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跟踪学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跟踪学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02 21:3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跟踪学习
基础存盘
同学们准备布置“中国载人航天成就图文”展览,小文拟写了一段前言,请你帮助他解决以下问题。
宇宙苍穹,浩渺太空,承载了人类永恒的探索和科学的追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肩负着中华儿女①______(邀 翱)翔太空的梦想,书写了中国航天人自立自强、创新超越的辉煌历史。他们的奉献是长年累月的忍耐,是鲜血汗水的无悔付出。航天员在太空的③______时长不断突破,从蔚蓝星球飞往浩瀚星空,中国航天人的创举不断刷新纪录,让人们更加坚信,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将会更加行稳②______(致 至) 远。
1.语段中三个加点的字怎么读?请你帮他选择 ( )(2分)
A.zhài léi hān B.zài lěi hàn
C.zǎi lèi hān D.zǎi lěi hān
2.语段中①②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3分)
3.填入语段中横线③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逗留 B.驻留 C.驻足 D.保留
4.大家纷纷献策,下列从中摘录的语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举国上下再次因中国航天创造的非凡成就而振作”搭配不当,“振作”应改为“振兴”。
B.“发展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太空、建设航天强国”语序不当,应改为“探索宇宙太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
C.“回眸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非凡”这个句子成分残缺,应在句尾加上“历程”。
D.“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不断又取得新突破”,该句成分赘余,应删去 “又”。
5.航天精神解读(4分)
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的载人航天精神中,选一个 “特别” ,结合航天事例阐述理解(80 字左右)。
我选 “特别能攻关”:
课内精读
6.本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关键节点,请依次写出三个关键事件及其对应时间。(3分)
7.新闻中多次出现具体时间,如“6月17日9时22分”“15时54分”等,这些时间信息在新闻报道中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8.结合本文及日常积累,列举近年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其他重大成就,并说说这些成就对推动人类太空探索有何贡献?(4分)
拓展阅读
【材料一】
①4月24日,我国新一代太空“快递员”——轻舟货运飞船正式亮相,其初样试飞船计划今年首飞。
②轻舟货运飞船是一款“低成本、高可靠、高应变、高智能”的轻小快捷飞船,也是中国空间站天地货物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运力适中、快速灵活、效益突出的特点,将进一步增强空间站物资补给的安全性、可靠性,特别是异构备份能力,为中国空间站在轨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③“一体化单舱构型设计是轻舟货运飞船的突出特点。在满足任务需求的前提下,该构型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大大减小了轻舟的外形尺寸,同时可以适应多型火箭,满足快速发射的需求。”轻舟货运飞船总指挥、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党委书记舒嵘说。
④“智能化也是轻舟货运飞船的一大特点。轻舟配备了智能货物运输管理系统,可实现货物的智能识别、定位和管理。”舒嵘说,航天员可以通过语音交互等方式快速找到所需物品,提高货物取送的效率。
⑤常亮则表示,轻舟货运飞船不仅可以运输航天员的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等常规货物,还能搭载各种试验载荷,支持有人或无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载荷和多种在轨试验,满足空间站多样化的需求,提高空间站的科研和应用价值。
(摘编自《轻舟货运飞船计划今年首飞》,《科技日报》2025.4.27)
【材料二】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①人民日报酒泉6月17日电 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6月17日15时54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左右。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
②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按程序完成各项准备后,先后开启节点舱舱门、核心舱舱门,北京时间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③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等工作,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9.下列关于两则材料中航天器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轻舟货运飞船和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都只能运输航天员生活物资。
B.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轻舟货运飞船都采用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
C.天和核心舱既对接过天舟二号,未来也可能对接轻舟货运飞船。
D.轻舟货运飞船的智能化程度低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
10.结合两则材料,下列不属于中国空间站“天地运输体系”组成部分的是( )(2分)
A.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 B.天和核心舱 C.天舟二号货运飞船 D.轻舟货运飞船
11.材料一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轻舟货运飞船的优势?请分点概括。(3分)
12.材料一引用舒嵘的话说明轻舟货运飞船的构型设计,材料二则用具体时间体现任务进展。请分析这两种写作手法的共同作用。(4分)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跟踪学习
1.B
2.①处选“翱”,②处选“致”
3.B(A.逗留:暂时停留。B.驻留:停留。C.驻足:停步。D.保留:保存不改变、暂时留着不处理。在此指的是航天员在太空停留的时长不断突破,应选“驻留“故选B。)
4.A(A.“举国上下再次因中国航天创造的非凡成就而振作”这是主谓搭配不当的病句,“举国”和“振作”不搭配,应将“振作”改为“振奋”;“振奋”指人们心情很高兴,精神为之振作奋发。故选A。)
5.示例:我选“特别能攻关”:神舟飞船交会对接技术突破中,航天团队攻克轨道控制、精准对准等难题,以创新与执着,突破技术壁垒,彰显“特别能攻关”的力量。
6.①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
②6月17日15时54分: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构成三舱组合体;
③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
7.①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增强了新闻的时效性,通过具体时间展现事件的进展节奏,使读者清晰了解任务各个环节的时间节点,感受到航天任务的紧张有序和高效推进。
②凸显了事件的重要性,每个关键时间点都标志着任务的重要进展,如发射、对接、航天员进入核心舱等,强化了读者对事件里程碑意义的认知。
8.示例:如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并开展巡视探测,嫦娥五号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开通等。这些成就丰富了人类对太阳系天体的认知,如火星的地质结构、月球的物质成分等;推动了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为其他国家开展同类任务提供了技术参考和经验借鉴;北斗系统为全球提供导航服务,助力人类在航空、航海、救灾等领域的太空应用;同时,也激发了全球对太空探索的热情促进了国际航天合作的可能性,共同推动人类向更广阔的宇审迈进。(言之有理即可)
9.C
10.B
11.①构型设计优势:一体化单舱构型,提高空间利用率,适应多型火箭,满足快速发射需求;②智能化优势:配备智能货物运输管理系统,提升货物取送效率;③功能优势:可运输常规货物、搭载试验载荷,支持多样化在轨试验,
12.共同作用: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说服力。材料一通过科研人员的专业解读,让读者信服轻舟的设计优势;材料二通过精确时间,客观展现任务进展的严谨性,两者都让信息更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