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学习描写景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描写景物的作文;
2.指导学生能抓住景物特征,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手法加以突出;
3.指导学生能在描写景物时恰当融入情感,使客观景物具有生命气息和感染力;
4.指导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古诗文中的词句、句式增加作品的文言美感。
【拓展资源】
《西湖漫笔》《明月知我意》《燃烧的木棉》《白杨礼赞》《西湖秋意》《遇见天空》
【课型及课时建议】
读写融通课 3课时
第1课时 明目标,探写法,列提纲
【本课时及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明确写作目标,能抓住景物特征,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手法加以突出;
2.指导学生能在描写景物时恰当融入情感,使客观景物具有生命气息和感染力;
3.指导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古诗文中的词句、句式增加作品的文言美感。
【拓展资源】《西湖漫笔》《明月知我意》《燃烧的木棉》《白杨礼赞》《西湖秋意》
【课型】读写融通课
【教学过程】
导入:辩论话题:现代人写景时是否应该多向古人“求教”。
正方观点:现代人写景时,当然应该多向古人“求教”。
反方观点:现代人写景时,肯定不能多向古人“求教”。
学习这个单元,我们读了许多描写景物的古诗文作品,现在马上就要开始创作自己的写景作品了。动笔之前,咱先讨论一下,这次作文要不要从刚学的古代作品中借鉴一些写作方法呢?
请大家边读写,边体会,各抒己见。
活动一:指导学生入情境,整体构思。
【写作内容】
“生活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打开心灵之窗,处处都是诗一样的风景。班级微信公众号推出“寻找身边最美景物”专题,面向全班同学征稿。请留意庭院、街道、小区、学校的风景,以《窗外, 最美》为题,或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从多角度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独有的特征。
2.发挥联想与想象,给景物描写定一个基调,表达自己的感受、思考或感悟。
3.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少于500字。
【整体构思】
活动二:指导学生读名篇,探究写法。
【写景锦囊一】仔细观察,极力表现最鲜明的景物特征。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说说文段中描绘的景物最鲜明的特征什么,作者是如何用最具冲击力的语言进行描绘的。
(二)再阅读以下文段,作者所写景物的特征你把握到了吗?作者突出景物特征的语言触动你了吗?
(三)回想本单元学过的古诗文,你有什么新发现?你觉得宗璞和彤管有炜在描写景物方面是天赋异禀还是……?
【回顾辩论话题】
读这两位当代作家的写景佳作片段时,你是不是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再读几篇,看看这种感觉是否还会出现。
【写景锦囊二】调动感官,从不同角度突出景物独有特征。
(二)阅读以下文字,归纳作者描写景物的多个感官角度和增强表现力的多种表现手法。
【写景锦囊三】融入情感,用人的品格精神升华景物特征。
(一)阅读以下文字,说说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特征与人的情感关联起来的。
【仿写示例】
那是一棵坚韧的树,树干直直的立在那里,像个站岗的军人一样,是那么挺拔,那么刚劲,又是那样坚毅,那样沉静;树根缠缠绕绕铺满了一地,像一团解不开的乱麻一样,那么牵连不断,那么难舍难分,又是那样缠绵不尽,那样藕断丝连;从半腰生出那么多枝杈,像撑开的大伞一样,明明有那么多枝枝叉叉,却又那样错落有致。这是一棵虽盘枝错节却保有自己独立品格的树。
(二)阅读以下文字,看看作者关联景和人的方式与上一段文字有何不同。
【仿写示例】
