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8 选择性必修1模块检测(一)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5·南昌四校高二联考)营养不良的患者往往出现水肿症状。下列浮肿与营养不良患者水肿原理一样的是( )
A.局部代谢旺盛,产生大量代谢废物引起的组织水肿
B.毛细淋巴管堵塞,组织液中蛋白质无法回流引起组织水肿
C.肾小球出现炎症,导致血浆蛋白随尿液流失引起组织水肿
D.手术中使用大量生理盐水清洗伤口,部分渗入组织引起组织水肿
答案 C
解析 营养不良的患者因为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而引起水肿。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蛋白质随尿液排出,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低,组织液从血浆中吸收水分,引起组织水肿,与血浆蛋白浓度有关,与营养不良患者水肿原理一样,C符合题意;局部组织代谢旺盛,引起组织水肿,与血浆蛋白浓度无关,A不符合题意;毛细淋巴管堵塞,组织液中的蛋白质不能回流,诱发人体组织水肿,与营养不良患者水肿原理不同,B不符合题意;手术中使用大量生理盐水清洗伤口,部分渗入组织引起组织水肿,与营养不良患者水肿原理不同,D不符合题意。
2.(2025·淮安高二期末)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还会出现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判断力和语言能力的下降,情绪波动等症状。下列与人脑高级功能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脑的学习、记忆、语言等高级功能可以使人类更好地适应环境
B.语言能力下降就是对相关事物的表达能力下降,书写及理解能力不变
C.短时记忆经过反复运用、强化、整合等可能会成为长时记忆
D.适当运动可能会帮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减少和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
答案 B
解析 脑的高级功能可以使人类不断学习与记忆,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能主动适应环境,适时调整情绪,A正确;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能活动,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B错误;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经过反复运用、强化就能够转化为长时记忆,C正确;适当运动有助于血液循环,可能会帮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减少和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D正确。
3.(2024·承德高二联考)足球场上,球员会主动踢出弧线球,俗称“香蕉球”,是指使球呈弧线运行的踢球技术。比赛过程中球员们的每一个动作,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球员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两部分
B.比赛过程中球员心跳加快,心跳活动不受意识控制,原因是心跳由中枢神经系统控制
C.从反射类型分析,踢弧线球技术的完成过程属于条件反射
D.球员长期记住球赛规则可能与脑干中刺激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答案 C
解析 球员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A错误;比赛过程中球员心跳加快,心跳活动不受意识控制,原因是心跳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B错误;从反射类型分析,踢弧线球技术的完成过程是通过后天学习训练得到的,因此属于条件反射,C正确;球员能长期记住球赛的各种规则,这可能与大脑皮层中刺激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错误。
4.分布于突触后膜上的NMDA受体不仅能识别神经递质,而且还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静脉注射的氯胺酮可作用于NMDA受体,使中枢神经系统迅速产生运动和感觉阻滞,从而产生麻醉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突触后膜上的NMDA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B.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后会导致Cl-大量内流
C.谷氨酸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静脉注射氯胺酮会使突触后膜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增大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而且NMDA受体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因此,静息状态时,突触后膜上的NMDA通道处于关闭状态,A正确;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因此应该导致Na+大量内流,B错误;谷氨酸作为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C错误;由题意可知,氯胺酮可作用于NMDA受体,使中枢神经系统迅速产生运动和感觉阻滞,据此可推测静脉注射氯胺酮抑制了Na+内流,导致突触后膜无法产生动作电位,但并没有增大突触后膜静息电位的电位差,D错误。
5.图甲中a部位为神经纤维与肌细胞接头(突触的一种),图乙是a部位的放大图。乙酰胆碱(ACh)与肌肉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会引起肌肉收缩。将2个微电极置于图中b、c两处神经细胞膜外,并与灵敏电流计正负两极相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e处给予刺激,电流计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图乙中的ACh与ACh受体结合后,会引起肌细胞快速吸收Na+,从而使肌肉收缩
C.图甲中的腓肠肌属于反射弧中效应器的一部分,刺激e引起f的收缩是非条件反射
D.图乙中的ACh与ACh受体结合后,正常情况下ACh会被灭活或被突触前膜回收
答案 C
解析 由于微电极置于图中b、c两处神经细胞膜外,静息时电流计指针应指向零,产生动作电位时,局部电流先后经过c处电极和b处电极,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正确;ACh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图乙中的ACh与ACh受体结合后,引起肌细胞快速吸收Na+,从而使肌肉收缩,B正确;据图甲分析可知,腓肠肌属于反射弧中效应器的一部分,刺激e会引起f的收缩,但该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C错误。
6.血糖平衡的调节是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如图为人体血糖调节的示意图,X、Y和Z表示信息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血糖平衡是通过X、Y、Z参与的体液调节实现的
B.血糖浓度升高或降低能够直接刺激胰岛分泌相应激素进行调节
C.X激素可作用于几乎全身组织细胞,Z激素只能作用于肝细胞和肌细胞
D.因受体4与抗体结合而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答案 B
解析 图中血糖平衡是通过X、Z参与的体液调节和Y参与的神经调节共同实现的,A错误;X表示胰岛素,可以作用于几乎全身组织细胞,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Z表示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靶细胞有肝细胞、脂肪细胞等,C错误;受体4与抗体结合引起的糖尿病,使胰岛素不能被组织细胞识别而发挥作用,因此,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D错误。
7.(2025·齐齐哈尔高二期末)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是一个大型冰雪艺术精品工程,展示了北方名城哈尔滨冰雪文化和冰雪旅游魅力。当你在冰雪中游玩时,你的身体发生了以下变化,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当你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时,垂体产生大量抗利尿激素促进水分重吸收
