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5 11:1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是不能被忘却的。那些惨绝人寰的杀lù、篡改历史的恶liè 行径,都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它们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伤害和痛苦,也让我们认识到:必须铭记历史,时刻警惕,不能让历史重演。公祭日的长鸣警钟振聋发kuì,提醒我们要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
1、请给观后感中的加点字注音。
①惨绝人寰( ) ②篡改( ) ③铭记( )
2、请根据观后感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杀lù( ) ②恶liè( ) ③振聋发kuì( )
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集会 杀戮 纪念 建议 苍海桑田
B.扭曲 书籍 大肆 抢劫 丑态百出
C.摧残 饱受 典形 悠久 振聋发聩
D.恐怖 彰显 磅礴 誓言 无处盾形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①我们悼念死难同胞,揭露和批判日本右翼分子扭曲历史□重走军国主义老路的阴谋,就是为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②曾经深受苦难的城市,更懂得和平的可贵。③古城南京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向世界传递着维护和平。④同学们,作为中学生,我们应不忘国耻,珍爱和平,刻苦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4.请在第①句的方框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5、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 ;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 。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中国。
A.叱咤时代的风云 唤醒黎明的沉默 挣脱千年的羁绊
B.叱咤时代的风云 挣脱千年的羁绊 唤醒黎明的沉默
C.唤醒黎明的沉默 挣脱千年的羁绊 叱咤时代的风云
D.唤醒黎明的沉默 叱咤时代的风云 挣脱千年的羁绊
7.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与了国家公祭网上的活动,小安发现国家公祭网很有特点,请帮他概括并填写。
网站介绍 特点
由新华网承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负责内容把关 权威性
随时发布相关新闻 (1)__________
搜集、整理各类以日军侵华历史、南京大屠杀历史为主题的专家言论、名人观点、学术论著等 学术性
设有专门的板块介绍何为公祭、为何公祭等国家公祭知识 (2)__________
针对全球网民,有多种文字版本,并按不同地区设立公祭区域,如港澳台公祭、欧洲公祭、非洲公祭等 (3)__________
8.班会即将结束,最后一项是祈愿环节,小旭想为抗战英烈献上一副对联,以告慰英灵。但他只写出了上联,请你帮他对出下联。
上联:忆往昔,齐心抗日山河壮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同学们收集了以下问题,请你结合名著内容作答。
(1)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大众的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武装宣传游历。”本句中的“大众的迁移”是指( )
A. 国民革命军北伐 B. 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 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2)下面是小华制作的《红星照耀中国》的读书批注卡,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文段摘抄
【甲】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务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他们很认真地执行这个职务,把任何没有通行证的旅客带到苏维埃去审问。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乙】这个小鬼是“山西产”,大约十四五岁,我不知道他怎样加入红军。他是少年先锋队的波·布剌麦尔①。他极认真地尽着他的职。他穿着一套精致的小军服,非常称身。他的帽檐破了的时候,他老用新的厚纸衬上。他那刷得很干净的上衣的领口里边老衬着一条白麻布。他可以说是镇上最漂亮的士兵。站在他旁边一比,毛泽东好像一个江湖浪人。 【注释】①波·布剌麦尔:英国社交界领袖,一七七八至一八四〇年。
批注
①基础性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品读【甲】【乙】两段中的加点词句,结合文体特征,加以赏析)
②点评式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在【乙】段中斯诺称“他”是“少年先锋队的波·布剌麦尔”,这是批评还是赞美?谈谈你的理解)
③感受式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斯诺成功地刻画了“红小鬼”的形象,结合整本书阅读,分析斯诺笔下“红小鬼”的形象特点)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钟声
