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与朱元思书 同步素养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与朱元思书 同步素养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6 14:1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 与朱元思书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缥碧(piǎo) 急湍(tuān) 猛浪若奔(bēn)
B.轩邈(miǎo) 无碍(ài) 泠泠作响(línɡ)
C.戾天(lì) 窥谷(kuī) 嘤嘤成韵(yùn)
D.经纶(lún) 疏条(shū) 好鸟相鸣(hào)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疏条交映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急湍甚箭 世人甚爱牡丹
C.横柯上蔽 负势竞上 D.猛浪若奔 虽乘奔御风
4.下列对《与朱元思书》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触,勾画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并总述自富阳至桐庐水上之游的总体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文中写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一静一动,细致地描绘出“异水”的动人之态。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感,从而烘托了山水景物的魅力。
D.文章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水经注》的作者是宋代的郦道元,书中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等。
B.《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南朝陶弘景,该文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诗。
C.《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写给好友的信的一部分,作者用生花妙笔,为友人描绘出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二、填空题
6.填空题
(1)吴均,   时期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好学有才。他通史学,私自撰写了《   》。本文虽名“书”,实际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旅行所见的信,描写的是   。
(2)骈文,是   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与散文相对。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讲究   ,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也称“骈俪文”或“骈偶文”。
7.熟读课文,解释加点的词语。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①   流飘荡,任意东西②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③   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④   ,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⑤   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⑥   势竞上⑦   ,互相轩⑧   邈⑨   ,争高直指⑩   ,千百成峰。泉水激    石,泠泠作    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    转    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    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    ,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    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
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水皆缥碧    横柯上蔽   
泠泠作响   窥谷忘反   
急湍甚箭    互相轩邈   
鸢飞戾天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风烟俱净   
从流飘荡   
水皆缥碧   
急湍甚箭   
负势竞上   
泉水激石   
横柯上蔽   
疏条交映   
10.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1)任意东西
古义:    今义: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古义:   今义:    
(3)猛浪若奔
古义:    今义:    
(4)蝉则千转不穷
古义:    今义:    
(5)鸢飞戾天者
古义:    今义:    
(6)经纶世务者
古义:    今义:    
(7)窥谷忘反
古义:    今义:    
三、综合性学习
拓思维练习。
11.在富春江边的石头上有一副对联,只可惜下联已模糊不清了,请你结合课文《与朱元思书》配上一个合适的下联。
上联:千丈见底,异水呈现游鱼影
下联:   
12.在绘制富春江的魅力旅游名片时,请你为该名片起一个别具特色的名字。
13.为了保护富春江的环境,请你拟一个以环保为话题的标语或广告语。
四、文言文阅读
【课内阅读】
14.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描写的山水景色的总体特点。
B.第二段的描写动静结合,写出了水之清,水之深,水之湍急,突出了上文中的“异”字。
C.第三段先写群山的静态美,再写山中的各种声音,以静写动,体现了山中的热闹与生机。
D.文章写景视角多样,有俯视,有平视,有仰视,还有远眺,增强了写景的层次性。
15.《与朱元思书》中“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16.根据文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赏析作者写水的写作技巧。
17.链接教材·思考探究二一切景语皆情语,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请反复品味课文《与朱元思书》,看看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感情和志趣。
【拓展阅读】
  山水给了古人们无端的感动和莫名的哀伤,登山则情满于山,涉水则意溢于水,山水是诗人们自觉人格的理想追求。让我们通过阅读吴均的另一篇名作,来感受这种追求吧。
与顾章书
吴均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阻隔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看重,推崇。⑥竹实: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仆去月谢病    相委而去
B.梅溪之西 得一人之使
C.遂葺宇其上 其印自落
D.于斯已办 斯是陋室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②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20.文中作者描写了石门山怎样的美景 (用文中语句回答)
21.作者选择石门山为归隐之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1)南朝梁;齐春秋;富春江两岸清朗秀丽景色
(2)魏晋;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7.【答案】顺,随;向东漂流,向西漂流。;上下,左右。;青白色。;胜过,超过。;凭借;争着向上;向高处伸展。;向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冲击,拍打。;发出。;多,很多。;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至。;使……平息。;筹划、治理。;通“返”,返回。;树木的枝干。;互相遮掩。
8.【答案】piǎo;kē;líng;kuī;tuān;miǎo;yuān lì
9.【答案】消散;跟、随;全、都;急流的水;凭借;冲击,撞击;遮蔽;稀疏的
10.【答案】(1)向东或向西;指物品
(2)表示约数;或许,应允
(3)指飞奔的马;奔跑
(4)穷尽;贫穷
(5)至、到达;罪过、乖张
(6)筹划、治理;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
(7)看,观察;偷看
【答案】11.高山夹岸,奇峰常闻飞鸟鸣
1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3.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答案】14.C
15.“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指追求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16.“千丈见底”运用夸张手法,极言水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凶猛的波浪比作飞奔的马,突出水流的湍急;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使景物富有变化;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来侧面衬托水的清澈。
17.表达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热爱自由的闲适旷达之情。
【答案】18.A
19.①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
②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20.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21.环境幽深,景色怡人,食源丰富。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