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6 12:1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七十多年前,有一支军队,代表着一个落后到连温饱都没有解决的国家,和武装到牙齿的世界第一强国较量,硬生生地把钢铁洪流打到kuì tuì、投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_______”的,不为外人所知,但他们又都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
这是世界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典范,朝鲜战场表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 多万名英雄人物。“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为了祖国人民的和平,我们不能后退一步!”这是怎样的爱国_______!这是怎样的英雄qì gài!今时今地,我们不会忘记:这繁华盛世,有他们的鲜血付出,有他们的_____。他们的英勇身姿,必将永远juān kè 于每一位中国人民的心中。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kuì tuì( )
(2)qì gài( )
(3)juān kè( )
2. 下列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匿名 感情 处心积虑
B. 无名 热情 殚精竭虑
C. 无名 感情 处心积虑
D. 匿名 热情 殚精竭虑
3.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板上青幽幽的,宽敞阴凉,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
B.老人、青年和孩子们,纷纷涌向那青青山坡——几十年前革命英雄奋勇抗战的地方。
C.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D.一所安静的学校,一间安静的教室,一位心情平静的教师和一群能自由思想的学生,是我对教育的期待。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哲学,一门深奥晦涩的学科;儿童,一个直接简单的群体。这两者似乎风牛不相及。 。 。 。 。 。也因此,不少思想家认为:儿童天生就是哲学家。[中国教育出@&^版~网*]
①不少大人都对哲学退避三舍,小孩子就更没办法学。
②而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爱提问的儿童无时无刻不表现出一种“爱智慧”的天性。
③因此,不少人初听到“儿童哲学”这个名词时,都觉得不可思议。
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和大多教对世界司空见惯、冷漠麻木的成人相比,儿童离哲学要近得多。
⑤实际上,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就是对智慧的热爱与追求。
③①⑤②④ B. ⑤②③①④
⑤④②①③ D. ③①②⑤④
6.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消息的正文一般采用“金字塔结构”,即将事件从头到尾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
B. 新闻的“六要素”为“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很多新闻都具备这些要素。
C. “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戎马一生、功勋显赫,但他永远忘不了母亲那不辍劳作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
D. “回眸往事,老师、母亲对我们的爱温暖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这句话有语病。
宣传组想采访参加经典诵读会的选手,大家决定向《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学习采访技巧。请阅读以下材料,明确人物,并总结两条采访经验。
7.【材料一】A 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物。有一两次当讲到已死的同志或回忆到少年时代不幸事件的时候,我看见他的眼睛是润湿的。
【材料二】“我以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再次,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共同生活,跟他们时常谈话。”“他喜欢运动,同时又喜欢读书……打仗时B 老在前线指挥,但从没有受过伤。” ——摘自B 妻子的访谈
(1)A 是___________,B 是___________。(填人物)
(2)总结埃德加·斯诺的采访经验。
①阅读【材料一】我发现,采访应关注采访对象的细节,比如埃德加·斯诺在采访人物A 时,关注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阅读【材料二】我发现,采访时还可以采用侧面采访,其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填空
庭中有奇树, 。
,壮心不已。
《赠从弟》中一问一答揭示松柏耐寒不凋、坚贞不变的本性的诗句是: 。
、《梁甫行》中感慨百姓有家不能居,只能逃到荒山野岭与野兽为伍的诗句是:
9.学完第一单元后,老师布置实践活动,要求同学们实地采访,撰写新闻通讯稿。(5 分)
(1)[情境题]你约扬扬周末去漆器厂采访,可扬扬说何必那么辛苦,不如在家上网搜点资料,轻松又省时。你劝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扬扬同意前往。请你针对他采访提纲中的“采访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采访提纲
时间、地点 × 月× 日,×× 漆器厂
采访对象 厂长
采访目的 了解漆器的特点以及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
采访用具 纸、笔、相机
采访问题 ①你厂的环境怎么样?可以带我参观参观吗? ②你厂有多少年历史了?产品现在受欢迎吗?打算开发哪些新产品? ③你厂最贵的产品卖多少钱? ④你现在一个月工资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阅读《赠从弟(其二》,完成下面小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10. 请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11.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②《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南京大屠杀发生80年后,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2017年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迭戈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③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2017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属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人类的良知。
④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2017年11月,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⑤80年,沧海桑田。1937年12月18日,《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2017年9月,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宣布,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国际和平城市协会项目执行会长弗雷德·阿门特指出,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⑥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的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12.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则新闻评论,你从标题获取了哪些信息?
