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屏东中学教学笔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六第一节 蒙昧中的觉醒 教学笔记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屏东中学教学笔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六第一节 蒙昧中的觉醒 教学笔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24 21:0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
年  月  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一 蒙昧中的觉醒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次公开课属于借班上课,授课班级为福州格致中学高二(4)班。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考试内容与要求: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塔戈拉和雅典的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学习要求:知道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了解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主张;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重点:理解苏格拉底和普罗塔戈拉二者在看待“人”自身这个问题上的共同之处及其差别。
难点:古代人本思潮兴起和人文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着重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时期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提高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理解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这一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
课前可以进行预习,感受西方古典时期伟大哲人的丰富思想。课堂上让学生独立思考教材中的思考题,并在课后完成教师设计的具有启发性的习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确认以人为本,同时认识到普罗塔戈拉的观点具有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倾向,从而学会对所有问题采取历史的、辩证的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体会知识对于完善一个人美德的重要意义。
【教学流程】
  今天我来给同学们上课。一走进教室,有同学就会想:“咦,今天来上课的是位新老师,他从哪里来?他怎么会来给我们上课呢?”有没有?肯定有不少同学是这样想的,说明同学们都有着质疑的好品质。其实自古以来,就有好多聪明的脑袋一直在质疑:“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生活的这个世界的本源是什么?”所以古人才说:“学贵有疑。”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100,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专题六的学习内容一“蒙昧中的觉醒”。之前学过的必修三的课文,基本都有一个明确的标题,比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一目了然。“蒙昧中的觉醒”说的是什么呢?那么,就让我们进行破题。
(板书:蒙昧中的觉醒)
针对“蒙昧中的觉醒”这六个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答:⑴“蒙昧”指什么?⑵“觉醒”指什么?⑶有哪些人“觉醒”了?⑷为什么在当时会“觉醒”?⑸“觉醒”后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在这些问题中,我们先挑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来解决,你们认为哪一个最容易回答?
答:有哪些人“觉醒”?
针对这个问题,你能从课本上迅速找出答案吗?
答:智者、苏格拉底、斯多亚学派。
根据我省的学习要求,本课第三目“斯多亚学派的‘人生而平等’”不作具体要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自学,我们重点围绕智者和苏格拉底的觉醒。
我们先从全希腊最富有智慧的人——苏格拉底说起。
寻访苏格拉底
⒈我眼中的苏格拉底
⒉朋友眼中的苏格拉底
⒊学生眼中的苏格拉底
⒋希腊人眼中的苏格拉底
⒌苏格拉底眼中的自己
⒈我眼中的苏格拉底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P.101的彩图——“苏格拉底”像,从外貌上看,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答:秃顶、有须,鼻子扁平,双眼突出,身材矮胖……
投影:
柏拉图把苏格拉底比作半兽的山神,“打开肚子,里面还藏着小神像。”
尼采:“你可以自己看看,他长相有多丑……”苏格拉底是个天生的罪犯,他的罪行在于“本能的狂野和无政府”。
阿兰·德波顿:“他身材矮小,大胡子、秃顶、走起路来步子奇怪地摇晃,他那张脸被熟人打过各种比方:螃蟹、猩猩或者怪物,他扁鼻子、大嘴,杂乱的眉毛下面一双鼓出的肿泡眼。”
——摘自寇研《丑男苏格拉底》(《宝安日报》2012年8月2日)
苏格拉底的学生、哲学家柏拉图把苏格拉底比作半兽的山神,“打开肚子,里面还藏着小神像”是在形容苏格拉底的什么?
