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说“木叶”(课件+教案+练习+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说“木叶”(课件+教案+练习+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14 16:05:36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说“木叶”》导学案
导学目标
1、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 意象的意蕴;比较 “(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21*cnjy*com
2、学习并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  
3、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 
导学重难点
1、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
2、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
1、积累字词
字音
筌( ) 迢远( ) 窸窣( )  灼灼( )  寒砧( )
释义
亭皋:
冉冉:
绵密:
窸窣:
疏朗:
相去无几:
不落于言筌:
2、请简介本文作者的相关知识。
3、本文的题目有什么含义?
三、阅读文本,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找出1—3段都涉及了哪些诗句?作用是什么?
明确:
作用: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 段)
第二部分:(第 段)
第三部分:
(第 段)
四、合作探究
研读4、5、6三段,思考并交流以下问题:
1、试辨析“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的区别有哪些?(完成表格)并概括.“木”在形象上有哪些艺术特征?21cnjy.com
(1)区别:
意象 颜色 触觉 意味
树叶
木叶
落叶
落木
(2)艺术特征:
2、本文谈到诗歌意象的暗示性,在我国诗歌中,如“梅”“柳”“草”等,都具有暗示性,能引起联想。试举例说明。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学生能举出意象具有代表性的诗句,并能分析出诗歌中意象的暗示意即可。)
3、拓展:读诗要抓意象,明意境。那么意象是什么?传统意象都有什么含义呢?
五、总结
学了这一课,你的收获是什么?结合所学内容谈谈。
六、作业布置
1、文中引用了很多古代诗词,请同学们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搜集、积累这些古诗词。
2、赏析杜甫的《登高》,联系课文解说的“落木”这一意象的含义,思考作者使用这一意象旨在表达怎样的意境和思想感情。(参考课文相关知识,解读出“落木”这一意象在营造意境和表达主题上的作用即可。)www.21-cn-jy.com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注音:quán tiáo xī sū zhuó zhēn
释义:亭皋:水边的平地。
冉冉:(1)(毛、枝条等)柔软下垂的样子;(2)慢慢地。
绵密:(1)稠密;(2)(言行、思虑)细密周到。
窸窣:拟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文中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疏朗:(1)稀疏而清晰;(2) 开朗。
相去无几:指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
不落于言筌:不在语言上留下用功的痕迹。
2、林庚先生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 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34年以后,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人尝试新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作为一名学者,林庚教授的研究主要涉及唐诗、楚辞、文学史等方面,显示出诗人学者的独有特色。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21教育网
3、“说”是一种文体,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 以记叙、议论或说明来阐述事理,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写法较灵活。《说“木叶”》就是谈谈古代诗歌中“木叶”这个词,这个形象。21·cn·jy·com
阅读文本,整体感知
诗句:1、⑴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⑵、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
⑶、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⑷、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王褒《渡河北》
⑸、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屈原《橘颂》
⑹、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淮南小山的《招隐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⑺、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无名氏
⑻、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杨柳》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⑼、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⑽、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柳恽《捣衣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⑾、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 沈佺期《古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⑿、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⒀、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庾信在《哀江南赋》
作用:为了引出文学现象,即 “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
层次:
第一部分:(第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即“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
第二部分:(第4---6段)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文,点明“树叶”与“木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却差别很大。2·1·c·n·j·y
合作探究
(一)、1、区别:
意象 颜色 触觉 意味
树叶 褐绿色 密密层层浓阴 繁密充实
木叶 微黄 干燥不湿润 疏朗 飘零之意
落叶 繁密绿色 饱含水分 春夏之交
落木 微黄 干燥之感 清秋气息和绵密之意
2、艺术特征:
第一,木它本身就含有落叶的因素,“木叶”能让人感受到落叶的微黄与干燥;
第二,读者在读到“木叶”的诗句时,就能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空阔、疏朗、冷清、萧瑟的秋天气息,它有衰败飘零之感,有离人的叹息,有游子的漂泊之意
“自古文人多悲秋”也。——这就是作者所说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理论”!