13. 第②、③段着重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简单分析其作用。
14. 本文用词准确,针对性强。试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2017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属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
(2)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15. 第⑥段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杭州亚运会的中国气韵
①杭州亚运会是一场体育竞技的盛会,亦是展现深厚文化内涵的舞台。
②在亚运会的视觉形象设计中,来自良渚文化的玉琮,是被运用得最多的文化意象。在亚运会吉祥物名为“江南忆”的三个机器人中,戴着“神人兽面纹”头饰的“琮琮”,其设计灵感便源自良渚古城遗址;戴着荷叶形头饰,以三潭印月为顶的“莲莲”则代表西湖;头顶钱江潮的“宸宸”,额头嵌以拱宸桥图案,代表京杭大运河。良渚古城、西湖和京杭大运河是杭州的三大世界文化遗产,三者聚合在一起,更加自信和从容地显现出城市文化内涵与本色。
③杭州亚运会奖牌“湖山”将方形玉琮和圆形奖牌融为一体,正面用凸出的线条勾勒出“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杭城画卷,背面形似方形印章,寓意运动员们在杭州亚运会上留下美好的印记。除此之外,火炬“薪火”中也能看到玉琮内圆外方的身影。这些都折射出中国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礼通天地”的人文内蕴,表达出中国人“以礼待人”的谦和态度,显现出圆方相融、美美与共的价值取向。
④亚运会视觉形象设计不仅运用了文化意象,还借用了自然意象。形似古典扇面的亚运会会徽“潮涌”描摹潮水的冲涌,核心形象钱塘江和钱江潮头展示了杭州的自然特质,奔涌的江潮体现出勇立潮装头的精神气质。从空中鸟瞰,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宛若一朵绽放在钱塘江畔的“莲花”,建筑体态源于钱塘江水的动态,屋顶由28 片大“花瓣”和27 片小“花瓣”构成,因此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大莲花”。
⑤在现代科技助力下,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将中国文化的风采和底蕴呈现得淋漓尽致。万众瞩目的开幕式上,承载着全世界亿万人热情的“数字火炬手”跨越钱塘江,奔向“大莲花”上空,并和现场的火炬手相会,共同点燃主火炬塔。亚运史上首个“数实融合”点火仪式将开幕式现场气氛推向最高潮。现代科技手段的介入,让“虚”与“实”交融为一体,达到中国传统美学所追求的“虚实共生”的状态。
⑥体育不仅是竞技,也是文化。在杭州亚运会这个体育与文化交相辉映的舞台上,展现在世人眼前的,是一个“文化性”的中国,是一种“中国性”的文化。
(选自《光明日报》2023 年9 月30 日,有删改)
【材料二】
①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10 月8 日电 今晚,“数字火炬手”弄潮儿返场“大莲花”,在杭州亚运会闭幕式“见证”主火炬熄灭。
②闭幕式接近尾声时,由亿万颗星光汇聚而成的“弄潮儿”再次出现,他步履不停,跑进杭州亚运会闭幕式的现场,来到主火炬旁,与观众“比心”互动。互动中,杭州亚运会主火炬缓缓熄灭,现场响起了天籁般的童声。伴着歌声,“弄潮儿”向着场外奔跑,迈向远方,依依惜别,逐渐幻化为漫天的星辰,洒满现场。
