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下册3.1投影 同步课堂(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3.1投影 同步课堂(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30 08:40:59

文档简介

3.1投影
【知识点1】中心投影 1
【知识点2】平行投影 1
【题型2】投影的定义及其应用 5
【题型3】求平行投影中影子的长度、面积 7
【题型4】中心投影的定义及性质 10
【题型5】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综合应用 13
【题型6】求中心投影中物体的高(宽)度、距离问题 14
【题型7】平行投影的特点和规律 19
【题型8】中心投影的示意图 20
【题型9】中心投影的特点和规律 22
【题型10】平行投影的定义及性质 26
【题型11】平行投影的示意图 27
【题型12】求中心投影中的影长、周长、面积问题 30
【知识点1】中心投影
(1)中心投影: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如物体在灯光的照射下形成的影子就是中心投影.
(2)中心投影的光线特点是从一点出发的投射线.物体与投影面平行时的投影是放大(即位似变换)的关系.
(3)判断投影是中心投影的方法是看光线是否相交于一点,如果光线是相交于一点,那么所得到的投影就是中心投影.
【知识点2】平行投影
(1)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墙壁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现象.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底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
(2)平行投影: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如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形成的影子就是平行投影.
(3)平行投影中物体与投影面平行时的投影是全等的.
(4)判断投影是平行投影的方法是看光线是否是平行的.如果光线是平行的,所得到的投影就是平行投影.
(5)正投影:在平行投影中,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做正投影.
【典型例题】如图,太阳光线与地面成60°的角,照射在地面上的一个皮球上,皮球在地面上的投影长是,则皮球的直径是(   )
A.15 B. C. D.10
【答案】A
【解析】如图,AB为直径,CE=10,
∵太阳光线与地面成60°的角,
∴∠DEC=60°,
在Rt△CDE中,
DE=CE=5,
CD=DE=×5=15,
∴AB=15,
所以皮球的直径是15.
故选:A.
【举一反三1】同一时刻,小明在阳光下的影长为2米,与他邻近的旗杆的影长为6米,小明的身高为1.6米,则旗杆的高为(  )
A.3.2米 B.4.8米 C.5.2米 D.5.6米
【答案】B
【解析】设旗杆的高为x,有,可得x=4.8米.
故选:B.
【举一反三2】如图,阳光从教室的窗户射入室内,窗户框AB在地面上的影长DE=1.8m,窗户下檐到地面的距离BC=1m,EC=1.2m,那么窗户的高AB为(   )
A.1.5m B.1.6m C.1.86m D.2.16m
【答案】A
【解析】∵BE∥AD,
∴△BCE∽△ACD,
∴即=
且BC=1,DE=1.8,EC=1.2
∴=
∴1.2AB=1.8,
∴AB=1.5m.
故选:A.
【举一反三3】一天小明和爸爸在阳光下的操场上散步,小明测得在同一时刻他和爸爸的影子长度分别是2m和2.10m,又知小明的身高是1.8m,则爸爸的身高是   m.
【答案】1.89
【解析】设爸爸的身高是x,根据平行投影特点:在同一时刻,不同物体的物高和影长成比例;
可得比例关系:=,解可得:x=1.89.
故答案为1.89.
【举一反三4】如图,校园内有一棵与地面垂直的树,数学兴趣小组两次测量它在地面上的影子,第一次是阳光与地面成60°角时,第二次是阳光与地面成30°角时,两次测量的影长相差8米,则树高   米.(结果保留根号)
【答案】4
【解析】
在Rt△ABC中,tan∠ACB=,
∴BC==,
同理:BD=,
∵两次测量的影长相差8米,
∴﹣=8,
∴x=4
故答案为4.
【举一反三5】佳佳社区有一个长为16m、宽为12m的长方形活动广场(如图①),在点A处有一根高为8m的竖直旗杆PA.太阳光照射下的某一时刻,旗杆的影子恰与对角线AC完全重合(如图②).求PC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答案】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90°,
∵AB=12,BC=16,
∴AC==20m,
∵∠PAC=90°,AP=8,
∴PC==4.
答:PC的长为4.
【题型2】投影的定义及其应用
【典型例题】矩形的投影是(  )
A.矩形 B.线段 C.平行四边形 D.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矩形的投影可能是矩形,可能是线段,也可能是平行四边形.
故选:D.
【举一反三1】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是AB,AD中点,则△EFB1在面DCC1D1上的投影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共线图形可知:△EFB1在面DCC1D1上的投影是选项A,
故选:A.
【举一反三2】圆柱的轴截面平行于投影面S,它的正投影是长4,宽3的矩形,则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  .(结果保留π)
【答案】π或20π
【解析】①当圆柱底面圆的半径为1.5,高为4,
则圆柱的表面积为:2π××4+2π×()2=12π+π=π,
②当圆柱底面圆的半径为2,高为3,
则圆柱的表面积为:2π×2×3+2π×22=12π+8π=20π,
故答案为:π或20π
【举一反三3】给出下列投影:①线段;②圆;③椭圆;④正方形.其中可能是一元硬币放在太阳光下,在平整的地面上形成的投影的是   .(填序号)
【答案】①②③
【解析】不同时刻物体在太阳光下的影子的大小变化,
一元硬币是圆形,圆在阳光下的投影可能是圆形、线段和椭圆形,但不可能是正方形.
故答案为:①②③.
【举一反三4】将下列物体与它们的投影用线连接起来.(投影光线从物体前方射向投影面)
【答案】解:连线如图所示:
【举一反三5】如图,把一块正方形纸板ABCD放在三个不同位置:
(1)纸板ABCD平行于投影面Q;
(2)纸板ABCD倾斜于投影面Q;
(3)纸板ABCD垂直于投影面Q.
问纸板ABCD在平面Q上的投影的形状及大小与纸板ABCD本身相比,是否发生变化?
【答案】解:(1)当纸板ABCD平行于投影面Q,则投影的形状及大小与纸板ABCD本身全等;
(2)纸板ABCD倾斜于投影面Q,则投影的形状小于纸板ABCD本身;
(3)纸板ABCD垂直于投影面Q,投影是一条直线,
故纸板ABCD在平面Q上的投影的形状及大小与纸板ABCD本身相比,发生变化.
