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美丽的颜色训练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wēi( ) 妙 zào( ) 热 吹xū( )
yíng( ) 光 沥青( ) 骤雨( )
2.下列词语解释欠妥的一项是( )
A.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猝至:忽然到来。
B.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炽热:火热而猛烈。
C.说的话由极高深的到极幼稚的,无一不有。幼稚:这里指头脑简单、缺乏经验的。
D.这种新物质的放射性极强。放射:放出,发射。
3.选择恰当的短语填空。
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 ,转向 ,转向 ,转向 !
A.这射线的神秘来源 B.镭
C.他们的镭 D.这些微光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不能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 接到举报之后,市场监督部门迅速查处了这家零售商擅自提价。
C. 广大中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 新航线陆续开辟,使盐城南洋机场的通达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
B.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C.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
D.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是( )
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
①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②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有感情才能产生意境。
③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
④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
③④①② B. ②③④① C. ③④②① D. ②③①④
7.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中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记录,一方面增强文章记事的可信性、真实性,另一方面更直接地表现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B.居里夫人发现镭后,英国政府给子她众多嘉奖和荣誉,可是居里夫人对此毫不动心,这体现了她不慕荣利,潜心科学研究,质朴、高尚的人格魅力。
C.本文记叙了居里夫妇克服重重困难,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发现并提取镭的过程。
D.文中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突出强调了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的简陋、恶劣。同时,这种极端恶劣的工作环境与下文他们高昂的工作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表现出了他们执着、坚定的科研精神和忘我的工作态度。
8.整体感知。
(1)《美丽的颜色》这课的标题是什么意思?
居里夫妇在怎样的情况下有了如此伟大的发现?
9.下面是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名人的图片,试仔细观察下面这些图片,完成后面的习题。
这些明星你认识几位?试写出序号及姓名。
a.序号 姓名
b.序号 姓名
c.序号 姓名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美丽的颜色(节选)
艾芙·居里
①由1898年到1902年,居里先生和夫人就是在这种条件之下工作的。
②第一年里,他们共同从事镭和钋的化学离析工作,并且研究他们所得到的活性产物的放射性。不久,他们认为分工的效率比较高,比埃尔便试着确定镭的特性,以求熟悉这种新金属。玛丽继续炼制,提取纯镭盐。
③在这种分工中,玛丽选了“男子的职务”,做的是壮汉的工作。她的丈夫在棚屋里专心作细致的实验。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④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个工厂。
⑤她写道:“我一次炼制20公斤材料,结果是棚屋里放满了装着沉淀物和溶液的大瓶子。搬运容器,移注溶液,连续几小时搅动熔化锅里沸腾着的材料,这真是一种极累人的工作。”
⑥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玛丽从前很天真地预料沥青铀矿的残渣里有含有百分之一的镭,那个估计现在到哪里去了?这种新物质的放射性极强,极少量的镭散布在矿石中,就是一些触目的现象的来源,很容易观察或测量。最困难的,或者说几乎不可能的,乃是离析这极小含量的物质,使它从与它密切混合着的杂质分离开来。
⑦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他们之间的柔情和他们智力上的热情,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他们在这个木板屋里过着“反自然”的生活,他们彼此一样,都是为了过这种生活而降生的。
⑧玛丽后来写道:“感谢这种意外的发现,在这个时期里,我们完全被那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新领域吸引住了。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我们的时光就在实验室里度过。在我们十分可怜的棚屋里笼罩着极大的宁静;有时候我们来回踱着,一面密切注意着某种实验的进行,一面谈着目前和将来的工作。觉得冷的时候,我们在炉旁喝一杯热茶,就又舒服了。我们在一种独特的专心景况中过日子,像是在梦里一样。
⑨有一天,玛丽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心说:“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尔,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状?”