③2022 年11 月,杭州亚组委面向全球首创性推出“亚运数字火炬手”。2023 年6 月,亚运会火种在良渚古城遗址成功采集,线上火炬传递活动也同步开启。9 月15 日,“亚运数字火炬手”活动参与总人数突破1 亿,成为亚运史上覆盖区域最广、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线上火炬主题活动。 (有删改)
16. 下列对两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介绍了杭州亚运会中呈现出的中国气韵。
B. 【材料二】的“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10 月8 日电”是导语部分,表明新闻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C. 【材料二】的最后一段为新闻的背景,能够帮助读者了解新闻的来龙去脉。
D. 这两则材料都属于新闻体裁,【材料一】是通讯,【材料二】是消息。
17. 下列对两则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琮琮”头顶钱江潮,代表京杭大运河;“宸宸”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良渚古城遗址。
B. 杭州亚运会中的玉琮元素,表达出中国人“以礼待人”的谦和态度,显现出圆方相融、美美与共的价值取向。
C. 【材料二】的标题可拟为“‘数字火炬手’限时返场,‘见证’主火炬熄灭”。
D. 承载着亿万人热情的“数字火炬手”成为杭州亚运会上的“弄潮儿”。
18. 【材料一】中的画线句“亚运会视觉形象设计不仅运用了文化意象,还借用了自然意象”能否删除?为什么?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盐湖为什么色彩斑斓?
王建萍
①初夏时节,随着气温不断上升,各地的盐湖宛如调色板,色彩斑斓,美不胜收。这种美丽的景观是怎么形成的呢?
②首先要明确,不是所有的咸水湖都能叫盐湖,盐湖一般指湖水含盐量在50 克/ 升以上的湖泊。我国是盐湖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超过1 000 个大大小小的盐湖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以及新疆、内蒙古等地。
③那么,是什么让盐湖如此色彩斑斓呢?其实,我国98% 的钾资源、超过80% 的锂资源、50% 的硼资源、50 亿吨的镁资源都赋存在盐湖卤水中,其中还有巨量的石盐、芒硝、天然碱、硝酸盐等矿产资源,盐湖可以说是一个个“聚宝盆”。也正是由于不同盐湖中含有的离子组合不同,以及富含盐湖微生物,如绿藻等,我们在自然界可以看到蓝色、绿色甚至棕红色的盐湖,十分美丽。
④盐湖按成因可以分为陆相盐湖和海相盐湖。陆相盐湖主要形成于大陆内部,如青藏高原、内蒙古等地的盐湖;海相盐湖蒸发岩形成于相对封闭的海湾、浅水台地等。按形成时间,盐湖又可以分为现代盐湖和古代盐湖。如柴达木盆地盐湖一般形成于几十万年以来的第四纪晚期,属于年轻的现代盐湖;而四川盆地深部的杂卤石形成于2 亿多年前的三叠纪,就属于比较老的古代盐湖(矿)。
⑤无论是海相还是陆相成因,盐湖的形成都需要三个必备条件:构造、物源和气候。值得一提的是,盐湖不一定是有湖水的“湖”。合适的构造、丰富的物源,加上持续干旱的气候,导致湖水大量蒸发浓缩,各类元素不断在盆地中富集,经过长时间演化,最终形成了高矿化度的盐湖。如果补给水源消失或减少,盐湖将进一步浓缩,甚至可能形成地表水较少或没有地表水的干盐湖,或者最终埋藏在地下而形成古代盐湖。例如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就是一个巨大的干盐湖。干盐湖的主要特征是在一年内绝大部分时间是干枯的,只有潮湿季节才有暂时性的表面卤水。
⑥由于盐湖多发育在以干旱盐渍荒漠为主的封闭型内陆高原盆地,这里干旱少雨,淡水资源短缺,植被覆盖率低,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严重,物种稀少,盐湖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因此,必须统筹做好盐湖的保护利用工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9. 对文中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盐湖可以说是一个个“聚宝盆”。(打比方)
