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一着惊海天》跟踪学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一着惊海天》跟踪学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02 21:4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着惊海天》跟踪学习
基础锤炼
1.给加点字注音。(6分)
桅杆( ) 浩瀚( )
揪着( ) 咆哮( )
镌刻( ) 殚精竭虑( )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渤 海 某 海 域 ,海 风 呼 ① ,海 浪 澎 湃 。 辽 ② 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 ③ 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A.①啸 ②扩 ③秆
B.①萧 ②阔 ③杆
C.①啸 ②阔 ③杆
D.①萧 ②扩 ③秆
3.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为启动仪式主讲嘉宾,让作家贾平凹分享了自己的阅读经验以及对当下阅读状况提出了看法。(删去“让”)
B.本届文津图书奖社会各界参与积极踊跃,共收到全国图书馆及读者、专家、媒体推荐的有效参评图书1874种。(删去“积极”)
C.本次的亲子共读活动目的是丰富全社会读书的良好氛围,营造孩子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文化生活”后面加上“环境”)
D.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先后授予湘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有李凯云、杨应修、黄粹峰、刘爱云、周金秀五位。(在“美术大师”后面加上“称号的”)
4.给下列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分)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26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经济正在向知识经济转型,知识产权领域近年来取得了巨大发展,尤其女性在发明中的贡献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今年的主题是“变革的动力:女性参与创新创造”。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当天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女性在全球创新发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该组织2017年公布的超过24万件国际专利申请中,有女性申请人的专利比例达到31%,高于10年前的23%。
课内精读
1.文章开头为什么描写渤海某海域海上恶劣的环境?(2分)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3.文中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有什么作用 (4分)
4.请从新闻语言客观准确的角度,简要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5.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斗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四周人的神态和心情,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至少答出3点)(3分)
6.选文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有什么作用?(4分)
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7.飞行员与舰载指挥员的对话为什么如此简短?(4分)
拓展阅读
中新社北京 2 月 11 日电 (记者孙自法)北京时间 2月10 日晚,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
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火捕获制动,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
这是继首颗人造地球卫星、首颗人造月球卫星 之后,中国首次拥有了人造火星卫星,在浩瀚深空,中国人造卫星“三星高照”,再次实现跨越式发展,又创下一个新的里程碑。
从 1970 年 4 月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到 2007 年 10 月成功发射第一颗人
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中国历时 37 年,实现从地 球卫星向月球卫星的跨越。而从“嫦娥一号”到“天问一号”,月球卫星向火星卫星这一跨越式发展进程的时间被缩短到 13年。 与此同时,中国进入太空的主力运载工具长征系列火箭,历经 37 年突破百次发射,此后仅用7年时间发射次数达到200次,又用4年多时间实现第 3个百次,目前已完成航天发射 360次,按高密度发射部署,很快就会达到第 4个百次。
来自中国国家航天局的消息说,“天问一号”最 新环绕火星获得成功,已顺利进入近火点高度约400
千米、周期约 10个地球日、倾角约 10度的大椭圆环 火轨道,实现其“绕、着、巡”第一步“绕”的目标。
50 多年前,“东方红一号”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10 多年前,“嫦娥一号”实现中国人的千年 奔月梦想,“上九天揽月”成为现实,也让中国航天踏入了深空探测的门槛;“天问一号”成功绕火,则标志着中国深空探测的大幕已正式拉开。
3个月后,“天问一号”将按计划实施火星着陆巡视探测,中国航天发展的又一个新里程碑呼之欲出。
1.结合新闻有关知识和文本内容,为新闻拟一则标题。(2分)
2.正文第三、四两段如何说明中国科技进步的速度快而明显的?(4分)
3.正文倒数第二段意在强调什么?(2分)
4.如果请你给“天问一号”写两句祝福语,你会如何写?(2分)
《一着惊海天》跟踪学习
基础锤炼
1.wéi hàn jiū xiào juān dān
2. C
3.C(将“丰富”和“营造”对调)
4.中国女性在发明中的贡献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课内精读
1.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的强军梦想,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性的难题。
2.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
3.表现出军事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歧视,暗示当时我国航母舰载机着舰面对的困难之大。这也更加激发了我国科研人员顽强不屈、为国争光的斗志,衬托出此次着舰成功的重大意义。
4.①列举数据,“80%”“1000多架”“700多名”这些数据准确客观地介绍舰载机着舰过程危险之大;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限定时间范围,“绝大部分事故”限定事故发生的频率。这些语言有分寸,准确客观。
5.示例:①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关注;②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③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④从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成功着舰的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主题。
6.彰显出了先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歧视,暗示当时我国航母舰载机着舰面对的困难之大,同时这也更加激发了我国科研人员顽强不屈、为国争光的斗志,烘托了此时的成功。
7.此处的对话简洁准确,让读者更加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一个高端的试验事件更加平实,为读者揭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简简单单的对话,简简单单的口令,是对当时紧张、严肃、庄重的气氛的最好诠释,在那样一个紧张的时刻,容不得人有半个多余的字。
拓展阅读
1.天问一号”绕火飞行 中国人造卫星再创里程碑
2.运用一系列数据对比,从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从“嫦娥一号”到“天问一号”,成功发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从主力运载工具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密度角度说明每百次发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从而说明中国科技进步的速度快而明显。
3.意在强调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历程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示例:问火的路上,你让中国人牛了起来。期盼天问一号,早日着陆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