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美丽的颜色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阅读下面的语段, 完成各题。
古往今来, 一个人未必具备出众的天fù, 但如果他拥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就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即便经历千回百转, 亦能成就不凡的事业。
就像镭那美丽的颜色, 是居里夫人在简陋得有zhì 息危险的棚屋里不断实验的执着, 是居里夫人即使在筋疲力尽的深夜也决不放弃的坚持。居里夫人一直对她所从事的科学事业保持着无限的热爱, 如痴如醉, 乐此不疲。这样忘我的工作精神, 怎能不令人敬佩?事实上, 无论哪个行业或领域, 不管做什么, 如果没有水滴石穿的韧性, 缺乏和颜悦色的脾性, 都难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绩。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天fù( ) zhì( ) 息 简陋 ( ) 筋疲力尽( )
2、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百折不挠 B. 乐此不疲
C. 水滴石穿 D. 和颜悦色
3. 请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肯定句。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甲】人生有梦不觉寒。你如果心中有梦, 也去勇敢地追逐!也许有人会嘲笑你不切实际, 白日做梦, 但是未来路远, 来日方长, 不为之付出, 梦想便永远都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天边弧线;不为之付出, 梦想就只是海市蜃楼, 昙花一现。做追梦的勇士吧!【乙】看, 夜深人静时还在奋笔疾书的身影, 听, 晨曦将露时的琅琅书声……相信每一段为梦想而奋斗的时光, 都是幸福的。⑥愿你抬头不忘仰望星空, 低头不忘脚踏实地;愿你做一个幸福的追梦人, 不负韶华, 倔强生长!
4.【甲】处画线句有语病, 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 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
6.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时间好像一条皮鞭,它能鞭策我们追赶人生的目标。 , ;
, 。
7.这篇人物传记的语言非常优美,请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女人经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
穿过院子,比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它已经这样响过几千次了),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
8.复兴学校举行主题为“青春有为·自强不息”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 小语和小文进行了以下对话, 请你根据情境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
小语: 自强, 就是人生路上的一个个音符, 演绎着强有力的生命乐章。自强不息是人的精魂, 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
小文: 是的, 前进的途中也许会遇到急流险滩, 只要我们有理想, 敢拼搏, 勇担当, 我们就一定能抵达胜利的彼岸。
小语: 其实, 科学家中有很多自强不息的人物, 如居里夫人不辞劳苦, 提炼出了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文: 他们刚健有为、积极进取, 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 为激发班集体自强不息的精神, 班主任召集大家制作班徽。小语同学设计的班徽(见下图) 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请你从画面构成和设计意图两个方面, 对该班徽进行介绍。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美丽的颜色
艾芙.居里
① 玛丽 斯可罗多夫斯卡的学生生活中最愉快的时期,是在顶楼里度过的;玛丽 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妇女体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
② 娄蒙路的棚屋,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在冬天,简直不知道是应该希望下霜还是应该希望下雨,若是下雨,雨水就以一种令人厌烦的轻柔的声音,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落在工作台上,落在这两个物理学家的标上记号永不放仪器的地方;若是下霜,就连人都冻僵了,没有方法补救。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一点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寒带去了。
③ 然而,玛丽和比埃尔更要习惯忍受室外的严寒,他们炼制沥青铀矿的设备极其简陋,由于没有把有害气体排出去的“通风罩”,炼制的大部分工作就必须在院子的露天地里进行。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被烟窒息。
④ 这种极特殊的治疗结核症的方法,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吹嘘过!
