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自我评估检测(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自我评估检测(一)(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01 20:5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自我评估(一)
(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默写。(4分)
古诗中有修辞之妙。《黄鹤楼》中“ , ”
两句运用对偶写出黄鹤楼两岸的视野开阔、景色优美;王维在《使至塞上》中“ , ”两句运用比喻传神地表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自非亭午夜分
B.故渔者歌曰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山川之美 水陆草木之花
D.相与步于中庭 重于泰山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三峡》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游记名著。
B.《答谢中书书》作者是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C.苏轼是北宋文学家,《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黄州期间。
D.《使至塞上》是王维的一首边塞诗,其晚年多写山水诗,成就很高。
4.某校八年级(2)班准备开展以“走进三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三项任务。(6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的探究结果。(2分)
郦道元为了写《水经注》,曾多次进行实地考察,行程万里。他不仅考察了沿途的山山水水,而且还效仿司马迁写《史记》前所做的准备工作——所到之处,便拜访当地德高望重之人,参观历史遗迹。这些让他大开眼界,获取了大量前所未闻的知识,为日后撰写《水经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我们知道,过去的三峡是古老而又神秘的,而现在走近我们的是一个充满了现代感的,更加壮美的三峡。请你为今日之三峡拟写一句广告词。(2分)
(3)在征集有关三峡对联的活动中,同学们结合《三峡》一文拟写了不少对联,请你依照示例也拟写一副对联。(2分)
示例:上联——江水急奔绿舟过
下联——清泉飞下白水流
                                                                             
5.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3分)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根据地,采访考察后完成《红星照耀中国》,该书一问世便在世界上引起轰动。阅读以下文段,分别写出对应的人物。
(1)他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2)他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每次作战不管大小,他事前总要查勘地形,精密计划一切。他的主要战术一般都很成动,因为他细心处理一切,亲自领导部队。
(3)他童年时差点被祖母溺死,幸而被舅舅解救。少年时做过放牛娃,做过矿工,当过鞋匠学徒,到烧碱矿做过工。当兵后,走上革命道路。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
(1)          
(2)          
(3)          
二、阅读与鉴赏(53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5分)
野 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分)
7.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在尾联中借“采薇”的典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3分)
(二)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6分)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特别的送别诗:它不是写送别友人,而是告别故乡时,故乡的山水来送诗人远游。
B.该诗首联交代了远游地点,颔颈描写所见的山水风光,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初见楚地新奇江景的兴奋与喜悦。
C.尾联运用比喻修辞,间接地表达了对故乡山水的思念之情,这样显得言有尽而情无穷。
D.这首诗首尾相扣,浑然一体,景象开阔,意境高远,风格雄健。
9.“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随”“入”二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6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巧借“替换品读法”可以帮我们更好地理解原诗用词的精妙。如果将颔联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谁家”换成“家家”好不好?为什么?(3分)
11.本诗尾联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又东过夷陵县南,江水自建平至东界峡,盛弘之①谓之空泠峡。峡甚高峻,即宜都、建平二郡界也。其间远望,势交岭表,有五六峰,参差互出。上有奇石,如二人像,攘袂相对,俗传两郡督邮②争界于此,宜都督邮,厥势小东倾,议者以为不如也。江水历峡东,径宜昌县之插灶下,江之左岸,绝岸壁立数百丈,飞鸟所不能栖。有一火烬,插在崖间,望见可长数尺。父老传言,昔洪水之时,人薄舟崖侧,以余烬插之岩侧,至今犹存,故先后相承谓之插灶也。江水又东径流头滩,其水并峻激奔暴,鱼鳖所不能游。
(节选自《水经注》,有删改)
【注释】①盛弘之:人名。②督邮:官名。指督促传送文书的人。
1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回清倒影 回清:
(2)林寒涧肃 肃:
(3)江水自建平至东界峡 自:
(4)议者以为不如也 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江之左岸,绝岸壁立数百丈,飞鸟所不能栖。
1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山水,山的共同特征为: ,水的共同特征为: ,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2分)
15.引用是指在写作中引用名人名言、诗词歌赋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引用手法,各自的作用是什么?(4分)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 “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选自苏轼《记游松风亭》)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欣然起行 康肃忿然曰
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肃遂拜蒙母
C.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中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进则死敌 恐前后受其敌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18.【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述。(4分)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晖。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石)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节选自朱熹《百丈山记》)
19.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晓雾将歇 歇:
(2)夕日欲颓 颓:
(3)亦历历在眼 历历:
(4)旦起下视 旦: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21.请结合【甲】文的内容,说说你对首句的理解以及末句有什么言外之意。(2分)
22.【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均描写了山间清晨和傍晚时的景色,请赏析两处语句在写景特色上的不同点。(4分)
三、表达与交流(5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夏蝉,为了在树上歌唱七天,在地底下蛰伏了四年;滑雪运动员徐梦桃,在第四次参加冬奥会时放手一搏,终于赢得冠军;航天员邓清明追梦二十四载,不管飞天梦想有多遥远,始终在坚持着高强度的训练……每一个梦想的实现,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都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坚持。正如冬奥会冠军武大靖所说:“这四年的坚持不易,感谢那个从未放弃的自己,让梦想不失重!”
