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红星照耀中国》 课时 一课时
课标要求 1.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的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3.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便宜话题。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红星照耀中国》是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中必读作品。这是一部纪实性作品,作者是美国的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并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的原因,从多个方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及牺牲奉献的精神。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这一部作品,有利于传承革命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学习重点 探讨人物经历,明确主要人物特征。
学习难点 探究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发扬革命精神。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思维能力发展较快,自我意识增强,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经过一年多课堂学习活动训练,学生已有了初步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据此设置了合作探究学习和情景体验的教学环节。《红星照耀中国》是经典的纪实性作品,其中涉及到了大量中国革命史实及背景知识,虽然八年级学生开始在历史课中接触中国近现代史,对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理解,但其中涉及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经济形势分析,还是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而且由于学生生活在和平时代,普遍对这一历史时期缺乏感性认识,和情感的联结。因此,教师需要找到符合学生现阶段年龄与认知结构的阅读驱动点,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学习目标 跳读作品中关于人物的重点章节,理解纪实作品真实性、文学性兼有的特点。2.了解作品中人物的成长历程,信仰追求精神品质,感悟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3.了解纪实作品的基本特点,总结阅读纪实作品的方法。
学生课前准备工作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学习策略 任务驱动、自主合作探究、跳读 速读 批注
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初读《红星照耀中国》, 我们通过阅读序言,浏览目录,跳读正文,对这本书有了一个整体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红星照耀中国》,跟随斯诺,化身为一名记者,重走这段红色旅程,走访主要人物,感受他们的革命精神。 明确学习内容,说说自己了解的人物。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说人物 1.在之前的阅读过程中,哪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2.那么在斯诺笔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有哪些特点,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人物,速读描写所选人物的相关篇目,勾画关键语句,组内交流,再选派代表汇报。3.小组汇报:说说最感兴趣的人物 学生读书勾画。以组为单位,跳读文段,说人物。 选读报道人物事迹的章节,了解人物的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学习 “读故事,知人物”的方法。
谈感受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他们的出身、童年、读书经历、工作经历等中不难发现,艰苦的生活环境锻炼他们坚强意志,激励他们不断进取,那么你从他们身上体会到了什么呢?2.他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红星,照耀着中国。如果让你为自己心中最亮的那颗星颁奖,你会颁给谁?说说原因。 学生选取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速读,标注最让人感动的故事或细节,摘记作者的评论或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了解纪实性作品中人物的信仰追求精神品质,感悟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
赞精神 为他写个颁奖词(30—50字)师出示示例(符合学生的层次,分易难两个版本) A:你出生于官僚家庭,你五四运动成为学生领袖,你发动过国民革命,你组织过上海工人大罢工,组织过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你的英勇事迹人民永记心中。 ——周恩来B:你鼓起勇气,剪掉了辫子,参加了革命,在长征路上,你关心战士,不怕严寒,把自己的上衣脱给战士穿,也和普通战士一起步行,把你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毛泽东 学生写作——展示 消除学生与红色经典的隔膜,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归纳总结 1.今天我们所读的名著是《红星照耀中国》,谁知道这个书名是什么意思?2.阅读纪实性文学的方法
作业 1.必做基础型及拓展型作业:完善阅读计划 我的《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计划时间已读(多少章)计划(读多少章)计划(写笔记多少页)一篇读后感到11月30日到12月5日2.边读边梳理事实:探寻长征选做拓展型作业:推荐阅读《飞向太空港》
板书设计 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诺 序言目录探究人物探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