(二)示例: 在我国诗歌中的意象“梅”是诗人喜欢歌咏的对象之一。但在作者表现的感情上不尽一致。如王安石《梅花》表现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高贵品格,是一种高贵圣洁的象征,体现的是我国传统文化精神。又如陆游《卜算子·咏梅》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奈,“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而毛泽东的词与陆游的词题、词调相同,意境却截然不同,毛词巧妙地把陆游词中对梅花不幸遭遇的倾诉和孤芳自赏的表露化为对他达观坚定的描述和高贵纯洁的赞颂,词中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壮美,豪放乐观,振奋人心。【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意象就是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www-2-1-cnjy-com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2-1-c-n-j-y
中国传统意象积累:
中国传统诗歌中的意象(人文社会类)
1、官仓鼠--指贪官污吏
2、渔父--代闲适隐逸的生活
3、白发黄鸡--感叹人生易老
4、御衣砧声(洗涤衣物)--思念远方亲人
5、燕然(山)--表达建功立业的壮志
6、行人--念家思亲
7、阳关曲--表达离别伤感或真挚友情
8、长亭、灞桥、南浦--离愁别绪
9、藕丝--谐音为“偶思”,藕节同心,常象征情人永好
10、王孙--旧诗词中对男子的称呼,一般指友人
12、长安--指代朝廷
13、六朝旧事--繁华已逝,感慨世事变迁
14、吴钩--指吴地产的弯形宝刀。常指建功立业
15、花烬--指灯花,民间认为好事来临
16、归雁、客船、天涯、孤灯--都表示思念家乡
17、梅花落、折杨柳--乐曲名,都暗示思乡
18、梁甫吟--希望得到重用
中国传统诗歌中的意象(自然类)
1、杨柳。“柳、留”谐音,古人送别,折柳相送,表达依依惜别深情,传达怨别怀远情思。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1·世纪*教育网
2、芳草。喻离恨。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21*cnjy*com
3、杨花。象征离散
4、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5、月亮/桂魄/蟾桂。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来源:21cnj*y.co*m】
6、鸿雁/大雁/青鸟:鸿雁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戴复古“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也代指书信。“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出处:21教育名师】
7、双鲤。以鲤鱼代指书信。《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8、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9、烂柯。表示离家日久,时光易逝,世事变迁,人物非昔的情景。
10、浮云。漂泊的游子。
11、沙鸥。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
12、玉:高洁 地重游 脱俗
13、珍珠:美丽 无瑕
14、簪缨 (冠):官位 名望
15、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16、西楼小楼:闺怨之情;丝竹:音乐;汗青:史册;须眉:男子;巾帼:妇女;桑梓:故乡;轩辕:祖国;三尺:法律;寸管:笔;青鸟:信使【版权所有:21教育】
17、船: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樯撸(借代大船、战船)。
19、吴钩:泛指宝刀、利剑。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0、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21、白:纯洁 无暇 丧事
22、红: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
23、绿:希望 活力 和平
24、蓝:高雅 忧郁
25黄:温暖 平和
26、紫:高贵 神秘
27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说“木叶”》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 意象的意蕴;比较 “(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学习并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  
3、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 
教学重难点
1、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
2、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法、分析与归纳等方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圣”杜甫有一句千古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这句中萧飒荒凉的景象中充满着一种雄浑奔放的气势,主要在于“落木”一词传递出了这种意境。今天我们就走进林庚先生的《说“木叶”》,具体感知其中的奥妙。
自主学习
1、走进作者
林庚先生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 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34年以后,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人尝试新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作为一名学者,林庚教授的研究主要涉及唐诗、楚辞、文学史等方面,显示出诗人学者的独有特色。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
2、文题解读
“说”是一种文体,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 以记叙、议论或说明来阐述事理,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写法较灵活。《说“木叶”》就是谈谈古代诗歌中“木叶”这个词,这个形象。www-2-1-cnjy-com
3、积累字词
字音
筌(quán) 迢远(tiáo) 窸窣(xī sū)  灼灼(zhuó)  寒砧(zhēn)
释义
亭皋:水边的平地。
冉冉:(1)(毛、枝条等)柔软下垂的样子;(2)慢慢地。
绵密:(1)稠密;(2)(言行、思虑)细密周到。
窸窣:拟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文中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疏朗:(1)稀疏而清晰;(2) 开朗。
相去无几:指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
不落于言筌:不在语言上留下用功的痕迹。
阅读文本,整体感知
(一)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圈画每个自然段中的关键句,主旨句等,再根据每段所讲内容划分层次。旨在理解课文内容,会筛选归纳概括文段信息。)21教育网
第一部分:(第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即“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来源:21cnj*y.co*m】
第二部分:(第4---6段)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文,点明“树叶”与“木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却差别很大。
(二)找出1—3段都涉及了哪些诗句?作用是什么?