⑩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
那一天他们工作得很辛苦,照道理这两位学者此刻应该休息了。但是比埃尔和玛丽并不总是照道理。他们穿上外衣,告诉居里大夫说他们要出去,就溜走了……他们挽臂步行,话说得很少。沿着这个远离市中心的街区的热闹街道,走过工厂、空地和不讲究的住房。他们到了娄蒙路,穿过院子,比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它已经这样响过几千次了),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
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么?”
几个月以来使比埃尔和玛丽入迷的镭的真相,实际上比他们以前天真地希望着的样子还要可爱。镭不只有“美丽的颜色”,它还自动发光!在这个黑暗的棚屋里没有柜子,这些零星的宝贝装在极小的玻璃容器里,放在钉在墙上的板子或桌子上;它们那些略带蓝色荧光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
“看哪……看哪!”这个年轻妇人低声说着。
她小心翼翼地走向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的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他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她的伴侣用手轻轻地抚摩她的头发。
她永远记得看荧光的这一晚,永远记得这种神妙世界的奇观。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11.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他们在这个木板屋里过着“反自然”的生活。
(2)穿过院子,比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它已经这样响过几千次了),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
12.赏析下列句子。
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
13.编者将本文节选内容标题“伟大的发现”改为了“美丽的颜色”,你更喜欢哪个标题?为什么?
14.本文节选自《居里夫人传》,结合《美丽的颜色》,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传记的真实性的。
15.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中说:“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结合选文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仅要突破话语霸权,还要实现文明平等对话。
黑格尔在其著作中常常以中国文化为指摘对象,或称中国没有哲学,中国文化没有思辨思想,《论语》不翻译才是更好的。对此,钱钟书先生曾提出严厉批评。在《管锥编》的《论易之三名》中,钱钟书先生写道:“黑格尔尝鄙薄吾国语文,以为不宜思辨;又自夸德语能冥契道妙,举‘奥伏赫变’为例,以相反两意融会于一字,拉丁文中亦无义蕴深富尔许者。其不知汉语,不必责也;无知而掉以轻心,发为高论,又老师巨子之常态惯技,无足怪也;然而遂使东西海之名理同者如南北海之马牛风,则不得不为承学之士惜之。”
长期以来,西方学界充满着“黑格尔式”的无知与误解。西方学者一直以“两希文化”作为文化的源头,西方文明史的开端常常以古希腊为首,形成了学术界“言必称希腊”的现状。西方学者的文明优越论来源于希腊文明起源论,基佐毫不掩饰地认为希腊民族的进步远超于东方各民族的进步;黑格尔称,“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尤其在我们德国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黑格尔甚至说,“在希腊生活的历史中,当我们进一步追溯时,以及有追溯之必要时,我们可以不必远溯到东方和埃及”。这样的论断不符合文明史实的发展,不符合文明互鉴的历史规律,希腊文明的起源发展离不开当时先进的古埃及文明、两河文明,中国学者也应像钱钟书先生一般敢于批评,敢于对话,敢于在世界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中以基本史实为依据来正本清源。
众所周知,全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国,都有着非常古老而辉煌的文明。人类今天所拥有的很多哲学、科学、文字、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都可以追溯到这些古老文明的贡献。四大文明古国最重要的文明特征,是都创造了自己独有的文字。尽管西方文明史书写中往往将“希腊文明”作为历史的源头,但四大文明古国中并没有希腊文明。这是因为古希腊文明不是原生性文明,不是原创文明,而是吸收古苏美尔-古巴比伦、古埃及文明而形成的次生文明。例如,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人在学习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加上元音发展成古希腊字母,在古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形成了拉丁字母。古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后来成为西方国家字母的基础,所以腓尼基字母是字母之母。另外,古希腊的青铜器来自两河文明,希腊人使用的日晷来源于巴比伦文明,希腊神话中的人名都是从埃及引进,从法律到建筑无一不是希腊人向埃及人学习的成果。