⑤ 后来她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而且几乎没有人帮助我们把这件既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做好。这像是要由无中创出有来。假如我过学生生活的几年是卡西密尔 德卢斯基从前说的‘我的姨妹一生中的英勇岁月’,我可以毫不夸大地说,现在这个时期是我丈夫和我的共同生活中的英勇时期。”
⑥ “……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我们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我常常就在那里做我们的饭食,以便某种特别重要的工序不至于中断。有时候我整天用和我差不多一般高的铁条,搅动一大堆沸腾着的东西。到了晚上,简直是筋疲力尽。”
⑦ 1898年至1902年,居里先生和夫人就是在这种条件之下工作的。
⑧ 第一年里,他们共同从事镭和钋的化学离析工作,并且研究他们所得到的活性产物的放射性。不久,他们认为分工的效率比较高,比埃尔便试着确定镭的特性,以求熟悉这种新金属。玛丽继续炼制,提取纯镭盐。
⑨ 在这种分工中,玛丽选了“男子的职务”, 做的是壮汉的工作。她的丈夫在棚屋里专心作细致的实验。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⑩ 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个工厂。
11 他写道:“我一次炼制20公斤材料,结果是棚屋里放满了装着沉淀物和溶液的大瓶子。搬运容器,移注溶液,连续几小时搅动熔化锅里沸腾着的材料,这真是一种极累人的工作。”
12 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玛丽从前很天真地预料沥青铀矿的残渣里有含有百分之一的镭,那个估计现在到哪里去了?这种新物质的放射性极强,极少量的镭散布在矿石中,就是一些触目的现象的来源,很容易观察或测量。最困难的,或者说几乎不可能的,乃是离析这极小含量的物质,使它从与它密切混合着的杂质分离开来。
13 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他们之间的柔情和他们智力上的热情,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他们在这个木板屋里过着“反自然”的生活,他们彼此一样,都是为了过这种生活而降生的。
14 玛丽后来写道:“感谢这种意外的发现,在这个时期里,我们完全被那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新领域吸引住了。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我们的时光就在实验室里度过。在我们十分可怜的棚屋里笼罩着极大的宁静;有时候我们来回踱着,一面密切注意着某种实验的进行,一面谈着目前和将来的工作。觉得冷的时候,我们在炉旁喝一杯热茶,就又舒服了。我们在一种独特的专心景况中过日子,像是在梦里一样。
15 “……我们在实验室里只有很少几个客人。偶尔有几位物理学家或化学家来,或是来看我们的实验,或是来请教比埃尔 居里某些问题,他在物理学的许多分支领域,是很出名的。他们就在黑板前谈话,这种谈话给人留下了清晰的记忆,因为它们是科学兴趣和工作热情的一种提神剂,并不打断思考的进行,也不扰乱平静专注的空气,这是实验室的真正的气氛。”
16 比埃尔和玛丽有时候离开仪器,平静地闲谈一会,他们谈的总是他们所迷恋的镭,说的话由极高深的到极幼稚的,无一不有。
17 有一天,玛丽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心说:“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尔,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状?”
18 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19 ……
20 那一天他们工作得很辛苦,照道理这两位学者此刻应该休息了。但是比埃尔和玛丽并不总是照道理。他们穿上外衣,告诉居里大夫说他们要出去,就溜走了……他们挽臂步行,话说得很少。沿着这个远离市中心的街区的热闹街道,走过工厂、空地和不讲究的住房。他们到了娄蒙路,穿过院子,比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它已经这样响过几千次了),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
21 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么?”
22 几个月以来使比埃尔和玛丽入迷的镭的真相,实际上比他们以前天真地希望着的样子还要可爱。镭不只有“美丽的颜色”,它还自动发光!在这个黑暗的棚屋里没有柜子,这些零星的宝贝装在极小的玻璃容器里,放在钉在墙上的板子或桌子上;它们那些略带蓝色荧光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
23 “看哪……看哪!”这个青年妇人低声说着。
24 小心翼翼地走向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的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他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25 她的伴侣用手轻轻地抚摩她的头发。
26 她永远记得看荧光的这一晚,永远记得这种神妙世界的奇观。
9.简要说一说开头段的作用。
10.第三段“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一点儿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寒带去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1.第五段和第六段中引用居里夫人的话有什么用处?
12.第14段和第15段中引用居里夫人的记录有什么用处?