【题型3】求平行投影中影子的长度、面积
【典型例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3)是一个光源.木杆AB两端的坐标分别为 (﹣1,1),(3,1).则木杆AB在x轴上的投影长为(   )
A. B. C.5 D.6
【答案】D
【解析】延长PA、PB分别交x轴于A′、B′,作PE⊥x轴于E,交AB于D,如图,
∵P(2,3),A(﹣1,1),B(3,1).
∴PD=2,PE=3,AB=4,
∵AB∥A′B′,
∴△PAB∽△PA′B′,
∴,即,
∴A′B′=6,
故选:D.
【举一反三1】如图所示,平地上一棵树高为6米,两次观察地面上的影子,第一次是当阳光与地面成60°时,第二次是阳光与地面成30°时,第二次观察到的影子比第一次长(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第一次观察到的影子长为6×cot60°=2(米);
第二次观察到的影子长为6×cot30°=6(米).
两次观察到的影子长的差=6﹣2=4(米).
故选:B.
【举一反三2】日晷仪也称日晷,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内圈被分为十二个全等的图形,分别标示着“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如图所示.通过测量得到晷面内圈的半径OA为18cm.若晷针投影的长度不变,且都在晷面的内圈上,则晷针投影在晷面上从“巳”时开始到“申”时结束(从OA旋转到OB)划过的图形面积(图中阴影部分)是    cm2.
【答案】108π
【解析】依题意所求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扇形,扇形的圆心角∠AOB=×4=120°,半径OA为18cm,
∴划过的图形面积(图中阴影部分)==108π.
故答案为:108π.
【举一反三3】如图,小芳和爸爸正在散步,爸爸身高1.8m,他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1m.若小芳比他爸爸矮0.3m,则她的影长为   m.
【答案】1.75
【解析】∵爸爸身高1.8m,小芳比他爸爸矮0.3m,
∴小芳高1.5m,
设小芳的影长为xm,
∴1.5:x=1.8:2.1,
解得x=1.75,
小芳的影长为1.75m.
故答案为:1.75
【举一反三4】小明和小红并排站立在阳光下,小明身高1.75米,他的影长2.0米,小红比小明矮7厘米,此时小红的影长是多少米?
【答案】解:设小红的影长是x米,
根据题意得=,
解得x=1.92.
答:小红的影长是1.92米.
【题型4】中心投影的定义及性质
【典型例题】如图中影子是中心投影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答案】D
【解析】∵投影仪与屏幕上的投影、手影戏以及皮影戏,它们的光源都是灯光,故它们都是中心投影,阳光下人与影子的光源是太阳光,这是平行投影,
故选:D.
【举一反三1】一幢4层楼房只有一个房间亮着灯,一棵小树和一根电线杆在窗口灯光下的影子如图所示,则亮着灯的房间是(   )
A.1号房间 B.2号房间 C.3号房间 D.4号房间
【答案】B
【解析】如图所示,
故选:B. 【难度】基础题
【举一反三2】下列现象属于中心投影的有(   )
①小孔成像;②皮影戏;③手影;④放电影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D
【解析】小孔成像;②皮影戏;③手影;④放电影都属于中心投影.
故选:D.
【举一反三3】如图是两棵小树在同一时刻的影子,请问它们的影子是在   光线下形成的(填“灯光”或“太阳”).
【答案】灯光
【解析】树的顶点和影子的顶点的连线会相交于一点,所以是中心投影,即它们的影子是在灯光光线下形成的.故填:灯光.
【举一反三4】两根不同长度的竹竿竖立在水平地面上,同一时刻,若它们的影长相等,则此时的投影是    .(填“平行投影”或“中心投影”)
【答案】中心投影
【解析】因为在同一时刻,两根长度不等的木杆置于阳光之下,当它们都垂直于地面或都倒在地上或平行插在地面时,木杆长的它的影子就长;
当它们垂直竖立在地面上时,它们的影长相等,此时只能是中心投影.
故答案为:中心投影.
【举一反三5】高高地路灯挂在路边的上方,高傲而明亮,小明拿着一根2米长的竹竿,想量一量路灯的高度,直接量是不可能的,于是,他走到路灯旁的一个地方,竖起竹竿,这时,他量了一下竹竿的影长正好是1米,他沿着影子的方向走,向远处走出两根竹竿的长度(即4米),他又竖起竹竿,这时竹竿的影长正好是一根竹竿的长度(即2米)、此时,小明抬头瞧瞧路灯,若有所思地说:“噢,原来路灯有10米高呀!”(如图所示)
同学们,你觉得小明的判断对吗?
【答案】解:小明的判断如图,AE,BF是竹竿两次的位置,CA和BD是两次影子的长.
由于BF=DB=2(米),即∠D=45°,
所以,DP=OP=灯高,
△COP中AE⊥CP,OP⊥CP,
∴AE∥OP
∴△CEA∽△COP,即,
设AP=x,OP=h则:
①,
DP=OP表达为2+4+x=h②,
联立①②两式得:
x=4,h=10,
∴路灯有10米长,小明的判断是正确的.
【举一反三6】一个正方形的中心投影可能是什么图形?一个正方体的中心投影一定是正方形吗?请分别说明.
【答案】解:因为当投影面与正方体的面不平行时,中心投影可能是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或不规则的四边形等等.
一个正方体的中心投影不一定是正方形.
【题型5】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综合应用
【典型例题】如图是某学校操场上单杠(图中实线部分)在地面上的影子(图中虚线部分),根据图中所示,可判断形成该影子的光线为(   )
A.太阳光线
B.灯光光线
C.可能为太阳光线或灯光光线
D.该影子实际不可能存在
【答案】B
【解析】若形成的影子是由太阳光照射形成的影子,则两直线一定平行;若形成的影子是由灯光照射而形成的影子,则两直线一定相交.所以可判断形成该影子的光线为灯光光线.
故选:B.