B.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少于在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
C.下丘脑中有些细胞不仅能产生激素,还能传导兴奋
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
答案 C
解析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A错误;由于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增大,因此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大于在炎热环境中的,B错误;下丘脑能传导兴奋,下丘脑中的某些神经内分泌细胞也可以分泌激素,例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C正确;肌糖原通常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D错误。
8.尿崩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抗利尿激素(一种九肽激素)的产生或作用出现异常,使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产生障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通透性减小
B.尿崩症患者常表现出多尿和多饮的症状,原因是其尿液渗透压较大
C.若尿崩症是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的反应障碍导致的,则血浆中该激素的含量可为正常值
D.若尿崩症是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量的减少导致的,则可以通过口服该激素来治疗
答案 C
解析 抗利尿激素能增大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A错误;由题意可知,尿崩症患者的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产生了障碍,导致尿液渗透压降低,B错误;若尿崩症是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的反应障碍导致的,而不是抗利尿激素产生异常导致的,则血浆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可为正常值,C正确;抗利尿激素是一种九肽激素,口服时,抗利尿激素会在消化道中被分解而失去作用,D错误。
9.FAMIN是一种实现嘌呤核苷酸循环的多功能酶。研究发现,在树突状细胞(DC)中,FAMIN激活的嘌呤代谢物抑制了T细胞的活化,FAMIN还能将次黄嘌呤转化为肌苷,然后DC释放肌苷来抑制T细胞的激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DC促使辅助性T细胞活化后把抗原呈递给B细胞
B.FAMIN的活性降低会增强对肿瘤的免疫监视
C.FAMIN可防止过度的T细胞反应和自身免疫
D.正常机体中,活化的T细胞起作用后其功能会受到抑制
答案 A
解析 辅助性T细胞不能呈递抗原,A错误;FAMIN激活的嘌呤代谢物抑制了T细胞的活化,T细胞活化有助于增强对肿瘤的免疫监视,因此FAMIN的活性降低会增强对肿瘤的免疫监视,B正确;FAMIN激活的嘌呤代谢物抑制了T细胞的活化,从而防止过度的T细胞反应和自身免疫,C正确;为防止过度的T细胞反应和自身免疫,正常机体中活化的T细胞起作用后,其功能会受到抑制,D正确。
10.(2025·广东省四校高二联考)模型是研究生物学问题常用的方法,模型X→A→Y中,X代表物质,A代表结构, Y代表A接受X后的变化或产物。下列有关描述最合理的是( )
A.若X表示神经递质,A表示神经元,则Y表示产生动作电位
B.若X表示抗原,A表示T细胞,则Y表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C.若X表示醛固酮,A表示肾小管,则Y表示对Na+的重吸收增加
D.若X表示生长激素,A表示植物根尖,则Y表示根尖伸长
答案 C
解析 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元,其效果可能是兴奋也可能是抑制,不一定产生动作电位,A错误;浆细胞由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B错误;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C正确;生长素作用于植物根尖,会促进根尖生长,D错误。
11.(2024·四川石室中学高二期末)如图为细胞免疫过程的部分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的识别与呈递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
B.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参与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
C.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裂解靶细胞并消灭病原体
D.记忆T细胞受相同抗原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
答案 C
解析 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抗原的识别与呈递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A正确;据图示可知,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参与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B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并暴露出病原体,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形成沉淀,随后被其他免疫细胞降解和清除,C错误;记忆T细胞受相同抗原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因此二次免疫速度更快,效果更强,D正确。
12.图甲表示将一株小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图乙表示生长素浓度与发挥作用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图甲中a、b侧生长素浓度分别为图乙中的p、n,则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特性
B.若图甲中d侧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m,则c侧生长素浓度大于m小于j
C.若顶芽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n,则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k
D.若用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条都能生根,则最适浓度位于两种浓度之间
答案 D
解析 由于重力作用,图甲中a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b侧,因为根对生长素较敏感,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生长,过高浓度的生长素可抑制生长,所以若图甲中a、b侧生长素浓度分别为图乙中的p、n,则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特性,A正确;因为重力作用,c侧生长素浓度大于d侧,且c侧的促进作用大于d侧,所以若图甲中d侧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m,则c侧生长素浓度大于m小于j,B正确;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其生长,所以若顶芽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n,则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k,C正确;用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条,都能生根,说明这两种浓度的生长素都具有促进作用,但最适浓度不一定在这两种浓度之间,有可能小于这两种浓度,也有可能大于这两种浓度,D错误。