居里夫人在科学领域作出过巨大的贡献,拥有无上荣光,富有人格魅力,受到人们的爱戴、敬仰。请根据你的了解和本课内容,探究居里夫人的精神品格,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14.最后一段为什么使用了两次“永远”这个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黑格尔看来,重量恰当并且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确实主宰了埃及和印度的早期文明;而雕塑自温克尔曼之后,就被当作了希腊文明的缩影,但没有哪个文明的时代曾用舞蹈表现过其倾向性。舞蹈隶属于野蛮人,隶属于那些没有表达语言的原始人,类人猿和孔雀也会跳舞。我们已经看到,在黑格尔逝世很久之后,这种动物行为还被当作是舞蹈的起源。
这种假定的历史已经够受的了,而另一种观点认为,上帝用其自身形象创造的独具表现力的人体一定是已经具有表现力的了。舞蹈家所能表现的思想莫过于其生命应已充分而完美地表现了的个性和人性。理想化的动作也莫过于表现人性,只不过是有所淡化和浅化。
舞蹈家的灵活与优雅并不完美地激活了自己真实的肉体存在,而建筑家用拱顶传达出某种轻盈的幻觉,它们的相似性正在于此。如果舞蹈的起源早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甚至是早于人类诞生,那么其就不应该占据人们关注的中心位置。黑格尔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认为,科学与哲学必须从现在起,永远占据人类关注的中心,而艺术却没有完成其历史使命。在黑格尔的时代,没有任何东西意味着舞蹈艺术的必不可少。黑格尔时代的舞蹈所表现的重要性不过就是维加诺在米兰搞的舞蹈剧——富丽堂皇的场面,按黑格尔的话来说,场面不叫艺术。在黑格尔的时代,某种当代艺术、某种活生生的艺术,就一定得是浪漫主义的艺术,而只是到了黑格尔逝世的那年,修女们在《魔鬼罗贝尔》的舞蹈中才显露出浪漫主义舞蹈艺术的可能性。
作为浪漫主义艺术的舞蹈在黑格尔逝世后,很快就诞生在巴黎的浪漫主义芭蕾中了,这种芭蕾至今仍是人们心目中舞蹈艺术的普遍形象。这种舞蹈不仅在文化上声名显赫,而且在思想上也意又重大,本可在黑格尔的体系中取得一个候补席位,但却并未如此。当时对芭蕾的社会态度决非为了给芭蕾争得一席之地,而是将芭蕾从艺术中排斥出去,并将它置于奢侈的职业之中。芭蕾使人联想到精神疾病的污点,人们似乎觉得要想有某种严肃的舞蹈艺术,唯一的希望就是去彻底摒弃芭蕾。不幸的是,西方没有哪种技术可与芭蕾的发展相比,没有哪种传统可与芭蕾的重要性相比,同时也不可能从东方引进舞蹈技术或传统。
(摘编自弗朗西斯·斯帕肖特《哲学为何忽略了舞蹈》,欧建平译)
材料二:
黑格尔在他著名的演讲录《美学》中公开宣称舞蹈是“不完备的实际艺术”。号称古典美学集大成者的黑格尔,直截了当地把舞蹈列入“不成熟”的艺术之列。或许他在世时,舞蹈确实没什么值得哲学家关注的业绩,因为浪漫主义芭蕾的重要作品《吉赛尔》在他过世翌年才诞生。然而,正如弗朗西斯所说,舞蹈在原始文化中几乎是无所不在的,并且已有大量的舞蹈文献存在,黑格尔如此不在意也是不应该的。
按黑格尔的美学观或艺术哲学观,恰恰不应对舞蹈有所忽略。原始时代的舞蹈之所以能够成为全民艺术,不能说舞蹈是在无意识中走向辉煌的,正相反,它是存在于原始人类意识中的重要艺术,因此才在无人号召,无人管理的情况下成为自发的艺术行为。舞蹈是原始人类表达愿望、发泄情感的最佳方式。在原始人看来,不参加舞蹈活动,大灾大难便会降临,只有跳舞才能带来好运。显然那是一种意识活动,事实上,黑格尔所肯定的其他艺术如建筑,也只是习俗和外在形式,甚至只为防风雨御严寒,而其内在的象征和思想含义也只存在于哲学家的学术研究中。
黑格尔认为舞蹈是一门不成熟的艺术,主要原因在于他认为舞蹈缺少理性,无论是舞者或观众,不能“从此获得一些思想”,它只是人的一种惯性、习俗而已,因此舞蹈是一种无意识活动,或许人们以为黑格尔如果活在今天,能够目睹当代舞蹈家的创作情况,就不会有此看法,但他指的分明是原始舞蹈。因此我们确实须从原始人开始跳舞时说起,分析原始跳舞的人是不是受意识支配。作为原始人类最早的艺术,自从人与动物区分开来那一天起,它就进入了人的意识范畴。艺术史家格罗塞把现代舞蹈与原始舞蹈放在一起比较,明确指出,只有原始舞蹈才最真实地表达人的情感,而且只有舞蹈才更具有高度的文化意义。他注重的恰是人的思想情感表达。正因为原始人类还没有掌握科学知识,他们的疑惑只能依赖幻想来解决,从神话故事、传说里推测和想象。对各种自然现象诸如风雨雷电的发生、生物生命的轮回,只能解释为神力使然。这种思维状态恰是原始人的意识反映。