分析:文段中列举了很多有关于“木叶”的诗句,文中有很明确的标注,诗句,作者及出处,援引诸多诗句,相信学生通过筛选很容易能找到。有关作用,教师可进行引导,如引用诗句的作用,即可引出话题,又能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等。
明确: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
3、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4、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王褒《渡河北》
5、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屈原《橘颂》
6、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淮南小山的《招隐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7、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无名氏
8、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杨柳》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9、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10、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柳恽《捣衣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11、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 沈佺期《古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1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13、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庾信在《哀江南赋》
作用:是为了说明对象,表达观点。引出一个文学现象,即古代诗歌中之所以很少看见“树叶”一词,是因为在文学中存在一种现象,即 “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此外,还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
四、合作探究
研读4、5、6三段,思考并交流以下问题。
1、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试辨析“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的区别有哪些?(完成表格)并概括.“木”在形象上有哪些艺术特征?
分析:辨析“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这两组概念,教师可指导学生揣摩一些诗句的内涵,分别可从意象的颜色、触觉、意味等方面进行比较。组织学生交流探究并点拨。www.2明确:(1)区别:
意象 颜色 触觉 意味
树叶 褐绿色 密密层层浓阴 繁密充实
木叶 微黄 干燥不湿润 疏朗 飘零之意
落叶 繁密绿色 饱含水分 春夏之交
落木 微黄 干燥之感 清秋气息和疏朗之意
(2)艺术特征:
第一,木它本身就含有落叶的因素,“木叶”能让人感受到落叶的微黄与干燥;
第二,读者在读到“木叶”的诗句时,就能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空阔、疏朗、冷清、萧瑟的秋天气息,它有衰败飘零之感,有离人的叹息,有游子的漂泊之意
“自古文人多悲秋”也。——这就是作者所说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理论”!
2、本文谈到诗歌语言的精妙在于它的暗示性,这种暗示性往往会形成一个美好的传统。在我国诗歌中,如“梅”等,都具有暗示性,能引起联想。请试举例说明。
分析: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多义性,在文学作品中表达的旨义也不尽相同。教师可以引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常用的传统意象,学生进行搜集整理,举出某一意象具有代表性的诗句,分组进行讨论分析,从意境、情感、意味等方面体味诗歌中意象的暗示意,最后归纳出结论,言之成理即可。21cnjy.com
明确: 在我国诗歌中的意象“梅”是诗人喜欢歌咏的对象之一。但在作者表现的感情上不尽一致。如王安石《梅花》表现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高贵品格,是一种高贵圣洁的象征,体现的是我国传统文化精神。又如陆游《卜算子·咏梅》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奈,“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而毛泽东的词与陆游的词题、词调相同,意境却截然不同,毛词巧妙地把陆游词中对梅花不幸遭遇的倾诉和孤芳自赏的表露化为对他达观坚定的描述和高贵纯洁的赞颂,词中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壮美,豪放乐观,振奋人心。2-1-c-n-j-y
3、拓展:积累意象学会读诗。
读诗要抓意象,明意境。
意象就是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21·cn·jy·com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2·1·c·n·j·y
中国传统意象积累:
中国传统诗歌中的意象(人文社会类)
1、官仓鼠--指贪官污吏
2、渔父--代闲适隐逸的生活
3、白发黄鸡--感叹人生易老
4、御衣砧声(洗涤衣物)--思念远方亲人
5、燕然(山)--表达建功立业的壮志
6、行人--念家思亲
7、阳关曲--表达离别伤感或真挚友情
8、长亭、灞桥、南浦--离愁别绪
9、藕丝--谐音为“偶思”,藕节同心,常象征情人永好
10、王孙--旧诗词中对男子的称呼,一般指友人
12、长安--指代朝廷
13、六朝旧事--繁华已逝,感慨世事变迁
14、吴钩--指吴地产的弯形宝刀。常指建功立业
15、花烬--指灯花,民间认为好事来临
16、归雁、客船、天涯、孤灯--都表示思念家乡
17、梅花落、折杨柳--乐曲名,都暗示思乡
