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校园航天新闻社 —— 探秘空间站之旅
①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②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③2008年,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④2021年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2021 年 6 月 17 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一时刻是中国航天的重要里程碑,今天我们通过课文走进这一历史性事件。
获悉
( huò xī )
节点
( jié diǎn )
关键
( ɡuān jiàn )
交会
( jiāo huì )
驻留
( zhù liú )
获悉
获得消息,知道某种情况。
交会
会合;聚集。
节点
结构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
驻留
关键
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事情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停留。
新闻也叫消息,是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等媒体途径所传播信息的一种称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什么是新闻?
新闻的“六要素”
何事(what)
何因(why)
如何(how)
何时(when)
何人(who)
何地(where)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六个W”。
6月17日9时22分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航天领域要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从升空至三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天和核心舱,以及后续按计划要完成的工作。
新闻由哪几部分构成?
背景
结语
导语
主体
标题
导语: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个段落或最后一句话。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研读课文,找出消息的其他部分。
请你试着概括这则消息的大意。
这则消息通过对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从升空至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全过程,以及后续按计划要完成工作的具体描写,表现了我国强大的航天实力,彰显了我国航天技术的新成就。
读一读文章的题目,说一说这个题目和我们平时的题目有何不同?
神州十二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引题
——正题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请你说说正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由此可以说明什么?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说明中国人在征服太空中又迈出了一大步,取得了令人可喜的巨大成就。
说明这是属于中国人的空间,充满了自豪与骄傲。
请同学们继续研读课文,补充批注。
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①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6月17日15时54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③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④
①交代消息来源,体现新闻的权威性
②准确详细概括事件
③清楚、准确地介绍各个环节,突出对接的严谨性
④写明这次行动的性质
请同学们继续研读课文,补充批注。
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按程序完成各项准备后,先后开启节点舱舱门、核心舱舱门,北京时间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⑤ 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等工作,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⑥
⑤进一步介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的各个环节,点明题目
⑥简要概括后续事宜
读完课文,我们发现这则新闻中有很多的数字。请你找出有数字的句子,品一品句子的妙处,说一说数字的作用。
① 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
我国科技的新成就突出
精确具体
我国航天技术的高超
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6月17日15时54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
读完课文,我们发现这则新闻中有很多的数字。请你找出有数字的句子,品一品句子的妙处,说一说数字的作用。
——清楚、准确地介绍各个环节,突出对接的严谨性。
③按程序完成各项准备后,先后开启节点舱舱门、核心舱舱门,北京时间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读完课文,我们发现这则新闻中有很多的数字。请你找出有数字的句子,品一品句子的妙处,说一说数字的作用。
这些数字都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突出了消息的真实性、语言的准确性。
阅读这三则材料,请你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为开头写一句话来表达感情。
材料一:为了让航天员的舱内生活起居更加舒适,太空和地面工作生活全过程的系列专用服装以及空间站舱内用鞋也得到了专门的设计。东华大学研发设计团队为保障航天员太空和地面工作生活全过程设计了系列专用服装,既包括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的工作服、锻炼服、休闲服、失重防护服、睡具等,也有常服、任务训练服、专用服饰等地面任务服装,这些专用服装不仅要确保实现多项特殊功能,还融入了中国特色设计元素,成为航天员亮相世界的“太空华服”。
材料二:北京理工大学则关注到航天员的心理健康层面。该校参与研制的航天员全沉浸感虚拟现实心理舒缓系统软件,可以支持航天员导入全景、普通舒缓内容,并自行调节播放进度,有效舒缓航天员心理压力,保障航天任务顺利完成。
材料三:载人飞船系统总指挥何宇,是北京理工大学2007级机电学院博士;空间站系统副总指挥敬铮,2000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制导与控制专业;航天五院载人航天总体部载人航天器总体研究室主任李兴乾,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2012级博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体主任设计师仲伟巍,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9级校友……
阅读这三则材料,请你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为开头写一句话来表达感情。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是一次星际翱翔,宇宙探秘,这份独属航天人的浪漫背后,是一代代高校毕业生投身载人航天事业的托举。
今天我们通过“要素搜查 - 结构拆解 - 语言侦探” 三大任务,解密了这则航天新闻。从 “神舟一号” 到 “天和核心舱”,中国航天的每一步都书写着科技强国的梦想。新闻不仅记录事件,更传递着一个民族的奋斗精神。希望同学们既能掌握新闻写作的 “硬知识”,也能感悟背后的 “软力量”。。
1.制作 “中国航天大事年表”,标注关键事件与意义。
2.以 “校园科技节” 为题材,模仿本课结构写一则 200 字消息,注意六要素与语言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