【举一反三1】有两根木杆在地上分别留下了各自的影子,过一根木杆的顶端及其影子的顶端作一条直线,再过另一根木杆的顶端及其影子的顶端作一条直线,则下列对两直线位置关系及投影的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木杆形成的影子是由太阳光照射形成的影子,则两直线一定平行
B.若木杆形成的影子是由灯光照射而形成的影子,则两直线一定相交
C.若两直线相交,则木杆形成的影子一定是中心投影
D.若两直线平行,则木杆形成的影子可能是平行投影,也可能是中心投影
【答案】D
【解析】若木杆形成的影子是由太阳光照射形成的影子,则两直线一定平行;
若木杆形成的影子是由灯光照射而形成的影子,则两直线一定相交;
所以若两直线相交,则木杆形成的影子一定是中心投影;若两直线平行,则木杆形成的影子可能是平行投影.所以D错误.
故选:D.
【举一反三2】甲、乙两人在同时同地的太阳光下的影子长相等,但在同一路灯下甲的影子比乙的短,这是因为    .
【答案】甲比乙离路灯近
【解析】∵甲、乙两人在同时同地的太阳光下的影子长相等,
∴甲、乙两人身高相等.
∵除了物高以外,离点光源的远近也决定影长的大小.
∴在同一路灯下甲的影子比乙的短的原因是甲比乙离路灯近.
故答案为:甲比乙离路灯近.
【举一反三3】两根高度相同的木杆同时垂直立在同一地平面上,请你根据给出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它们在灯光下的影长相等.
(2)它们在阳光下的影长相等.
(3)它们在灯光下的影子总在同一侧.
(4)它们在阳光下的影子总在同一侧.
【答案】解:(1)它们在灯光下的影长不一定相等,原来的说法错误.
(2)它们在阳光下的影长相等是正确的.
(3)它们在灯光下的影子不一定在同一侧,原来的说法错误.
(4)它们在阳光下的影子总在同一侧是正确的.
【题型6】求中心投影中物体的高(宽)度、距离问题
【典型例题】如图,点光源O射出的光线沿直线传播,将胶片上的建筑物图片AB投影到与胶片平行的屏幕上,形成影像CD.已知AB=0.3(dm),点光源到胶片的距离OE长为6(dm),CD长为4.3(dm),则胶片与屏幕的距离EF为(  )dm.
A.86 B.84 C.80 D.78
【答案】C
【解析】∵AB∥CD,
∴△OAB∽△OCD,
∵OF⊥CD,
∴OF⊥AB,
∴=,
∴=,
∴EF=80(dm),
故选:C.
【举一反三1】如图,小明家的客厅有一张高0.8米的圆桌,直径BC为1米,在距地面2米的A处有一盏灯,圆桌的影子最外侧两点分别为D、E,依据题意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点D的坐标为(2,0),则点E的坐标是(   )
A. B.(3,0) C.(3.6,0) D.(4,0)
【答案】A
【解析】过点B作BF⊥x轴,垂足为F,由题意得,BF=0.75米,BC=1米,
∵BC∥DE,
∴△ABC∽△ADE,
∴,
即:,
解得DE=
∴OE=2+=,
∴点E的坐标是(,0).
故选:A.
【举一反三2】在小孔成像问题中,如图可知CD的长是物长AB长的( )
A.3倍 B. C. D.
【答案】C
【解析】∵CD∥AB,
∴AB和CD所在的三角形相似,
∴CD:AB=6:18,
∴CD=AB, 故选C.
【举一反三3】小明、小亮在高为8米的路灯下做游戏,他们发现身高为1.6米的小明在路灯下的影长为1米,身高为1.55米的小亮要想在该路灯下得到一个3.1米长的影子,而且两人的影子要保证在同一直线上,那么两人应该相距   米.
【答案】8.9或16.9
【解析】设小明离路灯的底端为x米,
根据题意得,
∴x=4,
设小亮离路灯底端为y米,
根据题意得,,
∴y=12.9
①当两人在路灯同侧时,两人相距12.9﹣4=8.9米,
②当两人在路灯两侧时,两人相距12.9+4=16.9米.
故答案为8.9或16.9.
【举一反三4】如图,小树AB在路灯O的照射下形成投影BC.
(1)此光源下形成的投影属于    .(填“平行投影”或“中心投影”)
(2)已知树高AB为2m,树影BC为3m,树与路灯的水平距离BP为4.5m.求路灯的高度OP.
【答案】解:(1)∵此光源属于点光源,
∴此光源下形成的投影属于中心投影,
故答案为:中心投影;
(2)∵AB⊥CP,PO⊥PC,
∴OP∥AB,
∴△ABC∽△OPC,
∴,
即:,
解得:OP=5(m),
∴路灯的高度为5米.
【解析】 【难度】中档题
【举一反三5】一天晚上,小丽和小华在广场上散步,看见广场上有一路灯杆AB(如图),爱动脑筋的小丽和小华想利用投影知识来测量路灯杆AB的高度.请看下面的一段对话:
小丽:小华,你站在点D处,我量得你的影长DE是4m;然后你再沿着直线BD走到点G处,又量得DG为6m,此时你的影长GH也是6m;
小华:昨天体检时,医生说我的身高是1.6m,
请你根据她们的对话及示意图,求出该杆AB的高度.
【答案】解:根据题意得:AB⊥BH,CD⊥BH,FG⊥BH,
在Rt△ABE和Rt△CDE中,
∵AB⊥BH,CD⊥BH,
∴CD∥AB,
可证得:
△ABE∽△CDE,
∴①,
同理:=②,
又CD=FG=1.6m,
由①、②可得:=,
即=,
解得:BD=12m,
将BD=12代入①得:AB=6.4m,
答:该杆AB的高度为6.4米.
【题型7】平行投影的特点和规律
【典型例题】上午十时,阳光灿烂,小迪在地面上同时摆弄两根长度不相等的竹竿,竹竿A比竹竿B长,若它们的相对位置为不平行斜竖在地面上时,则它们的影子长度(  )
A.A大于B B.A小于B C.A等于B D.无法确定
【答案】D
【解析】依题意,两根长度不等的竹竿,竹竿A比竹竿B长,当它们竖直在地面上时,影子长度A大于B,
若它们的相对位置为不平行斜竖在地面上时,由于不知道这两根竿子的顶部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则无法确定它们的影子长度.