答:体型,有个大肚子。
两千年后的哲学家尼采是这样评论苏格拉底的:“你可以自己看看,他长相有多丑……”尼采充分发挥了他著名的“尼采式面相学”。推论出苏格拉底是个天生的罪犯,他的罪行在于“本能的狂野和无政府”。
至于苏格拉底到底长得什么样,阿兰·德波顿有具体的描述:“他身材矮小,大胡子、秃顶、走起路来步子奇怪地摇晃,他那张脸被熟人打过各种比方:螃蟹、猩猩或者怪物,他扁鼻子、大嘴,杂乱的眉毛下面一双鼓出的肿泡眼。”苏格拉底生前最喜欢到广场随便拦住一个行人做抽样调查,问诸如“你感觉快乐吗”这些问题。有些人因为他的长相绕道而行,但苏格拉底并不介意。
从这些描述中可知,苏格拉底的外貌看起来和“智慧”二字毫不搭边。希腊人把他比喻成又老又丑的森林之神。但苏格拉底可不是因为丑而出名的。
但人不可貌相,在这丑陋的外表下,却拥有古希腊最有智慧的头脑。而他的故事,不止于此。
⒉朋友眼中的苏格拉底
投影:
苏格拉底说:如果你娶到一个好妻子,你会很幸福;如果娶到一个糟糕的妻子,你会成为哲学家。
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和学生们讨论学术问题,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大骂了一顿之后,又提来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苏格拉底摸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的。”
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什么?
答:苏格拉底也会面临生活中的尴尬;面对尴尬,他选择以幽默自嘲的方式解决。
⒊学生眼中的苏格拉底
投影:
苏格拉底曾在德立安会战中拯救过从马背上摔下来的色诺芬的生命。当大家处在危急的情况下纷纷撤退时,苏格拉底却能沉着应战,不时环顾自己的周围,有人要袭击他,而他都能随时提防和应付,然后才从容不迫地随军队撤退。
——摘自狄俄革涅斯·拉厄耳提俄斯《哲学名家生平纪实纪闻》(第2卷)
要是人们都像苏格拉底那样,我们城邦的光荣就能得以维系,大溃退也就不会发生了。
——柏拉图《柏拉图对话集》之《拉凯斯篇》
色诺芬和柏拉图都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什么?
答:苏格拉底是个勇敢的士兵。
⒋希腊人眼中的苏格拉底
投影:
尽管他接受了许多希望听他讲学的人,其中有本国公民也有外国人,但是他从来没有因为讲学而向任何人索取报酬,而是以其丰富的学识毫不吝啬地向所有人施教。
——摘自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要认识你自己。……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
——摘自苏格拉底的演讲
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什么?
答:苏格拉底作为一个老师,有教无类,追求美善。
⒌苏格拉底眼中的自己
投影:
我是神特意赐给本邦的一只牛虻,雅典像一匹硕大的骏马,日趋懒惫,需要刺激。神让我来这里履行牛虻的职责,到处叮着你们,激励、劝说、批评每一个人。
——摘自姚介厚《西方哲学史》(第二卷)
用豆子拈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拈阄的办法来雇用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奏笛子的人、或任何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摘自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什么?
答:苏格拉底作为城邦的牛虻,不人云亦云,而是有深邃的思想和高瞻远瞩的见识。
通过上述材料,我们感受到了苏格拉底的多样人生,套用一句熟悉的广告语:男人不只一面。
就是这样一个男人,却在他70岁的时候,即公元前399年,被安涅托斯、吕孔等人一纸诉状告上法庭,罪名是不承认国家公认的神,而引入新神,更大的罪是腐蚀青年。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1最后一段。苏格拉底毫不妥协,他在法庭上高声申辩:“只要我还活着,还有力量,那我是不会停止我的哲学活动的——询问我所遇到的任何人:你,我的朋友,一个伟大、强有力、智慧的雅典城邦的公民,你不可耻吗?——大积金钱,追求名声,却不关心智慧、真理和灵魂的改善?”(吴晓群《希腊思想与文化》)苏格拉底态度坚决,以嘲弄的口气激怒了大部分陪审员,他被判处死刑。
既然苏格拉底是因为不敬神获罪而死,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当时希腊人对神的观念是什么?