18、梁甫吟--希望得到重用
中国传统诗歌中的意象(自然类)
1、杨柳。“柳、留”谐音,古人送别,折柳相送,表达依依惜别深情,传达怨别怀远情思。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芳草。喻离恨。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21·世纪*教育网
3、杨花。象征离散
4、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5、月亮/桂魄/蟾桂。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1*cnjy*com
6、鸿雁/大雁/青鸟:鸿雁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戴复古“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也代指书信。“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版权所有:21教育】
7、双鲤。以鲤鱼代指书信。《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8、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9、烂柯。表示离家日久,时光易逝,世事变迁,人物非昔的情景。
10、浮云。漂泊的游子。
11、沙鸥。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
12、玉:高洁 地重游 脱俗
13、珍珠:美丽 无瑕
14、簪缨 (冠):官位 名望
15、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16、西楼小楼:闺怨之情;丝竹:音乐;汗青:史册;须眉:男子;巾帼:妇女;桑梓:故乡;轩辕:祖国;三尺:法律;寸管:笔;青鸟:信使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7、船: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樯撸(借代大船、战船)。
19、吴钩:泛指宝刀、利剑。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出处:21教育名师】
20、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21、白:纯洁 无暇 丧事
22、红: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
23、绿:希望 活力 和平
24、蓝:高雅 忧郁
25黄:温暖 平和
26、紫:高贵 神秘
27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
五、总结
中国诗歌语言的特点,就是注重语言的暗示性,追求含蓄不尽。诗歌的语言是有尽的,但它包含的意思、给予读者的暗示、启发则是无尽的。“作诗最忌太直、太露;读诗最忌太滞、太凿。一览无尽的作品算不上真正的艺术,拘守章句的读者也不是真正的鉴赏家”。(袁行霈《言意与形神》)我们在鉴赏诗歌要从语言入手,但不要被语言所局限,应当从言内到言外,品尝那些言外的微妙滋味。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六、作业布置
1、文中引用了很多古代诗词,请同学们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搜集、积累这些古诗词。
2、赏析杜甫的《登高》,联系课文解说的“落木”这一意象的含义,思考作者使用这一意象旨在表达怎样的意境和思想感情。(参考课文相关知识,解读出“落木”这一意象在营造意境和表达主题上的作用即可。)21*cnjy*com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说“木叶”》同步练习
一、基础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袅袅(niǎo)   漂泊(bó)   不落于言筌(quán)
B.皎皎(jiǎo) 橘颂(jú) 心有余悸(jì)
C.窸窣(sū) 桅杆(wéi) 蛊惑人心(ɡǔ)
D.寒砧(diàn) 迢远(tiáo) 接踵而至(zhǒnɡ)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绵密  灼热  歧路  箫瑟
B.聒噪 纱锭 漂零 沼泽
C.传诵 涔涔 饱满 关键
D.钟爱 潜藏 捣衣 干躁
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随着北半球地区暑热______、秋凉渐近,甲型H1N1流感正进入了新的蔓延期。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呼吁高度警惕甲型流感的“第二波”蔓延。www.21-cn-jy.com
(2)他根据新疆区域特点,推行乔、灌、草结合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有效______了沙漠化的推进,稳定和扩大了绿洲,使局部地方出现了人进沙退的局面。
(3)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复杂的地质条件,她率领科技人员克服了病痛的折磨,在______的工作环境中,为油气田的开发作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贡献。
A.消逝  遏止  艰苦 B.消失 遏止 坚苦
C.消失 遏制 艰苦 D.消逝 遏制 坚苦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有些人的科学见解,远远超出同时代的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洞若观火。
B.英国选手接连刷新世界纪录,使一向独霸短跑比赛的美国人黯然失色。
C.中央电视台的“开心一刻”栏目,确实办得妙趣横生,每当我陶醉其中时,就真有点乐不思蜀。
D. 如果一般读者不认为我的这个小册子言不及义,编辑出版工作者又觉得它有可鉴之处,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华航电子有限公司,以人为本利用各种渠道培养和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1·世纪*教育网
B.如果国家有计划地多生产这类配件,就可以省下许多外汇用以进口国内暂时还不能生产的仪器。
C.“神舟”号飞船发射成功,谁能否认中国没有进入国际载人航天技术领域的能力?
