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跟踪学习
基础锤炼
1.用名句填空。(16分)
(1)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表现诗人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的心境的诗句是“ , ”。
(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表明诗人本想分辨清楚,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 , ”。
(3)杜甫在《春望》中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写出了国都沦陷、杂草丛生、人烟稀少的荒凉景象的诗句是“ , ”。
(4)《春望》中借花鸟抒发诗人悲痛之情的诗句是“ , ”。
(5)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以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诗句是“ , ”。
(6)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用典故抒发誓死报国的诗句是“ , ”。
(7)杜牧在《赤壁》中从反面设想,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感的诗句是“ , ”。
(8)李清照在《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回答天帝,同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而不能施展的句子是“ , ”。
2.文学常识填空。(8分)
(1)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 ,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是中国第一位 诗人。
(2)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自号 。他的诗被后人称为“ 。
(3)李贺,字长吉,因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他为李昌谷,有“ ”之称。他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4)《赤壁》作者杜牧,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字牧之,号 。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后人称之为“小杜”,著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阿房宫赋》等。
(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作者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 , 词派的代表人物。
课内精读
(一)阅读《饮酒》(其五),回答问题。
3.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4分)
4.有人认为“悠然见南山”好,也有人认为“悠然望南山”好。你是如何认为的?请简述理由。(4分)
★5.本诗用“菊”的意象衬托出诗人乐得其所的“悠然”心境。请从学过的其他诗文中选取含有意象的诗句,并写出你对其意象的认识。(4分)
(二)阅读《春望》,回答问题。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 ”三个字写出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形容 。(2分)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历来被人们称道,请做简要赏析。(4分)
8.郭沫若用“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评价杜甫,诗人在《春望》中写到了哪些民间疾苦?(4分)
(三)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9.这首诗写出了战争的艰苦,渲染了悲壮的气氛。以“黑云压城”表现敌军云集而来;以“塞上燕脂”表现 ;以“ ”写乘夜奔袭之状。(2分)
1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旧题,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构思奇特,想象丰富。
B.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压”字表明敌人来势凶猛,后半句借日光显示守军的威武雄壮。
C.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直接描写了战场上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斗争场面。
D.颈联写队伍夜袭的场面,“临易水”既表明交战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壮士一去不复还”般壮怀激烈的豪情。
(四)阅读《赤壁》,回答问题。
11.本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诗人提出了怎样的假设性推想?这样假设有何用意?(4分)
★12.下列诗句与“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暗含的感慨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
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C.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五)阅读《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回答问题。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词通过写梦中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抒发了词人内心的苦闷,以及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B.一个“归”字,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好像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经历了千辛万苦后又回到天帝身边。
C.“九万里风鹏正举”中的“举”字意为高飞、扬起,用来形容大鹏鸟在强风的助力下,正展翅高飞,寓意着远大的志向和壮志凌云。
D.结尾三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14.本词别具一格,风格豪放。请任选一点简析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这一风格的。(4分)
拓展阅读
【甲】送苏尚书赴益州
〔唐〕郑惟忠
离忧将岁尽,归望逐春来。
庭花如有意,留艳待人开。
【乙】送 别
〔唐〕陈子良
落叶聚还散,征禽①去不归,
以我穷途泣,沾君出塞衣。
【注释】均选自《全唐诗》。①征禽:远徙的大雁。
15.【乙】诗为什么要写“落叶”和“征禽”?(4分)
★16.如果从这两首诗中选两句,送给即将外出上学的好友,你选哪两句?简述理由。(4分)
《诗词五首》跟踪学习
1.(1)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2)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3)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4)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5)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6)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7)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8)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2.(1)五柳先生 田园 (2)少陵野老 诗史
(3)诗鬼 (4)樊川居士 (5)易安居士 婉约
3.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4.示例一:我认为“悠然见南山”好。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
示例二:我认为“悠然望南山”好。“望”字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南山胜地的向往之情,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
★5.示例一:“杨花落尽子规啼”中含有意象“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忽不定的杨花渲染了一种凄凉伤感的氛围。
示例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含有意象“月”,月亮这一意象蕴含了诗人对故人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
6.连三月 家书珍贵
7.示例一: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鸟,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时”“恨别”之悲。
示例二: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情感的写照,形象动人。(任选角度赏析,言之有理即可)
8.(1)国都沦陷、国家败亡之苦。(2)时局动荡,社会萧条之苦。(3)战火纷飞,家人离别之苦。(4)壮士暮年,衰老无力之苦。
9.战争的惨烈 半卷红旗
10.C(“直接描写了战场上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斗争场面”有误。颔联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却极富表现力的点染。)
11.如果不是偶然因素帮助了周瑜,结果恐怕是曹操取胜。诗人用这样的假设感慨周郎的取胜得益于机遇,曲折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而生不逢时、无从施展才华的无奈。
★12.C(C句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而今却物是人非,这与“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意思接近。A句是写诗人的思乡之愁;B句诗人借明月传达对友人的思念与牵挂;D句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雄心,含有深刻的理趣: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故选C。)
13.D(词最后三句采用虚实结合及化用典故的手法,隐含词人对现实的失望,对理想的向往。“直抒胸臆”的表述错误。)
★14.示例一:这首词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在她的作品中别具一格。
示例二:词首的海天相接图,词尾的大鹏展翅图,想象大胆而又丰富,意境壮阔。
示例三:这首词带有阔大而豪迈的气度。尽管自己孤苦无依、志不得伸,但仍未放弃理想,执着追求。
15.“落叶”聚在一起,而后又被吹散;“征禽”是远飞的鸟,一去不复返,这些都代表着远行,诗人借“落叶”“征禽”,体现了他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愁苦,以及对未来无法相聚的痛苦之情。
★16.示例:我选择“庭花如有意,留艳待人开”送给好友,庭院中栽种的花木,如果它们也有情意的话,肯定会含苞不开放,等待着在欢迎你返回的日子里尽情地释放出无限光彩。运用此句,来表达期待朋友的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