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之路】2016-2017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件+单元测评)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状元之路】2016-2017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件+单元测评)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8-27 07:24:41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课件42张PPT。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课件42张PPT。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单元测评(三) 植物的激素调节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栏内)
1.在棉花的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长素含量(  )
A.增加,以抑制其生长 B.增加,以利其生长
C.减少,以抑制其生长 D.减少,以利其生长
解析 打破棉花的顶端优势,以利于侧芽生长发育成枝。
答案 D
2.在一个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上放一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用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只生长不弯曲,这一现象说明(  )
①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②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③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④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
⑤生长素能由顶端运输到下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
解析 考查生长素的产生部位、生长素的运输和植物的向光性。解决本题必须掌握“感尖弯尖下”的特点,即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由尖端运输到尖端下段,引起尖端下段的生长和弯曲。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失去了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和感光部位,所以胚芽鞘受单侧光刺激不会发生生长弯曲。用一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代替尖端,生长素由上向下运输,促使尖端下段生长。
答案 C
3.栽培的番茄,因某种原因不能完成受精作用,可用生长素溶液涂于花柱头上,生长素的作用是(  )
A.促进受精作用 B.促进染色体加倍
C.促进子房发育 D.促进胚珠发育成种子
解析 考查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正常情况下,子房发育成果实所需生长素来自正在发育的种子。胚珠未完成双受精,不发育,不能产生种子也就是说不能产生生长素,子房不发育。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子房,子房发育成无子果实。所以生长素是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必要条件。
答案 C
4.
分析图示,对生长素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等不科学的解释是(  )
A.左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
B.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C.生长素浓度高低依次是D>C>B>A
D.根部生长也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
解析 B点距离A点最近,A点向下运输的生长素在B积累最多,所以受生长素的抑制作用最明显。D最远,所以受抑制最弱,因此,C选项是不科学的。
答案 C
5.下面是有关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生理功能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根的向地生长与茎的背地生长受生长素的调节
B.花蕾期去雄,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在雌蕊柱头上可以得到无籽果实
C.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喷洒在棉花植株上可以防止落花落果
D.已知10-8 mol/L是促进芽生长的最适浓度,若超过这个浓度就会抑制芽的生长
解析 10-8 mol/L的生长素是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超过这个浓度,还是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直到降为零后才转为抑制作用。
答案 D
6.下列关于“探究促进葡萄插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用葡萄插条应尽量少带些幼叶或幼芽
B.各组葡萄枝条在NAA溶液中浸泡时间应相同
C.各组生根数量应取该组葡萄生根数量的平均值
D.促进葡萄枝条生根的最适NAA和IAA浓度相同
解析 NAA和IAA促进葡萄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不同的。
答案 D
7.对果树进行压条时,需要把压条的树皮环割一圈,环割后剥圈以下的侧芽会迅速发育成侧枝,这是因为(  )
A.顶芽不再产生生长素
B.剥圈以下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升高
C.剥圈以下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
D.剥圈以上的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
解析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压条的树皮环割一圈后,阻断了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解除了抑制,侧芽会迅速发育成侧枝。
答案 C
8.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和园林绿化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合成除草剂,可清除农田和园林杂草或抑制杂草生长
B.在园林栽培中,可用赤霉素来促进植物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
C.在进行组织培养时,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
D.在果树挂果时,利用乙烯利促进果实细胞体积增大
解析 乙烯利释放的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不能促进果实细胞体积增大。
答案 D
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赤霉素处理芹菜,可以使食用的叶柄增长
B.生长素能促进生长,但它的作用又会被乙烯所抵消
C.幼根、幼芽中含较多的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不含乙烯和脱落酸
D.啤酒生产中,利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不影响啤酒品质
解析 幼根、幼芽中含较多的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也含有少量乙烯和脱落酸。各种激素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答案 C
10.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茎秆的伸长,两者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有促进作用
B.赤霉素与生长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C.色氨酸一般由植物从土壤中主动运输吸收获得
D.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起主要作用的是赤霉素
解析 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茎秆的伸长,表现为协同作用。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有何作用(即X表示什么)图中没有确定。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物,色氨酸是有机物。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激素共同起调节作用。
答案 B
11.以下措施与生长素的利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移栽幼苗时常常选择阴天天气并且摘去幼苗部分叶片
B.常选用一定浓度的2,4-D除去田间的杂草
C.使青色香蕉加速变成黄香蕉
D.单倍体育种中使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的染色体加倍
解析 移栽幼苗时常常选择阴天天气并且摘去幼苗部分叶片的目的是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2,4-D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高浓度时可抑制某些植物的生长;使青色香蕉加速变成黄香蕉应使用乙烯催熟;单倍体育种中,利用秋水仙素可使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的染色体加倍。
答案 B
12.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对细胞分裂发生影响的顺序是(  )
A.先是赤霉素,然后是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在细胞分裂晚期才起作用
B.先是细胞分裂素,然后是生长素,赤霉素在细胞分裂晚期才起作用
C.先是生长素,然后是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在细胞分裂晚期才起作用
D.先是赤霉素,然后是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在细胞分裂晚期才起作用
解析 赤霉素能打破植物种子和器官的休眠,促进发芽,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主要存在于正发育的幼果和未成熟的种子中,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伸长(细胞体积扩大)生长。
答案 A
13.大田里面的油菜,在盛花期由于一场大雨影响了正常授粉,为了防止减产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是(  )
A.喷施硼肥
B.追施氮肥
C.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D.以上方法均不奏效
解析 生长素处理只能得到无籽果实。
答案 D
14.中国科学院的植物生理学家研究了某种果实成熟过程中的激素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在果实的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时期生长素浓度较高
B.在果实生长发育的各个时刻,生长素起主导作用
C.在果实成熟时,果实中含量升高的激素有乙烯和脱落酸
D.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协调起作用的
解析 在果实生长发育的不同时刻,起主导作用的激素不同。
答案 B
15.
