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高中生物同步周测6《特异性免疫、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1(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高中生物同步周测6《特异性免疫、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1(教师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25 17:5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周测6 特异性免疫、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组一 特异性免疫
1.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当某种流感病毒进入机体后,首先会被吞噬细胞吞噬
B.机体细胞能被自身免疫细胞识别,主要是因为其表面有一组作为分子标签的蛋白质
C.免疫细胞是靠细胞表面的抗体来辨认“敌方”和“己方”的
D.当某种流感病毒突破机体前两道防线,就会产生特异性免疫
答案 C
解析 当病毒或细菌侵入人体,吞噬细胞就会发挥吞噬作用主动吞噬它们,A正确;机体细胞能被自身免疫细胞识别,主要是因为其表面有一组作为分子标签的蛋白质,它们就像身份标志,B正确;免疫细胞是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辨认“敌方”和“己方”的,C错误;当某种流感病毒突破机体前两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的“部队”就会紧急动员起来,产生特异性免疫,D正确。
2.如图中甲、乙表示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两种类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为浆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
B.b和c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C.图乙为细胞免疫,f细胞可来源于记忆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D.若某人胸腺发育不良,则图中两种免疫类型几乎全部丧失
答案 A
解析 a为浆细胞,能分泌抗体,但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A错误;b为抗体,c为抗原,b和c的结合具有特异性,B正确;T细胞可以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其中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细胞毒性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若某人胸腺发育不良,则T细胞无法成熟,因此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几乎全部丧失,D正确。
3.如图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Ⅱ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表面
B.物质Ⅰ具有促进细胞d增殖分化的作用
C.细胞b和细胞c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
D.图中细胞b和细胞c能够对病菌进行特异性识别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的过程,图中细胞a表示抗原呈递细胞,细胞b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浆细胞,物质Ⅰ为细胞因子,物质Ⅱ为抗体。抗体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分布于血浆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分布,A错误;细胞因子具有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细胞d是浆细胞,属于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再进行分裂、分化,B错误;细胞c(B细胞)只能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C错误;细胞b(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c(B细胞)都能够对病菌进行特异性识别,D正确。
4.(2025·邢台高二期末)感染流感病毒的患者常常会出现咳嗽、流鼻涕、打喷嚏、鼻塞、发烧等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流感病毒能进入机体说明非特异性免疫没有起作用
B.机体抵抗流感病毒的入侵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C.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B细胞能识别抗原,而T细胞不能
D.机体将被流感病毒侵染的宿主细胞裂解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答案 B
解析 流感病毒能进入机体说明流感病毒突破了机体的前两道防线,A错误;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机体抵抗流感病毒的入侵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B正确;B细胞和T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B细胞能识别抗原,T细胞也能,C错误;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内部,靠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所以机体将被流感病毒侵染的宿主细胞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D错误。
5.(2024·辽宁六校协作体高二月考)白细胞介素-10(IL-10)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通过分泌 IL-10,促进TAM 转变成可抑制T 细胞活化和增殖的调节性T细胞,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机体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B.调节性T细胞参与调节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C.TAM可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攻击完成相应的功能
D.IL-10会对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产生不利影响
答案 D
解析 正常机体可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A错误;由题意可知,调节性T细胞主要是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巨噬细胞(TAM)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0(IL-10),促进TAM转变成可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调节性T细胞,从而减弱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攻击,使之无法完成相应的功能,C错误;IL-10是免疫活性物质,促进TAM转变成调节性T细胞进而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会对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产生不利影响,D正确。