故选:D.
【举一反三1】如图所示是某一天上午不同时刻同一根旗杆的影子,则它们按时间先后排列应为(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
【答案】C
【解析】按时间先后排列应:④①③②.
故选:C.
【举一反三2】阳光下,直立于北半球某地面的竹竿,其影子长度和方向从早晨到傍晚的变化情况是   .
【答案】在北半球,早晨影子偏西且较长,按顺时针方向逐渐由长变短;中午偏北,影子较短;下午偏东,仍按顺时针方向逐渐由短变长.
【解析】根据影子随时间变化规律直接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在北半球,早晨影子偏西且较长,按顺时针方向逐渐由长变短;中午偏北,影子较短;下午偏东,仍按顺时针方向逐渐由短变长.
【举一反三3】下面是对同一棵树分别在中午和下午拍的两张照片,哪张照片是下午拍的?
【答案】解:第一幅图的影子比较正,是中午拍的照片,
第二幅图的影子有点倾斜,是下午拍的照片.
【举一反三4】阳光下,同学们整齐地站在操场上做课间操,小明和小宇站在同一列,小明的影子正好被站在他后面的同学踩在脚下,而小宇的影子没有被他后面的同学踩在脚下,你知道他们的队列是哪个方向吗?小明和小宇哪个高?为什么?
【答案】解:他们的队列是面向太阳,小明比小宇高,因为太阳光线是平行光线,身高与影长成正比例.
【题型8】中心投影的示意图
【典型例题】在同一直线上直立着三根高度相同的木杆,它们在同一路灯下的影子如图所示.若光源与三根木杆在同一平面上,则光源所在位置是(  )
A.A的左侧 B.A、B之间 C.C的右侧 D.B,C之间
【答案】B
【解析】如图所示,
故选:B. 【难度】基础题
【举一反三1】某时刻两根木棒在同一平面内的影子如图所示,此时,第三根木棒的影子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由图:两根木棒在同一平面内的影子长短几乎相等,解析可得:这是中心投影;且光源在中间一根附近,那么第三根木棒的影子应与其他的两根反向.
故选:D.
【举一反三2】广场上,一个大型字母宣传牌垂直于地面放置,其投影如图所示,则该投影属于    .(填“平行投影”或“中心投影”)
【答案】中心投影
【解析】广场上一个大型艺术字板块在地上的投影如图所示,则该投影属于中心投影.
故答案为:中心投影.
【举一反三3】如图,确定如图所示路灯灯泡的位置,并用线段表示出小明在该路灯下的影长.
【答案】解:如图:线段AB为小明影子.
【题型9】中心投影的特点和规律
【典型例题】如图,夜晚路灯下有一排同样高的旗杆,离路灯越近,旗杆的影子(   )
A.越长 B.越短 C.一样长 D.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答案】B
【解析】由图易得AB<CD,那么离路灯越近,它的影子越短,
故选:B.
【举一反三1】如图,晚上小亮在路灯下散步,在小亮由A处走到B处这一过程中,他在地上的影子(   )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后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
【答案】C
【解析】离点光源远的物体它的影子长.进行判断即可.
因为由A到B,离灯光由远到近再到远,所以影子先变短后变长.
故选:C.
【举一反三2】如图,在白炽灯下方有一个乒乓球,当乒乓球越接近灯泡时,它在地面上影子的变化情况为    (填“越小”或“越大”,“不变”).
【答案】越大
【解析】白炽灯向上移时,阴影会逐渐变小;相反当乒乓球越接近灯泡时,它在地面上的影子越大.
故答案为:越大.
【举一反三3】如图,地面A处有一盏射灯,小超在A与墙BC之间运动,则他在墙上的投影长度随着他离射灯的距离的变大而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变小
【解析】连接光源和人的头顶可知,墙上的影长和离射灯的距离变化规律是:
离射灯的距离越近,影长越长,离射灯的距离越远影长越短.
则他在墙上投影长度随着他离射灯的距离变大而变小.
故答案为:变小.
【举一反三4】如图,路灯下一墙墩(用线段AB表示)的影子是BC,小明(用线段DE表示)的影子是EF,在M处有一棵大树,它的影子是MN.已知:DE=1m,EF=1m,AB=4m,BC=3m,BM=5m,MN=6m,CE=1m
(1)试确定路灯的位置(用H表示);
(2)在图中画出表示大树高的线段MN′,并求出大树的高;
(3)若小明的眼睛近似地看成是点D,试分析小明能否看见大树,请你说明理由.
【答案】解:(1)点P是灯泡的位置;
(2)线段MN′是大树的高,
过点P作PQ⊥NF于点Q,
∵AB⊥NF,DE⊥NF,N′M⊥NF,
∴AB∥DE∥PQ∥MN′,
∴△DEF∽△PQF、△ABC∽△PQC,
则=,=,
即:=,=,
解得:BQ=3m,PQ=8m,
∵BM=5m,
∴MQ=2m,
∵=,即=,
∴N′M=6m;
(3)设AB与DN′交点为H,延长N′D,与EF延长线交于点G,
则=,即=,解得EG=1.8,
由=得,解得BH=<4,
∴MN′处于视点的盲区,小明看不见大树.
【举一反三5】如图所示,直径为40cm的一张小圆桌桌面距离地面50cm,距离其正上方的一盏电灯的距离也是50cm
(1)求灯光下桌面影子的面积;
(2)试说明当电灯垂直向上或向下移动时,桌面影子的大小变化情况.
【答案】解:(1)如图,AC=20cm,AB=50cm,SA=50cm,
∵AC∥BD,
∴=,即=,
∴BD=40,
∴灯光下桌面影子的面积=π 402=1600π(cm2);
(2)当电灯垂直向上移动时,桌面影子的变小,当电灯向下移动时,桌面影子的变大.