右图表示研究生长素在玉米胚芽鞘中运输的实验,琼脂块甲和琼脂块乙位置如右图所示。下列是实验装置在黑暗中和单侧光照射下(如下表所示),琼脂块甲和乙中生长素的相对量,该实验能说明(  )
琼脂块
收集到的生长素相对量
黑暗
单侧光照

21
33

79
80
A.黑暗中产生的生长素比有光时更多
B.光线改变了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分布
C.单侧光使胚芽鞘弯向光源
D.生长素只能由胚芽鞘顶端向下运输
解析 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既可以由胚芽鞘顶端向下运输,也可以横向运输。
答案 B
16.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中,把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顶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以单侧光,下面实验结果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乙直立生长
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解析 对光敏感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与琼脂无关。
答案 D
17.如果在草莓果实发育的早期除去果实上的全部种子,仅剩花托,则花托不能膨大成果实。采用下列能使花托膨大成果实的方法是(  )
A.在花托上涂上适当浓度的生长素
B.在花托上涂上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
C.摘除草莓顶端的顶芽
D.摘除草莓侧枝上所有的侧芽
解析 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正常的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来源于发育着的种子,所以除去种子的果实,只有在人工涂抹生长素的情况下才能发育,否则会停止发育或脱落。
答案 A
18.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是(  )
A.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例如10-2 ppm)抑制生长
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芽的生长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解析 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但10-2 ppm抑制根、芽的生长,对茎仍是促进生长。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的生长都是促进作用。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但从图中得不到这样的信息。
答案 B
19.2011年,我国很多地方出现因瓜农滥用膨大剂致西瓜变“地雷”的情况。膨大剂、催熟剂、增甜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被媒体冠名为“植物激素”之后,引起了消费者的不少担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量使用膨大剂、催熟剂、增甜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B.膨大剂、催熟剂、增甜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都是植物激素
C.催熟剂是植物激素乙烯的类似物
D.与植物激素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
解析 膨大剂、催熟剂、增甜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因其不是在植物体内合成的,故不属于植物激素;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催熟剂应该是植物激素乙烯的类似物;植物体内没有使相应植物生长调节剂分解的酶,但有使相应植物激素分解的酶,因此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相比效果更稳定。
答案 B
20.将植物横放,测得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图乙中的位置是(  )
A.a B.b
C.c D.d
解析 图甲中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生长1 cm所需要的时间延长的曲线是根的生长曲线,则另一条生长曲线为茎的生长曲线。P点在根的生长曲线上,其含义是生长素浓度比较高,根生长1 cm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对应于图乙中的d点。
答案 D
二、简答题(共40分)
21.(10分)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往往不同,甲图所示的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要求:用乙图中根、茎、芽三条曲线上相应字母来表示甲图中相应各处的生长素浓度)。
(1)乙图中________点可表示甲图中①处生长素浓度,________点表示②处生长素浓度。②处结构长不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的方法是________,此后②处生长素浓度将会低于________ mol·L-1。
(2)若将该植物较长时间置于右侧光照下,乙图中________点可表示③侧生长素浓度,________点可表示④侧生长素浓度。此时,植物茎将________生长。
(3)若将该植物向左侧放倒,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可表示⑦侧生长素浓度的是乙图中________点,表示⑧侧生长素浓度的是乙图中________点,因此根将________生长;表示⑤侧生长素浓度的是乙图中的________点,表示⑥侧生长素浓度的是乙图中的________点,所以________侧生长快,茎将________生长。
解析 据题干可知,①表示顶芽,②表示侧芽,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处。顶芽处,生长素浓度处于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b、d点处于该浓度范围内;侧芽处,由于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其生长(f点处于抑制生长范围内),所以植物具有顶端优势,打破顶端优势的方法是去掉顶芽。在单侧光照射条件下,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于背光侧,故③侧的生长素浓度可对应g点或k点,④侧的生长素浓度可对应c点。将植株水平放置时,由于重力的作用,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背地侧,向地侧生长素浓度促进茎的生长,而抑制根的生长,背地侧生长素浓度促进茎的生长,但促进程度小,同时促进根的生长,⑦侧生长素浓度对应e点,⑧侧生长素浓度对应a点,⑤侧生长素浓度对应g点或k点,⑥侧生长素浓度对应c点。
