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减负】第16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轻质减负】第16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6 18:1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课型
概念课
二、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 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作为其中一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强调要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能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用多种形式介绍所读作品的基本脉络;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语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分类整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精彩段落和经典诗文名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能从作品中找出值得借鉴的地方,对照他人的语言表达反思自己的语言实践”,并“能借鉴他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表达,能根据需要,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情感哲思”,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体会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以及作者表达出来的独特情感和深刻的人生感悟。《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运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表达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
2.教材解读
《白杨礼赞》是茅盾先生在1941年写的一篇优秀抒情散文。在当时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他在西北高原上走了一趟后于重庆写了这篇散文。这篇文章运用象征手法,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对比、烘托等手法,托物言志,由树及人,由人及精神,歌颂了整个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奋发向上、力争上游的精神。
三、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学习了不少散文,在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也学习《紫藤萝瀑布》等托物言志的文章,对托物言志散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散文,品味不同散文风格的能力。
2.行为习惯
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亲情既有依赖又有叛逆,本文能引发其情感共鸣,促进对亲情的深层思考。 同时,部分学生可能对背景年代有隔阂,需教师引导搭建理解的桥梁。
3.关键能力
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发展的高峰期,表现在知识的抽象水平、思维能力、语言、自我反思能力及各种观念、原则的快速形成。他们能在教师引导下,有意性地开展课本的活动探究。
四、学习目标
基础性目标 1.我能准确读写出本课 “读读写写”的字音字形。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白杨最大的特质。
拓展性目标 1.我能分析白杨“不平凡的”原因。 2.我能通过分析具体语段理解象征手法。
挑战性目标 1.我能体会到作者对北方农民和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五、实现路径
基础性目标 实现路径 1.学生自读课文、注释,读准字音。 2.抓住关键词把握白杨特质。
拓展性目标实现路径 1.找出文中作者围绕白杨作者写了哪些内容,进而概括其不平凡原因。 2.通过物与人的联系,分析其语言特点,进而把握象征及其表达效果。
挑战性目标实现路径 1.结合助读资料和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
六、课堂流程
流程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创设 导入新课 2分钟 ① 近日,学校欲举行“弘扬抗战精神,强国复兴有我”植树活动,每班推荐一种树木作为纪念树,现向全校师生征集意见。我们班想推荐“白杨树"作为纪念树,请大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推荐任务! ②明确活动任务及目标。 ①进入情景,明确活动任务。 ②齐读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 5分钟 ①检查预习:了解作者,文体知识,写作背景,字音词语。 ①根据预习差缺补漏。 ②完善学案相关知识。
任务一:寻白杨之特质 5分钟 ①速读课文,找出白杨的最大特质。 ①阅读课文,抓住关键词找出白杨的最大特质。 ②跳读课文,圈画出描写白杨最多的词语。
任务二:觅白杨之环境 5分钟 ①速读课文,找出作者描绘白杨生长的段落。 ②分析其生长环境的“不平凡”。 ①跳读课文,圈画出其生长环境的特点。 ②回忆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其表达效果。
任务三:绘白杨之外形 5分钟 ①找出描写白杨外形的句子。 ②归纳白杨的外形特点。 ①圈画出描绘白杨外形的句子。 ②将描写白杨的句子归纳为词语。
任务四:颂白杨之外形 15分钟 ①思考作者描写白杨的深层目的。 ②出示助读资料。 ③概括白杨的象征意。 ④出示新时期白杨精神继承人。 ①思考作者描写白杨的深层目的。 ②出示助读资料。 ③联系物与人的关系,概括白杨的象征意。 ④感悟白杨精神,培养家国情怀。
课堂小结 3分钟 本文采用象征手法,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通过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形特征和内在品质,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表达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 回忆本节课内容, 进行总结。
布置作业 1.完成情境任务——推荐语。 2.用象征的手法任选一物写一篇短文,300字左右。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