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6 10:49:0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新闻阅读(一)新闻评论阅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行文思路,探究新闻评论的基本结构。
2.引导学生填写“新闻类型对照表”,对比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的不同特点。
3.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媒体报道新闻的方法和途径,养成浏览报刊、新闻类网站及新媒体平台的习惯。
【拓展资源】《国家公祭日,共筑民族记忆共同体》《让全社会充满道德温度》
【课型及课时建议】组文阅读课 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指导学生分析行文思路,探究新闻评论的基本结构
1.本文是围绕第四个国际公祭日而写的一篇新闻评论,引导学生浏览课文勾画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教师提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指的是在文章(尤其是议论性、评论性文本,如新闻评论)中,直接或间接体现作者对所论述话题的立场、态度、看法或核心主张的句子。
2.要求学生梳理《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的结构。
(1)提示学生用红色直线勾画各段中心句,从课件提供的两个结构选项中选择与课文内容相符的一个。
(2)组织学生在组内交流各自选择的选项,研讨自己选择该选项的理由(或未选的选项不合理的原因)
活动二:指导学生比较发现,把握新闻评论的特点
1.教师引导学生先自主填写已知内容。
2.提示学生在小组内共同研讨自己有疑惑的内容,并互相释疑解惑。
3.小组补充完善后,交代各小组长记录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引导。
活动三: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多视角认识新闻评论
(一)学生阅读丛书文章《国家公祭日,共筑民族记忆共同体》,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同一新闻事件,该文报道的角度、所持的立场与本文有何不同。
1.引导学生筛选信息,完善幻灯片上的思维导图,理顺文章思路。
2.引导学生思考表达作者立场的语句。
(二)学生阅读丛书文章《让全社会充满道德温度》,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本文观点,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层面展开论述的?
【布置作业】
关注并思考:同是国家公祭日,不同的新闻媒体的报道却各有特色。在网络上搜索2017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的相关新闻报道,看不同媒体的报道方式有何不同。
媒体类型 报纸 电视 新闻 APP 抖音、微信
【板书设计】
新闻评论结构
新闻评论特点
评论论述层次
【教学建议】
1.本课通过案例分析、表格填写、互动讨论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理解新闻评论的核心特点及新闻类型差异,初步建立新闻媒介素养。
2.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媒体(如央视新闻、澎湃新闻、地方晚报)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差异,初步理解媒介立场与传播目的的关系。
3.课后作业不能流于形式,不仅学生要做,老师也要借助网络搜集材料,利用晚自习或早读课的时间在比较中发现不同媒体新闻报道的方法。(共18张PPT)
任务一:新闻阅读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组文阅读课 5课时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组文阅读课 1课时




子任务三:新闻评论阅读
学习内容
教材:《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丛书:《国家公祭日,共筑民族记忆共同体》
《让全社会充满道德温度》
1.分析行文思路,探究新闻评论的基本结构。
2.填写“新闻类型对照表”,对比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的不同特点。
3.探究不同媒体报道新闻的方法和途径,养成浏览报刊、新闻类网站及新媒体平台的习惯。
学习目标
活动一:分析行文思路,探究新闻评论的基本结构
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一)本文是围绕第四个国际公祭日而写的一篇新闻评论,请在浏览课文后,勾画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活动一:分析行文思路,探究新闻评论的基本结构
(二)同学们在梳理文章结构时,出现了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你认可哪种,说说你的理由。
第1自然段
第2自然段
第3、4自然段
第5、6自然段
观点1
第1自然段
第2自然段
第3-5自然段
第6自然段
观点2
活动一:分析行文思路,探究新闻评论的基本结构
第1自然段:引出评论的话题,概述第四个公祭日悼念死难同胞的情形,提出观点。
第2自然段:概述世界各地的正义人士纪念南京大屠杀的活动。
第3、4自然段:揭露和批判日本右翼妄图辱没真相的丑恶行径,指出正义力量的强大,历史是不容忘记的。
第5、6自然段:总结、号召,强调我们会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开创未来,以捍卫世界和平。
认可观点1
活动一:分析行文思路,探究新闻评论的基本结构
活动二:比较发现,把握新闻评论的特点
活动二:比较发现,把握新闻评论的特点
比较本单元学过的其他新闻作品,填写下面的表格。
类型 消息 新闻特写 通讯 新闻评论
文体特点
结构特点
写作手法
时效性
类型 消息 新闻特写 通讯 新闻评论
文体特点 简明扼要,陈述事实 “倒金字塔式结构”突出最重要信息 聚焦事件片段/场景镜头式描写,强化画面感,情绪感染力强 详细报道事件或人物,有情节描写和细节刻画 对新闻事件发表看法,具有鲜明的立场和强大的说服力
结构特点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 场景+细节放大+升华 结构灵活,常有小标题 观点+支撑观点的材料
写作手法 白描手法,避免主观评价,情感隐藏在字里行间 文学化描写 比喻/拟人等修辞 叙述+描写+议论+细节渲染 举例、对比、设问、反问
时效性 最强 中等 较强 滞后
活动三 :拓展延伸,多视角认识新闻评论
活动三 :拓展延伸,多视角认识新闻评论
1.阅读《国家公祭日,共筑民族记忆共同体》,筛选信息,完善下面的思维导图,理顺文章思路;思考:面对同一新闻事件,本文报道的角度、所持的立场与课文有何不同。
第1、2自然段:概述新闻事件,回忆历史,提出观点:

第3自然段:提醒我们尤需记取历史的启示,凝聚国家力量和人类共识。
第 自然段:分层论述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
第7自然段:总结升华,强调

第1、2自然段:概述新闻事件,回忆历史,提出观点——
汇集爱国情感的力量,构筑民族记忆共同体,国殇民难才不会重演,复兴意志才更加强劲。
第3自然段:提醒我们尤需记取历史的启示,凝聚国家力量和人类共识。
第4-6自然段:分层论述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
第7自然段:总结升华,强调中国人民有信心和意志捍卫人类尊严和历史正义,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2.阅读丛书文章《让全社会充满道德温度》,概括本文观点,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层面展开论述的?
活动三 :拓展延伸,多视角认识新闻评论
评论观点:点燃善念火种,让全社会充满道德温度。
从国家、个人、理念、社会四个层面论述了道德之风的重要性,强调了个人之德影响社会,社会道德之风助力国家复兴,息息相关,环环相扣。
同是国家公祭日,不同的新闻媒体的报道却各有特色,请在网络上搜索2017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的相关新闻报道,看不同媒体的报道方式有何不同。
媒体类型 报纸 电视 新闻 APP 抖音、微信


媒体类型 报纸 电视 新闻 APP 抖音、微信
报道方式 通过文字的细节描写和逻辑链条呈现事件本质 以画面(现场镜头、采访画面)为主,配合主持人解说 用“图文+短视频+直播+互动”组合 依赖1分钟内的短视频、图文卡片或“金句标题”吸引观众,强调 “第一眼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