B. 盐湖按成因可以分为陆相盐湖和海相盐湖。(下定义)
C. 例如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就是一个巨大的干盐湖。(举例子)
D. 我国是盐湖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超过1 000 个大大小小的盐湖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以及新疆、内蒙古等地。(列数字)
20.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以上”能否删去?请谈谈你的理由。
盐湖一般指湖水含盐量在50 克/ 升以上的湖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针对文末提到的“干旱少雨,淡水资源短缺,植被覆盖率低,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严重,物种稀少”等现状,请就如何统筹做好盐湖的保护工作提出你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搬家[注]
凌叔华
①买到船票后,家里就忙起来了。妈整天在收拾东西,除了吃饭很少见到。阿乙已经两三天没梳头,穿梭似地走出走入,拖鞋嗒啦嗒啦街上都听得见。阿三满头流汗,袖子挽得高高的,忙着捆东西。
②廊下箱子堆叠成山,堂屋里的条案和床用麻袋包裹了,靠墙摆着,像一艘船。
③“喂,谁来坐船?”婉儿爬上靠墙的家具喊。
④“来,我们爬山去!”青儿爬到廊下的箱子堆上喊。
⑤枝儿坐在门槛上,手里摆弄着一个拣来的破碟子,浅浅的恰好给她的大花鸡装水喝。
⑥婉儿和青儿过来拉她。枝儿手里的瓷碟掉在地上,乓的一声。
⑦“打破什么了?”妈跑出来说。
⑧“这群小猴儿,简直要拆房子了!出去。”阿乙张开两臂赶小鸡一样催促着。
⑨枝儿弯腰拾地上的破瓷片。
⑩“太太,她还有只大花鸡呢,也带走吗?”阿乙忽然问。
“不带走。”妈淡淡地答。
“妈,我带大花鸡走。”枝儿坚定地说,“把它放在我的小竹篮里,我自己提着,三叔叔说我可以这样带着上船。”
“竹篮子盛不下你的大花鸡,傻孩子。”
“轮船上带不了活东西,带猫狗还要买票呢。”阿乙说。
“给它也买一张票。”
“鸡没有票卖呢。”阿乙哼了两声。
“她还有一箱鸡蛋呢。”
“都吃了吧,那宝贝带起来可麻烦了。”阿乙说。
“好孩子,鸡和鸡蛋都不能带,船上人查出来要拿走的。”①妈正色说。
“我不给他们!”枝儿急得脸红了。
“不给,他们把你也带走,那你就永远回不了家!”阿乙的话把枝儿吓着了,永远回不了家,见不了妈,婉儿,青儿……还有四婆也不能见。她脸上退了红,渐渐变成青白。
“枝儿,你不舍得宰大花鸡,就送人吧,你要送谁?”
②“送给四婆。”枝儿立刻答道。
四婆喜欢枝儿。她是个老婆子,一个人住在祠堂后面的小房子里。有时儿子回来给她钱,她就买鱼肉做许多菜,让枝儿一同吃。枝儿喜欢四婆,天天吃过早饭就到四婆家,给她喂鸭子,喂完赶鸭子下塘,坐到塘边钓小鱼给鸭拌食。给四婆拿东西,解开乱了的线团,穿缝衣针。四婆要做菜,她帮着择菜……饭好了不等四婆让,她早把自己一份碗筷整整齐齐地摆桌上了。
枝儿要去北京了,四婆会难过吗,枝儿没想过。四婆呢,也没提过,只昨天枝儿替她穿针时,忽然叹一口气说,“枝儿,你去了北京,没人给我穿针了!”
“你喊我,我就来了。”枝儿坦然答道。
“去了北京就不容易来了!”
“你喊我一定来。青儿说北京就在山后面,你在山上大声叫我,我会听见的。”
“没这样容易,小宝贝!”四婆接过针线,也不做活,拉了枝儿的手到塘边看鸭子去。
今早,枝儿抱着那箱鸡蛋,阿三抱着大花鸡,去四婆家。进了门,阿三掷下大花鸡就走。枝儿把鸡蛋给四婆,说:“这些蛋都是她生的,你说可以孵几个小鸡?”
