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24 15:2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2014年3月3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赠送国家主席习近平1735年德国绘制的第一幅精确的中国地图,台湾、澎湖群岛、钓鱼岛都在其中。1662年,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A.郑和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林则徐
2.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下列著作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3.这本书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这本书的作者是(

A.李春
B.毕昇
C.曹雪芹
D.宋应星
4.“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科举重典
B.重商抑农
C.励志重农
D.招商引资
5.小明自主学习了“科举制的演变”这一专题,他的学习笔记中错误的是(

A.诞生于隋炀帝时期
B.唐朝时期逐渐完善
C.明清时实行八股取士
D.“五四”运动后废除
6.历史证明,统一必然促使国泰民安,分裂将导致国运衰退.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是(

A.伊犁将军
B.宣政院
C.驻藏大臣
D.乌里雅苏台将军
7.“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你认为这个挽联要称颂的是谁(

A.文天祥
B.郑成功
C.戚继光
D.岳飞
8.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A.“重本抑末”政策
B.汉化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
9.下列反映中外友好交往的史实有

丝绸之路

遣唐使

郑和下西洋

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③④
10.“戚继光抗倭”
“郑成功收复台湾”
“雅克萨之战”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民族团结
B.反抗侵略
C.社会变革
D.和平交往
11.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东方的中国人正在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文、文字狱
D.闭关锁国
12.“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
A.君主专制
B.重农抑商
C.闭关锁国
D.对外贸易
13.八股取士与焚书坑儒的相同之处是

为了加强思想统治

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有利于文化发展

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4.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民间经济文化的友好交流
B.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往来
C.使明朝获得了良好经济效益
D.初进了明朝手工业的发展
15.如果要展以“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为主题的历史探究活动,以下收集的资料不恰当的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戚继光抗倭
C.岳飞抗金
D.雅克萨之战
16.1689年,中俄双方进行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尼布楚条约》
17.两次雅克萨之战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发生的
A、康熙
B、雍正
C、乾隆
D、顺治
18.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
A、漳州
B、宁波
C、广州
D、云台山
第II卷(非选择题)
19.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记》
根据材料一,请回答:
(1)你能说出唐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了什么政策
(2)当时有一位高僧曾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的文化,你能说出他的名字吗?
材料二: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
(3)根据材料二请你告诉戒日王“秦王”是谁?他统治期间历史上称什么?
(4)玄奘的著作是什么
材料三: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明朝时,倭寇沿海骚扰,清朝时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于是清政府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5)根据材料三回答: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产生了什么影响
(6)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巨大变化,你得到什么启示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
材料二
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说出清朝实行“海禁”的最初目的。
(2)材料二中反映18世纪中期清政府实行“海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反映了清朝统治者的什么观念
(4)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2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材料二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来,不要慌,自有戚爷会抵挡。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2)这一事件有何历史影响
(3)材料二中的“戚爷”指的是谁 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4)材料一、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本质区别
2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图1所反映的中央机构创立于哪个朝代?图2和图1相比,中央机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朝代设立的什么机构?有何作用?
(3)依据材料概述中国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分析这一趋势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3.下面历史地图描述了唐朝“西行”、“东渡”和明朝“航海”
三个对外交往的历史事件。
结合地图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三个历史事件中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最远分别到达了哪些国家或地区?
(2)他们对外交往的目的分别是什么?有何共同作用?
(3)能够实现这些目的原因有哪些?
24.结合所学,完成图表。
(1)根据所给信息,将下面政权更替示意图补充完整。
(2)归纳整理。请将下列与西藏相关的史实填写在相应的表格内。
①确立了中央政府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设置并派遣驻藏大臣
④设宣政院,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朝代
所属朝代(只填代码)
唐朝
元朝
清朝
(3)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朝代
主要贡献


宋朝
编订《授时历》
李时珍
明朝
明朝
著作《天工开物》
参考答案
1.C
2.C
3.D
4.C
5.D
6.C
7.B
8.C
9.B
10.B
11.C
12.C
13.A
14.B
15.C
16.D
17.A
18.C
19.
(1)对外友好往来。
(2)鉴真。
(3)唐太宗(或李世民);贞观之治。
(4)<<大唐西域记>>。
(5)闭关锁国与世隔绝,在世界上落伍了。
(6)应对外开放,学习他国的先进的知识和科学技术,取长补短,不能夜郎自大,闭关自守,会导致落后挨打。(只要说的有道理即可)
20.
(1)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
(2)担心国家领土和主权受到外国侵犯。
(3)愚昧自大、固步自封。
(4)积极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影响: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21.
(1)郑和下西洋。时间长(早);次数多;航程远;船队规模大。
(2)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促进了南洋的开发。
(3)戚继光。组织戚家军抗击倭寇,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
(4)郑和下西洋是友好和平往来;戚继光抗倭是抵御外来侵略。
22.
(1)图1
隋朝;变化: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六部分理朝政并直接听命于皇帝(符合题意即可)。
(2)清朝;设立的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办事效率,处理政务迅速、机密,是清朝君主集权的得力工具。
(3)专制主义(或君权、皇权)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积极影响:有效地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消极影响:专制主义加强,严重阻碍了中国科技、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中国和世界逐渐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
23.
(1)玄奘;到达天竺(回答印度也可);鉴真;到达日本;郑和;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一带。
(2)玄奘西行的目的是求法;鉴真东渡的目的是弘扬佛法;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国与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
共同作用:都密切了中外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与文化交流;都传播了繁荣灿烂的中国文化。
(3)答案提示:国力强盛,经济发达;统治者开明、开放的对外交往政策;他们个人具有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等
24.
(1)金;辽;北宋;南宋
(2)唐朝②;元朝④;清朝①、③。
(3)编著《梦溪笔谈》
郭守敬
元朝
编著《本草纲目》
宋应星
试卷第4页,总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