看清楚了,是娇嫩欲滴的荷花,在那一片高高挺立的荷叶下面,荷花露出了头。有的白如玉,有的粉似霞。那白的荷花如小孩子白嫩的皮肤,又似无暇的白雪;粉的荷花不知她是被天边的晚霞映红了脸,还是怕羞,白里透红。你瞧,那含苞欲放的荷花,真像个腼腆的小姑娘,遮遮掩掩地露出半边脸;半开的荷花,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用双手托着脸庞;那完全盛开的荷花更是迷人,她大方地展颜浅笑,笑靥端庄优雅。此刻,世界仿佛静止了,只有这一池荷花,干净、清新、静雅,驱散暑气的燥热,送来怡人的清凉,让庸常的岁月平添雅韵。
【写景锦囊汇总】
1.仔细观察,极力表现最鲜明的景物特征。
2.调动感官,从不同角度突出景物独有的特征。
3.融入情感,用人的品格精神升华景物特征。
活动三:指导学生理思路,拟写提纲。
第2课时 依提纲,写作文,自评改
【本课时教学目标】
组织学生根据所列提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描写景物的作文。
【课型】读写融通课
【教学过程】
活动四:引导学生仿妙笔,践行写法。
【写作内容】
在你家楼下、窗外或者校园里,一定也有一株或几株有灵性的树,引起过你的注意,触动过你的心灵,陪伴你成长……请回忆或观察这树的外形、色彩、气味,并想象,一阵风吹过,你“看”到了它怎样的情态、动作,“感”到了它怎样的心绪、情感、心声或情思……
依据列好的提纲,在45分钟内完成自己的作品。
活动五:组织学生自评改,反思优化。
【自评要求】
作品完成后,先圈画自己作文中直接描写景物特征的词句,再参考下列问题进行反思自评,修改升格。
第3课时 互评改,仿文言,增美感
【本课时教学目标】
组织学生依据参照评价量表和课本“阅读综合实践”三的第二个任务,修改优化自己的作文。
【拓展资源】《遇见天空》
【课型】读写融通课
【教学过程】
活动六:组织学生互评改,持续优化。
组织学生参照评价量表互评,互提修改建议,再依据建议进一步优化完善。
【回顾辩题】
鼓励学生写作时多向古人“求教”。
活动七:指导学生模仿古诗文,锤炼写景语言。
阅读课本73页的“阅读综合实践”三的第2个任务,根据这个建议再次修改作文。
【回顾辩题】
明确观点:现代人写景时,当然应该多向古人“求教”。(共40张PPT)
单元学习任务
学习描写景物
+
《三峡》《短文二篇》《与朱元思书》
《西湖漫笔》《明月知我意》《燃烧的木棉》
《白杨礼赞》《西湖秋意》《遇见天空》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读写融通课 3课时
辩论话题五:现代人写景时是否应该多向古人“求教”
正方观点:现代人写景时,当然应该多向古人“求教”。
反方观点:现代人写景时,肯定不能多向古人“求教”。
学习这个单元,我们读了许多描写景物的古诗文作品,现在马上就要开始创作自己的写景作品了。动笔之前,咱先讨论一下,这次作文要不要从刚学的古代作品中借鉴一些写作方法呢?
请大家边读写,边体会,各抒己见。
1.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描写景物的作文;
2.能抓住景物特征,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手法加以突出;
3.能在描写景物时恰当融入情感,使客观景物具有生命气息和感染力;
4.能灵活运用所学古诗文中的词句、句式增加作品的文言美感。
学习目标
第1课时 明目标,探写法,列提纲
活动一:入情境,整体构思
写作内容及要求
“生活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打开心灵之窗,处处都是诗一样的风景。班级微信公众号推出“寻找身边最美景物”专题,面向全班同学征稿。请留意庭院、街道、小区、学校的风景,以《窗外, 最美》为题,或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1.从多角度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独有的特征。
2.发挥联想与想象,给景物描写定一个基调,表达自己的感受、思考或感悟。
3.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少于500字。
请思考并填写下面的内容:
我想写的景物是位于 的 ,
这景物的特点是 ,我想用______________、 和 的写作手法(至少三种)来描写它。
整体构思
活动二:读名篇,探究写法
写景锦囊一:仔细观察,极力表现最鲜明的景物特征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说说文段中描绘的景物最鲜明的特征什么,作者是如何用最具冲击力的语言进行描绘的。
写景锦囊一:仔细观察,极力表现最鲜明的景物特征
(二)再阅读以下文段,作者所写景物的特征你把握到了吗?作者突出景物特征的语言触动你了吗?