“一个蛋孵一个小鸡,”四婆数着蛋,“一五,一十,……,有十七个小鸡。”
嗯——。一群小鸡,像绒球,白的,黑的在地上跳来跳去;这些绒球长着小腿小脑袋,尖尖的小嘴,珠子似的眼睛,可爱极了!枝儿眼前浮现的是日前在伯娘家看到的小鸡。
“这些小鸡也会变大鸡吗?”
“好好喂它就会长大,这个鸡买来时没这么大吧?”
“不,很大的,买来那天就下了一个蛋。四婆,你看,这擦了胭脂的就是。这些蛋上面都叫阿三写了名字,这是婉儿,这是青儿……”枝儿一个个指着说,“这孵出来的一点小的鸡,会下多小的蛋儿啊?哦,下的就是那回吃的鸽子蛋吧。”
“鸽子蛋是鸽子下的。小鸡长大才下蛋呢。”四婆说着盖了箱子,放在盛菜的柜子里。
“你们明天一定走吗?”
“妈说一定走。今晚伯娘叫我们去吃饭,连阿乙、阿三都要去。”
四婆沉吟了一会,说,“今晚我给你们送些菜吃。”大花鸡这时正在太阳下慢宕宕走来走去,地上一团滚圆的可爱影子跟着动。
伯娘家的菜真不少,③盘子挤着碗儿,满满的一大圆桌。孩子们肘子碰肘子地嚷着要鱼要肉。正吃得热闹,阿齐说,“四婆送菜来了。”
“四婆真是破费,这碗鱼就花钱不少了,还有那一大盘得宰两只鸡吧。”伯娘说。
四婆谦虚着笑着走了。阿乙见她走后说,“那盘鸡还不是咱们家送去的。”
难道真的杀了那只大花鸡了?四婆是非常好的人,不会这样做的吧?枝儿想。
这时,阿乙咧嘴笑着,一边说这鸡肉嫩得好。
“真的四婆宰了大花鸡了吗?”枝儿忍不住问。
“傻姑儿,快吃吧,吃到肚子里倒是真的带走了!”
听到阿乙这句话,④枝儿的筷子掉落地上,哇地哭了。大家望着她笑,阿乙捡起筷子笑着给她。枝儿不接筷子,只低头呜呜地哭。妈过来哄道,“不哭,枝儿是顶乖顶听话的……”
枝儿涨红了脸,哭着,不肯吃饭。她看见那只大花鸡满身是血,慢宕宕地一步一跌地变成一团黑东西。妈见孩子不接筷子,就说,“同阿乙回家睡去吧。”
“不,我要去问四婆。”枝儿跳下椅子就要去。
“不许去。”妈连忙拉住。
(51)枝儿委屈极了,呜呜地哭个不止,她不明白妈为什么不许她去问四婆。
(52)阿齐她们看着都叹说,“看不出这孩子平常那么乖,也会发这么大脾气!”