13.(2025·九江高二期末)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并在实践中应用。生产和生活中常采取的一些措施如下。关于这些措施,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①嫁接矮果,用小便反复浸过并用晒干的黄泥封住树枝促进生根
②光周期处理,即在作物生长的某一时期控制每天光照和黑暗的相对时长
③开花传粉遇上连续阴雨天,对作物及时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④“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两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
A.措施①的原理是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植物生根
B.措施②反映光直接调控植物的生长
C.措施③可以用于连续阴雨天气油菜传粉失败的补救,提高油菜种子的产量
D.措施④中这种“气”是乙烯利,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答案 A
解析 泥封树枝促进生根是因为小便中含有生长素,所以措施①的原理是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生根,A正确;措施②进行光周期处理,在作物生长的某一时期控制每天光照和黑暗的相对时长,反映了昼夜长短与作物生长的关系,不能反映光直接调控植物的生长,B错误;措施③作物没有受粉就不能形成种子,喷施生长素不能获得种子,C错误;措施④“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两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种“气”是乙烯,乙烯利是植物生长调节剂,D错误。
14.红叶石楠在园林景观绿化中应用非常广泛。研究人员将红叶石楠插条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以探究促进其生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实验结果显示,与低浓度相比,在高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插条生根数量少,乙烯含量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果说明,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插条生根,高浓度时抑制插条生根
B.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促进红叶石楠插条生根的效果一定不同
C.高浓度生长素促进乙烯生成,二者在调节插条生根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D.在预实验中,应该设置不含生长素的一组实验作为空白对照组
答案 D
解析 题干信息中没有空白对照组的实验结果,因此仅根据题干所述不能说明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插条生根,高浓度时抑制插条生根,A错误;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可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红叶石楠插条生根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B错误;由题意分析可知,高浓度生长素促进乙烯生成,但与低浓度相比,在含高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插条生根数量少,故二者在调节插条生根方面的作用效果相反,C错误。
15.(2025·上饶高二联考)植物的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会使水稻得恶苗病,体现了植物激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B.光敏色素能感受光照发生形式(结构)转变,经过信号传导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
C.植物激素作为信号分子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并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
D.生长调节剂是一类人工合成的、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
答案 B
解析 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会使水稻得恶苗病,但是并不能体现植物激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因为并未从植物体内获取,A错误;光敏色素能感受光照发生形式(结构)转变,经过信号传导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B正确;植物激素并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只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C错误;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D错误。
16.(2025·吉林高二期中)有学者提出“酸生长假说”解释生长素的促生长作用:生长素激活细胞膜上的 H+泵,消耗 ATP把 H+运到细胞外,细胞外pH下降导致细胞壁松弛,细胞吸水而体积增长。下列不能作为支持该假说的证据的是( )
A.细胞壁中的扩展素在酸性pH条件下可使细胞壁松弛
B.中性缓冲液能够抑制生长素诱导的生长
C.胚芽鞘尖端下部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于背光侧
D.促进H+外排的壳梭孢菌素可刺激胚芽鞘切段短暂生长
答案 C
解析 由于细胞外pH下降导致细胞壁松弛,而细胞壁中的扩展素在酸性pH条件下可使细胞壁松弛,细胞吸水而体积增长,说明其支持“酸生长假说”,A不符合题意;由于细胞外pH下降导致细胞壁松弛,而中性缓冲液能够抑制生长素诱导的生长,说明其支持“酸生长假说”,B不符合题意;胚芽鞘尖端下部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于背光侧是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造成的,与生长素浓度有关,其不支持“酸生长假说”,C符合题意;由于细胞外pH下降导致细胞壁松弛,细胞吸水而体积增长,而促进H+外排的壳梭孢菌素可刺激胚芽鞘切段短暂生长,说明其支持“酸生长假说”,D不符合题意。
17.刚孵化出来的小天鹅会学着认识并跟随着它们所见到的第一个移动的物体,这一物体通常是它们的母亲,也可以是人或其他行动目标,这是动物印随行为,印随行为也是动物的学习、记忆和模仿行为。下列关于人和动物的学习和记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学习和记忆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B.注意听老师讲话的听觉刺激,主要是将第一级记忆转入永久记忆
C.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D.人的第一级记忆与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答案 B
解析 学习和记忆属于脑的高级功能,是指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A正确;注意听老师讲话的听觉刺激,主要是将瞬时记忆转入第一级记忆,B错误;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储存和再现的过程,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人的记忆分为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其中第一级记忆与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第二级记忆即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正确。
18.(2025·长沙高二检测)人体心脏和肾上腺受神经支配的方式如图所示,当动脉血压降低时,神经中枢接受压力感受器的信息,通过通路A 和通路B使心跳加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相比于通路B,通路 A反应较迅速且作用时间相对较短
B.图中所示支配心脏和肾上腺的传出神经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
C.该调节过程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均为激素,而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
