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三峡 同步素养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三峡 同步素养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3.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6 14:1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三峡
一、单选题
1.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属引(zhǔ) 绝 (yǎn) 阙处(quē) 素湍绿潭(tuān)
B.沿溯(sù) 略无(lüè) 凄异(qī) 重岩叠嶂(zhàng)
C.悬泉(xuán) 飞漱(sù) 曦月(xī) 哀转久绝(zhuàn)
D.御风(yù) 襄陵(xiāng) 长啸(xiào) 隐天蔽日(bì)
2.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良多趣味(甚,很) 属引凄异(牵引)
B.哀转久绝(消失) 飞漱其间(冲荡)
C.素湍绿潭(白色的) 略无阙处(空隙、缺口)
D.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不以疾也(快)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春冬之时 花之富贵者也
B.自非亭午夜分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C.静以修身 公亦以此自矜
D.哀转久绝 绝巘多生怪柏
4.体现三峡窄的句子(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三峡七百里
C.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下面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B.向来碧绿的潭水里,清楚地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C.平静的河流,碧绿的潭水,都清楚地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D.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
二、填空题
6.按要求填空。
知识小窗 《三峡》选自北魏地理学家   (填人名)撰写的《   》,此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三峡是瞿塘峡、   和   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李白《峨眉山月歌》中“   ,”一句就提到了三峡。
7.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曦月    绝     略无阙处   
高猿长啸    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   
飞漱其间    林寒涧肃   
8.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阙处    xī   月
沿溯    素tuān绿潭   
飞漱   属引   
林寒涧肃    重岩叠zhàng   
9.用《三峡》原文回答:
①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②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③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素
④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三、综合性学习
10.到《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查阅“引”和“时”的意思,为加点词选择合适的义项吧!
导学习梳理课文结构,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1)默读全文,圈画文中提示课文结构的关键词语,并填写表格。
表3-1《三峡》结构梳理
文章结构 段落 段落 景物特点
三峡总貌 第1段 山势连绵,隐天蔽日
季节分说 ①    第2段 ②   
春、冬 第3段 ③   
④    第4段 ⑤   
(2)填完上表,小文提出了一个问题:“本文为什么没有按四季的顺序来写呢?”写作顺序总是受到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的影响。请你和她一起探究答案,结合上面的学习成果,从“思考原点”出发,逐步完成“写作顺序”探究地图,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并在课堂上发表你的见解。
◎思考原点:《水经注》是一部记录大小河流的地理著作。我们对写作顺序的思考要围绕写作对象,也就是“水”这个字来展开。
第一站:浏览全文,我们不难发现,第1段总写了三峡风貌,全文是   结构。
第二站:写作时,作者往往将最富有特点的内容放在最前面介绍。我们可以用第2段的内容来验证这个道理。
第三站:进一步思考,春、冬两季的水为什么放在一起写?
第四站:写作对象特点的丰富性也是作者需要考虑的一个内容。从内容和在全文中所处的位置来说,第4段的价值是什么?
图3-1“写作顺序”探究地图
探究结果: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揭水①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其略②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停③。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断腭④。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
(节选自柳宗元《游黄溪记》)
【注释】①揭水:撩起衣服,涉水而行。②略:大约,大致。③黛蓄膏渟(tíng):溪水积在潭里,乌光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④颇(kē)颔断(yín)腭(è):均指人类面部嘴唇以下的部位。颏,两腮和嘴下面部位;颔,下巴;断,牙根;齶,牙床。
1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略无阙处(    )
②虽乘奔御风(    )
③如丹碧之华叶骈植(   )
④自是又南数里(    )
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
13.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三峡?请结合【甲】文的具体内容说明理由。
14.两文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水。请结合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A
4.【答案】D
5.【答案】A
6.【答案】郦道元;水经注;巫峡;西陵峡;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7.【答案】xī;yǎn;quē;xiào;sù;tuān;shù;jiàn
8.【答案】quē;曦;sù;湍;shù;zhǔ;jiàn;嶂
9.【答案】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0.【答案】(1)夏;水势浩大,水流湍急;充满趣味,富有生机;秋;寒秋肃杀 凄婉幽美
(2)总分;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等句子可见,夏季水量大,水流湍急,四季中夏天的水流特点最为突出。
【答案】11.同“缺”,缺口;奔驰的骏马;并列;这里
12.①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②初潭的大概轮廓像一个剖开的大瓮,侧壁高达千尺。
13.示例一:夏季,从“夏水襄陵”“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能看出水势浩大、水流迅疾、景色壮观。
示例二:春冬,从“清荣峻茂”能看出水流和缓从容,景色优美雅致。
示例三:秋季,从“林寒洞肃”能看出山林肃杀凄寒,景色悲凉。
14.【甲】文写春冬之水时,既写了绿潭倒影的静景,也写了瀑布飞漱的动景;【乙】文写黄神祠之水时,既写了来若白虹,水流发出声响的动景,也写了潭水平静如油膏的静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