6.202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CV)方面作出了决定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HCV属于RNA病毒,血液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我国输血后肝炎中丙型肝炎占比较大。利用抗体的特异性可以检查患者血液中是否有HCV的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输血后肝炎引起的对HCV的免疫反应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B.输血后肝炎引起的对HCV的免疫反应既有体液免疫又有细胞免疫
C.各类人群的体液免疫中的浆细胞都是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
D.某人抗体检测为阳性、核酸检测为阴性,原因可能是曾经被HCV感染且病毒已被清除
答案 C
解析 HCV 作为抗原进入机体,可引发机体产生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A正确。HCV进入血液可引起体液免疫,侵入细胞会引起细胞免疫,B正确。若人体首次感染HCV,则浆细胞都是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若人体再次感染HCV,则浆细胞是由B细胞和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C错误。某人抗体检测为阳性,说明可能曾经感染过HCV;核酸检测为阴性,说明可能体内HCV病毒已被清除,D 正确。
7.(2025·南昌四校高二联考)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接种VZV减毒活疫苗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以下为部分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①能特异性识别水痘病毒,并将相关信息传递给细胞②
B.③是细胞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同时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C.细胞⑥为浆细胞,既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又能够产生抗体
D.一段时间后进行二次接种,可以通过细胞⑧直接消灭减毒VZV
答案 B
解析 细胞①是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对VZV的吞噬作用没有特异性,A错误;③是细胞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B正确;细胞⑥为浆细胞,能够产生抗体,但是没有识别抗原能力,C错误;注射第二剂VZV主要会使机体的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可有效抵御VZV的侵入,降低水痘的发病率,细胞⑧能使被感染的细胞裂解死亡暴露病原体,但是不能直接消灭减毒VZV,还需要结合体液免疫共同消灭病原体,D错误。
8.(2025·荆门高二期末)科研人员为研究扁桃体中某种免疫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表所示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组别 处理方式 检测结果
实验组 用肺癌细胞抗原处理M细胞后,分离出M细胞与T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T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部分T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
对照组 未经处理的T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T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
A.M细胞是抗原呈递细胞,它具有摄取、处理、呈递抗原的作用
B.实验组中部分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C.实验组中M细胞与T细胞混合培养产生的物质有抗体和细胞因子
D.正常机体识别和清除肺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答案 C
解析 根据实验组处理方式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肺癌细胞抗原激发机体发生细胞免疫,M细胞能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因此M细胞可能是抗原呈递细胞,A正确;癌细胞的清除需要启动细胞免疫,实验组中部分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B正确;结合A选项的分析,M为抗原呈递细胞,该实验过程中涉及了细胞免疫,有细胞因子的生成,但是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本实验未涉及体液免疫,C错误;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正常机体识别和清除肺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D正确。
9.(2022·湖南,11)病原体入侵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过度免疫应答造成机体炎症损伤,机体可通过一系列反应来降低损伤,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可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
B.适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
C.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抑制会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
D.图中神经递质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CRH有协同促进作用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反馈性地抑制下丘脑、垂体的活动,同时抑制机体免疫细胞、免疫反应来降低损伤,因此,适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B正确;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而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抑制可能会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C正确;图中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促进下丘脑分泌CRH,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CRH具有抑制作用,故两者对下丘脑分泌CRH的作用相抗衡,D错误。
10.(2024·江苏苏锡名校高二联考)如图是人体被某寄生虫感染后,发生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m为树突状细胞,能识别、吞噬抗原和呈递抗原信息