写景锦囊一:仔细观察,极力表现最鲜明的景物特征
(三)回想本单元学过的古诗文,你有什么新发现?你觉得宗璞和彤管有炜在描写景物方面是天赋异禀还是……?
文章标题 写景方式 借鉴对象 证据
《西湖漫笔》 突出景物的 鲜明特征 绿意扑眼 水添生趣 《三峡》 郦道元: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宗璞: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有的……峰下蜿蜒的绿意扑眼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亭旁溪水睁睁,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而来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
《明月知我意》 突出鲜明特征 略 略
辩论话题五:现代人写景时是否应该多向古人“求教”
正方观点:现代人写景时,当然应该多向古人“求教”。
反方观点:现代人写景时,肯定不能多向古人“求教”。
读这两位当代作家的写景佳作片段时,你是不是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再读几篇,看看这种感觉是否还会出现。
写景锦囊二:调动感官,从不同角度突出景物独有特征
(二)阅读左边的文字,归纳作者描写景物的多个感官角度和增强表现力的多种表现手法。
文章标题 写景角度手法 借鉴对象 证据
《燃烧的木棉》 多种感官角度 视觉: 平、仰、俯视 暗色、亮色 静态、动态 听觉: 动态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晖。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梁惠娣:它枯褐色的枝干像垂暮老人布满皱纹沟壑的脸,充满沧桑的样子,一点儿也不好看。一抬头,才发现无数硕大、深红的木棉花在头顶密匝匝地开放,像天空中飘过来一团火红火红的云,又像一道红艳艳的朝霞,也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映红了一片天空,是那样耀眼夺目。偶尔,有开得正艳的木棉花从枝头落下,“啪”的一声落到地上,掷地有声,那样响亮,那样决然。
写景锦囊二:调动感官,从不同角度突出景物独有特征
写景锦囊三:融入情感,用人的品格精神升华景物特征
(一)阅读以下文字,说说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特征与人的情感关联起来的。
仿写示例
那是一棵坚韧的树,树干直直的立在那里,像个站岗的军人一样,是那么挺拔,那么刚劲,又是那样坚毅,那样沉静;树根缠缠绕绕铺满了一地,像一团解不开的乱麻一样,那么牵连不断,那么难舍难分,又是那样缠绵不尽,那样藕断丝连;从半腰生出那么多枝杈,像撑开的大伞一样,明明有那么多枝枝叉叉,却又那样错落有致。这是一棵虽盘枝错节却保有自己独立品格的树。
写景锦囊三:融入情感,用人的品格精神升华景物特征
(二)阅读以下文字,看看作者关联景和人的方式与上一段文字有何不同。
仿写示例
看清楚了,是娇嫩欲滴的荷花,在那一片高高挺立的荷叶下面,荷花露出了头。有的白如玉,有的粉似霞。那白的荷花如小孩子白嫩的皮肤,又似无暇的白雪;粉的荷花不知她是被天边的晚霞映红了脸,还是怕羞,白里透红。你瞧,那含苞欲放的荷花,真像个腼腆的小姑娘,遮遮掩掩地露出半边脸;半开的荷花,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用双手托着脸庞;那完全盛开的荷花更是迷人,她大方地展颜浅笑,笑靥端庄优雅。此刻,世界仿佛静止了,只有这一池荷花,干净、清新、静雅,驱散暑气的燥热,送来怡人的清凉,让庸常的岁月平添雅韵。
文章标题 融入情感的方式 借鉴对象 证据
《白杨礼赞》 先赋予品格,再描写强化。 《与朱元思书》 吴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者,有时见日
茅盾: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西湖秋意》 先描写特征,再揭示品格。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赵丽宏:每一片绿叶都泛出了金黄的色彩,然而它们还是紧紧依偎着枝干……谁能说这是衰亡和委顿呢 两棵梧桐像两位精神健旺的老人,毫无倦色,也毫无愧色地面对夕阳,面对西湖,肃然伫立着,似乎在庄严地宣告:即使告别世界,我的生命的光彩依然不会黯淡!