由此观之,作为西方文化之“源”的古希腊乃是东方古文明之“流”。这更加印证了习总书记指出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出现以“交流互鉴”为书写主旨的文明史,如果按照现有的文明史书写,这些文明互鉴的史实将被永久掩埋,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执笔写史的话语权问题。目前中国学者乃东方学者在国际上的学术话语皆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窘境,想要打破这一窘境,我们便从具体的文明史实入手,从文明互鉴问题的阐释展开,在具体的阐释中展现出文明发展的全貌,同时从体的论述中形成我们的话语。笔者认为,从“重写文明史”这一具体话语实践切入,从这一体认人类文明发展的核心问题入手,可以成为中国学者话语建构的最佳开端。触类旁通,文明史的话语建构必将逐渐蔓延至文学史、艺术史、哲学史等诸多领域。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出发,结合历史背景和当代意义,从各个领域的史实出发来重写,以客观的史实阐释出自己的观点,我们的声音才能真正在世界上传开、传响、传深以重写文明史展现世界多元文明的悠久历史,以文明对话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以交流互鉴的文明史实打开人类文明书写的中国话语之门。
(摘编自曹顺庆《重写文明史 重塑文明观-构建人类文明书写的中国话语》)
16.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黑格尔认为东方和埃及没有对希腊文明产生影响,所以欧洲人尤其是德国人,并不会对东方和埃及
产生精神归宿感。
B.客观的文明史研究需要“正本清源”的学术意识和观点立场,正如钱钟书先生敢于立足基本的史实进行批评和对话。
C.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古老而辉煌,对当下众多领域的知识形成了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展现出文明源头的意义。
D.中国乃至东方学者想在国际学术话语权的困境中突围,需要关注具体文明史实,阐释文明互鉴,展现文明发展全貌。
17.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第四段小标题的一项是( )
A.文明古国的历史悠久而厚重B.独有的文字成就文明的象征
C.世界文明间的互通互赏互鉴D.古希腊文明次生性历史渊源
18.请简要概括钱钟书先生批驳黑格尔观点的理由。
19.学校组织以“丝绸,让东方文明在西方重放光彩”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请依据文本内容,拟写海报文案宣传要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回望钱学森
①一天,炊事员对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讲,你爸爸是个有学问的人。他儿子听了觉得好笑,心想,这事还用你说?炊事员不慌不忙,接着讲,你爸爸每次下楼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像出席正式场合,从来不穿拖鞋、背心。明白不,这是看得起咱,尊重咱。钱学森的儿子听罢一愣。从此就向父亲学习,每逢去餐厅吃饭,必穿戴得整整齐齐。
②还有一次,是在中科院一位朋友的办公室。我去时,朋友在欣赏一卷《钱学森手稿》。我说是欣赏,他眼中流露的正是这样的目光。这一套手稿,分两卷,五百多页,是从钱学森早期的手稿遴选出来的。我拿过来翻了翻,与其说是手稿,莫如说是艺术品。无论中文、英文,大字、小字,计算、图表,都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连一个小小的等号,也长短有度,中规中矩。钱学森的手稿令我想到王曦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而想到他的唯美人格。如是我闻: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仅仅为了解决一道薄壳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累积了厚厚一大摞,在工作进展到五百多页时,他自我感觉是:“不满意!”直到八百多页时,才长舒一口气。他把手稿装进牛皮纸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继而觉得不妥,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
③回顾学生时代,钱学森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算是好学生,但每次考试也就是八十多分;我考去上海交大,并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士口试成绩也不是第一等,而是第二等。”八十多分,第三名,第二等,这哪里像公众心目中的天才?然而,事实就是事实,钱学森,没有避讳,倒是轮到世人惊讶,因为他们已习惯了把大师的从前和卓越、优异划等号。钱学森的这份自供,同时也纠正一个误区:一个人的成才与否,跟考试成绩并不绝对成正比。
④天才绝对来自于勤奋。钱学森在加州理工的一位犹太籍的校友回忆:“有天一大早——是个假日,我在学校赶功课,以为全幢建筑物里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把留声机开的特别响。乐曲高潮到一半时,有人猛力敲我的墙壁。原来我打扰了钱学森。我这才知道中国学生比犹太学生更用功。”钱学森在麻省理工的一位学生麦克则回忆:钱学森教学很用功,全心全意用在课程上,他希望学生也付出相同的热忱学习,如果他们表现不如预期,他就会大发雷霆。有一次,他要求麦克做一些有关扇叶涡轮引擎的计算,麦克说:“我算了好一阵子,但到了午餐时间,我就去吃饭了。回来的时候,他就在发脾气。他说:‘你这是什么样的科学家,算到一半竟敢跑去吃中饭!’”