①“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80年前的 12月 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②《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南京大屠杀发生80周年,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 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 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③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今年 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 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
④80 年,沧海桑田。1937年12月18日,《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今年9月,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宣布,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国际和平城市协会项目执行会长弗雷德 寇兹指出,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⑤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1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引用宝鼎铭文,一方面点明文章的内容,增强现场感,另一方面增添表现力。
B. 新闻报道传播事实,新闻评论发表意见;新闻报道以议论为主,新闻评论以叙述为主。
C. 第②③自然段着重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辱没真相和良知的丑陋嘴脸。
D. 第④自然段中,弗雷德 寇兹是国际和平城市协会项目执行会长,间接引用他的话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11. 请简要分析本文标题的作用。
12. 这篇文章是一篇通讯还是新闻评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八年前由微软“小冰”生成的国内首部人工智能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引发热议,它虽然折射出冰心、李金发、徐志摩等著名诗人的影子,但同时也暴露了模拟和拼凑的痕迹,大多读者认为它离真正的诗歌还十分遥远。
当时间来到2025年1月,国产AI大语言模型工具DeepSeek的横空出世,令许多中文创作者震撼不已。这款问世数日便撼动了全球AI市场的模型,通过分析超万亿字的优质文本,建立起包含8000多种修辞手法、300多种叙事结构、200多种文体特征的知识网络。这也意味着,人们借助AI,能在极短时间内写出结构严谨、内容丰富的文本,无论是文学作品、新闻报道还是广告文案、教育资料,统统不在话下。
随着ChatGPT、DeepSeek等模型的迅速发展,人们在享受其便利的同时,也不免担忧:大语言模型会不会对纯人工写作造成“降维打击”?对此,许多作家认为不必过分担忧。知名作家永城曾将正在创作的小说的梗概告诉DeepSeek,让它试着完成一部小说,看到结果后,他彻底放下心来。DeepSeek生成的作品虽然文字华丽、逻辑链完整,但它一般会选取最常出现的语句、比喻、情节和立意。对于算法而言,使用频次最多的文字和写法,就是最稳妥的选择。DeepSeek、ChatGPT等模型的根本原理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学习,利用已有的叙述、描写、比喻来提供令用户满意的答案,而非基于创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对世界的观察以及从中总结出来的心得。“而这些经历、观察、体验和总结才是人类的智慧、创作的源泉。”永城说。
(摘编自戴雪晴《人机协作会是写作新趋势吗?》)
材料二:
人工智能写作充分开掘了数字技术潜能,为网络文学成为真正的“数智文学”铺平了道路。网络文学之所以不同于印刷文学,最关键之处在于数字技术使文学生产的底层逻辑发生了从类比法则向计算法则的转换。在印刷文学中,人类主体的思想、情感、体验在各种类同性的物质媒介之间表征、传递、复制、接受,此即类比性文学生产。在网络文学中,上述一切都成为按计算法则进行的数字化活动,即通过采样和量化方式将类比世界中的连续性事物转化为可以标注出一定数值的离散性数据模块,它们可以在保留各自独立性的前提下组合成更大或被分割为更小的对象。这种情况在一般性网络文学生产中已经存在,不过还不够典型。人工智能写作则通过强大算力处理海量数据,使文学信息模块与模块之间的拆装组合可以瞬间精准完成,这个过程被称为审美数字编程。此时,人工智能虽无法拥有人类的经历、体验、情感,却可以完整复现人类作者所创作的一切,甚至会“涌现”出人类作者难以创造出的审美素质和新的艺术风格。
(摘编自单小曦《人工智能写作与网络文学重大变革》)
材料三:
无论古今中西,都十分强调艺术创作内蕴的创造性。艺术史学者詹森在其所著《艺术史》序言中特别强调“艺术创作”与“制造”的不同,因为制造侧重于“技”的层面,工匠们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制造什么样形态的产品;而创作更强调“艺”的层面,艺术家更看重的是灵活甚至冒险的调整。相较之下,目前AI创作的生成过程更近乎于“技”的一端,因为其往往是按照特定模式来制作产品的。以智能写作为例,程序更擅长撰写那些强调一板一眼的程式化文本,比如文案和新闻稿,而不擅长撰写那些需要通过深刻思考才能抵达的创意类文本和需要阅历支撑的情感类文本,比如运用隐喻、暗示等修辞手法的诗歌,以及用个人经历过的苦难写就的情感散文和小说。
人工智能确实是具有一定的创造力,以至于学界开始呼吁将其作品视为“智力成果创造性表达的新来源之一”。特别是它所展现出的强大的“风格迁移”能力,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但它目前只能创造出新的作品,却还不能创造出新的风格范式,故此更多的还是属于“炫技”的层次。另外,人工智能由于自身没有自我意识,故而它在“借鉴”和“化用”他人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时,还是不自知的。“风格迁移”只是通过提取对象的关键特征来建模,然后依照这些关键特征来生成新的作品,但当代诗人对古典诗歌传统的“再发现”和借鉴却是从更抽 象的精神和思维层面进行的,这种行为带来的不仅是新作品,还有新风格。