【题型10】平行投影的定义及性质
【典型例题】下列关于投影的描述,不正确的描述有(  )
A.在阳光下,同一时刻同一物体的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B.一个矩形的纸板在阳光下的投影可以是平行四边形
C.物体在光线下的投影大小只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
D.物体在平行投影下可以得到自己的主视图
【答案】C
【解析】A、在阳光下,同一时刻同一物体的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一个定值,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一个矩形的纸板在阳光下的投影可以是平行四边形,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物体在光线下的投影大小与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与光线的投射角度有关,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D、物体在平行投影下可以得到自己的主视图,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举一反三1】一天下午小红先参加了校运动会女子200m比赛,过一段时间又参加了女子400m比赛,如图是摄影师在同一位置拍摄的两张照片,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照片是参加200m的 B.甲照片是参加200m的 C.乙照片是参加400m的 D.无法判断甲、乙两张照片
【答案】A
【解析】下午,影子在身体的东边,时间越早影子越短,故乙是参加200m的图片,
故选:A.
【举一反三2】平行投影为一点的几何图形不可能是(  )
A.点 B.线段 C.射线 D.三角形
【答案】D
【解析】根据平行投影特点可知三角形的平行投影不可能为一点.
故选:D.
【举一反三3】春天来了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在同一地点某一物体,今天上午11点的影子比昨天上午11点的影子  .(长,短)
【答案】短
【解析】∵春天来了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
∴太阳开始逐渐会接近直射,
∴在同一地点某一物体,今天上午11点的影子比昨天上午11点的影子短.
故答案为:短.
【举一反三4】在平行投影下,直角三角形的投影还是直角三角形吗?等腰三角形的投影还是等腰三角形吗?画图说明.
【答案】解:在平行投影下,直角三角形的投影还是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投影还是等腰三角形,
如图所示:
【题型11】平行投影的示意图
【典型例题】平地上立有三根等高的木杆,其俯视图如图所示,在某一时刻三根木杆在阳光下的影子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根据平行投影的定义可知,在某一时刻三根木杆在阳光下的影子可能是:
故选:D.
【举一反三1】如图是路边电线杆在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影长图,按其一天中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④①③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平行投影的特点和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从早晨到傍晚影子的指向是:西﹣西北﹣北﹣东北﹣东,影长由长变短,再变长.
根据题意,太阳是从东方升起,故影子指向的方向为西方.然后依次为西北﹣北﹣东北﹣东,即④①③②.
故选:D.
【举一反三2】唐代李白《日出行》云:“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描述的是看日出的景象,意思是太阳从东方升起,似从地底而来.如图所示,此时观测到地平线和太阳所成的视图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观测到地平线和太阳所成的视图可能是

故选:B.
【举一反三3】如图,观察图形,三角形的正投影可以是    ,也可以是    ;一条线段的正投影可以是    ,也可以是    .
【答案】一个三角形,一条线段,一条线段,一个点
【解析】观察图形,三角形的正投影可以是一个三角形,也可以是一条线段,一条线段的正投影可以是一条线段,也可以是一个点,
故答案为:一个三角形,一条线段,一条线段,一个点.
【举一反三4】(1)如图,若线段MN表示教学楼,线段DE表示“T”字形小建筑的横梁,阳光下,小俊的身高如图中线段AB所示,他在地面上的影子如图中线段BC所示,请你在图中画出横梁DE在同一时刻阳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
(2)如果小俊的身高AB=1.5m,他的影子BC=2.5m,“T”字形小建筑的横梁长DE=4m,与教学楼的距离FN=16m,请求出(1)中横梁DE影子的长度.
【答案】解:(1)如图所示,横梁DE在同一时刻阳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为GH;
(2)过D作DP∥GH,交EH于P,
∴△DEP∽△BCA,
∴,
∵BC=2.5m,DE=4m,AB=1.5m,
∴,
∴PD==2.4m,
∴GH=PD=2.4m,
答:横梁DE影子的长度为2.4米.
【举一反三5】分别根据下列条件(如图,虚线表示投射线),画出矩形ABCD在投影面上的平行投影.
(1)矩形ABCD所在平面与投影面平行,点A的投影为点A',点B的投影为点B'.
(2)矩形ABCD所在平面与投射线平行,点A的投影为点A'.
【答案】解:(1)如图,四边形A′B′C′D′即为所求;
(2)如图,线段A′C′即为所求.
【题型12】求中心投影中的影长、周长、面积问题
【典型例题】我们常用“y随x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有这样一个情境:如图所示,小王从点A沿直线经过路灯C的正下方走到点B,他在路灯下的影长y随他与点A之间的距离x的变化而变化.则下列函数中y与x之间的变化关系,最有可能与上述情境类似的是(  )
A.y=3x B.y=x+3 C.y= D.y=(x﹣3)2+3
【答案】D
【解析】由题意,
得,从A到路灯的正下方前他与路灯的距离逐渐减少,经过路灯后他与路灯的距离逐渐增加.
A、y随x的增加而增加,与题意不符,故A错误;
B、y随x的增加而增加,与题意不符,故B错误;
C、y随x的增加而减少,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
D、当x<3时,y随x的增加而减少;当x>3时,y随x的增加而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举一反三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2)是一个光源,木杆AB两端的坐标分别为(0,1),(3,1),则木杆AB在x轴上的投影A'B'长为(   )
A.2 B.3 C.5 D.6
【答案】D
【解析】延长PA、PB分别交x轴于A′、B′,作PE⊥x轴于E,交AB于D,如图,
∵P(2,2),A(0,1),B(3,1).
∴PD=1,PE=2,AB=3,
∵AB∥A′B′,
∴△PAB∽△PA′B′,
∴,即,
∴A′B′=6.
故选D.
【举一反三2】如图,路灯距地面8米,身高1.6米的小明从点A处沿AO所在的直线行走14m到点B时,人影长度(  )
A.变长3.5m B.变长2.5m C.变短3.5m D.变短2.5m
【答案】C
【解析】设小明在A处时影长为x,AO长为a,B处时影长为y.
∵AC∥OP,BD∥OP,
∴△ACM∽△OPM,△BDN∽△OPN,
∴,,
则,
∴x=;

∴y=,
∴x﹣y=3.5,
故变短了3.5米.
故选:C.