原始时代遗留下来的山崖壁画、出土文物甚至表现舞蹈的彩陶盆、舞俑等,都表明人类从远古到有历史记载以来,舞蹈已达到很高的水平。青海省大通县孙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证明,中国人早在五千年前就已经跳着击地为节、连臂起舞的“路歌”式舞蹈。据人类学家的考察,远古人类的舞蹈几乎是全民活动,说明那时人人跳舞。人为什么会在无人号召、没有明确规范,甚至无人传教的情况下跳舞?在我看来,原始舞蹈的高度发展至少受到宗教意识、生命意识、象征意识、社会意识和审美意识五种意识的支配。
(捷编自吕艺生《哲学为何忽略了舞蹈》)
【注】①弗朗西斯:即材料一的作者弗朗西斯·斯帕肖特。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舞蹈(魔鬼罗贝尔》是浪漫主义舞蹈艺术的鼻祖,它在黑格尔逝世后才出现。
B.原始人类缺乏科学知识,只能通过幻想、想象等方式来解释对自然现象的疑惑。
C.舞蹈家的灵活与优雅,和建筑家用拱顶传达出的某种轻盈的幻觉具有相似性、
D.原始时代的舞蹈是自发的艺术行为,在原始人看来,舞蹈活动可以消灾祈福。
16.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都对舞蹈被哲学忽视的原因进行分析,而材料二特别指出黑格尔对舞蹈有偏见。
B.材料一开篇将舞蹈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对比,揭示舞蹈长期以来不受重视的事实。
C.材料二认同弗朗西斯的观点,第一段就强调指出黑格尔对舞蹈的忽视是不应该的。
D.材料二最后一段通过设问引出作者观点,问句的目的只是为了突出下文,可以删去。
1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曾经对芭蕾进行污名化与排斥,与它后来达到的高度和重要性存在极大反差。
B.有种观点认为,原始人没有表达语言,他们的舞蹈与类人猿和孔雀的舞蹈区别不大。
C.根据格罗塞的观点可以推知,现代舞蹈在表达人的情感上不如原始舞蹈真实。
D.黑格尔对舞蹈的看法具有局限性,如果他观看了浪漫主义芭蕾就会改变自己的成见。
18.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关于原始舞蹈受审美意识支配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周礼)中的记载说明了早在三千多年前祖先的乐舞活动已完全是人为的规定,虽带有“习俗”性质,却绝不是对“优美动态”的“赏心悦目”而已,是有目的地祀天、地、山川、四方、父母、祖先,均为不可随意更改的意识活动。
B.格罗塞曾这样描述:“在跳舞期间参与者们是在完全统一的社会态度之下,舞蹈对于原始部落的人来说是唯一使他们觉得休戚相关的手段,同时也是对战争的最好的准备之一,因为操练式的舞蹈有许多地方相当于我们的军事训练。”
C.诗人闻一多说过:“一方面,在高度的律动中,舞者自身得到一种生命的真实感(一种觉得自己是活着的感觉),那是一种满足;另一方面,观者从感染作用,也得到同样的生命的真实感,那也是一种满足,舞的实用意义便在于此。”
D.易中天认为,舞蹈首先表现的是一种自我炫耀和自我显示的心理。当人类能够以舞蹈来认识自己与世界时,装扮自己之意便自然而生。由此,那些猎物弯曲的牙、被磨成圆珠的骨头、色彩斑斓的鸟羽开始布满全身,与舞蹈相配合。
19.黑格尔对舞蹈艺术的误解受到了哪些方面观念的影响?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朱自清先生
冯至
远在二十五年前,我读到过一部诗集《雪朝》,是六个人的合集,其中有一位是朱自清。封面是黄色的,里面的诗有一个共同趋势:散文化,朴实,好像有很重的人道主义的色彩。那本诗集现在已经很不容易得到了,并且里边的诗我一首也不记得,但根据我模糊的印象,我可以说,假如《雪朝》里的诗能够在当时成为一种风气,发展下去,中国新诗也许会省却许多迂途。只可惜中国的新诗并没有那样发展下去,中间走了许多不必要的歧途,而《雪朝》中的六位作者也在中途有的抛掉了诗,有的改变了作风。其中真能把那种朴质的精神保持下来,不但应用在诗上,而且应用在散文以及做人的态度上的,据我所知,怕只有朱自清先生吧。