D.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均需与受体结合
答案 C
解析 通路A调节心血管活动过程中,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都属于神经递质,只有神经调节过程;通路B调节心血管活动过程中,既有神经中枢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神经调节过程,也有肾上腺素参与的激素(体液)调节过程。可见,相比于通路B,通路 A反应较迅速且作用时间相对较短,A正确;图中所示支配心脏和肾上腺的传出神经为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B正确;据图信息可知,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都属于神经递质,肾上腺素属于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均需与受体结合,C错误,D正确。
19.(2024·江苏田家炳中学高二期末)猴痘患者的症状与天花类似。天花已不复存在,猴痘依然在肆虐。猴痘病毒侵入人体后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免疫反应,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示免疫反应为细胞免疫
B.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导致靶细胞解体死亡受基因控制
C.图示过程不能完全清除猴痘病毒,若要彻底消灭,需要借助体液免疫
D.接种疫苗旨在使机体建立图示特异性免疫路径
答案 D
解析 图示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免疫,A正确;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导致靶细胞解体死亡属于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程序性死亡,B正确;猴痘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猴痘病毒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故被猴痘病毒感染时,机体会启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正确;图示免疫反应为细胞免疫,而接种疫苗旨在使机体获得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D错误。
20.(2025·太原高二期末)生理学家贝尔纳提出:内环境的稳定是生命能独立和自由存在的首要条件。如图表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数字代表物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分子均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
B.内环境中的物质①②③与酶一样,在发挥作用后都被灭活
C.若①表示甲状腺激素,可通过体液运输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若③表示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其在发挥作用时与受体的结合不具有特异性
答案 C
解析 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分子有细胞因子、激素和神经递质,激素和神经递质有些不是蛋白质,不在核糖体上合成,A错误;酶发挥作用后不被灭活,B错误;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若①表示甲状腺激素,可通过体液运输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正确;若③表示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为信息分子,其在发挥作用时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21.(15分)羽毛球比赛对速度、耐力和体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在长达1个多小时的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率、血糖含量和水盐平衡会发生较大的波动,其中肾上腺在调节内环境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3分)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时,剧烈运动使心跳加速的传出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中的__________,兴奋时使瞳孔________;此时,运动员会大量出汗,写出支配汗腺分泌增强的相关反射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2)羽毛球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率约为安静时的3倍,心脏血液输出量约为安静时的2.5倍,与此相关的信息分子X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①④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经递质和激素在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作用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调节方式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方式相似。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明显增多,推测此时的信息分子A、B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能维持相对稳定,除上面的信息分子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信息分子参与。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尿量会明显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交感神经 扩张 热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和汗腺 (2)肾上腺素 神经—体液 通过体液运输;都需要与相应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且二者在起作用后会被灭活或移走 (3)促糖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糖皮质激素 (4)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大量出汗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解析 (1)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时,剧烈运动使心跳加速的传出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经,兴奋时使瞳孔扩张;此时,运动员会大量出汗,支配汗腺分泌增强的相关反射弧为热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和汗腺。(2)羽毛球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率约为安静时的3倍,心脏血液输出量约为安静时的2.5倍,这是肾上腺素的作用,肾上腺素可以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过程①为神经调节,④为体液调节,所以①④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神经递质和激素在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都需要与相应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且二者在起作用后会被灭活或移走。(3)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调节方式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方式相似。所以A为促糖皮质激素释放激素,B为促糖皮质激素。(4)血糖平衡调节中,除肾上腺素作用外,还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参与。运动员大量出汗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尿量减少。