D.与传统艺术不同,现代书法艺术追求的是视觉艺术性,更注重以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个性。
二、阅读提高
(一)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①据孙洙《唐诗三百首》介绍,本诗为盛唐时期张旭受陶渊明《桃花源记》启发而作。②矶:水边突出的岩石。【出处:21教育名师】
6、从意境的角度,赏析“隐隐飞桥隔野烟”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诗表现作者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怀念一种声音
   ①有一种声音,让中年画家越来越怀念了。这种声音非常奇妙,有颜色,有形状,有温度,还有杂含此中的情感故事。但现在再也听不到了, 2·1·c·n·j·y
  ②他知道这种声音只存在于古城的一条小巷,只存在于他家几代居住的那个小院、那座老屋。院子里有一棵梅子树,有两棵梧桐树,有缸荷花,还有几畦作观赏用的韭菜。老屋为两层,砖木结构,上下呈现出一种古铜的色调。   21*cnjy*com
  ③这种声音叫雨声。一下雨,他爹总会站在老屋的台阶上,听着一院子的雨声,如醉如痴,然后把少不更事的他叫到身边,告诉他许多古人关于雨的诗句:“夜雨剪春韭”“梅子黄时雨”“梧桐叶上三更雨”“留得残荷听雨声”……他听不懂,但他看懂了雨声被花叶染就的绚丽颜色。 21*cnjy*com
  ④ 然后,他们回到厅堂里坐下来,爹说:“你听——”这两个字在无数次重复后,他的耳朵变得灵敏了: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乱跳;击在玻璃瓦上,声音尖脆,犹如琴声中的高音阶; 打在木晒楼的雨点,声音细腻而光洁;但前厅堂雕花檐板上的雨声,恰恰相反,浑厚而古朴;响在麻石台阶上雨声,沉着而充满力度。
  ⑤古城有句俗语:“落雨天,留客天。”他记得一下雨,家里就会有客人不期而至,都是他爹的挚友。雨是请柬吗?雨声中,他们谈天道、人道、医道、艺道;或者下围棋,落子声与雨声交错而响;或者拉起京胡,唱他们所熟悉的京戏名段,音符从雨的缝隙里穿过去,居然没有濡湿……他坐在一边,看着,听着,如梦如幻。
  ⑥雨声中,他长大了,成家了,做父亲了……小巷、老屋和雨,成了他生命最奇诡的底色。下雨的日子,他也向他的儿子讲那些古人关于雨的诗句,他的画室也总会有好友联袂而至。
  ⑦突然有一天,这一片地皮划拨给了房地产商,他携家人怅然搬进了世纪花园。小巷没有了,老屋没有了,记忆中雨的声音,没有了!巨大的规整的水泥匣子,嵌着一个个用混凝土、玻璃和钢铁构筑的巢。雨声呈现出呆板的灰色,节奏沉闷而压抑。这不是他感觉过的雨声!每逢下雨的日子,他会觉得格外无聊。他如一匹落入陷阱的豹子,孤立无助。
  ⑧他决定,请些工匠,在露台上做一个屋顶,盖上小青瓦,嵌上玻璃瓦。他希望找回那声音。露台的屋顶很快就做好了。他还置办了一个瓷圆桌、四个鼓形瓷凳、一个烧木炭的红泥火炉、一个烧水的青陶提梁壶。下雨的时候,他坐在这里烹茶,沏茶,静静地听雨。露台的前方是开敞的,他一抬头便看见一栋栋的高楼,整齐地排列着;所有的窗口都装着锃亮的防盗窗,窗口的后面都垂下厚厚的窗帘……这样的背景,绝对不会生发一种古典的声音!他明白了,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永恒地怀念一种雨的声音。 21教育网
  ⑨又是一个下雨的日子。他蓦地离开露台,急急走进画室,他希望在宣纸上画出那一片久远的雨声……
     (摘自《百花园》2008年1月,有删改)
8、第⑥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说结尾“他希望在宣纸上画出那一片久远的雨声……”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说在多个方面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从文中选择一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
11、仿照例句,在横线处填上结构相同的语句,要求文意贯通,并要构成排比句。
例句:欣赏音乐作品,我们虽手不操琴,却能聆听琴瑟琵琶,神游“古典”“浪漫”,品味优美旋律;还能够在《命运》中与贝多芬切磋,在《天鹅湖》边和柴可夫斯基相伴,在《大峡谷组曲》里同格罗菲探险……音乐能够培养我们的美感,陶冶我们的情操,铸造我们的灵魂。21·cn·jy·com
仿写: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虽足不出户,却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在塞纳河畔与雨果散步,在皇村学校里同普希金畅谈,在茫茫大海中和海明威拼搏……文学作品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参考答案
1、D 解析:“砧”应读“zhēn”。
2、C 解析:A项,“箫”应为“萧”;B项,“漂”应为“飘”;D项,“躁”应为“燥”。
3、A 解析:消逝:用于抽象事物消失至无,如声音、时间等;消失:逐渐减少以至看不见,一般用来指具体事物。遏止:用力阻止,对象多是“战争”“暴动”“洪流”等来势凶猛而且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遏制:是压抑控制,使不发作,对象多是自己的情绪,有时也指敌人或某种力量。艰苦:艰难困苦,常用来描述条件较差的客观情况;坚苦:坚忍刻苦,常用来形容工作精神和工作作风。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C 解析:“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用来形容在家中看电视,语意不合。
5、B解析:A项动宾搭配不当,“培养”不能与“水平”搭配;C项滥用否定词;D项删“更”。
6、诗句选用了“飞桥”“野烟”两个意象,描绘了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通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仙境里飞腾的画面,营造出一种烟雾迷蒙、幽深神秘的意境。2-1-c-n-j-y