此类自动生成的创作是一把双刃剑,在提升用户对文艺关注度的同时,也可能由于生成太过便捷而使用户容易产生对文艺创作行为的轻视,认为技术的提升可以替代人文的思考,逐渐出现所谓“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僭取”的问题。前些年微软“小冰”写诗事件喧哗一时,其所写诗歌的确让人耳目一新,但其中的诗作除了在意象处理上颇为新奇之外,并无太大建树,被学界评价为充其量只是在进行“陌生化组装还有作家将之批评为“修辞的空转,东一句西一句随意组合,意象缺乏内在逻辑,软语浮词,令人生厌的油腔滑调”。以古诗作为参照,《古诗十九首》在用词上并没有“小冰”写作那么华丽,但那质朴而凝练的文字蕴含着真挚的情感,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从而能给予我们心灵以慰藉和指引。而目前尚未有哪首人工智能创作的诗歌能达到成为“存世之作”的水准。
人工智能主要属于一种“协创性”而非独创性,目前的人工智能无法自己创造切身经验,更不可能从中获得真切的情感触动和哲理思考,而只能依靠被投喂的材料模拟出情感体验和思考。这样的信息获得和处理渠道,注定了目前版本的人工智能虽然可以模拟各种杰作的风格,甚至比原作更细腻,然而它更擅长于“1到100”锦上添花,而不是“0到1”从无到有。于是在创作时,它在协创性方面表现出色,仿佛是一位全知全能的巨人,然而在原创性方面仍然是个侏儒,依旧无法创造出独树一帜的“杰作”。
(摘编自简圣宇《AI创作:对传统文艺创作式的冲击与重塑》)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语言模型工具DeepSeek包含强大的知识网络,它的出现,不仅让中文创作者震撼不已,也撼动了全球AI市场。
B.网络文学凭借数字技术把人类主体的思想情感等转化为离散性数据模块并开展活动,这本质上就是审美数字编程。
C.目前AI创作的生成过程完全等同于“技”的制造过程,常常按照特定模式制作产品,很少能体现创作者灵活地调整。
D.目前人工智能无法创造切身经验,需依靠被投喂的材料模拟情感体验和思考,直接导致它不能模拟各种杰作的风格。
14.下列对三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运用举例论证,通过知名作家永城使用DeepSeek的创作经历,论证了大语言模型创作不会对纯人工写作造成“降维打击”。
B.材料二运用因果论证,论证了网络文学和印刷文学不同的根源,即按计算法则进行的数字化活动使文学生产的底层逻辑发生了巨大变化。
C.材料三运用对比论证,如微软“小冰”与《古诗十九首》在诗歌创作上的对比,突出人类创作蕴含真挚情感,而人工智能创作则存在不足。
D.材料三运用比喻论证,把人工智能在协创性方面的表现比作“巨人”,在原创性方面的表现比作“侏儒”,生动地论述了人工智能创作的特点。
15.下列不符合材料三“人工智能创作存在局限性”这一观点的是( )
A.电商平台用AI生成商品文案,简洁明了,但内容千篇一律,缺乏独特创意。
B.某影视公司借AI创作剧本,涵盖古装剧常见套路,但情节和情感刻画单薄。
C.微软“小冰”每次创作的时间大约是0.6分钟,曾出版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
D. AI设计团队借鉴知名品牌案例,为新企业设计logo,有吸引力,缺乏原创性。
16.关于“人工智能写作”这个话题,三则材料有哪些相同的观点?请简要概括。


17.小李是一名专注于文艺领域的自媒体创作者,日常工作包括撰写书评、影评等。请结合材料三的相关内容,为他在使用人工智能写作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国家公祭日,凝聚民族复兴的力量
沈 慎
1 又到一年12·13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山河肃穆,草木含悲。中华门城墙上留下的弹孔依旧清晰可见,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一件件实物记录着历史,凄厉的防空警报响彻南京上空。
2 这是一个令无数人为之疼痛的日子,这是一段需要不断被铭记的历史。80 多年前的12 月13 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在长达40 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30 多万同胞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那段苦难深重的历史、山河破碎的血泪、生灵涂炭的悲剧、满目疮痍的痛楚,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构成民族共同的记忆,每一次回想起来总是让人痛彻心扉,每一次重温之时总是让人悲痛不已。
3 昭昭前事,警惕后人。远离战争的烽火,告别亡国灭种的危机,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的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宽广怀抱,今日之人民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任何时候,唯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国家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的公祭仪式传递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爱国情感的力量在汇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矢志不渝,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铿锵有力。
4 “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上曾这样宣示。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多年来,从纪录片《二十二》的热播,到 《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再到加拿大多伦多设立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碑,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正义不被扭曲,和平才有可能”。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今天我们纪念死难同胞、铭记那段屈辱历史,就是要让更多人看到,中国珍惜和平、捍卫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