以上文字给了你什么联想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作文内容积极向上;(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不少于600字。
第三单元自我评估(一)
1.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2.C(A.介词,从/连词,如果;B.连词,所以/名词,原来;C. 均为助词,的;D. 介词,在/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3.A(《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名著。)
4.(1)示例:行万里路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2)示例一:中国的山水画廊,世界的三峡大坝。
示例二:中国水电智慧,世界山水经典。
(3)示例:上联——轻舟江上过 下联——哀猿高山鸣
5.(1)毛泽东 (2)朱德 (3)彭德怀
6.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带着猎物满载而归的安逸、闲适的画面。
7. 借“采薇”这一典故,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同时也显示出诗人高洁的品格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8.C(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
9. “随”字,化静为动,真切地将从群山到平野的走向及动态感表现了出来。“入”字,逼真地写出了江水气势的迅猛,表达了诗人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豪情。
10.不好。用“几处”说明早莺还很少,“谁家”表明新燕很少。“几处”和“谁家”突出了初春时节报春的动物少。如果换成“处处”和“家家”就体现不出早春的特点了。
11.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西湖和大自然春色的喜爱之情。
12.(1)回旋的清波 (2)肃杀,凄寒 (3)从(4)比得上
13.(1)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2)江的左岸,陡峭如墙的悬崖高达几百丈,连飞鸟也不能栖息。
14.山势陡峭,峭壁多险 水流湍急
15.【甲】文中引用渔歌,突出了三峡之长的特点,表现出三峡秋天的肃杀凄清,与上文形成呼应;【乙】文中两处引用传说,凸显了空泠峡地势险要的特点,增添了空泠峡景色的神秘感和趣味性。
【参考译文】
(江水)又往东流过夷陵县南边,江水从建平流到东界峡,盛弘之把它称之为空泠峡。峡极其高峻,是宜都、建平二郡的分界。在峡中远望,两岸山岭高与天接,五六座山峰参差错落地耸立着。上面有奇异的石头,像两个人的石像,挽起袖子相对,民间传说两郡督邮在这里争界,宜都督邮,地势稍稍向东倾斜,讨论的人们认为不如建平督邮。江水穿过东界峡往东流,经宜昌县的插灶下面,江的左岸,陡峭如墙的悬崖高达几百丈,连飞鸟也不能栖息。崖岸间插着一根未曾燃尽的木头,望去长约几尺。村民相传,从前发洪水的时候,人们停船于崖旁,把一根烧过的柴火插在岩边,直到如今还在,所以世代相传并称为插灶。江水又往东流,经过流头滩,这里的水流湍急汹涌,鱼鳖在这里也不能游动。
16.D(A. 都是形容词的词缀,译为“……的样子”;B.都是副词,译为“于是”;C.都可译为“即使”,表假设;D. 第一个“敌”,名词,敌人、敌手;第二个“敌”,动词,攻击。)
17.(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2)于是心情一下子放松了,好像已经挂在鱼钩上的鱼儿忽然得到了解脱。
18. 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
【参考译文】