本文主要叙述了钱学森的三件事,从不同角度表现其精神品质,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作者的朋友看到钱学森的手稿是在“欣赏”,由此可以看出钱学森的哪些特点?
文章为什么要写他在中国的读书成绩?
说说作者在第③段的画线句中要告诉我们什么。
答案
1、微 燥 嘘 荧 lì zhòu 2.D 3.D D B C 4.D 5.B 6.C 7.B 8.(1)居里夫妇提炼了镭,镭发射的荧光颜色的美丽,也指居里夫妇艰辛的研究和坚守、乐观的品行的美丽。(2)工作条件:夏天酷热难当,冬天奇冷无比;棚屋残破,无钱,无专门实验室,无专门装置,无防毒烟罩,无助手。工作强度:骤雨猝至,搬仪器,整天用跟人一样高的铁条搅动沸腾的东西,累得筋疲力尽。工作难度:从巨量的矿渣中分离出微量的镭元素。9. ①居里夫人 ②鲁迅 ③毛泽东
10.记述居里夫妇在棚屋中提炼雷的过程和发现镭的场景。
11.(1)(意合即可)“反自然”是指工作强度大、时间长,远远超出人的身体极限。
(2)“领域”,在这里指他们的学术(研究)范围。
1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她“一个人”比作“一家工厂”,形象地突出了玛丽工作之艰巨,所遇到的困难之大,进一步赞扬了她坚定的科学信念和执着的追求。
13.示例一:喜欢“美丽的颜色”,因为标题语意双关,既指居里夫妇发现的镭具有美丽的颜色,又指他们对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淡泊名利的态度的美丽。
示例二:喜欢“伟大的发现”,因为文章叙述了居里夫妇发现镭的过程,此题目揭示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同时“伟大”一词又高度赞美了居里夫妇了不起的科学贡献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14.文章中多处直接引用了居里夫人的原话,如“我一次炼制20公斤材料……”等,这些内容因为是原话,所以本身就是真实可信的,同时又补充了历史的细节,更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15.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成就很大,但她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淡泊名利的道德品质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也许更大。
16、A 17.D
18.①学者的论断应以知晓理解为基础,不能擅自妄下结论。
②学者的态度应当平和谦逊,不能凭借老资格高谈阔论。
③学者的研究应当关注学术影响,不能脱离客观历史。
19.①立足客观历史。“丝绸”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
②展现发展全貌。通过对“丝绸文化”的论述,形成我们的话语权,让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平等交流成为现实可能。
③描绘当代意义。以“丝绸”文化触类旁通,交流互鉴,更好地落实“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思,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20、(1)他穿戴整齐地吃饭,表现出对别人的尊重。
(2)他的书写手稿工整,表现出严谨的科学态度。
(3)他在中国的学习成绩和他在美国的学习、工作,表现出他的勤奋精神。
21、他对科学研究的严肃认真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一切都力求完美的思想。
22.写他在中国的读书成绩,与后来的成就作比较,说明他是靠自己的勤奋、刻苦、努力而成功的。
23、一个人的学习成绩并不能代表他的成功,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勤奋精神,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功,但必须要勤奋努力。(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