写景锦囊三:融入情感,用人的品格精神升华景物特征
写景锦囊汇总
锦囊一:仔细观察,极力表现最鲜明的景物特征
锦囊三:融入情感,用人的品格精神升华景物特征
锦囊二:调动感官,从不同角度突出景物独有的特征
原来,这些写景锦囊其实都是睿智的古代文人的“发明”啊!
活动三:理思路,拟写提纲
理思路,拟提纲
在你家楼下、窗外或者校园里,一定也有一株或几株有灵性的树,引起过你的注意,触动过你的心灵,陪伴你成长……请回忆或观察这树的外形、色彩、气味,并想象,一阵风吹过,你“看”到了它怎样的情态、动作,“感”到了它怎样的心绪、情感、心声或情思……
请借助下面表格,梳理思路,列出提纲。
理思路,拟提纲
第2课时 依提纲,写作文,自评改
活动四:仿妙笔,践行写法
依提纲,写作文
在你家楼下、窗外或者校园里,一定也有一株或几株有灵性的树,引起过你的注意,触动过你的心灵,陪伴你成长……请回忆或观察这树的外形、色彩、气味,并想象,一阵风吹过,你“看”到了它怎样的情态、动作,“感”到了它怎样的心绪、情感、心声或情思……
依据列好的提纲,在45分钟内完成自己的作品。
活动五:自评改,反思优化
作品完成后,先圈画自己作文中直接描写景物特征的词句,再参考下列问题进行反思自评,修改升格。
自反思,改作文
1.我写的内容能体现这景物最独特、最鲜明的特征吗 有没有与此特征无关的语句 如果有,请删去;
2.除了直接描写景物,我还从哪些角度、运用了哪些手法突出景物的特征 是平视还是仰视、俯视,写了动态还是静态,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还是想象、烘托、对比……
3.我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是借物抒情,是表达自己的思考、感悟,还是揭示人生哲理?这些言外之意从文中哪些词句中能透露出来?
将自己的反思与同学分享交流,看你所想的与所写的是否一致,完成自我诊断,然后按自己最初的设想修改、调整。
第3课时 互评改,仿文言,增美感
活动六:互评改,持续优化
互相互改,持续优化
参照评价量表互评,互提修改建议,再依据建议进一步优化完善。
辩论话题五:现代人写景时是否应该多向古人“求教”
反方观点:现代人写景时,肯定不能多向古人“求教”。
参与了本单元的阅读和写作实践活动,大家心中一定已有定论:我们写景时,应该多取法古代经典写景名篇。因为即便是现当代的优秀作家,也在不断地从这些优秀古诗文中汲取创作灵感和高超技法,用以提升自己作品的品质。珠玉在前,我们为何不从善如流呢?大家赶紧学起来吧!
正方观点:现代人写景时,当然应该多向古人“求教”。
活动七:学古人,锤炼语言
模仿古诗文,锤炼写景语言
评改工作接近尾声了,大家的写景佳作马上就优化完成,准备新鲜出炉了。
交稿前,咱们再讨论一下,除了跟着古人学习聚焦景物的鲜明特征,调动感官从多角度、用多手法呈现,赋予景物人的品格、精神等“锦囊”之外,我们还可以向妙笔生花的“记山水手”们学什么呢?
教材编者给咱出了个不错的主意,请看课本73页的“阅读综合实践”三的第2个任务,根据这个建议再给自己的作文加点儿“料”吧。
模仿古诗文,锤炼写景语言
参考示例: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岁月留痕3》155页《遇见天空》片段
参考示例: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岁月留痕3》155页《遇见天空》片段
五色
交晖
如积水空明
套用文言词句
仿用骈文句式
星月清明
天澄似水
望空如洗
心若浣素,纤尘不染
给作文增添凝练典雅的文言之美,
品位不凡的你,也来试试吧。
辩论话题五:现代人写景时是否应该多向古人“求教”
反方观点:现代人写景时,肯定不能多向古人“求教”。
正方观点:现代人写景时,当然应该多向古人“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