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03 18:5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一单元复习
新闻
溃退( ) 荻港( ) 泄气( ) 摧枯拉朽( )
歼灭( ) 要塞( ) 督战( ) 锐不可当( )
挪威( ) 颁发( ) 遗嘱( ) 卓有成就( )仲裁 ( ) 渗透( ) 巨额( ) 拨 款( )
凌空( ) 夺魁( ) 掠过( ) 翘首而望( )
酷似( ) 潇洒( ) 轻盈( ) 屏息敛声( )
刹那( ) 慷慨( ) 沸腾( ) 眼花缭乱( )
悄然( ) 由衷( ) 咆哮( ) 如梦初醒( )
kuì

xiǔ
nuó
xiè
zhòng
dāng

sài
jiān
é
zhuó
zhǔ
bān

líng
shèn
kuí
lüè
kǎi
bǐng
yíng
xiāo

qiáo
zhōng
fèi
qiǎo
chà
liáo
xiào
xǐng
字 音 字 形
凛冽( ) 新秀( ) 澎湃( ) 一丝不苟( )
着舰( ) 呼啸( ) 浩瀚( ) 白手起家( )
承载( ) 镌刻( ) 娴熟( ) 殚精竭虑( )
宝鼎( ) 国殇( ) 初衷( ) 惨绝人寰( )
杀戮( ) 篡改( ) 抵赖( ) 振聋发聩( )
妄图( ) 辱没( ) 呓语( ) 颠倒黑白( )
遁形( ) 铭记( ) 彰显( ) 沧海桑田( )
缅怀( ) 矢志( ) 磅礴( ) 一以贯之( )
liè
xiù
cuàn
pài
gǒu
zài

hàn
xiào
zhuó
dǐng
dān
xián
juān

huán
shānɡ
zhōng
wàng


zhāng
míng
kuì
lài
diān
dùn
guàn
cāng
páng
shǐ
miǎn
字 音 字 形
塞 ①( )要塞 ②( )瓶塞 ③( )阻塞
殷 ①( )殷红 ②( )殷切
遗 ①( )遗嘱 ②( )遗之千金
当 ①( )当然/锐不可当 ②( )当铺
翘 ①( )翘首 ②( )翘尾巴
屏 ①( )屏息 ② ( )屏障
悄 ①( )悄然 ②( )悄悄
载 ①( )千载难逢 ②( )满载而归
没 ①( )没有 ②( )辱没
磅 ①磅( )秤 ②磅( )礴
sài
sāi

yān
yīn

wèi
dānɡ
dànɡ
qiáo
qiào
bǐng
píng
qiǎo
qiāo
zǎi
zài
méi

bànɡ
pánɡ
多音字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摧枯拉朽:文中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觉醒过来。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屏息敛声:暂时抑止呼吸和语声。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屏,抑止。敛,收起,收住。
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成语
释义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一丝不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白手起家:形容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
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一以贯之: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
成语
释义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歼灭(qiān)  督战(dū)   锐不可当(dāng)
B.抵赖(lài) 咆哮(bāo) 屏息敛声(liǎn)
C.杀戮(lù) 篡改(cuàn) 殚精竭虑(dān)
D.辱没(mò) 呓语(yì) 振聋发聩(guì)
【答案与解析】C 
A项,歼灭(jiān); B项,咆哮(páo); D项,振聋发聩(kuì)。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颁发(bān) 溃退(kuì) 刹那(chà) 悄然不惊(qiāo)
B.遗嘱(zhǔ) 泄气(xiè) 翘首(qiào) 一丝不苟(gǒu)
C.要塞(sài) 咆哮(páo) 娴熟(xián) 殚精竭虑(dān)
D.轨迹(guǐ) 澎湃(bài) 镌刻(juān) 屏息敛声(bǐng)
【解析】C
A项“悄”应读“qiǎo”;B项“翘”应读“qiáo”;D项“湃”应读“pài”。
3.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督战 吞食 催枯拉朽 震耳欲聋
B.仲裁 由衷 锐不可当 眼花缭乱
C.潇洒 浩翰 白手起家 惊心动魄
D.桅竿 默契 迎风招展 梦想成真
【解析】B
A项“催”应写作“摧”;C项“翰”应写作“瀚”;
D项“竿”应写作“杆”。
4.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溃退 凌空 紧绷 眼花瞭乱
B.颁发 泄气 轨记 如梦初醒
C.新秀 咆哮 娴熟 殚精竭虑
D.遗嘱 由衷 浩翰 白手起家
【答案与解析】C
A项“眼花瞭乱”应为“眼花缭乱”;B 项“轨记”应为“轨迹”;
D 项“浩翰”应为“浩瀚”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看台上,观众们屏息敛声,生怕一不留神就错过了最精彩的瞬间。
B.对技术精益求精,对每道工序一丝不苟,《大国工匠》中大师们的追求令人感动。
C.施工现场 机器声振聋发聩,工人们夜以继日地施工。短短十天,一所高规格的传染病医院就横空出世了。
D.我军以锐不可当之势,突破了敌人几一万大军的围追堵截。
【答案与解析】C
C 项“振聋发聩”意思是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新闻的三特点: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新 闻
消息的“六要素”:when(何时)、where(何地)、what(何事)、who(何人)、why(何故)、how(如何)。
消息的“五部分”(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扼要的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新闻结尾
消息正文部分的典型结构是“倒金字塔结构”,即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事实。
消息的主要特征:时效性强、真实客观。
消 息
最重要的事实
次要的事实
再次要事实
最次要
的事实
导语
主体
按照重要性递减原则安排事实
“倒金字塔结构”
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概念 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新闻特写特点 新闻性、时效性、真实性、文学性。
新闻通讯
概念 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特点 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
分类 按内容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简而言之,就是对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它被誉为新闻宣传的“第一提琴手”,现已成为国家主流舆论和公众喉舌弘扬真善美、鞭策假丑恶的重要形式。
新闻评论的主要特征:导向正确,就事论事,新闻性强,有的放矢,科学合理,便于传播。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区别:①新闻报道传播事实信息,新闻评论发表意见信息;②新闻报道以叙述为主,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③新闻报道的主要作用是告知信息、传播信息;新闻评论则旨在针砭时弊、引导舆论。
新闻评论
消息 新闻特写 通讯 新闻评论
时效 性
篇幅
表达 方式
主要
内容