7、深切的表达出作者对田园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隐约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之情。
8、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雨声的特点以及带给人的美妙感受。
9、他希望通过画画来再现逝去的自然、祥和的生活环境和淳朴和谐的人际关系,借以抒发强烈的怀念之情,排遣孤寂之情。 【来源:21cnj*y.co*m】
10、示例1:以前的雨声充满音乐美和“绚丽颜色”,现在的雨声呈现呆板的灰色,节奏沉闷压抑。对比手法的运用鲜明地表现了前后变化,强烈地表达出主人公对淳朴自然生活的热爱和怀念。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示例2:以前人与人和谐地交往和交流,现在人人封闭,缺乏沟通和交流。对比手法的运用鲜明地表现了前后变化,强烈地表达出主人公对和谐人际关系的热爱和怀念。
(意思对即可)
11、示例:纵横古今中外 漫游名山大川 领略异国风情 开阔我们的眼界 丰富我们的知识 完善我们的人格【版权所有:21教育】
解析:该题是结合句式的理解进行仿写,在仿写中考查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手法。解答此题关键在于仿照例子,选择三个结构相似、内容相关的句子构成排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5张PPT)
说“木叶”
林庚
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 意象的意蕴;比较 “(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学习并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  
3、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
话说林庚
林庚先生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 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34年以后,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人尝试新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作为一名学者,林庚教授的研究主要涉及唐诗、楚辞、文学史等方面,显示出诗人学者的独有特色。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
文题解读
“说”是一种文体,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 以记叙、议论或说明来阐述事理,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写法较灵活。《说“木叶”》就是谈谈古代诗歌中“木叶”这个词,这个形象。
自主阅读.读准字音

迢远
窸窣
灼灼
寒砧
quán
tiáo
xī sū
zhuó
zhēn
自主阅读.积累词语
亭皋
冉冉
绵密
窸窣
疏朗
相去无几
不落于言
水边的平地。
(1)柔软下垂的样子;(2)慢慢地。
(1)稠密;(2)(言行、思虑)细密周到。
形容细小摩擦声音;文中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1)稀疏而清晰;(2) 开朗。
指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
不在语言上留下用功的痕迹。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第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即“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
第二部分:(第4---6段)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文,点明“树叶”与“木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却差别很大。
1—3段都涉及了哪些诗句?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
3、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4、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王褒《渡河北》
5、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屈原《橘颂》
6、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淮南小山的《招士隐》
7、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无名氏
8、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杨柳》
9、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
10、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柳恽《捣衣诗》
11、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意》
1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13、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庾信在《哀江南赋》
1-3段引用诗句的作用是什么?