投影:金刚像、玉帝像、希腊神像
通过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答:希腊诸神的形象,既不像金刚面目狰狞,令人生畏,也不像玉帝面无表情,冷冰冰拒人于千里之外,而是充满人性化。
希腊神话世界,完全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神的“人性世界”。
投影:
公元前8、9世纪的希腊神话时代,人们称宙斯是众神之王,人类之王,人们按神谕安排事情。
公元前6、7世纪,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泰勒斯是梭伦的朋友,是梭伦改革的坚定支持者,也是古希腊的第一位哲学家,被称为“哲学之父”。他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请同学们先阅读下列材料,看看后人们是怎样认识和理解这一问题的。
投影:
泰勒斯观察到,“水的变化形式最明显:河流聚成三角洲,水结为冰而后又化为水,水还能变为蒸汽,蒸汽成气,气以风的形式扇起火。”
——【美】唐纳德·帕尔玛《快乐学哲学》
第一是因为希腊人面向大海,什么事情都容易和水联系起来。第二也许是因为水没有固定的形态,你要说世界万物是用水做成的,你就比较容易想象。
——何兆武《西方哲学精神》
答:泰勒斯直接面对大自然,用观察等方法探索,用实践和经验解释世界。
泰勒斯关注自然,使人走出了宗教神话,标志着人的精神觉醒。人类的精神就逐渐从对自然的畏惧、崇拜中解放出来,能对人类生活的环境进行研究并作出解释,从而获得认识和智慧。
万物是可以理解的,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但是,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在人们心中——人在万物中处于什么地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围绕这个问题的探索,在古希腊兴起了一个智者学派,其中的代表人物是普罗塔戈拉。普罗塔戈拉和伯里克利是挚友,是伯里克利改革的坚定支持者。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0最后一段到P.101第一段,结合P.100
“学习思考”,了解智者学派的主要观点。
“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答:人的感觉(单个人的个体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强调每个人都可以对事物做出自己的判断。
普罗塔戈拉曾经用了一个非常直接明了的例子来说明他的观点,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0最后一段: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个人的感觉。他用这个例子来帮助人们理解个人在自然和社会生活中所应有的地位和价值,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所以我们说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但如果两个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理解不一致怎么办?智者学派非常善于运用辩论来解决分歧,他们从辩论的获胜中获得一种成功感和满足感。为此,他们广收门徒,收取学费,专门传授辩论的技巧,公开充当公民教师的角色。但是,他们太注重辩论结果了,也带来了问题,我们通过一则材料来体会。
投影:
普罗塔戈拉在收授弟子教人打官司时订下合同,学生入学时先交一半学费,毕业后第一次出庭胜诉时再交付另一半学费。学生欧提勒士学成后一直不肯替人打官司,当然也就不交付另一半学费,普罗塔戈拉决定起诉他。
普:如果你在此案中胜诉,你就应按合同约定交付学费;如果你败诉就必须按法院判决付给我学费。总之无论胜诉还是败诉,你都要付给我另一半学费。
欧:老师您错了,这场官司无论胜负我都不用付学费。如果我胜诉,根据法庭判决我不用付学费;如果我败诉,根据合同中我第一次出庭胜诉才付学费的约定,我也不必交付学费呀。
——张志伟《西方哲学史》(第2版)
智者学派重视辩论技巧、凸显个人智慧的特点,在实践上却往往陷入纷争之中而难以自拔。他们否认世间有客观标准和永恒的真理,这就陷入“诡辩”了。
投影:
每个人都是万物的尺度,于是当人们意见分歧时,就没有可依据的客观真理可以说哪个对、哪个错。
——罗素《西方哲学史》
可见,人们如果不遵循一些评判的标准是非常麻烦的。这就促使希腊的哲学家们不断思考:人究竟该怎样生活?怎样的生活才是正确的和幸福的?对此,苏格拉底作了回答。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1“苏格拉底的智慧”一目,归纳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
答: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所说的美德,内涵是什么?