(选自《新月》,1929年9月,有删改)
[注]小说以当时旧式家庭生活为背景。文中的阿乙、阿三和阿齐均是仆人。
22.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中的“正色”指神色严厉,这句话说明大花鸡和蛋不能带走是不容商量的事情,这为下文送鸡送蛋埋下伏笔。
B.句子②表明四婆是枝儿最信赖的人,小说由此开始叙写她们的关系,情节设置巧妙,体现了作者谋篇布局上的匠心。
C.句子③用“挤”字,写出伯娘家努力让碗盘靠紧以便桌上能放下更多的菜,表明那天晚上菜多,四婆没必要送菜来。
D.句子④通过筷子掉落在地的细节,反映了阿乙的回答给枝儿内心带来的震动,表现了枝儿对大花鸡的关心与钟爱。
23.枝儿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请从文中概括支撑这个结论的依据,不少于两条。
24.作者写枝儿出场,先渲染妈妈、阿乙等人的忙碌和婉儿她们的游戏,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25.有同学说,读完小说后再回头看“四婆将一箱子鸡蛋‘放在盛菜的柜子里’”这个细节,有一点心痛的感受。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受?请简要说明。
26.小说结尾“阿齐她们看着都叹说,‘看不出这孩子平常那么乖,也会发这么大脾气!’”含义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
三、作文
27. 请以《何不放慢脚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500 字;
(2)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
1. (1)溃退 (2)气概 (3)镌刻 2. B 3. 这是世界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典范,朝鲜战场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人物。4.A 5.A 6.B 7. (1)毛泽东 朱德
(2)①人物回忆往事时眼睛润湿这一细节
②使采访更加真实可信,人物形象更加饱满鲜明
8.(1)绿叶发华滋 (2)烈士暮年 (3)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4)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9. (1)示例:扬扬,实地采访才能得到第一手资料,才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漆器的魅力,你说对吗?
(2)示例:①将“你厂”改为“贵厂”;②将“最贵的产品卖多少钱”改为“产品销路如何”;③删去问题“你现在一个月工资多少?”。
10. 用“亭亭”表现了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模拟刺骨的风声,以简洁生动的方式进行视听结合的描写,突出了松柏挺立不屈,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加突出了青松的傲骨。
11.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歌咏了松柏刚劲顽强的“本性”,表达了自己对松柏一样坚贞自守高风亮节的追求和对弟弟的勉励的情怀。诗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一句运用对比手法,反衬松枝的刚劲,突出了松柏的可贵品格。“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松柏的“本性”是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希望堂弟要像松柏一样坚强不屈,也有自勉的意思。
12、点明这则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
13、将第②段正义之士四个不同的纪念活动与第③段右翼分子美化侵略战争、扭曲历史的两个反面事例进行对比,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辱没真相和良知的丑恶行径,呼唤人们更加珍惜和平,热爱和平。(大意对即可)
14、(1)“却”字暗含“莫名其妙”“不可思议”之意,点出大阪市市长此举不仅与人类的共识、良知背道而驰,也无视城市间平等、自由交往的基本准则。
(2)“狠批”“要求”体现出人权理事会的严正态度,严重不满日本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对他们提出了正义的要求。
15、介绍了南京命运的变迁,以及中国具有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和磅礴力量。这样写突出国家公祭的意义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深化中心和主题,也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16. B 17. A
18. 示例:不能删除。这句话是过渡句,(1 分)总结上文提到的亚运会吉祥物、奖牌等形象设计运用文化意象;引出下文的会徽、体育场形象设计借用自然意象的介绍,使文章过渡自然,衔接紧密。(1 分)如果删除,文章衔接就显得突兀了,所以不能删除。
19. B
20. 不能删去。“以上”表示位置、次序或数目等在某一点之上,说明了判定盐湖的标准,这一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21. 示例:坚持生态优先,加强周边环境整治,从根本上、源头上解决区域内生态环境问题,保护好盐湖的生态。
22.C 23.以为小鸡会下鸽子蛋;以为北京就在山后面,四婆喊一声就能听到;给大花鸡下的蛋做上记号;无法接受大花鸡“被杀”的事实,哭得很厉害。(意思对即可) 24.将枝儿专心摆弄给鸡喝水用的碟子与大人的忙碌和小孩的游戏形成对照,暗示(突出)搬家之际,枝儿心中只想着大花鸡的事实;为下面打碎碟子并引出大花鸡等情节伏笔。(意思对即可) 25.有。枝儿珍爱的鸡蛋,在四婆眼里也不过是一道菜。这与枝儿对四婆的信任形成反差,反映了四婆并不理解、重视枝儿的心思。(意思对即可)
若回答“没有”,言之成理亦可。 26.枝儿对大花鸡的喜爱之深,(因大花鸡被杀)枝儿内心受到的伤害之大;人们对枝儿的误解之遍,成人对童心的忽略之寻常。
2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