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愚公移山》跟踪学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愚公移山》跟踪学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02 21:5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愚公移山》跟踪学习
基础锤炼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及本字,并释义。(6分)
(1)始一反焉 同 ,意思是
(2)汝之不惠 同 ,意思是
(3)无陇断焉 同 ,意思是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且:(1)年且九十
(2)且焉置土石
B.命:(1)命夸蛾氏二子
(2)母命之
C.然:(1)杂然相许
(2)其人舍然大喜
D.曾:(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2)曾益其所不能
3.解释下列加点词。(14分)
(1)惩山北之塞 塞:___________
(2)出入之迂也 迂:___________
(3)聚室而谋曰 室:___________
(4)指通豫南 指:___________
(5)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___________
(6)杂然相许 许:___________
(7)且焉置土石 置:___________
(8)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___________
(9)固不可彻 固:___________
(10)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_________
(11)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___________
(12)帝感其诚 诚:___________
(13)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
负:___________
(14)一厝朔东 厝: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甚矣,汝之不惠!
(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课内精读
阅读《愚公移山》,回答问题。
5.从愚公之妻和智叟说话的语气来分析,两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4分)
6.故事的结尾带有神话色彩,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7.请分析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4分)
★8.“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文中特别提到“孀妻”和“弱子”,用意是什么?(4分)
拓展阅读
(一)
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yǒu)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汝)忘会稽之耻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
(选自《史记》,有删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置胆于坐/其一犬坐于前
B.喟然叹曰/杂然相许
C.晋重耳奔翟/虽乘奔御风
D.身自耕作/而后作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1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3分)
折 节 下 贤 人 厚 遇 宾 客 赈 贫 吊 死 与 百 姓 同 其 劳。
12.勾践与《愚公移山》中的愚公有什么共同的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
★13.越国最终灭了吴国,从选文来看,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二)皮先生学愚公
有皮先生者,鲁而好奇。慕愚公之移山也,而曰:“愚公年九十,我始半之。太行、王屋若是其高而广也,而可移,我盍试其少者?”
野有丘。率二子荷畚操箕,旦夕垦之,而欲以徙之。或笑止之曰:“愚公事,《列子》寓言耳;且彼为其塞出入之迂也,故欲平其险。今此培塿①者,处于广漠之墟,居焉而不障于庐,行焉而不壅于途,葬焉而不窒②于墓,种莳③焉而不浸于子之田壤,亦既避子之巧矣。子何为者?且是丘也,高仅可隐,广不及数亩之宫平之不足以夸力去之不足以鸣能过之者如去毛发焉。而曾莫之知也,子何为者?”弗听,垦之期月,运土于溪中,溪为之塞。
是岁旱,溪涸。溪右④之农,其田弗溉焉,苗且槁。以先生绝其源也,相与哄诸其门。先生惧,亟出溪中土置溪上,复成一丘。见者笑谓先生曰:“此夸蛾氏之力也!”
(选自《耳食录》)
【注释】①培塿:小土丘。②窒:阻碍。③莳(shí):栽植。④右:西边。
14.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3分)
广不及数亩之宫平之不足以夸力去之不足以鸣能过之者如去毛发焉。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鲁而好奇( )
(2)我盍试其少者( )
(3)苗且槁( )
(4)亟出溪中土置溪上(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居焉而不障于庐,行焉而不壅于途。
(2)弗听,垦之期月,运土于溪中,溪为之塞。
★17.为什么愚公移山令人佩服,而皮先生移山却令人发笑?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你的看法。(4分)
《愚公移山》跟踪学习
1.(1)“反” “返” 往返 (2)“惠” “慧” 聪明 (3)“陇” “垄” 高地
2.C(A.且:将近/况且;B.命:命令/教导、训诲;C.然:两个“然”都是“……的样子”;D.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同“增”,增加。)
3.(1)阻塞 (2)曲折,绕远 (3)家 (4)直 (5)尽、全 (6)赞同 (7)放置、安放 (8)肩负、扛 (9)顽固 (10)穷尽 (11)没有 (12)诚心 (13)背 (14)放置、安放
4.(1)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2)你也太不聪明了!