我曾经借住在惠州嘉祐寺,信步走向松风亭。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在亭中休息。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过了一段时间,突然有了体会:“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于是心情一下子放松了,好像已经挂在鱼钩上的鱼儿忽然得到了解脱。如果能悟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好好先歇息一下。
19.(1)消散 (2)坠落 (3)形容清晰分明(4)早晨
20.但百丈山值得观赏的景物到此也就穷尽了。
21.首句点题,表达欲与友人交流观赏山川美景的感受。末句感慨自谢灵运以来,无人能真正领略大自然的妙处,颇有惆怅、寂寞之感,也有对自己能真正欣赏山水之美的得意之情。
22.①【甲】文描写的均是动态景物,【甲】文描写了清晨渐渐消散的雾气和四处跳跃鸣叫的猿鸟,还有傍晚时渐渐下沉的夕阳与跳出水面的游鱼。【乙】文是动静结合。【乙】文描写了傍晚时夕照下的紫绿色景物,是静态,清晨起伏的白云和云中忽隐忽现的山峦,是动态。②【甲】文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雾气、夕阳、沉鳞是视觉所见,猿鸟乱鸣是听觉所闻。【乙】文只描写了视觉所见之景,如夕阳、丛林、白云、山峦等。
【参考译文】石台在山西南的缺口处,它的前面对着芦山,有一座特别秀丽的山峰出现在眼前,而远近几百里高低不同的峰峦也都一个个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太阳迫近西山了,余光横射过来,紫色和翠绿色重重叠叠,数也数不完。早晨起来往山下望去,白云铺满平野,就像一起一伏的大海波涛一样。而远远近近从云中露出来的山峰,都像来来往往飘飞浮动一样。有的涌出,有的沉没,转眼之间千变万化。石台东面,小路断绝,那些畏惧险途的人有的不敢走,但百丈山值得观赏的景物到此也就穷尽了。
23.作文示例:
坚持,让梦想光芒万丈
街道如同一条波平如镜的河流,蜿蜒消失在树影里。夕阳固执地缀在树梢上,不肯落下,晚霞给楼宇罩上了一层金纱,而我,倚在窗前,望着如画的暮色,沉浸在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中。铿锵的节奏、沉郁的低音,演绎的是英雄的壮丽颂歌。我眼前幻化出贝多芬苦心孤诣弹奏此曲的身影,他的身上闪着万丈光芒。
目光从窗外收回来,落在屋子里摆放的钢琴上,我不由想起自己的漫漫学琴路:每天一小时,雷打不动的练习,为改正小瑕疵一遍遍重来,手指酸痛,脑门冒汗,困意袭来……如此坚持,只为了未来的某天,自己的梦想能够闪闪发亮。
思绪飘飞,聚光灯下,我身着一袭白色纱裙,优雅地坐在钢琴边。调整呼吸后,我重重按下黑白琴键,悦耳的琴声从指尖传出,时急时缓,时高时低。
这高低起伏的乐音引我进入高妙的意境:云蒸霞蔚,清风轻拂,鸟鸣啁啾,花香馥郁……我的内心渐渐变得平静,舞台上下悄无人声,只有我的琴声流转,牵引着人们的思绪。弹到高潮时,我动情地随着节奏微微晃动着身子,内心也在大喜大悲中激动起来,双眸有些湿润。曲毕,我缓缓起身,鞠躬,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我站在聚光灯下,眼前幻化出贝多芬弹奏《第九交响曲》的身影,我顿悟:这不正是我苦苦追求的光芒万丈的时刻吗?
窗外的风景依旧,我练琴的日子依旧。看着上次比赛获得的一等奖奖杯,我欢喜于自己为青春留下了一抹光亮的印痕,继而又淡然。因为我知道,这是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刻苦练琴的结果;我知道,学琴之路漫漫,前方依然荆棘丛生,困难重重。但无论如何,我都会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因为我坚信梦想会因坚持而光芒万丈。
耳畔依然回响着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我静静地欣赏着,努力领悟着此曲传递出的生命悲歌,也感受着贝多芬弹此曲时所散发的光芒。夕阳西下,暮色四合,一种追光的情怀,不禁在我心头升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