【举一反三3】如图,小莉用灯泡O照射一个矩形硬纸片ABCD,在墙上形成矩形影子A'B'C'D',现测得OA=2cm,OA'=5cm,纸片ABCD的面积为8cm2,则影子A'B'C'D'的面积为   cm2.
【答案】50
【解析】∵OA:OA′=2:5,
∴OB:OB′=2:5,
∵∠AOB=∠A′OB′,
∴△AOB∽△A′OB′,
∴AB:A′B′=2:5,
∴矩形ABCD的面积:矩形A′B′C′D′的面积为4:25,
又矩形ABCD的面积为8cm2,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50cm2.
故答案为:50cm2.
【举一反三4】如图,身高1.6m的小王晚上沿箭头方向散步至一路灯下,他想通过测量自己的影长来估计路灯的高度,具体做法如下:先从路灯底部向东走20步到M处,发现自己的影子端点刚好在两盏路灯的中间点P处,继续沿刚才自己的影子走5步到P处,此时影子的端点在Q处.
(1)找出路灯的位置.
(2)估计路灯的高,并求影长PQ.
【答案】解:(1)如图,点O为路灯的位置;
(2)作OA垂直地面,如图,AM=20步,MP=5步,MN=PB=1.6m,
∵MN∥OA,
∴△PMN∽△PAO,
∴=,即=,解得OA=8(m),
∵PB∥OA,
∴△QPB∽△QAO,
∴=,即=,
解得PQ=.
答:路灯的高8m,影长PQ为步.
【解析】 【难度】中档题3.1投影
【知识点1】中心投影 1
【知识点2】平行投影 1
【题型1】求平行投影中物体的高度、长度 2
【题型2】投影的定义及其应用 3
【题型3】求平行投影中影子的长度、面积 4
【题型4】中心投影的定义及性质 5
【题型5】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综合应用 7
【题型6】求中心投影中物体的高(宽)度、距离问题 8
【题型7】平行投影的特点和规律 9
【题型8】中心投影的示意图 10
【题型9】中心投影的特点和规律 11
【题型10】平行投影的定义及性质 13
【题型11】平行投影的示意图 14
【题型12】求中心投影中的影长、周长、面积问题 16
【知识点1】中心投影
(1)中心投影: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如物体在灯光的照射下形成的影子就是中心投影.
(2)中心投影的光线特点是从一点出发的投射线.物体与投影面平行时的投影是放大(即位似变换)的关系.
(3)判断投影是中心投影的方法是看光线是否相交于一点,如果光线是相交于一点,那么所得到的投影就是中心投影.
【知识点2】平行投影
(1)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墙壁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现象.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底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
(2)平行投影: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如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形成的影子就是平行投影.
(3)平行投影中物体与投影面平行时的投影是全等的.
(4)判断投影是平行投影的方法是看光线是否是平行的.如果光线是平行的,所得到的投影就是平行投影.
(5)正投影:在平行投影中,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做正投影.
【题型1】求平行投影中物体的高度、长度
【典型例题】如图,太阳光线与地面成60°的角,照射在地面上的一个皮球上,皮球在地面上的投影长是,则皮球的直径是(   )
A.15 B. C. D.10
【举一反三1】同一时刻,小明在阳光下的影长为2米,与他邻近的旗杆的影长为6米,小明的身高为1.6米,则旗杆的高为(  )
A.3.2米 B.4.8米 C.5.2米 D.5.6米
【举一反三2】如图,阳光从教室的窗户射入室内,窗户框AB在地面上的影长DE=1.8m,窗户下檐到地面的距离BC=1m,EC=1.2m,那么窗户的高AB为(   )
A.1.5m B.1.6m C.1.86m D.2.16m
【举一反三3】一天小明和爸爸在阳光下的操场上散步,小明测得在同一时刻他和爸爸的影子长度分别是2m和2.10m,又知小明的身高是1.8m,则爸爸的身高是   m.
【举一反三4】如图,校园内有一棵与地面垂直的树,数学兴趣小组两次测量它在地面上的影子,第一次是阳光与地面成60°角时,第二次是阳光与地面成30°角时,两次测量的影长相差8米,则树高   米.(结果保留根号)
【举一反三5】佳佳社区有一个长为16m、宽为12m的长方形活动广场(如图①),在点A处有一根高为8m的竖直旗杆PA.太阳光照射下的某一时刻,旗杆的影子恰与对角线AC完全重合(如图②).求PC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题型2】投影的定义及其应用
【典型例题】矩形的投影是(  )
A.矩形 B.线段 C.平行四边形 D.以上都有可能
【举一反三1】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是AB,AD中点,则△EFB1在面DCC1D1上的投影是(  )
A. B. C. D.
【举一反三2】圆柱的轴截面平行于投影面S,它的正投影是长4,宽3的矩形,则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  .(结果保留π)
【举一反三3】给出下列投影:①线段;②圆;③椭圆;④正方形.其中可能是一元硬币放在太阳光下,在平整的地面上形成的投影的是   .(填序号)
【举一反三4】将下列物体与它们的投影用线连接起来.(投影光线从物体前方射向投影面)
【举一反三5】如图,把一块正方形纸板ABCD放在三个不同位置:
(1)纸板ABCD平行于投影面Q;
(2)纸板ABCD倾斜于投影面Q;
(3)纸板ABCD垂直于投影面Q.
问纸板ABCD在平面Q上的投影的形状及大小与纸板ABCD本身相比,是否发生变化?
【题型3】求平行投影中影子的长度、面积
【典型例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3)是一个光源.木杆AB两端的坐标分别为 (﹣1,1),(3,1).则木杆AB在x轴上的投影长为(   )
A. B. C.5 D.6
【举一反三1】如图所示,平地上一棵树高为6米,两次观察地面上的影子,第一次是当阳光与地面成60°时,第二次是阳光与地面成30°时,第二次观察到的影子比第一次长(   )
A. B. C. D.
【举一反三2】日晷仪也称日晷,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内圈被分为十二个全等的图形,分别标示着“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如图所示.通过测量得到晷面内圈的半径OA为18cm.若晷针投影的长度不变,且都在晷面的内圈上,则晷针投影在晷面上从“巳”时开始到“申”时结束(从OA旋转到OB)划过的图形面积(图中阴影部分)是    cm2.
