机制: 抑制PIN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PIN载体的合成  。
【答案】(1)芽、幼嫩的叶、发育中的种子;减法
(2)去除拟南芥的顶芽+在侧芽上涂抹生长素
(3)协助扩散、主动运输;抑制PIN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PIN载体的合成
【分析】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2)促进果实发育; (3)防止落花落果。
【解答】解:(1)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发育中的种子;在研究植物激素的作用时,通常采用切除结构(如去除顶芽)或阻断激素运输的方法进行实验,体现了实验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
(2)科研人员去除拟南芥的顶芽,发现侧芽开始生长,此实验组中没有顶芽,不能说明顶芽产生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因此补充组一实验为“去除拟南芥的项芽+侧芽涂抹生长素“,预期结果为侧芽生长受到抑制,说明顶芽产生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
(3)IAA通过输入载体进入细胞不消耗ATP,为协助扩散;IAA通过PIN输出细胞时消耗ATP,为主动运输;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至形态学的下端,物质X抑制PIN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PIN载体的合成,抑制生长素极性运输。
故答案为:
(1)芽、幼嫩的叶、发育中的种子;减法
(2)去除拟南芥的顶芽+在侧芽上涂抹生长素
(3)协助扩散、主动运输;抑制PIN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PIN载体的合成
【点评】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