B.n为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接受和传递信息
C.p为B细胞,其活化需两个信号的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作用
D.q为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和分裂、分化为记忆细胞
答案 D
解析 m为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识别、吞噬抗原和呈递抗原信息的功能,A正确;n为辅助性T细胞,能接受和传递信息、分泌细胞因子,起到增强免疫的功能,B正确;p为B细胞,其活化需两个信号的刺激:第一个信号是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是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此外还需要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C正确;q为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不能分裂、分化为记忆细胞,D错误。
11.(2024·邢台高二联考)树突状细胞(DC)免疫疗法是目前最先进的抗肿瘤疗法之一,其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DC,使之负载上特异性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DC能激发自身的免疫系统,帮助机体恢复抗肿瘤能力。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C是树突状的淋巴细胞,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
B.回输给患者的是自体免疫细胞,可减轻排斥反应
C.回输的DC诱导产生的细胞毒性T细胞专一性作用于肿瘤细胞
D.回输的DC可诱导产生记忆T细胞
答案 A
解析 免疫细胞分为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A错误;回输给患者的是自体免疫细胞,可减轻排斥反应,B正确;分离患者的前DC,通过体外诱导培养并携带肿瘤抗原后将其输回患者体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可诱导机体迅速增殖分化出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能精确杀伤肿瘤细胞,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肿瘤复发的功效,C、D正确。
12.(2025·河北百师联盟高二联考)机体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来清除外来病原体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G代表相应免疫细胞。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经APC处理后的抗原呈递在其细胞表面并传递给B淋巴细胞
B.图中A所示细胞的活化需要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的刺激及细胞因子的作用
C.图中D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
D.图中G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并裂解靶细胞,但不能与病原体结合
答案 A
解析 人体中抗原呈递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A错误;图中A所示细胞是B淋巴细胞,其活化需要抗原接触形成的第一信号刺激和辅助性T细胞传递的第二信号刺激以及细胞因子的作用,B正确;图中D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C正确;图中G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并裂解靶细胞,病原体被暴露出来,被抗体结合形成沉淀等,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但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与抗原结合,D正确。
题组二 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
13.(2025·保定高二联考)疫苗在许多疾病的预防上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在营养成分齐全的培养基中人工培养病毒用于制备疫苗
B.为保证安全,病毒必须完全灭活才可用于制备疫苗
C.接种疫苗可通过引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来预防疾病
D.接种疫苗后,对相应病原体可终身免疫而不再患病
答案 C
解析 培养病毒需在含宿主细胞的培养基中培养,病毒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中增殖,A错误;制备疫苗可用灭活病毒,也可用减毒病毒,B错误;接种疫苗可通过引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进而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因而能预防某种病原体引起的疾病,C正确;接种疫苗后,对相应病原体不一定能够终身免疫而不再患病,D错误。
14.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细胞毒性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造成的。临床上可通过注射免疫抑制剂缓解该糖尿病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同一类免疫失调疾病
B.患者症状缓解的检测指标是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健康人
C.胰岛B细胞死亡的原因是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的抗体与之结合
D.治疗该病的过程不会导致患者免疫力的改变
答案 A
解析 结合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可知,该病为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也是一种自身免疫病,A正确;患者症状缓解的检测指标是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接近健康人,B错误;胰岛B细胞死亡的原因是细胞毒性T细胞与之结合使其裂解死亡,C错误;治疗该病的过程会抑制T细胞的活性,进而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D错误。
15.研究者利用一种实验的小鼠模型进行研究,该小鼠缺失细胞免疫功能。研究发现,该小鼠的巨噬细胞可以支持HIV的繁殖,而HIV感染的巨噬细胞可以分布在机体多个组织中,如脑组织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
B.该实验的小鼠模型中可能不含T细胞
C.HIV最初侵入人体时,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一直减少
D.HIV感染者的多种组织中都可能检测到HIV
答案 C
解析 巨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A正确;因为“该小鼠缺失细胞免疫功能”,所以该实验的小鼠模型中可能不含T细胞,B正确;HIV进入人体后,初期,随着HIV浓度的增加,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增加,后期HIV浓度增加,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减少,C错误;由题干信息“该小鼠的巨噬细胞可以支持HIV的繁殖,而HIV感染的巨噬细胞可以分布在机体多个组织中”,说明HIV感染者的多种组织中都可能检测到HIV,D正确。