一般
较弱(有日益变强的趋势)
较强
报道新闻事件整体
突出呈现新闻事件的某一场景
详细记述新闻故事,具体表现特定人物
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重要问题等发表评论
一般比较短
比较灵活
较长
一般比较短
以记叙为主
以记叙、描写为主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以记叙、议论为主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新闻特写与通讯的共同点是:简要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
B.新闻的标题分为主标、引标、副标。其中主标不可缺少。
C.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揭示消息的重要事实。
D.新闻的特点是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A
【解析】“简要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是新闻特写和消息的共同点。新闻特写与通讯的共同点是:都更多地借用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
2.下面有关新闻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一篇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B.新闻,从广义来讲,指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讲,专指消息。
C.新闻的特点: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报道迅速及时;语言形象,详尽生动。
D.新闻要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
C
【解析】“语言形象,详尽生动”表述错误。应是:简明性。篇幅短小,语言精炼,简明扼要,针对性强。
【考点解析】
常考题型:
1.拟写新闻标题。
2.提取新闻信息(概括内容、补写导语、读出了哪些信息……)
3.品析新闻语言(体会加点词效果、赏析句子、某某词能否删去……)
4.某段/某句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5.这则新闻里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的什么主观态度?(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6.电头的作用、导语的作用?
7.新闻中的背景材料有什么作用?
考点:拟写分析标题
(1)筛选信息
①主要看新闻导语,找出陈述对象,找到新闻主体事件。适当参照主体部分。
明确两个必备要素:
①对象(人物、事物、单位)
②事件明确格式:对象+事件
(2)组织语言,压缩成句
①一般采用主谓句:“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或动宾式:“动作+对象”
②一般为不停顿的短句(偶尔为对称句)
③重要词语要体现(表示极端程度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词,例“最”“首”“全部”)。
④符合字数要求(适当采用简称,例:“教师和职员”简称为“教职员”)
⑤不需要写时间,句未不要标点,不加书名号。
考点:拟写分析标题
(2019河南中考改编)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30字)
河南日报2019年5月9日讯 “传民族薪火,展中原风采。”5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在郑州登封观星台举行。上午11时,火种采集仪式正式开始,手持采火棒的火种采集使者从观星台顶端楼梯缓缓走向采火器。来自全国不同民族的56名小歌手身着各民族盛装,诵唱《二十四节气歌》,礼赞先贤智慧。以火种采集仪式为标志,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帷幕全面拉开。
【答案】示例: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举行
电头的作用、导语的作用?
电头作用:(1)交代新闻发出的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发电时间、(2)体现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
导语作用:(1)概括新闻要点,揭示新闻主题;(2)定下感情基调,营造氛围;(3)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
新闻中的背景材料有什么作用?
A.揭示新闻主题
B.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实
C.便于作者表述观点
D.使新闻内容充实饱满,富有立体感、说服力和感染力