5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这是苦难历史带给中国的深刻教训。2025 年是改革开放47 周年,从“被开除球籍的危险”中奋起直追,到现代化建设“杀出一条血路”,40 多年改革开放带来了“史诗般的进步”,迎来了民族复兴更加光明的前景。在曾经被侵略者蹂躏的这块土地,在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这块土地,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这何尝不是对历史最深沉的祭奠、对先辈最好的告慰!但历史同样启示我们,要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但也要看到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关头,国际形势和国内矛盾纷繁复杂,唯有激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砥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历史担当,才能筑就民族复兴的坦途。
6 每当一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离世,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照片墙上,就会有一盏灯熄灭,如今劫后余生的幸存者已不多。但值得欣慰的是,国家公祭仪式上传来的青少年朗诵声慷慨激昂,无数人在“默哀一分钟”中追古思今,一代代人把历史铭刻在了内心深处。80 多年过去了,有些变化沧海桑田,而有些追求和梦想却始终如一。
(摘自“人民网”,有删改)
18. 请概括本文所提出的观点。
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行文思路。
本文第⑤段中有多处引用的内容,请找出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请联系文章内容,谈谈我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目的。
答案
1、huán cuàn míng 2.戮 劣 聩 3.B 4. 、 5.示例:在“维护和平”后加上“的理念”。6.C 7。(1)即时性 (2)知识性 (3)国际性 8.示例:看今朝,同力报国天地宽 9.(1)D (2)①示例:《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是斯诺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的。加点词句体现了信息来源的真实可靠,体现了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②这是赞美,写出了“他”爱惜军装,喜欢漂亮,穿着干净整洁、洋气时髦的特点。
③这些“红小鬼”鲜活可爱,他们做事认真负责,忠于职守;他们自尊自信,精神极好。
10、B
11、标题点明评论的内容“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的新闻事实和写作目的“为维护世界和平”,简明醒目,能引起读者的关注。
12、文章是一篇在“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发表的新闻评论,围绕“国家公祭日”这一新闻事件,引述了大量的事实来证明“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的观点,所以是一篇新闻评论。
13.A 14.B 15.C
16\①人工智能写作的优势:能够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学习,快速生成内容丰富的程式化文本。②人工智能写作的局限:缺乏创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观察及心得,难以创作需要深刻思考的创意类和需要阅历支撑的情感类文本;原创性不足。
17、①利用人工智能写作,快速生成书评、影评等程式化内容提升效率。②要进行深度修改和完善,在书评、影评中融入个人经历、对书籍和影片的独特见解。③避免过度依赖技术,不让其主导创作,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进行审核与调整,防止出现“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僭取”问题。
18.国家公祭日,凝聚民族复兴的力量。
19.第③段中的“昭昭前事,警惕后人”是总领,接着描述了今日之中国和今日之人民的改变,即已经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的坚强能力,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然后表明未来我们也要铭记历史、不忘屈辱,更加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本段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20、示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引用俗语,表达了中国人民走民族复兴之路的豪情,语言精练,极具感染力。
21、示例:①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意在以国家的名义祭奠和悼念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30 多万同胞,表达中华儿女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②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的公祭仪式传递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③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希望警钟长鸣,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苦难的历史,要化悲痛为力量,从而促使人们承担圆梦中华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