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现象,表达观点。
古代诗歌中之所以很少看见“树叶”一词,是因为在文学中存在一种现象,即 “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无边落木萧萧下
木叶
落木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高木
高树
意象
树叶
木叶
落叶
落木
“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的区别
褐绿色
微黄
繁密绿色
密密层层浓阴
干燥不湿润
饱含水分
干燥之感
繁密充实
疏朗 飘零之意
春夏之交
清秋气息和疏朗之意
颜色
触觉
意味
微黄
“木”在形象上有哪些艺术特征?
第一,木它本身就含有落叶的因素,“木叶”能让人感受到落叶的微黄与干燥;
第二,读者在读到“木叶”的诗句时,就能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空阔、疏朗、冷清、萧瑟的秋天气息,它有衰败飘零之感,有离人的叹息,有游子的漂泊之意
由“凌寒独自开”暗示其高贵
“梅”的暗示性,举例说明。
梅花
作者:王安石 (宋代)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高贵圣洁的梅花
 暗示凄凉心境
卜算子·咏梅
作者:陆游 (宋代)
驿外断桥边,
已是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暗示无奈
无奈凄凉寂寞
孤傲清高的梅花
寂寞开无主。
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只有香如故。
暗示孤傲清高
 暗示高贵纯洁
暗示坚定达观
卜算子·咏梅
作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坚定达观
高贵纯洁的梅花
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积累意象,学会读诗
抓意象、明意境
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中国古诗中意象的暗示性(人文社会类)
1、官仓鼠--指贪官污吏
2、渔父--代闲适隐逸的生活
3、白发黄鸡--感叹人生易老
4、御衣砧声(洗涤衣物)--思念远方亲人
5、燕然(山)--表达建功立业的壮志
6、行人--念家思亲
7、阳关曲--表达离别伤感或真挚友情
8、长亭、灞桥、南浦--离愁别绪
9、藕丝--谐音为“偶思”,藕节同心,常象征情人永好
10、王孙--旧诗词中对男子的称呼,一般指友人
12、长安--指代朝廷
13、六朝旧事--繁华已逝,感慨世事变迁
14、吴钩--指吴地产的弯形宝刀。常指建功立业
15、花烬--指灯花,民间认为好事来临
16、归雁、客船、天涯、孤灯--都表示思念家乡
17、梅花落、折杨柳--乐曲名,都暗示思乡
18、梁甫吟--希望得到重用
中国古诗中意象的暗示性(自然环境类)
⒈ 杨柳。“柳、留”谐音,古人送别,折柳相送,表达依依惜别深情,传达怨别怀远情思。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⒉ 芳草。喻离恨。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⒊杨花。象征离散
4.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⒈ 月亮/桂魄/蟾桂。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⒉ 鸿雁/大雁/青鸟:鸿雁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戴复古“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也代指书信。“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3. 双鲤。以鲤鱼代指书信。《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4.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5.烂柯。表示离家日久,时光易逝,世事变迁,人物非昔的情景。
6.浮云。漂泊的游子。
7.沙鸥。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
中国古诗中意象的暗示性(器物类)
玉:高洁 地重游 脱俗
珍珠:美丽 无瑕
簪缨 (冠):官位 名望
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西楼小楼:闺怨之情;丝竹:音乐;汗青:史册;须眉:男子;巾帼:妇女;桑梓:故乡;轩辕:祖国;三尺:法律;寸管:笔;青鸟:信使
船: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樯撸(借代大船、战船)。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中国古诗中意象的暗示性(颜色类)
白:纯洁 无暇 丧事
红: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
绿:希望 活力 和平
蓝:高雅 忧郁
黄:温暖 平和
紫:高贵 神秘
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
总结
中国诗歌语言的特点,就是注重语言的暗示性,追求含蓄不尽。诗歌的语言是有尽的,但它包含的意思、给予读者的暗示、启发则是无尽的。“作诗最忌太直、太露;读诗最忌太滞、太凿。一览无尽的作品算不上真正的艺术,拘守章句的读者也不是真正的鉴赏家”。(袁行霈《言意与形神》)我们在鉴赏诗歌要从语言入手,但不要被语言所局限,应当从言内到言外,品尝那些言外的微妙滋味。
布置作业
1、文中引用了很多古代诗词,请同学们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搜集、积累这些古诗词。
2、赏析杜甫的《登高》,联系课文解说的“落木”这一意象的含义,思考作者使用这一意象旨在表达怎样的意境和思想感情。(参考课文相关知识,解读出“落木”这一意象在营造意境和表达主题上的作用即可。)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