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02 20:3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课后·知能演练
一、基础巩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萧红chónɡ拜鲁迅先生。战斗是鲁迅人生的姿态,温情是他心灵的底色。他笑声明朗,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他常常会笑得咳嗽起来。他虽然对年轻人草shuài的书信深恶痛绝,夜深时却一如既往地认真展读。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姿态(  ) 咳嗽(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óng(  )拜 草shuài(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鲁迅先生是近代以来文化艺术界最有影响力的代表性人物,是我国思想文化战线上一面光辉的旗帜。有伟人高度评价鲁迅“不是伟大的文学家,就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甲】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最生动的写照。对他的敬仰者来说,他是愤世嫉俗的豪杰,在长夜中指示了光明所在的火把 【乙】 对他的批判者来说,他也是最强有力的对手,无论是他才华横溢的雄辩,还是他绵密如针的逻辑,都像漫天罗网,让人无所遁形。
3.在文段中甲、乙两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4.文段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二、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A】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
“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B】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5.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6.分析文中画线处A句用两个“还是”的妙处。
7.从用词精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处B句。
三、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忆王老师
张亚明
那是20世纪70年代初,我在一所农村中学读高中,王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一天下课时,王老师从讲义夹里取出一本书塞给我,和蔼而郑重地说:“回去慢慢看。”回过头又补了一句:“别弄丢了。”当时,课外书极为匮乏,若能借人一本好书,定是出于信任与厚谊。我急切地打开那本用牛皮纸包着的书,是刘白羽的散文集《早晨的太阳》!
过了些日子,我抄完了几篇散文后便准备去还书,可那天王老师外出了,我便顺手将书揣到了裤兜里。不想,我闹起肚子来了,上了几次厕所后,我突然觉得裤袋里的书不对劲了。掏出一看,书脊折成了两段!我傻了眼。一连几天,我都在不安中度过。
一天,王老师上完课后把我喊到讲台前,和我聊起那本书中的几篇文章。见我已用心读过,他很是欣慰,但始终未提一个“书”字。我几次想和盘托出并认错,却没有勇气。我的羞惭与尴尬似乎被他发觉,此后,他再也没提起那本书,对我依然是那么亲切。而我,也终究不曾还他那本残破的书。
转眼高中毕业了,王老师已到其他班任教。那日,当我揣着毕业证书走出教室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喊住了我,是王老师。他轻声说:“有空回学校来看看。”随即递给我一本塑料封面的日记本,扉页上是他的题字:“昨日师生,今日同志,发奋努力,共进互勉。”
毕业后,我时常离开田头被借到大队做些文字工作。那年,公社组织文艺会演,我们要表演一个自创节目。我编写了一段天津快板,连续熬了两个通宵仍然没法收尾,只得硬着头皮去找王老师。我说明来意后,他立即读起我的“作品”。他先是动笔勾勾画画,而后到书架上翻出一本油印的册子给我:“这是去年文化馆文艺会演创作汇编,你先拿回去看看人家是怎么写的,后天晚上你再来。”临走前,他一边用旧报纸包那册子一边说:“能经常和文字打交道是好事,要保持读书的兴趣,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那本带有油墨香味的册子里有相声、快板、三句半等,令我眼界大开。第三天,我再次来到王老师家,他已早早吃完晚饭在等我。他给我一小叠稿子,我接过一看,王老师竟然已为我重写了!他认真地说:“农村的俚语我掌握得不多,你看看哪些不准确的就改过来……”临走时,王老师将册子与稿子一同放进了我的背包,一句“回去慢慢看”又让我回到了亲切、温暖的课堂。节目演出后反响很好,被选送到市里参加会演。
1977年恢复高考,我自然很激动。我因底子很薄又无书本复习,便放弃了参考的念头。那天晚上,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奶奶告诉我,下午来了一个30来岁、白白净净的人,说是来找我的,姓王,放下东西就匆匆忙忙地走了。我一看,是油印的高考复习资料,还有一本地理书——一定是王老师!他来家访过一次就记住了这乡下的路!在那闹书荒的年代,这是多么宝贵的精神食粮啊!
过年后,我去学校看王老师。得知我准备参加高考,他很高兴,对我说:“大家的底子都差不多,要重视但不要成为负担。”五月农忙时节,距离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他又托学生带字条给我,督促我认真准备高考。然而,最终我落榜了。我十分失落,尤其想到王老师,心中更是愧疚。
后来,我踏上新的工作岗位,在某单位秘书科从事文字工作。我专程去他家报告:“我考上了电大,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半脱产学习。”他察觉到我复杂的心理,立即鼓励我:“好,电大也不错。中文是可以自学的,只要多啃书,勤动笔,就会有成果,鲁迅不就是学医的吗 ”一席谈话,把我的负疚变成了发奋的动力。
前些日子,我在同学聚会上又见到了王老师。两鬓斑白的他已是教授,但依然低调而谦逊。得知王老师出版了多部著作,隔日我便去书店买回几本请他签名。他欣然提笔:“亚明好友存正。”刹那间,仿佛时光穿越,我又想起毕业时他赠我那本日记本时的情景,想起几十年来他始终不变的对学子的殷殷期待和无私的爱。
(选自2024年10月18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8.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作者与王老师交往的几件事情。
9.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0.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王老师的形象特点。
11.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四、综合运用
12.学完课文后,学校决定开展以“鲁迅和我们的读书生活”为主题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与专家面对面】 学校拟举办“解读鲁迅”论坛,邀请研究鲁迅的专家与同学们对话。在交流环节,你准备向专家提什么问题
(2)【我来推荐作品】 请推荐一篇你课外读过的鲁迅作品,并写一句推荐语。
参考答案
1.zī sou
2.崇 率
3.C
4.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5.回忆了鲁迅先生工作、睡觉的生活片段。
6.用两个“还是”,表现出鲁迅先生工作时间之长,工作的投入、辛苦,表现出鲁迅先生坚毅、认真的品质。
7.通过“整整齐齐”“压”“站”等词语,表现了鲁迅先生工作的严谨。
8.①王老师送的书被“我”折成两段;②高中毕业时王老师送“我”日记本并题字;③王老师替“我”重新编写天津快板;④王老师送给“我”复习资料并鼓励“我”认真备考;⑤工作后王老师鼓励“我”多啃书,勤动笔。
9.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复习资料和地理书比作精神食粮,生动形象地写出复习资料和地理书的重要性,蕴含着“我”对王老师的感激之情。
10.①关爱学生,乐于助人:在书籍匮乏的年代,王老师给“我”送书和高考复习资料。②察言观色,善解人意:王老师察觉“我”把他送的书弄坏后,从来没有提起书的事情。③待人真诚,低调谦虚:王老师给“我”买的书签名时,签上“亚明好友存正”。
11.结构上,照应开头,点明文章的标题;内容上,由回忆王老师写到眼前,蕴含着对王老师的感激之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12.示例 (1)今天读鲁迅的文章,我们品读的重点应该是什么
(2)作品:《狂人日记》。推荐语:这篇小说是鲁迅刺向封建主义的一把尖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