答案 (1)b(d) f ①处(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并积累在②处(侧芽),抑制②处(侧芽)的生长 去掉顶芽 10-6
(2)g(k) c 向右(向光)弯曲
(3)e a 向地弯曲 g(k) c ⑤ 向上(背地)弯曲
22.(10分)下列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一系列实验(实验材料为燕麦胚芽鞘),请认真分析实验条件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A、B实验的推论是燕麦胚芽鞘具有________。
(2)若要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则应选的实验组合是________。
(3)E、F实验的推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实验体现了设计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E、F实验的单一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4)A~G实验的推论是向光性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预测实验H的现象是________。
答案 (1)向光性
(2)C、D(或A、C、D)
(3)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 琼脂块是否接触过胚芽鞘尖端
(4)单侧光引起胚芽鞘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分布不均
(5)向右弯曲(生长)
23.(10分)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________,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Ⅰ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________。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Ⅱ、Ⅲ、Ⅳ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为证明此推测,用图1所示插条去除B叶后进行实验,实验组进行的操作最少包括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叶
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c.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1叶
d.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2叶
e.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A2叶
f.用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g.检测A1叶的放射性强度
解析 (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产生,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有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的有机物。(2)实验组是用细胞分裂素溶液处理叶片,故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排除自身产生的细胞分裂素等内源激素的干扰。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排除营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3)分析图2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①用细胞分裂素溶液处理A叶片、不处理B叶片(即实验Ⅰ);②用细胞分裂素溶液处理B叶片、不处理A叶片,且不同插条上保留的A叶片数量不同(即实验Ⅱ、Ⅲ、Ⅳ)。(4)分析图2中实验Ⅰ的结果,可知用细胞分裂素溶液处理A叶后,B叶的生长受到抑制;实验Ⅰ中的对照处理是用蒸馏水代替细胞分裂素溶液处理A叶。(5)实验Ⅱ、Ⅲ、Ⅳ结果显示,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慢。(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为证明此推测,用去除B叶后的插条(剩下两片A叶)进行实验,两叶片一个涂抹细胞分裂素,另一个涂抹14C—氨基酸溶液,一段时间后检测涂抹细胞分裂素的叶片上是否出现放射性,若出现放射性则证明推测正确。
答案 (1)产生 调节 微量的
(2)减少内源激素的干扰 外来营养物质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3)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
(4)生长受抑制 用蒸馏水同样处理A叶
(5)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慢
(6)a、e、g
24.(10分)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等过程中至关重要。请回答以下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如图甲所示是三个完整的胚芽鞘,现要探究单侧光是影响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的横向运输,还是影响其在胚芽鞘尖端以下的横向运输,请在下图中画出云母片安放的位置(要符合以下推理:如果胚芽鞘①与③向光弯曲生长,则说明单侧光影响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的横向运输)。
(2)图乙是某同学在做探究某激素对月季茎段侧芽生长量的影响实验时绘制的结果图。图中虚线是不使用该激素处理时,根据所得到的数据绘制的。分析图乙可知,该激素对月季茎段侧芽的生长具有________性,如果该激素对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在b与c两浓度之间,能否确定a、b、c三浓度的大小关系?________。
解析 (1)要探究单侧光是影响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横向运输,还是影响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应用云母片将其中两个胚芽鞘一个从尖端处的中间分隔开,另一个从尖端以下部位的中间分隔开,且要设计空白对照。(2)通过使用该激素与不使用该激素相比较,可得该激素对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有促进(b、c浓度)和抑制(a浓度)两种情况,故该激素对月季茎段侧茎的生长具有两重性。a浓度抑制生长,说明a浓度较b、c两浓度大,但b、c两浓度均在促进范围内,两浓度的大小关系无法确定。
答案 (1)如下图 (2)两重 不能
(云母片应将尖端完全对称分开且不超过“划分线”,尖端以下也应对称分开,①、③可以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