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跟踪学习
基础锤炼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0分)
(1)略无阙处
(2)亭午夜分
(3)不见曦月
(4)夏水襄陵
(5)沿溯阻绝
(6)或王命急宣
(7)乘奔御风
(8)素湍绿潭
(9)绝 多生怪柏
(10)飞漱其间
2.解释词类活用现象。(6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素湍绿潭
(3)回清倒影
(4)每至晴初霜旦
(5)林寒涧肃
(6)空谷传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课内精读
阅读《三峡》,回答问题。(16分)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6分)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4分)
★6.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6分)
拓展阅读
(一)
夷水①又迳宜都北,东入大江,有泾、渭之比。亦谓之佷山②北溪。水所经皆石山,略无土岸。其水虚映③,俯视游鱼,如乘空也。浅处多五色石,冬夏激素飞清④,傍多茂木空岫⑤,静夜听之,恒有清响。百鸟翔禽哀鸣相和巡⑥颓浪⑦者不觉疲而忘归矣。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夷水》)
【注释】①夷水:古水名,即今湖北省西部长江支流清江及其上游小河。②佷(hěn)山:即武落钟离山,在今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③虚映:因清澈见底而显得空虚无物。④飞清:飞流的清泉。⑤空岫(xiù):空寂的山谷。⑥巡:巡视,巡逻。这里是“追逐”的意思。⑦颓浪:倾泻的水流。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恒有清响
(2)不觉疲而忘归矣
8.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亦谓之佷山北溪。
(2)其水虚映,俯视游鱼,如乘空也。
9.用三条“/”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百鸟翔禽哀鸣相和巡颓浪者不觉疲而忘归矣。
10.《三峡》和本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三峡》中用“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面烘托出三峡夏水 的特点;本文中用“游鱼”“五色石”侧面突出夷水 的特点。(2分)
★11. [新考法 勾连教材]《三峡》和本文都是先写山,后写水,简析两者先写山的意图分别是什么。(4分)
(二)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①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②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③。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④涡诡⑤,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⑥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节选自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
【注释】①中州:泛指今河南一带。②杳:深邃朦胧的样子。③悼栗:颤抖。④波恶:形容波涛很大很凶。⑤涡诡:指怪异的旋流。⑥糜碎:粉碎。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惟川蜀最奇
(2)然去中州万里
(3)嗜奇之士恨焉
1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
14.用三条“/”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临 上 而 俯 视 绝 壑 万 仞 杳 莫 测 其 所 穷 肝 胆 为 之 悼 栗。
15.《三峡》中的“三峡”和本文中的“川蜀”山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语段相关内容加以概括。(6分)
★16.[新考法 勾连教材]为了突出山的特点,《三峡》和本文都采用了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结合两文中的句子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三峡》跟踪学习
1.(1)同“缺”,空隙,缺口 (2)正午 (3)日光,这里指太阳 (4)冲上,漫上 (5)顺流而下 (6)有时 (7)这里指飞奔的马 (8)急流 (9)极高的山峰
(10)飞速地往下冲荡
2.(1)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 (3)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4)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5)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 (6)名词作状语,在空荡荡的山谷
3.(1)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2)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3)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4)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5)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4.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高峻”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水势大、流速快”,春冬季节“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秋季“凄寒肃杀”。
5.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之清澈。“素湍”见浪花之雪白,“绿潭”显潭水之清澈,“回清”写江水之动态。
★6.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从侧面写出三峡秋天在猿声中越发显得凄凉和悲哀,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照应前文,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更增强了表现力,使文章更具诗情画意。
7.(1)常常 (2)回去
8.(1)(夷水)也叫佷山北溪。
(2)溪水澄清,仿佛虚空无物,俯视水中的游鱼,就像在空中浮动似的。
9.百鸟翔禽/哀鸣相和/巡颓浪者/不觉疲而忘归矣。
10.(湍)急 清(澈)
★11.示例:《三峡》先写三峡山高,遮天蔽日。一方面展现了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险峻壮观的景色,另一方面揭示了水流湍急的原因;本文写“水所经皆石山,略无土岸”,交代了夷水清澈的原因。
【参考译文】
夷水又经宜都的北面,东流注入大江,(二水一清一浊,)泾渭分明。(夷水)也叫佷山北溪。水流所经都是石山,基本上没有土岸。溪水澄清,仿佛虚空无物,俯视水中的游鱼,就像在空中浮动似的。浅处多五色石子,不论冬夏,清流奔泻,飞溅起白色的浪花;溪旁是茂密的林木,空寂的山谷,静夜谛听,常常传来清脆的水声。各种鸟类婉转优美的鸣叫声相互唱和。逐浪畅游的人,不但不感到疲惫,而且还乐而忘归了。
12.(1)只 (2)距离 (3)遗憾
13.不是身强体壮的人,大多老死在那里。
14.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
15.三峡的山: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三峡的水:夏天大而急,春冬清静而清澈。
川蜀的山:奇特险峻,高山不见顶,山谷绝险。川蜀的水: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涛险恶。
★16.《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运用了侧面描写,以正午和半夜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突出山峰的高峻;本文“跨马行,则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运用了侧面描写,以人骑马多日行走,仰头看不见山顶,突出川蜀山峰的高峻连绵。
【参考译文】
我国西南一带的山水,只四川境内最为奇特。但那里与中州一带相距万里之远,陆路上有剑阁、栈道之类的险阻;水路上有瞿塘峡、滟滪堆之类的忧虑。骑着马走,沿路层层竹林遮蔽高山,连续十来天,仰头看不到山顶。登上高处往下俯瞰,绝险的山谷有几万尺深,茫茫渺渺看不到谷底,令人惊恐万状,肝胆颤抖。乘船在水中行,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涛险恶,漩涡诡异,船只一旦稍微失去控驭,偏离航道仅有尺寸大小,就被撞得粉碎像泥土般下沉,船中人喂饱了江中鱼鳖之腹。通往四川的道路艰难到这种地步!因此,不是做官出仕富有财力的人,不能前往游历;不是天生富有文才的人,即使游览了也无所得;不是身强体壮的人,大多老死在那里。喜欢寻奇探胜的人因而心存憾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