我最初遇见朱先生是在一九三二年的夏天,那时我住在柏林西郊,他在清华任教休假到伦敦住了一年,归途路过柏林。我请他到我住的地方谈过一次,过了几天又陪他到波茨坦的无忧宫去游玩过。他很少说话,只注意听旁人谈讲;他游无忧宫时,因为语言文字隔阂,不住地问这个问那个,那诚挚求真的目光使回答者不好意思说一句强不知以为知的话。此后他就到意大利从威尼斯登船回国了,三年后,我也回国了,和他却很少见面,见了面也没有得到过充足的时间长谈。至于常常见面,能谈些文学上问题,则是共同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书的那几年。
他谈话时,仍然和我在柏林时所得到的印象一样。他倾心听取旁人的意见,旁人的意见只要有一分可取,他便点头称是。他这样虚心,使谈话者不敢说不负责任的话。他对我的确发生过这样的作用。我不知道别人在他面前是否也有过同样的感觉,但愿他的诚挚和虚心——这最显示在他那两只大眼睛上——曾经启迪过不少的人,应该怎样向人谈话!
由虚心产生出来的是公平,没有偏见。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结为朋党,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刻薄寡恩,在朱先生写的文字里是读不到的。他不是没有自己的意见,但他对于每个文艺工作者都给予了所应得的地位,不轻易抹杀任何一个的努力。去年五四,北大举行文艺晚会,我和他都被约去讲演,我在讲演时攻击到战前所谓象征派的诗,夜半回来,他在路上向我说:“你说得对!只是有些过分。”今年七月四日,我到清华去看他——这是我最后一次见他——他已十分憔悴,谈起一个过于主观的批评家,他尽管不以他为然,却还是说:“他读了不少的书。”
一个没有偏见的、过于宽容的人,容易给人以乡愿的印象,但是我们从朱先生的身上看不出一点乡愿的气味。一切在他的心中自有分寸,他对于恶势力绝不宽容。尤其是近两年来,也就是回到北平以来,他的文字与行动无时不在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的发展。他有愤激,有热烈的渴望,不过这都蒙在他那平静的面貌与朴质的生活形式下边,使一个生疏的人不能立即发现。他最近出版的两部论文集《论雅俗共赏》和《标准与尺度》是他最坦白的说明。他一步步地转变,所以步步都脚踏实地;他认为应该怎样,便怎样。我们应该怎样呢?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
不幸他在中途死去。中国的新文艺失却一个公正的扶持人,朋友中失却一个公正的畏友,将来的新中国失却一个脚踏实地的文艺工作者。
现在我如果能够得到《雪朝》那本诗集,再把他历年的著作排列在一起,我会看见他在这一世纪的四分之一的时间内走着一条忠实朴素的道路。
一九四八年,北京
2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以与朱自清先生交往的时间为线索,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方式,突出了朱自清先生“忠实朴素”的特点。
B.本文写朱自清先生,却从诗集《雪朝》写起,因为朱自清先生是《雪朝》的作者之一,通过《雪朝》很自然地引起对朱自清先生的回忆,也是为了表现朱自清先生质朴的品质。
C.文中的“迂途”指的是诗歌发展走的不必要的歧路,“乡愿”指对家乡有深厚情感的人,“畏友”指能严正指出自己错误的朋友。
D.文中划线的句子是朱自清先生对作者的委婉批评。这体现了朱自清先生对朋友的宽容——即使朋友说错了,也要先肯定。
E.文章第五段结尾说“我们应该怎样呢?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知道”的内容应该是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发展。
21、文章结尾一段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
22、文章写了朱自清先生的哪些优秀品质,请简析。
23、朱自清先生对人过于宽容,甚至肯定一个过于主观的批评家“读了不少书”,而第五段又说他“绝不宽容”,这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本探究。
答案