22.(10分)(2024·枣庄高二期末)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多数患者机体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患病。如图表示胰岛素调节血糖的作用机理,GLUT-4为葡萄糖转运蛋白。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胰岛素与靶细胞上的________________结合后,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与储存(如图中的①和②),还可经过一系列的信号转导,最终使组织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_增多,进而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图中的①和②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尿液形成过程中,原尿中的葡萄糖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2)重吸收回血液。当血糖浓度超过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时,将形成糖尿。试分析SGLT-2抑制剂辅助治疗高血糖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会出现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IR)。IR是指正常剂量的胰岛素在机体内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低于正常水平,即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的一种病理状态。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IR的原因是体内产生了抗胰岛素抗体。从免疫学角度来看,这种病症属于________________病。这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体内的抗胰岛素抗体与胰岛素的结合有时是可逆的,当两者分离时可能导致出现____________(填“低血糖”或“高血糖”)症状。
答案 (1)特异性受体(或蛋白M) GLUT-4(或葡萄糖转运蛋白) 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变为非糖物质 (2)SGLT-2抑制剂可以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从而降低血糖 (3)自身免疫 低血糖
解析 (1)胰岛素是信息分子,需要与其相应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据图可知,胰岛素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蛋白M)结合后,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与储存;此外还可促进含有GLUT-4的囊泡运输到细胞膜上,增加细胞膜上的GLUT-4数量,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图中的①和②可表示降低血糖含量的途径,结合图示可知,①②表示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变为非糖物质。(2)原尿中的葡萄糖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2)重吸收回血液,SGLT-2抑制剂可以抑制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2)对葡萄糖的转运,从而减弱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降低血糖,所以具有辅助治疗高血糖的作用。(3)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器官损伤所引起的疾病,若某糖尿病患者发生IR的原因是体内产生了抗胰岛素抗体,该抗体与胰岛素结合从而影响了胰岛素与受体结合而发挥降血糖的作用,自身产生的抗体和自身的受体结合,属于自身免疫病;抗胰岛素抗体与胰岛素结合,减弱了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会导致血糖偏高;若抗胰岛素抗体与胰岛素分离,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可使血糖下降,可能导致低血糖。
23.(15分)癌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活化的T细胞和B细胞表面有一种免疫抑制性跨膜蛋白质分子PD-1,该蛋白可阻止T细胞全力攻击“入侵者”,起到免疫刹车作用。科学家研制的PD-1抗体,可以解除免疫刹车作用,具有治疗多种类型肿瘤的潜力,是治疗一些晚期癌症的有效药物,相关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3分)细胞癌变是体内的正常细胞受到了__________的诱导发生了____________(填遗传变异的类型)而引起细胞周期失调,使得机体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无法正常行使。
(2)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细胞PD-1通路持续激活,将会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T细胞增殖和分化。
(3)据图可知,通过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理论上可以使免疫刹车解除,提高机体免疫力,还可以通过研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
(4)进一步研究发现,正常的组织细胞表面都含有PD-L1,若正常细胞与T细胞间的PD-1/PD-L1信号通路被阻断,会引发机体患__________病。
(5)推测科学家研制的免疫抑制剂PD-1抗体的给药方式是________(填“口服”或“注射”)。施用PD-1抗体的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往往比正常人略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致癌因子 基因突变 免疫监视
(2)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并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分裂、分化过程 抑制 (3)PD-L1抗体 (4)自身免疫 (5)注射 PD-1抗体能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有利于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解析 (1)细胞癌变是体内的正常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生物致癌因子)的诱导发生了基因突变,从而引起细胞周期失调,使得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无法正常行使。(2)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是作为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对B细胞的增殖、分化有促进作用。根据题意可知,PD-1是T细胞表面的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肿瘤患者体内多数肿瘤细胞会表达PD-L1,从而使T细胞PD-1通路持续激活,诱导免疫刹车,抑制T细胞增殖和分化。(4)正常的组织细胞表面都含有PD-L1,若正常细胞与T细胞间的PD-1/PD-L1信号通路被阻断,则机体正常细胞会被作为抗原而清除,引发机体患自身免疫病。(5)根据题意PD-1抗体是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的一种免疫抑制剂,该免疫抑制剂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酶水解失去疗效,所以给药方式是注射,PD-1抗体能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有利于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因此施用PD-1抗体的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往往比正常人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