投影:
一天,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他的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柏拉图最后闻,然后说:“我什么味道也没闻到。”苏格拉底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苏格拉底说:“学生们,你们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就是过于信任我,没有选择相信真理。而且这么多人都跟着错,说明你们人云亦云,这是你们没有主见、放弃自我的表现。”
——张志伟《西方哲学史》(第2版)
答:坚持独立思考,坚持真理。
回到苏格拉底之死。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有的弟子劝他借机逃走;有弟子和朋友愿意代他赎罪,但都被他拒绝了。他坚定地面对死亡。究竟是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
答:……
我们来总结一下古希腊几位哲学家的观点。
投影:
泰勒斯:世界由水构成又复归于水。
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真正的人是自由的人,神灵是一种虚幻。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
(板书)
泰勒斯:水是万物本原→人可以认识自然
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尺度→人可以认识社会,是主宰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人可以认识自己,追求知识向善
由此看出,他们关注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人。
古希腊哲学经历了关注自然到社会,最后到关注人的精神解放的过程,始终是围绕“人”的发现和“精神觉醒”展开的。从人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社会,把人置于世界的中心,这就是人文精神。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9“导语”的第一段。
投影:
希腊先哲们关于人的价值的探讨
泰勒斯:世界由水构成又复归于水。——人是可以认识自然的
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真正的人是自由的人,神灵是一种虚幻。——人是可以认识社会,人是社会的主宰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人是可以认识自己,追求知识使人向善。
人文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在古希腊得到不断发展,那么当时希腊社会的主流思想真的是人文主义吗?
让我们回到苏格拉底之死这件事情上,究竟是谁杀了苏格拉底?
答:陪审法庭;起诉苏格拉底的人;……
投影:
陪审法庭拥有6000名陪审法官,由十个地域部落中30岁以上公民抽签选出。在审理案件之前,他们被随机分配到10所法庭。法庭判决通过秘密投票方式进行,审理重要案件。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
——摘编自孙淑松《从苏格拉底之死看雅典民主政治》(《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4年第6期)
投影:
苏格拉底真正的敌人并不是起诉他的人,而是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及大众内心的恐惧。
为传统所束缚的群众本能地起来反对一个具有卓越智慧力量的人。
——摘自吴晓群《希腊思想与文化》
城邦的整个生活,渗透着神性,希腊人是与神生活在一起的。我们只有理解“神”的因素在希腊人生活中的作用,才可理解希腊人的城邦。
——洪涛《逻各斯与空间——古代希腊政治哲学研究》
雅典众多的节日庆典和体育竞技都来源于宗教仪式。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履行集体仪式培养城邦公民群体共同的敬畏和意识,以此将不同的个体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社会伦理控制的巨大力量,使城邦的稳固性因此得到增强。
在思想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苏格拉底明显领先于当时的人。被传统思想束缚的社会群体对苏格拉底的思想和教育方式感到集体恐慌。他们认为,苏格拉底超前的思想动摇了他们内心的传统意识和固有成见,引发了思想的混乱。因而他们发自本能地对苏格拉底进行还击,力图通过肉体消灭的方式铲除苏格拉底思想的传播,维系他们熟悉的传统和文化。理解了宗教和传统因素在希腊人生活中的地位,我们就可以明白不是起诉人或陪审法庭杀死了苏格拉底,杀死他的是雅典的传统文化和宗教神学。
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顺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
——摘自蒋保《演说与雅典民主政治》(《历史研究》2006年第6期)
投影: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孟子……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苏格拉底与孔子有哪些“相通的地方”?
第二部分:反思与点评
【课后反思】
第三部分:相关资料
【练习与测验】
课本第100页“学习思考”
答:“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否定了“神是万物的尺度”的可能性,从而冲破了传统的人与神关系的思想束缚,否定神的存在,肯定了人的存在价值,强调人的存在价值,强调人的自我意识,把人置于人类历史舞台的中心,提高了人的地位,肯定了人的作用。
课本第102页“学习思考”
答: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所提出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政治主张可以追溯到斯多亚学派所主张的人生而平等的思想。
课本第103页“自我测评”
答: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首次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口号,第一次让人们意识到了人的尊贵与价值。接着,苏格拉底又提出了人要“认识你自己”这一至理名言,意在教导人们人之所以为人在于灵魂的求善,在于认识自己的理性和智慧。最后,斯多亚学派认为人具有与上帝共同的理性,因而人人都具有同样的精神自由,由此人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并无等级贵贱之分,由此西方的人文精神出现了以人为本、人的求善、人的尊严、人生而平等以及人有理性等价值观念。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