(3)就凭你老迈的年纪、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4)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
(5)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5.(1)愚公之妻的话是关心的语气,她并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移山中需要解决的问题。(2)智叟的话带有轻视的(或讥讽的、挖苦的、责备的、怀疑的)语气,以阻止愚公移山。
6.因为当时科学不发达,人们往往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这样写可以让人们在精神上得到鼓舞,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7.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的抱负,对克服困难有坚定的信念,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正确认识的智者形象。(目光长远,不畏困难,坚持不懈)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愚者形象。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目光短浅,无所作为而又好为人师,令人可厌可憎。
★8.“孀妻”“弱子”,都是劳动力很弱的人。而这种人都被愚公所鼓舞,愿意来帮忙,可见愚公移山的壮举不但得到了全家的支持,也得到了其他人广泛的支持。
9.B(A.名词,座位/动词,坐在;B.……的样子;C.动词,逃到/名词,飞奔的马;D.动词,劳动/动词,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10.由此观之,我们今日的处境何尝不能成为福分呢?
11.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12.他们都具有意志坚定的品质。愚公年近九十,但立志要移山,并付诸行动,最后感动天帝,派天神相助,移山成功。勾践回国后,坚持卧薪尝胆,时刻不忘国耻,最终一雪国耻。
★13.勾践意志坚定,生活简朴;行动上与百姓同甘共苦,休戚与共。
【参考译文】
勾践被困在会稽时,曾感叹说:“我将在此了结一生吗?”文种说:“汤被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困在羑里,晋国重耳逃到翟,齐国小白逃到莒,他们都终于称霸于天下。由此观之,我们今日的处境何尝不能成为福分呢?”
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于是勾践回国后,就自苦其身,苦心思虑,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着躺着仰头都能看见苦胆,吃饭时也尝尝苦胆。还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颜色的衣服,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有德才的人的下面,招待宾客热情诚恳,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这以后四年,越国又攻打吴国。吴国军民疲惫不堪,精锐士兵都在与齐国、晋国作战中死亡。所以越国大败了吴军。……
14.广不及数亩之宫/平之不足以夸力/去之不足以鸣能/过之者如去毛发焉。
15.(1)鲁莽 (2)为什么 (3)将要 (4)连忙
16.(1)居住在这里的人也不觉得它挡住了房子,走路的人也不觉得它堵了路。
(2)皮先生不听,开垦了一个月,把土运到溪中,溪水被土堵住了。
★17.愚公移山时年近九十,他不畏艰辛,造福子孙,精神可嘉;皮先生盲目效仿,毫无意义,且对土石处理不当,影响他人的生产生活,最终又成一丘,实属徒劳,所以令人发笑。
【参考译文】
有个姓皮的先生,生性鲁莽而且好奇。钦慕愚公的移山行为,说:“愚公九十岁了,我的年龄才是他的一半。太行山、王屋山,这又高又广的山,他尚且能够移走,我为什么不试试移走小点的山呢?”
野外有个土丘。皮先生带领两个儿子扛着土筐拿着簸箕,从早到晚开垦土丘,打算搬走它。有人笑着劝止他说:“愚公的故事,是《列子》里边的寓言;而且是因为太行山、王屋山阻挡了愚公让他绕很多的路,所以愚公才打算铲平大山。现在这个小土丘,处于平原上边,居住在这里的人也不觉得它挡住了房子,走路的人也不觉得它堵了路,在这里埋葬死者也不觉得它阻碍墓穴,种庄稼也没有干扰你家的土壤,它已经没给你造成麻烦(处在这里已经很合适)了。你还想怎么样?而且这座土丘,高度只不过一人多高,宽度只不过几亩大小,铲平它也不足以说明你的力气大,搬掉它也不足以说明你的能力,从这上边迈过去就像拔掉一根头发一样容易。你难道不知道吗,你这样做是为什么?”皮先生不听,开垦了一个月,把土运到溪中,溪水被土堵住了。
这年出现了旱情,溪水干涸了。溪水西边的农民,田地得不到灌溉,禾苗就要枯死了。都认为是皮先生断绝了水源,大家一起到他家门前吵闹。皮先生害怕了,连忙挖出溪沟里的土倒在溪上,又成了一座土丘。看到的人都笑着对皮先生说:“你真有夸蛾氏的力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