【举一反三3】如图,小芳和爸爸正在散步,爸爸身高1.8m,他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1m.若小芳比他爸爸矮0.3m,则她的影长为   m.
【举一反三4】小明和小红并排站立在阳光下,小明身高1.75米,他的影长2.0米,小红比小明矮7厘米,此时小红的影长是多少米?
【题型4】中心投影的定义及性质
【典型例题】如图中影子是中心投影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举一反三1】一幢4层楼房只有一个房间亮着灯,一棵小树和一根电线杆在窗口灯光下的影子如图所示,则亮着灯的房间是(   )
A.1号房间 B.2号房间 C.3号房间 D.4号房间
【举一反三2】下列现象属于中心投影的有(   )
①小孔成像;②皮影戏;③手影;④放电影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举一反三3】如图是两棵小树在同一时刻的影子,请问它们的影子是在   光线下形成的(填“灯光”或“太阳”).
【举一反三4】两根不同长度的竹竿竖立在水平地面上,同一时刻,若它们的影长相等,则此时的投影是    .(填“平行投影”或“中心投影”)
【举一反三5】高高地路灯挂在路边的上方,高傲而明亮,小明拿着一根2米长的竹竿,想量一量路灯的高度,直接量是不可能的,于是,他走到路灯旁的一个地方,竖起竹竿,这时,他量了一下竹竿的影长正好是1米,他沿着影子的方向走,向远处走出两根竹竿的长度(即4米),他又竖起竹竿,这时竹竿的影长正好是一根竹竿的长度(即2米)、此时,小明抬头瞧瞧路灯,若有所思地说:“噢,原来路灯有10米高呀!”(如图所示)
同学们,你觉得小明的判断对吗?
【举一反三6】一个正方形的中心投影可能是什么图形?一个正方体的中心投影一定是正方形吗?请分别说明.
【题型5】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综合应用
【典型例题】如图是某学校操场上单杠(图中实线部分)在地面上的影子(图中虚线部分),根据图中所示,可判断形成该影子的光线为(   )
A.太阳光线
B.灯光光线
C.可能为太阳光线或灯光光线
D.该影子实际不可能存在
【举一反三1】有两根木杆在地上分别留下了各自的影子,过一根木杆的顶端及其影子的顶端作一条直线,再过另一根木杆的顶端及其影子的顶端作一条直线,则下列对两直线位置关系及投影的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木杆形成的影子是由太阳光照射形成的影子,则两直线一定平行
B.若木杆形成的影子是由灯光照射而形成的影子,则两直线一定相交
C.若两直线相交,则木杆形成的影子一定是中心投影
D.若两直线平行,则木杆形成的影子可能是平行投影,也可能是中心投影
【举一反三2】甲、乙两人在同时同地的太阳光下的影子长相等,但在同一路灯下甲的影子比乙的短,这是因为    .
【举一反三3】两根高度相同的木杆同时垂直立在同一地平面上,请你根据给出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它们在灯光下的影长相等.
(2)它们在阳光下的影长相等.
(3)它们在灯光下的影子总在同一侧.
(4)它们在阳光下的影子总在同一侧.
【题型6】求中心投影中物体的高(宽)度、距离问题
【典型例题】如图,点光源O射出的光线沿直线传播,将胶片上的建筑物图片AB投影到与胶片平行的屏幕上,形成影像CD.已知AB=0.3(dm),点光源到胶片的距离OE长为6(dm),CD长为4.3(dm),则胶片与屏幕的距离EF为(  )dm.
A.86 B.84 C.80 D.78
【举一反三1】如图,小明家的客厅有一张高0.8米的圆桌,直径BC为1米,在距地面2米的A处有一盏灯,圆桌的影子最外侧两点分别为D、E,依据题意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点D的坐标为(2,0),则点E的坐标是(   )
A. B.(3,0) C.(3.6,0) D.(4,0)
【举一反三2】在小孔成像问题中,如图可知CD的长是物长AB长的( )
A.3倍 B. C. D.
【举一反三3】小明、小亮在高为8米的路灯下做游戏,他们发现身高为1.6米的小明在路灯下的影长为1米,身高为1.55米的小亮要想在该路灯下得到一个3.1米长的影子,而且两人的影子要保证在同一直线上,那么两人应该相距   米.
【举一反三4】如图,小树AB在路灯O的照射下形成投影BC.
(1)此光源下形成的投影属于    .(填“平行投影”或“中心投影”)
(2)已知树高AB为2m,树影BC为3m,树与路灯的水平距离BP为4.5m.求路灯的高度OP.
【举一反三5】一天晚上,小丽和小华在广场上散步,看见广场上有一路灯杆AB(如图),爱动脑筋的小丽和小华想利用投影知识来测量路灯杆AB的高度.请看下面的一段对话:
小丽:小华,你站在点D处,我量得你的影长DE是4m;然后你再沿着直线BD走到点G处,又量得DG为6m,此时你的影长GH也是6m;
小华:昨天体检时,医生说我的身高是1.6m,
请你根据她们的对话及示意图,求出该杆AB的高度.
【题型7】平行投影的特点和规律
【典型例题】上午十时,阳光灿烂,小迪在地面上同时摆弄两根长度不相等的竹竿,竹竿A比竹竿B长,若它们的相对位置为不平行斜竖在地面上时,则它们的影子长度(  )
A.A大于B B.A小于B C.A等于B D.无法确定
【举一反三1】如图所示是某一天上午不同时刻同一根旗杆的影子,则它们按时间先后排列应为(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
【举一反三2】阳光下,直立于北半球某地面的竹竿,其影子长度和方向从早晨到傍晚的变化情况是   .
【举一反三3】下面是对同一棵树分别在中午和下午拍的两张照片,哪张照片是下午拍的?
【举一反三4】阳光下,同学们整齐地站在操场上做课间操,小明和小宇站在同一列,小明的影子正好被站在他后面的同学踩在脚下,而小宇的影子没有被他后面的同学踩在脚下,你知道他们的队列是哪个方向吗?小明和小宇哪个高?为什么?