1、赋 窒 lòu jīn 2.D 3.这样忘我的工作精神,实在令人敬佩。4.将句中的“也”改为“就” 5.将句中的第二个逗号改为分号 6.时间好像一把尺子,它能衡量奋斗者前进的进程;时间如同一架天平,它能称量奋斗者成果的重量 7.(1)“微妙”,是深奥玄妙的意思,在这里修饰“快乐”,说明这种快乐的非凡、深远,其内涵与意义是不可言尽的。(2)“领域”,在这里指他们的学术范围,后面的“梦境”又将其形象化,将其比喻为美妙的境界,这就将居里夫妇热爱科学的情怀又一次显现了出来。8.(1)示例:邓稼先鞠躬尽瘁,成功研制“两弹” (2)示例:此班徽由同心圆、乘风破浪的船只等元素构成。两个同心圆象征着师生同心,乘风破浪的船只象征着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精神,二者合起来象征着全班师生(班集体) 团结一致地在自强不息的道路上前进。
9.第①段总写条件艰苦、快乐探究,领起全文,制造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0、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的恶劣;与他们高昂的工作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居里夫妇执着、坚定、高尚的科研精神。
11、第⑤⑥段引用玛丽·居里自己写过的话,回顾了那段艰难的奋斗史,增强了内容的真实性。表现了居里夫妇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12.第14、15段引用居里夫人的记录,使叙述更真实、更深刻,更直接地表现了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同时揭示了“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的原因:在一种独特的专心景况中过日子;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表现了居里夫妇对科学的热爱、对科研工作的无怨无悔和专注,体现了居里夫妇的献身精神。
13.①坚定的信念。当时镭的存在只是居里夫妇的推断,很多科学家都不相信,但居里夫人坚信自己的判断,并为之付出了巨大而艰辛的努力,最终证明了镭的存在。
②对科学研究具有极大的热情。高难度的科研项目,极端艰苦的工作条件,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都不能阻挡居里夫人的科研热情,她着迷于镭这种神秘的材料,并不畏艰辛,想尽一切办法找到它,再苦再累仍然觉得快乐。
③时刻保持专注。科研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居里夫人几乎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工作上。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工作,居里夫人都全神贯注,就像她自己所写的那样“在一种独特的专心景况中过日子”。
④注重效率,懂得分工协作的重要性,并任劳任怨。
14.第26段中反复的运用进一步强调了这个场景给“她”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更让“她”难以忘怀他们的艰辛付出,深化了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表达了居里夫人对此时此景的难忘和喜悦。
15.A 16.D 17.D 18.D
19.①艺术起源:黑格尔在世时,动物行为被当作艺术的起源,舞蹈也被认为隶属于野蛮人;从舞蹈的起源上看,舞蹈的起源早于历史甚至人类的出现,黑格尔对舞蹈艺术的认识受此影响。②人类起源:当时有观点认为人体由上帝根据自身形象创造,已经独具表现力,舞蹈的动作在对人性的表现上不可能超越人体本身。③艺术本质:在黑格尔的时代,浪漫主义艺术才能被纳入艺术的范畴来考量;黑格尔认为舞蹈缺少理性,是无意识活动。
20、CD
21、不可以。最后一段与第一段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用《雪朝》收束全文,高度概括朱自清先生的质朴精神和对中国新文学的贡献。
22、①与人谈话保持诚挚和虚心的态度;②对待他人公平.没有偏见;③对恶势力决不妥协宽容;④做事情坚持原则(或公开).脚踏实地。
23、不矛盾,朱自清先生的宽容,指的是他身上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对每个文艺工作者的肯定,这也是他对新文艺支持的一种表现;“绝不宽容”是指向恶势力的,他的文字与行动无时不在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