16.某生物学家认为,艾滋病病毒找到了“愚弄”人类免疫系统的方法。科学家曾试图以抗体或加强人类免疫系统功能的方法来防御艾滋病病毒,但都以失败告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IV“愚弄”人类免疫系统的方法就是破坏所有的特异性免疫
B.HIV是抗原,但人体不能产生与HIV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C.HIV不是抗原,不能引起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反应
D.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由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答案 D
解析 HIV主要攻击破坏辅助性T细胞,导致机体几乎丧失所有的特异性免疫,A错误;机体可以在HIV的刺激下产生相应的抗体,但抗体无法清除细胞内的病毒,B错误;HIV是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反应,C错误;HIV通过破坏辅助性T细胞使机体几乎丧失所有的特异性免疫,最终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由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D正确。
17.(2025·鹰潭高二期末)如图为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当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后,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并分泌抗体,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当该种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后,可促使肥大细胞释放过敏介质。下列关于过敏性哮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后不会引发哮喘
B.浆细胞及抗体都能与过敏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C.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或器官
D.临床用药时可以通过抑制组胺释放来缓解哮喘
答案 B
解析 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不会引发哮喘,第二次进入机体后才会引发过敏反应,A正确;浆细胞不能与过敏原发生特异性结合,B错误;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C正确;组胺与受体结合可以引发哮喘,临床用药时可通过抑制过敏介质组胺的释放来缓解哮喘,D正确。
18.(2024·石家庄高二期末)2022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宣布,国际首例六基因编辑猪—猴多器官、多组织同期联合移植手术获得成功,实现了异种器官移植领域多器官、多组织移植零的突破。这个基因编辑猪敲除了三个抗原基因,同时转入三个人体识别因子基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发生免疫排斥的主要原因是供体和受体细胞表面的HLA不同
B.器官移植后病人应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止术后病原体感染
C.T细胞特异性的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可减弱免疫排斥反应
D.该研究有望解决移植器官供应不足和免疫排斥反应的难题
答案 B
解析 器官移植时排斥反应之所以发生,主要是由于供体和受体的HLA不同,研究表明,受体和供体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A正确;器官移植后病人应服用免疫抑制剂,使免疫功能下降,防止对移植的器官产生免疫排斥,但这不能防止术后病原体感染,B错误;排斥反应主要与T细胞分化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有关,T细胞特异性的免疫抑制药物作用于T细胞,使免疫排斥反应减弱,C正确;该研究实现了异种器官移植领域多器官、多组织移植,并敲除了部分抗原基因,有望解决移植器官供应不足和免疫排斥反应的难题,D正确。
19.(2025·长沙雅礼中学高二期末)某人不慎右足底被刺伤,因伤口小,不以为意,未做任何处理。3天后伤口有轻度肿痛,第5天开始发高热,右侧腹股沟疼痛、行走明显感觉不便。经医生诊断,此人为右足底外伤性感染并发右侧腹股沟淋巴结炎及菌血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病原体从右足底伤口进入机体后,主要由机体的第三道防线参与免疫反应
B.伤口红肿可能是由于组胺释放后使血管通透性增强,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增多引起的
C.淋巴结是人体的免疫器官,也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D.右足底受伤、局部感染引发右侧腹股沟疼痛是免疫反应过强的表现
答案 D
解析 据题意可知,题中病原体从右足底伤口进入机体后,突破了第一、二道防线,需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完成病原体的清除工作;病原体从右足底伤口进入机体后,主要由机体的第三道防线参与免疫反应,A正确;皮肤被刺破损后,会刺激某些细胞释放组胺,毛细血管舒张,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渗入组织间隙,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增多,从而出现红肿,B正确;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而淋巴结是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C正确;某人右足底被刺伤,导致外来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免疫活性物质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某些免疫分子具有致痛的作用,从而表现出疼痛,此为正常的免疫反应,D错误。
20.(2025·无锡高二期末)免疫失调包括过强与过弱两种情况,如图是重症肌无力致病的机理。下列有关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注:AchR为乙酰胆碱受体。
A.图示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重症肌无力是由免疫过强引起的
B.过敏反应和重症肌无力都是机体二次接触抗原时才会有的病症
C.由图示过程可以推测乙酰胆碱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D.物质a属于抗原,在此过程产生抗体的细胞仅来自B细胞
答案 A