【题型8】中心投影的示意图
【典型例题】在同一直线上直立着三根高度相同的木杆,它们在同一路灯下的影子如图所示.若光源与三根木杆在同一平面上,则光源所在位置是(  )
A.A的左侧 B.A、B之间 C.C的右侧 D.B,C之间
【举一反三1】某时刻两根木棒在同一平面内的影子如图所示,此时,第三根木棒的影子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举一反三2】广场上,一个大型字母宣传牌垂直于地面放置,其投影如图所示,则该投影属于    .(填“平行投影”或“中心投影”)
【举一反三3】如图,确定如图所示路灯灯泡的位置,并用线段表示出小明在该路灯下的影长.
【题型9】中心投影的特点和规律
【典型例题】如图,夜晚路灯下有一排同样高的旗杆,离路灯越近,旗杆的影子(   )
A.越长 B.越短 C.一样长 D.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举一反三1】如图,晚上小亮在路灯下散步,在小亮由A处走到B处这一过程中,他在地上的影子(   )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后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
【举一反三2】如图,在白炽灯下方有一个乒乓球,当乒乓球越接近灯泡时,它在地面上影子的变化情况为    (填“越小”或“越大”,“不变”).
【举一反三3】如图,地面A处有一盏射灯,小超在A与墙BC之间运动,则他在墙上的投影长度随着他离射灯的距离的变大而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举一反三4】如图,路灯下一墙墩(用线段AB表示)的影子是BC,小明(用线段DE表示)的影子是EF,在M处有一棵大树,它的影子是MN.已知:DE=1m,EF=1m,AB=4m,BC=3m,BM=5m,MN=6m,CE=1m
(1)试确定路灯的位置(用H表示);
(2)在图中画出表示大树高的线段MN′,并求出大树的高;
(3)若小明的眼睛近似地看成是点D,试分析小明能否看见大树,请你说明理由.
【举一反三5】如图所示,直径为40cm的一张小圆桌桌面距离地面50cm,距离其正上方的一盏电灯的距离也是50cm
(1)求灯光下桌面影子的面积;
(2)试说明当电灯垂直向上或向下移动时,桌面影子的大小变化情况.
【题型10】平行投影的定义及性质
【典型例题】下列关于投影的描述,不正确的描述有(  )
A.在阳光下,同一时刻同一物体的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B.一个矩形的纸板在阳光下的投影可以是平行四边形
C.物体在光线下的投影大小只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
D.物体在平行投影下可以得到自己的主视图
【举一反三1】一天下午小红先参加了校运动会女子200m比赛,过一段时间又参加了女子400m比赛,如图是摄影师在同一位置拍摄的两张照片,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照片是参加200m的 B.甲照片是参加200m的 C.乙照片是参加400m的 D.无法判断甲、乙两张照片
【举一反三2】平行投影为一点的几何图形不可能是(  )
A.点 B.线段 C.射线 D.三角形
【举一反三3】春天来了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在同一地点某一物体,今天上午11点的影子比昨天上午11点的影子  .(长,短)
【举一反三4】在平行投影下,直角三角形的投影还是直角三角形吗?等腰三角形的投影还是等腰三角形吗?画图说明.
【题型11】平行投影的示意图
【典型例题】平地上立有三根等高的木杆,其俯视图如图所示,在某一时刻三根木杆在阳光下的影子可能是(   )
A. B. C. D.
【举一反三1】如图是路边电线杆在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影长图,按其一天中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④①③②
【举一反三2】唐代李白《日出行》云:“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描述的是看日出的景象,意思是太阳从东方升起,似从地底而来.如图所示,此时观测到地平线和太阳所成的视图可能是(  )
A. B. C. D.
【举一反三3】如图,观察图形,三角形的正投影可以是    ,也可以是    ;一条线段的正投影可以是    ,也可以是    .
【举一反三4】(1)如图,若线段MN表示教学楼,线段DE表示“T”字形小建筑的横梁,阳光下,小俊的身高如图中线段AB所示,他在地面上的影子如图中线段BC所示,请你在图中画出横梁DE在同一时刻阳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
(2)如果小俊的身高AB=1.5m,他的影子BC=2.5m,“T”字形小建筑的横梁长DE=4m,与教学楼的距离FN=16m,请求出(1)中横梁DE影子的长度.
【举一反三5】分别根据下列条件(如图,虚线表示投射线),画出矩形ABCD在投影面上的平行投影.
(1)矩形ABCD所在平面与投影面平行,点A的投影为点A',点B的投影为点B'.
(2)矩形ABCD所在平面与投射线平行,点A的投影为点A'.
【题型12】求中心投影中的影长、周长、面积问题
【典型例题】我们常用“y随x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有这样一个情境:如图所示,小王从点A沿直线经过路灯C的正下方走到点B,他在路灯下的影长y随他与点A之间的距离x的变化而变化.则下列函数中y与x之间的变化关系,最有可能与上述情境类似的是(  )
A.y=3x B.y=x+3 C.y= D.y=(x﹣3)2+3
【举一反三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2)是一个光源,木杆AB两端的坐标分别为(0,1),(3,1),则木杆AB在x轴上的投影A'B'长为(   )
A.2 B.3 C.5 D.6
【举一反三2】如图,路灯距地面8米,身高1.6米的小明从点A处沿AO所在的直线行走14m到点B时,人影长度(  )
A.变长3.5m B.变长2.5m C.变短3.5m D.变短2.5m
【举一反三3】如图,小莉用灯泡O照射一个矩形硬纸片ABCD,在墙上形成矩形影子A'B'C'D',现测得OA=2cm,OA'=5cm,纸片ABCD的面积为8cm2,则影子A'B'C'D'的面积为   cm2.
【举一反三4】如图,身高1.6m的小王晚上沿箭头方向散步至一路灯下,他想通过测量自己的影长来估计路灯的高度,具体做法如下:先从路灯底部向东走20步到M处,发现自己的影子端点刚好在两盏路灯的中间点P处,继续沿刚才自己的影子走5步到P处,此时影子的端点在Q处.
(1)找出路灯的位置.
(2)估计路灯的高,并求影长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