解析 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只有体液免疫过程能产生抗体,说明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图中抗a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A正确;过敏反应和重症肌无力都属于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疾病,前者是在机体二次接触抗原时才会有的病症,后者不是,B错误;乙酰胆碱不能发挥作用导致重症肌无力,说明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引起肌肉收缩,C错误;物质a属于抗原,在此过程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可以来自B细胞或记忆B细胞,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21.(10分)(2022·全国甲,30)人体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初次和再次感染同一种病毒后,体内特异性抗体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体T细胞成熟的场所是__________;体液免疫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和病毒结合后病毒最终被清除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病毒再次感染使机体内抗体浓度激增且保持较长时间(如图所示),此时抗体浓度激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图中所示的抗体浓度变化规律,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宜采取的疫苗接种措施是__________。
答案 (1)胸腺 浆细胞 (2)抗体与病毒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病毒再次感染时,机体内相应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4)多次接种
22.(14分)(2024·镇江高二期末)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引发机体患宫颈癌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目前已有多个省份启动了适龄女性HPV疫苗免费接种工作。如图表示首次注射HPV疫苗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2分)HPV可感染宿主黏膜和皮肤上皮细胞并在其中增殖,皮肤和黏膜对多种病原体的防御作用属于________________免疫,HPV疫苗在免疫学上被称作______。
(2)(6分)图中细胞②是______________细胞,物质A是________,可以促进③________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细胞⑤是______细胞,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由____________分化而来。
(3)(2分)HPV感染者因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功能下降,宫颈癌发病风险增大,所以鼓励适龄女性接种HPV疫苗。HPV疫苗一般需要在半年内接种三次,二次接种时总抗体量快速上升,这与______________(填名称)细胞的细胞周期缩短有关。
(4)人体免疫系统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称为______________;人体的免疫功能也会低下甚至丧失,如艾滋病,因为HIV病毒主要侵染图中细胞______(填序号)。
答案 (1)非特异性 抗原 (2)辅助性T 细胞因子 B 浆 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 B细胞和记忆B细胞 (3)免疫监视 记忆(B) (4)自身免疫病 ②
解析 (1)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它们不仅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入侵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免疫学上被称作抗原。(2)图中①是抗原呈递细胞,②是辅助性T细胞,③是B细胞,④是记忆细胞,⑤是浆细胞,A是细胞因子,B是抗体,浆细胞的功能是合成并分泌抗体,浆细胞由B细胞和记忆B细胞分化而来。(3)二次接种时总抗体量快速上升,这与二次免疫过程中④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有关。(4)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称为自身免疫病,HIV主要侵染图中②辅助性T细胞。
23.(16分)(2025·沧州八县高二联考)类风湿性关节炎(RA)常由免疫炎症反应引起的关节受损所致。糖皮质激素(GC)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是治疗RA的药物之一,正常机体调节GC的分泌途径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1)从免疫的角度来看,RA属于________病,其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__细胞错误地攻击了正常的关节组织细胞导致的。若机体免疫系统正常,其应能发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大功能。
(2)(4分)图示GC分泌的调节过程中存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前者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后者对机体维持稳态有重要意义。RA患者________(填“能”或“不能”)长期使用GC,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为探究从中药中提取的姜黄素对RA是否具有治疗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将其补充完整:
①取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鼠多只,平均分为两组。
②实验组: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照组: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给予同样的饲料喂养15天。检测各组小鼠的RA症状是否减轻。
答案 (1)自身免疫 细胞毒性T 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 (2)分级调节 (负)反馈调节 不能 RA患者长期使用GC,GC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萎缩、分泌功能减退 (3)①性别、年龄、体重相同,患RA ②适量的姜黄素 等量的生理盐水(或等量溶解姜黄素的溶剂)
解析 (1)根据题意,RA是由免疫炎症反应引起的关节损伤,属于自身免疫病,发病原因可能是细胞毒性T细胞错误地攻击了正常的关节组织细胞。若机体免疫系统正常,应能发挥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这三大功能。(2)由图可知,下丘脑可产生CRH促进垂体分泌ACTH,ACTH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进GC分泌,该过程属于分级调节;GC含量增多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属于负反馈调节,RA患者不能长期使用GC,原因是GC的分泌存在负反馈调节,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萎缩、分泌功能减退。(3)探究姜黄素对RA是否具有治疗作用,实验自变量是有无姜黄素,因变量是对RA的疗效,其他变量属于无关变量。故应选择性别、年龄、体重相同且患RA的小鼠为实验材料,实验组注射适量的姜黄素,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或等量溶解姜黄素的溶剂。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给予同样的饲料喂养15天,检测各组小鼠的RA症状是否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